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鍛造鐵桿大車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1年算是比較熱鬧,因為大家開始正常的生活,雖然還是有病毒的環繞,日子還是要過。所以球具大廠們還是緊鑼密鼓的推出新款產品。這次我測試今年最新的鍛造鐵桿,有Taylormade P790,Callaway Apex Pro,Ping i59。790和i59都是要9月才會陸續發貨。算是2022年款的新貨。當然還有Titleist T系列的鐵桿,有機會也要來測試。

raw-image
raw-image

首先3款鐵桿的外型都非常養眼。都是刀背外型,看得會讓人流口水。而790是唯一一款中空設計,2片式組合。桿面和主體設計,和木桿類是一樣的設計。Apex Pro和i59是典型鍛造桿一體成形。所以體積上會比較小,同時刀背上緣是比較薄。790是相對比較厚事。對於底部790也是相對比較寬。這是桿頭設計上的差異。也就是先天上的不同所導致。

再說到價格,i59是裡面最貴。一支要USD300,790和Apex pro都是USD200.另外新款的Titleist T系列鐵桿也是USD200一支。都是以鋼管桿身的價格。我實在不知道i59在貴哪裡?貴別人50% 以上,也是用一般True Temper DG105桿身。 應該是它們有訂製服務,可以依據用戶的需求去調整角度,握把和重量等。

這三隻鐵桿都是以7鐵來測試,選擇的桿身也是DG桿身為主。790 是S300 硬度和i59是R300硬度,都是105 款式。Apex pro是Elevate 115 S flex,重量上會稍微的重一點。三隻的長度都是37.25“,用golf pride的standard尺寸握把。規格上不會有太大的落差,測試的環境是室內,使用擊球模擬器是Foresign的QC 2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先測試790,打到桿面甜蜜點是有彈力的反饋。不愧是2片式的設計,因為桿面是一個零件,不同於主體,所以中球會很有感。雖然談不上軟,但卻比較有趣。可以比較明顯知道你中在哪一個點上。而非甜蜜點的擊球就比較硬,很典型的鍛造鐵桿頭,如果沒有打到甜蜜點,回饋就比較不舒服。

另外桿身的回饋會比較慢,擊球釋放後才慢慢又感覺到桿身的回饋。只能說這類桿身不會給你很敏銳的回饋,同時對於下桿和釋放都無法和after market桿身的性能和回饋相比較。所以還是有空間可以去升級。

再說到測試的數據,擊球起發角度在 26~29度範圍, 桿頭速度在 75mph+-2, 倒旋量在 6000~65000rpm, 飛行距離在 130~142 碼, 滾動距離在 8~12 碼. 整體距離是145 碼 +-5 碼. 我自己的目前7鐵配碳纖維桿身是在155碼距離,所以這樣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如果升級桿身和調整規格,可以達到我目前的距離需求。在性能表現上是沒有問題!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接下來測試Apex Pro。它的桿頭設計就是給人非常典型刀背設計的風格,由上看下去,刀背上緣的薄,就是告訴你它不是一般簡單的鐵桿。桿頭也小小,和790就是不同等級的鐵桿。打起來它的回饋是最軟。從以前的x forged我就很喜歡它的鍛造回饋。很像日系鍛造鐵桿的軟軟擊球。這款應該是我這幾年下來測試的大品牌鍛造鐵桿回饋最好的一款。

當然非甜蜜點的擊球就比較硬,這是鍛造鐵桿的通病。也是你要進階到刀背桿需要提升你的動作穩定性才能駕馭這樣的產品。所以它的容錯就不是太好。但對於距離效果來說,也不會太差。以下就是它的數據, 起發角在27 to 30度範圍, 倒旋量在 6500~7200rpm, 飛行距離在 130碼, 滾動距離8 to 10碼. 整體距離是 140 碼。

相較和790沒有太大差別但非甜蜜點距離就短很多。這就是刀背桿的致命傷,當然如果你有實力和力量,這都不是重點。對我這樣的一般人來說,距離是不可缺,而且犯錯和沒打到甜蜜點是常常發生的事。如果距離讓我差了20碼,我就謝謝再聯絡了。這也是我一直都沒有用鍛造鐵桿的原因。除了年輕時用過後,35歲後就不再用。因為距離是王道!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最後是i59。它是和Apex pro差不多的桿頭大小和刀背上緣比Apex Pro要更薄設計。不好打是可以期待的是。而它打到桿面甜蜜點沒有Apex pro那樣的軟綿回饋。反而會比較彈的效果。所以這就是各家設計產品的差異。當然如果你以鍛造刀背來說要軟綿的回饋為標準,那i59可能沒有你想的那樣舒服和回味無窮。

對於數據來說,起發角度是26~29度範圍,倒旋量在 7500~8300rpm ,飛行距離在 115~120 碼, 滾動距離在6~10碼以性能角度來說,完全不及格。但對於鍛造鐵桿它就是這樣。以我的速度就是這樣的距離水平,所以我不會用鍛造鐵桿。反而用中空桿頭去達到最好的距離結果。

當然我去查這三款的7鐵桿面角度,790是31度,Apex pro是33度,i59是36度。而反應在我得到的數據來說也是合理。起發角度i59是稍微大一點。也應該說i59還是以傳統刀背桿的設計風格為主,你要沒有速度和力量去操控球桿,i59就不是你可以駕馭的產品。至少我是不會去考慮,雖然好看但沒有裡子啊!別人拿P桿打120碼,我拿7鐵打。

鐵桿是打準,至少我的動作也有點穩定。沒有距離對我來說是萬萬不行。7鐵至少要140碼,低於這個距離就很難在6500碼的總距離裡得到好成績。因為開完球,在150碼範圍是主要目標距離。如果要用上5鐵或6鐵,會相對比別人要更難了。所以鐵桿距離和你的策略、成績息息相關!

我想這三款鐵桿的特性都各有所長,也針對各自族群。使用它們技術和材質。但我覺得配置的規格和桿身會決定它們最後的價值和表現。都是有提升的空間,只是要配對和設定對就是一門學問。也摸熟了這些廠商最新的產品特性,才能知道要如何去配置。

chien,Peargolf網站洋梨高爾夫臉書chien個人臉書Pear Golf twitt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en的沙龍
41會員
235內容數
chi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今天來聊聊高爾夫球,球是必須的物件,球的好壞對擊球的手感和結果都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如果你在意你的表現和結果,球就是不可省略的一環。當然球有很多款式和品牌,哪個適合我,真的沒有球桿來的容易分辨。當然如果你的技術和動作沒有到一個火候,也無法評判球的適合與否。對於一個假日球友或業餘球友來說,要如何去選擇
Thumbnail
2025/04/13
今天來聊聊高爾夫球,球是必須的物件,球的好壞對擊球的手感和結果都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如果你在意你的表現和結果,球就是不可省略的一環。當然球有很多款式和品牌,哪個適合我,真的沒有球桿來的容易分辨。當然如果你的技術和動作沒有到一個火候,也無法評判球的適合與否。對於一個假日球友或業餘球友來說,要如何去選擇
Thumbnail
2025/03/25
3月快到月底了,天氣感覺慢慢的變溫暖,當然就手癢了。今年的第一場球就選Bethpage Yellow Course/ 黃場來試身手,因為朋友約12點開球,想說氣溫應該可以到10度,但還是有大風影響。到開球台,風就大到像台灣的颱風,站都站不穩,我們的推車前後被吹倒好幾次。開球就來一個左拉,還好球道寬,
Thumbnail
2025/03/25
3月快到月底了,天氣感覺慢慢的變溫暖,當然就手癢了。今年的第一場球就選Bethpage Yellow Course/ 黃場來試身手,因為朋友約12點開球,想說氣溫應該可以到10度,但還是有大風影響。到開球台,風就大到像台灣的颱風,站都站不穩,我們的推車前後被吹倒好幾次。開球就來一個左拉,還好球道寬,
Thumbnail
2025/03/16
2025年新球桿也是雨後春筍的問市,我也買了Callaway Elyte木桿來做為2025的先發。當然也打算購置另一支木桿來進行比較,我的首選就是Titleist GT木桿。我也對這款木桿先做瞭解和研究,首先,近5年的木桿都是走智慧或AI桿面設計,簡單說就是桿面的背面會是不規則的厚度設計。因為這樣才
Thumbnail
2025/03/16
2025年新球桿也是雨後春筍的問市,我也買了Callaway Elyte木桿來做為2025的先發。當然也打算購置另一支木桿來進行比較,我的首選就是Titleist GT木桿。我也對這款木桿先做瞭解和研究,首先,近5年的木桿都是走智慧或AI桿面設計,簡單說就是桿面的背面會是不規則的厚度設計。因為這樣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2年就要結束了,這一年在全球的景氣低迷,大家也過的起起伏伏。尤其後疫情時代,大家之前都被封一陣子,所以從年底開始就很多的出國活動。我個人沒有這樣的感受,因為美國從去年就和病毒共存,生活基本就回到之前一樣。當然周邊朋友都陸續有感染Covid,但都是不嚴重。而在高爾夫上我今年也是重回到之前。就是不
Thumbnail
2022年就要結束了,這一年在全球的景氣低迷,大家也過的起起伏伏。尤其後疫情時代,大家之前都被封一陣子,所以從年底開始就很多的出國活動。我個人沒有這樣的感受,因為美國從去年就和病毒共存,生活基本就回到之前一樣。當然周邊朋友都陸續有感染Covid,但都是不嚴重。而在高爾夫上我今年也是重回到之前。就是不
Thumbnail
我近10年的鐵桿都是用中空桿頭。因為中空桿頭兼具凹背的易打、高容錯和刀背的操控。對於手感,當然沒有像鍛造桿頭那樣軟綿。但主體和桿面的2片組合,讓桿面如同木桿類,可以讓擊球爽度提升。有更多桿面回饋。對我來說,這樣的手感是和鍛造綿密感是不同風格。感覺沒有對錯,我就是愛這個味。
Thumbnail
我近10年的鐵桿都是用中空桿頭。因為中空桿頭兼具凹背的易打、高容錯和刀背的操控。對於手感,當然沒有像鍛造桿頭那樣軟綿。但主體和桿面的2片組合,讓桿面如同木桿類,可以讓擊球爽度提升。有更多桿面回饋。對我來說,這樣的手感是和鍛造綿密感是不同風格。感覺沒有對錯,我就是愛這個味。
Thumbnail
而中空和半凹背的桿面多半是獨立零件。有些廠商會用不同於主體的材質,比如麻鋼、鈦合金、或不同的碳鋼。重點都在提升桿面擊球的手感和效能。這點是我個人比較喜歡,因為桿面是直接和球接觸的零件,這部分可以作為提升效能和手感最好的地方。讓球友可以更享受擊球的爽度和距離外掛的爆發。
Thumbnail
而中空和半凹背的桿面多半是獨立零件。有些廠商會用不同於主體的材質,比如麻鋼、鈦合金、或不同的碳鋼。重點都在提升桿面擊球的手感和效能。這點是我個人比較喜歡,因為桿面是直接和球接觸的零件,這部分可以作為提升效能和手感最好的地方。讓球友可以更享受擊球的爽度和距離外掛的爆發。
Thumbnail
這次來測試新款Callaway Big Bertha B21木桿。這是在2021下半年推出,從外型看起來是走易打,高容錯的風格。桿頭外型是御飯糰的3角形設計。這類桿頭風格就是高MOI,可以讓桿頭更快回正,桿面觸球可以比較方正。所以這類產品就是以新手、假日球友和高差點為主。
Thumbnail
這次來測試新款Callaway Big Bertha B21木桿。這是在2021下半年推出,從外型看起來是走易打,高容錯的風格。桿頭外型是御飯糰的3角形設計。這類桿頭風格就是高MOI,可以讓桿頭更快回正,桿面觸球可以比較方正。所以這類產品就是以新手、假日球友和高差點為主。
Thumbnail
這週TM P-790鍛造鐵桿開始有預定了。它的外型真的好看,刀背造型,線條流暢。朋友那邊有了試打桿可以試,就來玩看看。實體感覺比較紮實。桿頭沒有日本刀背那樣小,桿頭上緣的厚度沒有傳統刀背的薄,感覺這是介於刀背和凹背的桿頭。是中空桿頭的感覺。當然P770和790都是一樣的設計結構,中空桿頭。 打
Thumbnail
這週TM P-790鍛造鐵桿開始有預定了。它的外型真的好看,刀背造型,線條流暢。朋友那邊有了試打桿可以試,就來玩看看。實體感覺比較紮實。桿頭沒有日本刀背那樣小,桿頭上緣的厚度沒有傳統刀背的薄,感覺這是介於刀背和凹背的桿頭。是中空桿頭的感覺。當然P770和790都是一樣的設計結構,中空桿頭。 打
Thumbnail
2021年算是比較熱鬧,因為大家開始正常的生活,雖然還是有病毒的環繞,日子還是要過。所以球具大廠們還是緊鑼密鼓的推出新款產品。這次我測試今年最新的鍛造鐵桿,有Taylormade P790,Callaway Apex Pro,Ping i59。790和i59都是要9月才會陸續發貨。算是2022年款的
Thumbnail
2021年算是比較熱鬧,因為大家開始正常的生活,雖然還是有病毒的環繞,日子還是要過。所以球具大廠們還是緊鑼密鼓的推出新款產品。這次我測試今年最新的鍛造鐵桿,有Taylormade P790,Callaway Apex Pro,Ping i59。790和i59都是要9月才會陸續發貨。算是2022年款的
Thumbnail
今天在室內測試一下2支今年的三木,一支是Sim2 Titanium,而另一隻是Epic Max 三木。都是原廠的桿子,沒有做調整和更換桿身的設定。我已經買了一支Epic Max三木要進行桿身和規格重新調整,所以這次的測試是有一個底,看要如何進行桿身選擇和規格設定?這次用的是Foresight GC
Thumbnail
今天在室內測試一下2支今年的三木,一支是Sim2 Titanium,而另一隻是Epic Max 三木。都是原廠的桿子,沒有做調整和更換桿身的設定。我已經買了一支Epic Max三木要進行桿身和規格重新調整,所以這次的測試是有一個底,看要如何進行桿身選擇和規格設定?這次用的是Foresight GC
Thumbnail
冬天逐漸尾聲,天氣和溫度也就慢慢恢復了。千呼萬喚要來試試新的木桿終於有機會。去年Covid我幾乎沒有下場打球,一來球場封場,只能在練習場解癢。今年開始恢復我測試的任務。年初裝好3支木桿,一支是Callaway Mavrik/LAGP AXS Red tie 50R /白管,一支是Callaway M
Thumbnail
冬天逐漸尾聲,天氣和溫度也就慢慢恢復了。千呼萬喚要來試試新的木桿終於有機會。去年Covid我幾乎沒有下場打球,一來球場封場,只能在練習場解癢。今年開始恢復我測試的任務。年初裝好3支木桿,一支是Callaway Mavrik/LAGP AXS Red tie 50R /白管,一支是Callaway M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