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Callaway Epic Max LS/LAGP TRONO 55R木桿測試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冬天逐漸尾聲,天氣和溫度也就慢慢恢復了。千呼萬喚要來試試新的木桿終於有機會。去年Covid我幾乎沒有下場打球,一來球場封場,只能在練習場解癢。今年開始恢復我測試的任務。年初裝好3支木桿,一支是Callaway Mavrik/LAGP AXS Red tie 50R /白管,一支是Callaway Mavrik sub zero/ LAGP Olyss 55 R, 最後是這隻猛獸 Callaway 2021 Epic Max LS/ LAGP Trono 55 R.
為什麼我會選都是Callaway的driver來測試?很簡單,因為我可以把三隻桿身互換到三個桿頭去測試和比較。而且都是同一個品牌,今年和去年的產品,比較產品差異就可以看出新舊差在哪?很多球友都會猶豫要買當季還是過季產品?這都是我要藉由接下來的一系列的產品測試去瞭解和分享。但首先是這個的組合來看看。
我做事會比較detail/細和vertical/深入,我不會去試2021幾個品牌的木桿來分享,通常都是選一款或2款來做深入的比較和測試。像Callaway這幾年的木桿讓我很驚艷。尤其去年在奧蘭多PGA展覽,測試過Mavrik就回去買來用。以前我也用Flash Epic,但手感實在太硬了,雖然球速和效能都不錯,但產品還是有缺陷,就放棄。但到了Mavrik桿面回饋這塊完全改善,已經有木桿反彈的感覺。性能是Callaway的招牌,就不說。
因為有Mavrik的經驗,對於新的Epic木桿就有期待,當然想再購入。而它有三款木桿,Speed,Max, Max LS。Speed不用說就是給速度快的虎背熊腰的球友們,MAX就比較適合一般人,而LS是Low Spin。最近我一直在寫有關spin的文章,就是21世紀的木桿都是在spin身上打轉。所以大家要瞭解這個絕招,才能開外掛。
我挑了MAX LS版,一來打動作也熟練,二來low spin是近來木桿的發展重點,而我要配置的桿身也是以low spin為主。這樣可以來觀察和研究,現在新的木桿就算low spin對一般人來說,是否可以駕馭,對於飛行距離是否會影響?這是我要研究和瞭解的地方。新的技術和材質把spin壓下來,對距離尤其是飛行距離來說是否有改變?如果你不知道這些東西和關聯,就無法知道什麼東西可以幫你增加距離,球速可以更快,滾的更遠?
Jailbreak + AI桿面設計
桿底滑塊設計
Epic的桿頭有幾個它們招牌絕招:jailbreak、AI 設計的桿面、上蓋大面積的碳纖維材質、桿頭低風阻設計。基本就是這幾個屌到爆技術。Jailbreak是桿面後方有2根柱子設計,可以快速把擊球能量給反彈回桿面,AI 桿面設計是依據大數據把球友們擊球熱區給優化,讓桿面的回饋和非甜蜜點的擊球可以更有效。低風阻桿頭,風阻比以前Flash epic要提升1~2mph桿頭速度。
我只能說;Mavrik上,這些東西都有。所以新的Epic是否有比較好,就看這些技術它們可以優化到什麼程度。因為Mavrik在這些技術上已經做得很好了,有些技術從Epic flash就出來了,而2021的Epic能否有再進化的空間和能力?這是我要去發掘。
Epic Max LS 木桿的重量含連接器202.2g,桿面重心在中間偏桿趾位置,使用也不會有太大偏差。以市售的桿頭來說,質量也是可以接受。這樣的桿頭重量要配置的桿身也需要考量到長度。這次選用的桿身是性能導向的LAGP Trono,這款桿身是以Dechambeau的使用需求為設計基礎,我很早以前就想用但,它們沒有做55g的重量,到今年年初才有。真的一波三折!
LAGP TRONO 55R + Olyss 55R + AXS Red 50R
但55那時候只有S硬度,R硬度也是2月才有。所以才在今年過年的期間把桿子裝起來。這款桿身特性就是桿身強度高,因為DeChambeau熊的爆發力,桿身強度如果不到位,別說打遠,球可能都會亂飛。而且這桿身的倒旋和側旋都不高。十足性能桿身,彈道也是中低彈道,穩定性也不打折。
桿身的重量46“未裁到61g,裁減到我要裝的長度,重量也有57g.這樣的桿身重量在很多日系桿身都算60g等級。這也符合這桿身的特性,因為性能桿身的重量多半不會輕,桿身強度要強化,材料會用的比較密實。重量就會比較重。加上這桿身的重心也比較靠前端,揮桿重量會比較高。這也是設定需要去考量。
以這桿身配重多數的美系桿頭來說,揮桿重量會比其他桿身要高1~3個揮桿重量。所以在規格配置上是一個關鍵。尤其對於亞洲球友在身體強度和速度力量沒有美國人那樣,如果揮桿重量高過D2,動作的穩定性和擊球的精準度肯定會影響。別認為自己30多歲正值壯年,舞那種D3、D4的選手揮重,又設定像鞭子的長度。要打穩和精準就像做夢。
對於桿身的性能和結果就只能實際用了才知道。在握把,我選用Golf Pride Tour Velvet 360,基本款,重量50g。考慮到孩子的手掌和手指也比較大,所以用這款握把握的感覺和大小會比較適合。當然我也可以用,只是會利用比較多手掌的握法。
所有的零件選擇都是有原因和道理。因為它的特性可以讓使用者發揮更好。產品選擇和規格設定是水很深的學問。不是哪個品牌或產品火,就來用看看。如果產品無法配合使用者的身體和動作特性,再好、再貴的一樣是垃圾,用得東倒西歪。技師沒用過,如何知道產品特性和優缺點?又如何知道客人是否適用?
規格配置更是深奧,不是照別人打的好,就複製一樣規格。或是我用的習慣,規格就一直用下去。桿身、桿頭都有其特性,必須依照產品特性和使用者需求,去設定出桿子最好的使用規格。這樣用起來就很容易、也輕鬆,可以發揮桿子和球友的能量效果!
實際測試
測試時間從2月底,春暖花開,溫度也比較溫和。在練習場和球場去進行不同的使用測試與分析。測試的球都是2層surlyn練習球和2層/3層的urethane比賽球。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測試時間,得到以下的使用心得。
桿頭回饋 - 這款桿頭是我打過Callaway桿面手感最好!打起來超軟。有點像打Miura的鍛造鐵桿的回饋,一開始打非常的驚艷。因為就我自己的經驗,Callaway桿頭擊球回饋都是偏硬,雖然性能是頂尖,手感卻是倒數的。先前用過Epic Flash,那真的像打鐵板一塊。但從Mavrik木桿後,手感就逐漸變軟。現在到Epic就是完全優化。找不到任何問題。
就算打到非甜蜜點位置,手感也很舒服,當然沒有甜蜜點那種像軟糖綿密手感,但也是比其他木桿要軟多了。回饋有點像SIM的回饋,但SIM的桿面比較彈,Epic是比較軟。舒服的回饋是有不同。擊球的回饋是整個桿面的撞擊感。但這應該是我近10年來打的最舒服的一款木桿回饋。打起來會上癮,爽度滿格!
SIM,M6木桿都不錯,不過我偏好這次的Epic。更重要是桿身配置是狠角色的Trono。通常桿身強度高,會讓桿頭的手感偏硬,不過這次用Epic Max LS完全沒有感覺硬。有拆換其他LAGP Olyss和AXS桿身在Epic桿頭上,一樣軟綿。一點也沒有打折。所以這款桿頭是貨真價實的好桿面。
你說Epic又AI設計的桿面背部不同厚度,我不管什麼技術或智慧,用起來好打、舒服才是貨真價實的技術。很多技術或材質說的多好,但打起來就是打不動、打不好。結果和感覺是討價還價的空間。我今年也去試過TM SIM2,Titleist TSi3、Ping G425,就是Epic最驚艷!桿頭回饋真的沒話說。讚!
桿身回饋
這桿身實際用起來完全超乎我的想像。為什麼? 因為我打過這類性能導向的桿身,尤其桿身強度高的產品,打起來就算沒有硬,也最多就順暢,平順。就算Fujikura Speeder TR,這算它們強度高和性能桿身。相較Trono,完全不能比。因為Trono出乎意料的軟和舒服。它的軟不是桿身的受力變形大,而是可以完全操控桿子,一點也不費力。
重點在“是否費力”!如果桿身強度和硬度高,你需要花費更大的力量去帶動桿身。但Trono完全不需要,要下桿把桿子拉下來就如同斯紙,不費吹灰之力。而且桿身異常的柔順。就算擊球釋放,桿身也沒有讓你感覺很大的彈力。所以這桿身強度高是沒錯,但卻做得非常柔順,是我打過Matrix/LAGP桿身最舒服。常常不知道我現在是用哪一種木桿,手感無法和性能對上。
更重要是它是一支中低彈道且低倒旋的桿身,我從沒有打過這類桿身,可以有如此柔順的回饋。使用期間都忘記自己用的是一支猛獸,所以很多時候打出去完全看不到球,因為球已經飛到要落地了。眼睛完全追不到球的飛行速度。孩子的揮桿速度比我還要快,用起來也說很舒服,一點都不會吃力,比起之前用LAGP紅管桿身要舒服多了。
我現在終於瞭解DeChambeau為什麼可以發揮爆裂的距離和穩定度?當然他自己本身的努力和條件都是基本,但我的問號是球桿?尤其桿身要承受他的爆發力和快速的節奏,桿身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是根本做不到。更重要是承受側旋的能力,他那樣的力量如果桿身強度不足,動作一失誤,肯定烙賽。但他的球依然在球場上。這是我要用Trono的原因,現在我完全瞭解,而且對一般人真的很夠用。大力推薦!
性能和距離
再說到擊球的初速和起發角,球速超快,我一開始打都完全沒有看到球飛到哪裏?明明打的很紮實但就是看不到球。後來更仔細看也更快抬起頭,就看到球已經都飛到尾段。它的球速和子彈一樣,應該是我打過球速最快。因為不快抬頭,球都飛到尾端,快看不見球落點。超猛的球速,常常下場會不知道球落在哪的狀況。
飛行的彈道是中彈道,飛行軌跡是低到中的穿透型彈道,launch Angle是13~15度,而桿身是不會衝高的設計,所以落地的角度是60度以下,滾動性破表,超過20碼。非常適合在平地球場的球道上發揮距離優勢。尤其倒旋低,球速快,落地角也低,非常能滾。完全達到我對中低彈道的性能期待。應該這個桿頭和桿身的組合是跑車組合,就是快,也能滾!
而且我以前打這類中或低彈道桿子,飛行距離不會太遠,在230Y上下,可以靠滾動得到超過20碼的距離。但這桿子可以飛行超過235碼,再加滾動就可以至少260碼,超過我目前用的桿子距離。真的打起來超噴的!太爽了也愛不釋手。用這一支driver距離卻是提升了,重點是只有44“的長度,因為給孩子打,要讓他可以操控為主,但他打隨便就270碼了!非常的猛。
用這桿子會有錯覺?因為你打起來非常的舒服和柔順。好像打老人桿,但沒有那種很彈的感覺。只是很輕鬆。但球卻特別會噴,常常不知道球飛哪邊。所以都到球道上去找,還好在德州打球人不多,可以花點時間找。看到球的距離就會驚訝,距離太火了。和平時的平均距離要的遠10碼。
因為我手邊都是我自己的訂製桿,距離都是在一個範圍打轉,但這隻就是遠!找不到毛病,會讓我錯亂。距離滿格!打習慣後,就知道球的飛行模式,頭不需要抬太高找球,因為它就是低彈道。往視野的前方找球就肯定沒錯。它是一支非常典型的性能桿身。彈道和球速真的沒話說。
易打性和操控性 - 這桿子主要是做給我兒子打。他打木桿還無法掌握的很好,所以才會重新做三隻木桿來給他用。以操控為主,可以習慣和打好木桿為目的。所以桿子長度會比一般要短。三隻都設定44”,重量在307g+-1g範圍。雖然揮桿重量有差,但總重和長度都是差不多,對於使用會比較容易和簡單,而桿身和桿頭重量不同,也可以讓孩子去嘗試不同特性桿子來找出適合他的桿子組合。
這也是tour選手在fitting會做的方式。因為多數球員無法去描述自己喜歡的桿子特性,所以做幾款特性不同和規格不同的桿子,讓選手去感受和比較。這樣就可以找出他們要的桿子特性。以這隻桿子來說,非常好打,好打到會忘記這是木桿,也忘記它是性能桿。擊球精準度是非常高。都可以把球打在甜蜜點和周圍區塊。
雖然這桿子比我平時的桿子重量會重5~8g,但對於使用來說是可以接受。簡單說,這隻桿子的規格,用起來真的很容易,體力上也完全可以負擔。而且就算桿子短,距離沒有減少,反而增加。所以還是那句老話:打到桿面甜蜜點才是王道!
失擊和側旋壓制力 - 桿子不能只說它多好、多遠。高爾夫裡,人的失誤是正常,也是打球的一部分。所以桿子能否幫你把球留在球場裡而不出界就是關鍵。好桿子必須要具備這個條件才能用。不然失誤的球,都會掉桿就沒有什麼好了不起。
桿頭在容錯這塊是非常顯著,沒有打在甜蜜點,打在桿根或桿趾位置都還是穩穩的飛到尾段,會稍微有點側旋,大約在10碼以內範圍,幅度不大。完全可以接受。而桿身也可以把動作的失誤,給壓制在最多落在長草區。可以完全放心去打。全力打都可以hold住。這也是DeChambeau可以放心用的原因。
所以打這桿子會很忘我,因為球不會偏太多。但如果方向錯了就救不回來。因為它的距離夠,如果方向錯,很容易打到隔壁球道或樹林。我下場和孩子打這桿子,我是完全沒有出界或掉球。開球最多就是落長草。方向性很優。完全符合一支好木桿的基本需求。看來它會是我2021年固定先發一員。
整體來說,我超愛這支桿子。一直以來,手感是Callaway和LAGP的罩門,但這組合完全顛覆我對它們的既有印象。所以我會忘記現在打哪一支桿子。東方人最在乎的手感、回饋,這組合的100%美系木桿,會讓你覺得你是打日系driver那種柔順和綿密手感。但前提是你需要設定好桿身spine,如果隨便裝Logo down就不會有像我這樣的手感。裝的時候需要花點心思和功夫。
美系的進階木桿已經可以和日系手感相提並論,但日系木桿卻沒有美系的性能、容錯和距離。我可以說那些貴的有點胡扯的日系品牌或桿身,這個組合絕對可以超車或打趴。而這支的價格實在友善,而且真金白銀、貨真價實。以訂製球桿來說,不是很豪華的組合,但結果卻很猛。能和Epic並駕齊驅可能就TSi了。
還有這桿身最好不要用一般日系桿身的邏輯去思考和選擇。它實在說是和日系60g等級的產品一樣。因為在重量和硬度上,把它放在50g級別是有點投機取巧。感覺有時候是會騙你。它的手感好或許你會覺得可以再用硬一點的規格,但其實打出來的結果或數據就告訴你,這樣的硬度就可以,不要隨便去挑戰。不然會畫蛇添足、自找苦吃。
年紀到一個階段,用的產品就會比較務實。因為用過的東西也不少,該被騙和上的當也夠多。找產品和設定也會比較精準。好的產品需要在乎很多細節在組裝的過程裡。不是裁一裁、切一切、再黏上去就OK!如果你在意細節,桿子會變得完全不同。接下來還會把另外2支木桿的測試報告陸續分享給大家。在疫情已經逐步有解決的過程,大家的球桿也要磨刀霍霍,準備接下來的球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7會員
    2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2021港劇【陀槍師姐2021】有時候敵人的敵人,就是你的朋友(宣萱 陳豪)​ ●2021港劇【陀槍師姐2021 Armed Reaction 2021】有時候敵人的敵人,就是你的朋友(宣萱 陳豪 滕麗名 羅子溢 許紹雄 洪永城) ◎當年港劇【陀槍師姐】系列播了好幾季,我恰恰都沒有跟上。
    Thumbnail
    avatar
    優雅下決心
    2021-09-29
    2021日劇【偶像王子養成記】你學到的一切都將成為你的財產 (比嘉愛未 渡邊圭祐 藤岡靛)​ ●2021日劇【偶像王子養成記 推しの王子様 來自灰色星球的小王子 我推的王子】你學到的一切都將成為你的財產 (比嘉愛未 渡邊圭祐 藤岡靛) ◎最近,不,這幾年,手遊或電玩遊戲置入電影電視劇越來越多,話題性也不少
    Thumbnail
    avatar
    優雅下決心
    2021-09-29
    2021/9/28(二) 暗藏禍心2021/9/28(二) 暗藏禍心 撒母耳記下15:1-6 Photo by Adrian Swancar on Unsplash 押沙龍和大衛雖是父子, 但是因為暗嫩的事件,兩人心中有了芥蒂,甚至讓押沙龍心中生出反叛之心。 押沙龍暗照著自己的計畫進行著反叛大計: 推翻王國,從扭轉民心開始。 他待在
    Thumbnail
    avatar
    丁牧
    2021-09-28
    2021/09/28安平夕陽 今天很不夕~
    Thumbnail
    avatar
    大魯
    2021-09-28
    2021台北電影節|觀影短評(三)​《野馬分鬃》是這次台北電影節,我看的唯一一部中國電影。近年來,出於種種複雜的政治因素考量,中國電影在台灣確實越來越難得一見了。而這次中國導演魏書鈞所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野馬分鬃》能被選入台北電影節放映片單,真是讓人欣喜,尤其當它又是一部極優秀的作品時。​
    Thumbnail
    avatar
    映画案內所 Arstin
    2021-09-28
    2021/9/27(一) 蒙神保守的人2021/9/27(一) 蒙神保守的人 彼得前書1:3-9 Photo by Bankim Desai on Unsplash 對基督徒來說,救恩是終極的盼望。 即使在看起來完全沒有出路的時候, 我們仍然可以喜樂、仍然可以用平靜的心接受即將發生的一切, 而且還繼續期待上帝伸手拯救。 我們不是放棄抵抗
    Thumbnail
    avatar
    丁牧
    2021-09-27
    2021/09/27安平夕陽 不知是鴨嘴獸還是瘦一點的海豚.....
    Thumbnail
    avatar
    大魯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