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先愛上他的》觀後:我們都渴望也需要被理解

2021/08/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難相信這部電影已經是快三年前的電影了,最近又在Netflix重溫一遍,和一開始看的感受有所不同,對於《峇里島》的歌曲也有更深的感觸…
雖然說這是一部很明顯”涉略”同志議題的電影,但我覺得可以把框架再放大一些,將切入的角度探討在:渴望,不論是劉三蓮渴望宋正遠的愛情,或是阿傑渴望不用被社會框架所限制的愛情,亦或是宋程希渴望瞭解自己父親,整部電影也藉由「保險金」這樣的媒介開啟了整個故事的序幕。
「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就..一點點都沒有嗎?」
聽到這句話的當時,內心為劉三蓮這個角色感到非常難過,彷彿那十幾年來的生活都是一場騙局,所以不難理解劉三蓮為何會成為所謂的「劉三蓮2.0」,畢竟在質疑於種種與自己丈夫過往的回憶也許都是假的後,她唯一能捍衛的是她碩果僅存的家庭,和最後爭取彷彿象徵宋正遠愛情的「保險金」。
然而,在最後看到阿傑舞台劇的風鈴時,才憶起她與宋正遠的相遇,相信劉三蓮自己已找到內心答案,才會在自己的家中掛起風鈴,保有最當初那一陣溫柔的風。在謝盈萱整場表演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渴求宋正遠的留下到了解真相後的崩潰,讓人彷彿置身於角色當中,感受當中的無奈與憤慨,我想,最好的表演無非就是你讓人物活在自己身上,而我深深的認為她演活了傳統女性很多細膩的情感與特質,並讓人相信她就是劉三蓮。
「多渴望你給的自由」
這部片確實呈現出許多「同志」在目前社會環境下會遭遇的處境,而在伴隨著李英宏《峇里島》歌詞中「你給的自由」,或許能解讀成沒有被社會所限制或標籤化的愛情,無關性別地位,那種最純粹真誠的愛,而這也是阿傑最渴望的。
「誰先愛上他的?」
作為一個第三者的角色,宋呈希試圖理解他逝世的父親,也是整部電影中算是最客觀的角色,他渴望的無非就是理解對他來說既陌生又熟悉的父親,作為「誰先愛上他的?」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他並不是那麼在意這個答案,他唯一想做的事是更靠近他那離世的父親一些,即使作為父親的宋志遠戲份不多,卻舉足輕重,觀眾也正好能宋呈希的視角,伴隨著劇情的推演中,慢慢抽絲剝繭這個只存在「回憶」當中的人物,而正因為他的旁觀的角度使角色能更貼近觀眾,也顯得更真實些。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會如此深刻,大概是觀眾在觀看時能夠很容易將情感投射在各個角色當中,不被理解的情感、彼此之間的堅持、絕望崩潰的情緒等等,即便現實生活中沒有經歷與電影同樣的劇情,但其實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這種時常因為缺乏瞭解或受到社會框架限制的無奈時刻,可能隨時都會發生在生活裡。
最後,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結尾的部分,沒有誰該原諒了誰?或是誰該負責什麼?彷彿是混亂的線球,因為互相理解而慢慢梳理開來……。
Simone
Simone
I’m just not a perfect person ye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