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閱讀筆記|只能是給予者嗎?選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吳東龍的設計發現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2020-2021針對城市為《文化快遞》撰寫的觀察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很難想像,可以在魚市場切分鮪魚的雙手, 也可以設計製作出讓人心動不已的服裝款式。 這本書裡,皆川先生還分享了很多獨特的經歷,每個階段都為現今自己建構出更加完整的人格,蓄積了面對事物與未來的能量。透過閱讀本書,給自己在新的一年裡,一個變得更好的機會。
日本的住宅或店家門口都有迎接新年的擺飾。 來到一年最後一個月,12月了!12月在日本又稱之為「春待月」、「梅初月」還有「師走」等,其中「師走」就是在做消災祈褔法會的師父僧侶到了年底就會在各地奔走十分忙碌。12月也是許多公司舉辦「忘年會」的月份,但為什麼叫「忘年」呢?就是希望把一年中的不順利不愉快給
今年第二年的「打開台北」活動在11.27、28兩天舉辦,因此我們特別邀請「打開台北」的創辦人徐千捷,和我們在「美好生活提案所」(podcast)裡,一起在空中「打開台北」。
已經進入了2021最後一季,天氣漸冷正值是秋冬交接。 想起某年秋天造訪京都,是到距離京都車站約30分鐘車程的比叡山上入住一間法式風格的旅館〈ロテルド比叡〉,其位置在京都以北,介於京都與滋賀之間,能登高眺望日本最大湖泊琵琶湖且狩楓紅感受秋季之美,讓進入冬季之前在此美景裡稍作喘息。
在北美館的「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展覽在10/17結束,雖然有疫情攪局,但是終究是成功舉辦了這次在台北的展覽,相較於許多巡迴展中停辦的城市要幸運許多。 之前透過廣播〈美好生活提案所〉我們錄了一集關於這個展覽的內容,並且稍微比較了該展覽在台北與東京的差異,當中也收錄了塩田千春小姐在台北親自導覽的聲音
自從新冠病毒爆發以來,我們度過了一段很長沒有國外旅行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裡,原本因應2020東京奧運,應該是日本旅館業勃發之際,卻成為了存亡之秋。有哪些新旅館含淚開張?那些咬牙苦撐?他們代表了什麼樣的生活風格提案?我們錯過了哪些旅館呢?
你很難想像,可以在魚市場切分鮪魚的雙手, 也可以設計製作出讓人心動不已的服裝款式。 這本書裡,皆川先生還分享了很多獨特的經歷,每個階段都為現今自己建構出更加完整的人格,蓄積了面對事物與未來的能量。透過閱讀本書,給自己在新的一年裡,一個變得更好的機會。
日本的住宅或店家門口都有迎接新年的擺飾。 來到一年最後一個月,12月了!12月在日本又稱之為「春待月」、「梅初月」還有「師走」等,其中「師走」就是在做消災祈褔法會的師父僧侶到了年底就會在各地奔走十分忙碌。12月也是許多公司舉辦「忘年會」的月份,但為什麼叫「忘年」呢?就是希望把一年中的不順利不愉快給
今年第二年的「打開台北」活動在11.27、28兩天舉辦,因此我們特別邀請「打開台北」的創辦人徐千捷,和我們在「美好生活提案所」(podcast)裡,一起在空中「打開台北」。
已經進入了2021最後一季,天氣漸冷正值是秋冬交接。 想起某年秋天造訪京都,是到距離京都車站約30分鐘車程的比叡山上入住一間法式風格的旅館〈ロテルド比叡〉,其位置在京都以北,介於京都與滋賀之間,能登高眺望日本最大湖泊琵琶湖且狩楓紅感受秋季之美,讓進入冬季之前在此美景裡稍作喘息。
在北美館的「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展覽在10/17結束,雖然有疫情攪局,但是終究是成功舉辦了這次在台北的展覽,相較於許多巡迴展中停辦的城市要幸運許多。 之前透過廣播〈美好生活提案所〉我們錄了一集關於這個展覽的內容,並且稍微比較了該展覽在台北與東京的差異,當中也收錄了塩田千春小姐在台北親自導覽的聲音
自從新冠病毒爆發以來,我們度過了一段很長沒有國外旅行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裡,原本因應2020東京奧運,應該是日本旅館業勃發之際,卻成為了存亡之秋。有哪些新旅館含淚開張?那些咬牙苦撐?他們代表了什麼樣的生活風格提案?我們錯過了哪些旅館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摩根.豪瑟的著作《致富心態》,重點在於投資理財的觀念及人生哲學,而非傳授具體賺錢技巧。書中提醒讀者不應追隨極端成功的例子,反而應尋找適用於大部分人的成功法則。同時指向人類永無止境的金錢渴望及社會比較所帶來的影響,讓人反思何時才算真正的滿足。此書適合有志於投資理財與自我成長的讀者參考。
當好人就要幸福快樂過一生,不輕易讓壞人從自己身上拿走該有的利益,相反地,要以最輕鬆、省力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最高利益。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在投資人的成功秘訣中,一個關鍵的因素是「給予」。 這不僅是致富的法寶,更是一種價值觀和行為方式,能夠為個人和社會帶來共同繁榮。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通過利他思維和積極行動來實現財務目標,同時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美國知名組織心理學家,也是著名心理學書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的電子報。內容談到他之前推薦了一位心理治療師給喪親的朋友,朋友後來發了感謝的訊息給他,最後一句話寫著:「我欠你一個人情。」。 你是個可以好好給予與接受他人善意的人嗎?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有本書叫《給予》 (Give and Take) ,是美國華盛頓商學院的教授 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 寫的 這本書裡面提到這世界上有的人是Takers (索取者),有的人是 Givers (給予者) 書裡面有一段英文論述我覺得很不錯,可以拿來學習如何描述作者觀察到的兩個對比現象​ (Takers VS. Givers)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摩根.豪瑟的著作《致富心態》,重點在於投資理財的觀念及人生哲學,而非傳授具體賺錢技巧。書中提醒讀者不應追隨極端成功的例子,反而應尋找適用於大部分人的成功法則。同時指向人類永無止境的金錢渴望及社會比較所帶來的影響,讓人反思何時才算真正的滿足。此書適合有志於投資理財與自我成長的讀者參考。
當好人就要幸福快樂過一生,不輕易讓壞人從自己身上拿走該有的利益,相反地,要以最輕鬆、省力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最高利益。
Thumbnail
給予行為使人富有 預期即將降臨的快樂能激勵人們更努力工作,從而提升工作技巧和效能,並使他們設定更高的目標。 快樂的人收入較高,工作績效更好,決策和談判能力也更強。 一個人給予越多,感覺就越好,感覺越好就更樂意給予。 能量網絡 給予者會為身邊的人注入能量,並為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 他們不會
Thumbnail
人可分成三種:給予者(Giver)、互利者(Mathcer)、索取者(Taker),如果將這三種人的社會成就用金字塔層級來呈現,你猜上中下層分別是哪種人?沒想到,給予者要不然是最成功的人,要不就是最失敗的人。而索取者和互利者則分佈在中間階層。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在投資人的成功秘訣中,一個關鍵的因素是「給予」。 這不僅是致富的法寶,更是一種價值觀和行為方式,能夠為個人和社會帶來共同繁榮。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通過利他思維和積極行動來實現財務目標,同時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美國知名組織心理學家,也是著名心理學書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亞當·葛蘭特(Adam Grant)的電子報。內容談到他之前推薦了一位心理治療師給喪親的朋友,朋友後來發了感謝的訊息給他,最後一句話寫著:「我欠你一個人情。」。 你是個可以好好給予與接受他人善意的人嗎?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有本書叫《給予》 (Give and Take) ,是美國華盛頓商學院的教授 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 寫的 這本書裡面提到這世界上有的人是Takers (索取者),有的人是 Givers (給予者) 書裡面有一段英文論述我覺得很不錯,可以拿來學習如何描述作者觀察到的兩個對比現象​ (Takers VS. G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