【展覽|拜訪陽明山上「某個人」的山屋】

2021/08/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山屋改造王〕(音樂下:登愣登~)今天要拜訪的是位在陽明山小油坑附近,陽金公路制高點的一座曾經的廢棄營舍,在40多年前是警察駐在所,如今透過改造後成為了「某個人」的山屋,名為「YANG MING MT. LAB」。
陽明實驗山屋位在陽明山小油坑附近。(提供:格式設計展策|攝影:汪德範)
山屋一樓是「火山咖啡VOLCANICAFÉ」(提供:格式設計展策|攝影:汪德範)
兩層樓的山屋空間並不大,但位置很有事,周邊連結了草坡景觀、箭竹林步道,離遊客中心、冷水坑、擎天崗等皆不難抵達,也因為拜訪山屋,再次連結起我與久違的陽明山。

雖說是好久不見,但熟悉的雲霧繚繞卻瞬間喚起了我的大學記憶;曾經不時會騎車上山,騎到到了瀰漫煙霧或是芒草叢生的山中,就彷彿闖進到離天上很近的另世界。
瀰漫煙霧或是芒草叢生的山中。(攝影:吳東龍)
山屋的一樓拆掉了原本的夾層天花露出斜屋頂,轉身為被木質調包覆具有文人質感的「火山咖啡VOLCANICAFÉ」,木桌吧台提供了名為「霧氣」、「熔岩」與「火山礫」三款手沖,結合當地的地貌顏色、溫度、聲響、氣味,轉化為咖啡中豐富層次的口感。牆上掛著黑與橄欖綠的WISDOM機能服、HANCHOR登山背包KINTO保溫瓶,即便離人群很遠、靠自然很近,也不需要放棄品質與品味。(提示:嗜咖啡者)
「火山咖啡VOLCANICAFÉ」(攝影:吳東龍)
吧台提供名為「霧氣」、「熔岩」與「火山礫」的三款手沖咖啡。(攝影:吳東龍)
牆上掛著機能服、登山背包與保溫瓶(提供:格式設計展策|攝影:汪德範)
「開門見山」(攝影:吳東龍)
踏階轉上山屋二樓,挑高的斜屋頂空間裡像是愛好設計的「某個人」一個秘密基地般的研究室,從桌面散落的手稿、照片、平面圖與剪貼筆記本,發現他正研究著陽明山的自然路徑,也研究蕨類、進行攝影紀錄,甚至對布料材質研究感興趣。一面染漆松木夾板牆上掛著Nanga的羽絨睡袋,還可讓不分晝夜地為國家公園進行品牌實驗與設計工作獲得有品質的休憩(提示:巡山員斜槓設計師)。
木夾板牆上掛著好看的Nanga羽絨睡袋。(攝影:吳東龍)
陽明實驗山屋二樓(提供:格式設計展策|攝影:汪德範)
靠著窗的階上還有一隅羅列書籍的空間,像是間盡是森系選書的書屋,琳琅滿目又目不暇給,說是微型的森系書展也很妥貼。一旁小圓桌上的麥克風線索,似乎透露著他經營著自己的PODCAST,興緻來了可以開麥和朋友對談「人與自然」、「設計導入國家公園」與「陽明山多元地貌與生態」等主題。(提示:Y.M. Podcast 山屋電台,內含完整解說)
Y.M. Podcast 山屋電台(攝影:吳東龍)
桌面散落手稿、照片、平面圖與剪貼筆記本,是充滿情境的微型展(攝影:吳東龍)
各樣的道具有著同一綠色系。(攝影:吳東龍)
每個物件在展示上都具有意義。(攝影:吳東龍)
完成山屋探索,依舊沒有見到屋主,但是我發現他似乎是「Y.M. Mountain Team 陽明登山隊」的一員,桌上留著四張四種路線的登山地圖,難度從「散步級」到「挑戰級」,包括從親子教育的角度探索山的地質,發現顏色、味道與溫度的〔地質的陽明〕路線;或從主廚身份探尋野地植物的風味,得走上四4.5小時發現〔味的陽明〕;又或是你膽大心細的話,可以試試摸黑在夜裡觀察迥異於白日的夢幻湖夜的生態,品嚐〔夜的陽明〕;PRO級又常有登山經驗的人可以挑戰小觀音山的稜線,高低差距達250M,體驗豐富地景與探索山林生態,是〔冒險的陽明〕。在出發之前,可以先掃碼使用「山徑導聆」先熱身,或者考慮神遊神遊就好。
四種路線的登山地圖,難度從「散步級」到「挑戰級」。
主題路線|地質的陽明_格式設計展策提供_攝影陳敏佳
主題路線|味的陽明_格式設計展策提供_攝影陳敏佳
主題路線|地質的陽明_格式設計展策提供_攝影陳敏佳
主題路線|冒險的陽明_格式設計展策提供_攝影陳敏佳
雖未遇見,但蠻想認識這位無論在閱讀、空間、生活、生態研究或是咖啡等領域都表現出品味與洞見的「某個人」,但其實,在這個虛擬角色的背後結合數十位多領域專家的知識品味。
陽明實驗山屋,方塊木頭其實也是書櫃。(提供:格式設計展策|攝影:汪德範)
「陽明實驗山屋」其實是格式設計展策在歷經一連串的山系展覽後的豐碩而落地的成果,這個計畫在由文化部與設研院發起的「公共服務創新專業服務協力計畫OpenCall」計畫中,串連政府與民間資源並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導入設計與品牌思維所打造出一個結合大眾體驗休憩、生態教育、設計品牌力的山中小屋。在各個面向與細節上都展現出不同魅力的絕妙提案,為來訪者打造出屬於本地特殊的山屋體驗。
不知道會不會真有這樣的完整的「某個人」真實存在呢?
◎「陽明實驗山屋」FACEBOOK
小觀音房舍修繕前外觀_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小觀音房舍修繕前內部1F_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小觀音房舍修繕前內部2F_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吳東龍的設計發現
吳東龍的設計發現
長期觀察日本設計,2006年起出版個人全創作書籍《設計東京》系列,現為作家、書籍與視覺設計師,亦為設計講堂規劃講師。2013年起參與廣播節目「遇見設計」錄製迄今。文字、設計作品見於兩岸三地。現為東喜設計負責人,東喜鋪主理人,自許為連結好玩事物的主理人。 www.tomicwu.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