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應用數位藝術 NFT 概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 - 2021 圍繞著疫情發生許多大事,對於台灣的藝文工作來說,除了文化資產、文化觀光、博物館與藝文展演⋯⋯數位化變遷,令人雙眼為之一亮的新趨勢之一,莫過於數位藝術家 Beeples 以七千萬美元的高額售出他的 NFT (non-fungible token) ,數位藝術收藏正式翻越傳統藝術的高牆,成功進入藝術市場。

我個人之所以接觸這份消息,是因為準備國家考試的關係,說明我學著思考「政府應如何贊助與促進數位藝術家進入 NFT 市場?」等管理議題,但根本問題是「數位藝術需要管理嗎?」

我認為需要,目的是培養完整的產業鏈。

放眼望去目前政府著手管理的主要文化政策:社區總體營造、地方創生、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資產保存⋯⋯都與產值有關,但政府仍然是文官思維,距離市場經濟仍有一段距離,以地方創生為例,主要目的是打造地方經濟,吸引青年返鄉「定居」,改善城鄉差距的問題,但目前的難題:雖然成功吸引青年返鄉,但隨著計畫告一段落,青年又會離開,缺乏真正深耕的管理者,地方產業無法永續發展、或規模較小,完全不符合地方創生的概念,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未成功建立「產業鏈」。
產業鏈的重要性在於,人於環境生存所需要的條件,在產業互助中建立起來,因此圍繞著「日常」的地方,隨著產業發展越來越穩固,其深耕的意願越高,長久留下的意願便越大。好比我一九五〇年代出生的父母,便是離開嘉義到台北創業工作,隨著經營事業使生活越加豐富,台北對他們而言就是「家」了。

那麼如何建立產業鏈呢?

我將產業鏈分成四等分:創意、技術、通路、服務。
台灣的文化多元與特色產業無庸置疑的豐富,例如:彰化縣秀水鄉的酪農業、新北市水金九的觀光業(水湳洞、金瓜石、九份)、馬祖縣北竿鄉的冷戰島嶼⋯⋯族繁不及備載。有關「地方潛力點」的文史研究、產業據點、新移民與技術的遷入或經營企劃(搭配制度)屬於產業鏈中「創意」的部分;「技術」便指採購、廠商、工程等,可以透過博覽會形式,將創意具現化和產業化的過程需要的相關產業齊聚一堂,大家在一個空間中互相媒合與合作,為長遠的計劃建立有效的資源,例如:種植需要的種子、土地規劃、機具或種植技術等。「通路」則是指銷售的業務,如何將在地的產品透過正確的路徑銷售出去,讓利益回流到創意與技術端,得以更多的剩餘價值創造更大的就業機會與地方產業,都是通路的重要工作;最終,「服務」則是一切過程的回饋機制,創意本身、商品製造、取得資訊或顧客意見等等,都得以透過服務精進,那麼數位藝術如何做到?

參考資料: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836#&gid=1&pid=1

作為一個單位,例如:公家機關,便是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有人可以參與並且合法穩定運作,因此數位藝術的創意端,即藝術家如何與管理端找到彼此?他們的作品敘事以及創作故事該如何傳遞?創作本身是否具備技術、通路與服務的市場特性?如何平衡藝術與市場的價值?如何使藝術家理解區塊鏈以至於使作品成為 NFT 銷售 ?
技術則是藝術家需要什麼樣的創作資源(軟、硬體)?如何媒合藝術家與廠商的聯繫?如何建立起價格的生態?是否能達到廠商之間的產業合作?以至於建立起中心化的產業環境?以及有關區塊鏈的建立,上述提到無論有形或是無形的資源或存在,都可以成為區塊鏈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需要打造區塊鏈的 IT 產業,使我們思考如何在藝文產業跨領域合作?
通路則是結合區塊鏈技術,將各式各樣的創作者以及其數位藝術,以 NFT 的形式銷售,獲利回歸創意端繼續開發其作品、國內外知名度、公共關係等。服務端也是一樣的,連同前述都將成為一個又一個鏈接,彼此互相強化,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區塊鏈。

我如何在數位藝術中成為一個角色?

我作為一個微小的個體,「發掘」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搜尋「產業鍊」每一個環節需要的資源,並且編列紀錄,例如:藝術家在哪裡?數位藝術何止視覺?因此藝術家與作品分類?如何開拓各種藝文作品成為 NFT ?藝術家需要怎麼樣的軟、硬體?哪些公司生產相關的技術支援?哪些平台可以進行策展與銷售?哪些環節可以接觸顧客意見?哪些需求可以精進數位藝術的市場性?是否可以更加精準預測國際的藝術趨勢提供創作者參考?

一個人的力量小小的,但是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部分,並且互相合作,就會製造很大的產業環境,而我能做的,就是讓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達成運作的最大可能。

台灣從來不缺優秀的藝術家,跨類型、風格、內容與形式⋯⋯各自在其機會與平台經營作品,例如:@3cm_lin@dadiogaosai吳燦政臺灣聲音地圖⋯⋯又是族繁不及備載,成為 NFT 的潛力亦是不容小覷,「發掘」的工作將永無止盡,「寶島」名符其實,這塊土地是如此美妙與充滿機會。

放手一搏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en C. Wang的沙龍
2會員
4內容數
Ren C.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18
剛過29歲生日,看看自己,還是那副迷失的樣子, 不知道想要做什麼?不知道除了身邊幾位親近的人,還有誰可以相信? 對人缺乏信任的基礎,日漸陷入沈默的自己,想開口卻不知道說什麼。 寫下來吧,紀錄迷茫的日子,像喝酒醉一樣地寫,反正缺失方向的人何必談目標?或在乎是否以更工整的章法寫文章? 我是誰呢?
Thumbnail
2022/08/18
剛過29歲生日,看看自己,還是那副迷失的樣子, 不知道想要做什麼?不知道除了身邊幾位親近的人,還有誰可以相信? 對人缺乏信任的基礎,日漸陷入沈默的自己,想開口卻不知道說什麼。 寫下來吧,紀錄迷茫的日子,像喝酒醉一樣地寫,反正缺失方向的人何必談目標?或在乎是否以更工整的章法寫文章? 我是誰呢?
Thumbnail
2021/09/26
一個控制狂如何處遇愛情? 當你從一連串的憤怒離開時,發現連美好的記憶都褪去。 來到人聲鼎沸的市場,嘈雜的環境依然擋不住秋分過後的涼風低語,祂輕輕地向你訴說:「專心。」 你閉上眼睛,享受著風浴,屏氣凝神,淡然地微笑著,那是你日復一日練習用笑臉迎接的「當下」。 同樣的孤獨,卻因專注有了不同風味。
Thumbnail
2021/09/26
一個控制狂如何處遇愛情? 當你從一連串的憤怒離開時,發現連美好的記憶都褪去。 來到人聲鼎沸的市場,嘈雜的環境依然擋不住秋分過後的涼風低語,祂輕輕地向你訴說:「專心。」 你閉上眼睛,享受著風浴,屏氣凝神,淡然地微笑著,那是你日復一日練習用笑臉迎接的「當下」。 同樣的孤獨,卻因專注有了不同風味。
Thumbnail
2021/09/23
第一季明確的標題從第二集開始,叫做〈紐約最後的好男人〉(The Last Nice Guy in New York),一直到最後一集叫做〈藍鬍子的城堡〉(Bluebeard's Castle),相對真正的《藍鬍子》原作看似結局美滿,我認為《安眠書店》對藍鬍子的理解完整多了,以至於結局更加具備共鳴度。
Thumbnail
2021/09/23
第一季明確的標題從第二集開始,叫做〈紐約最後的好男人〉(The Last Nice Guy in New York),一直到最後一集叫做〈藍鬍子的城堡〉(Bluebeard's Castle),相對真正的《藍鬍子》原作看似結局美滿,我認為《安眠書店》對藍鬍子的理解完整多了,以至於結局更加具備共鳴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在 Tezos 鏈鑄造第一個 NFT 滿一年了,回首過去一年真是滿滿的不可思議,我在 web3 完成了許多原本我在現實世界無法這麼頻繁參與的項目與成績。距離上次的心得包也過了半年,我決定將這系列的名稱從「菜雞創作者」改成「藝術創作者」,給自己些對未來的期許。(記錄於 Jan 28,2023)
Thumbnail
我在 Tezos 鏈鑄造第一個 NFT 滿一年了,回首過去一年真是滿滿的不可思議,我在 web3 完成了許多原本我在現實世界無法這麼頻繁參與的項目與成績。距離上次的心得包也過了半年,我決定將這系列的名稱從「菜雞創作者」改成「藝術創作者」,給自己些對未來的期許。(記錄於 Jan 28,2023)
Thumbnail
我玩 NFT 4 個月了!從開幕時沒售出作品,參與社群日活動,創立群組,到作品完售,終於進入二級市場,與大家分享我經歷過的種種。謝謝每位夥伴與買家。(寫於 May 15, 2022)
Thumbnail
我玩 NFT 4 個月了!從開幕時沒售出作品,參與社群日活動,創立群組,到作品完售,終於進入二級市場,與大家分享我經歷過的種種。謝謝每位夥伴與買家。(寫於 May 15, 2022)
Thumbnail
NFT, 首次看到這個三個字, 完全不知道是什麼, 然後上網搜看一堆文字介紹, 才了解到是關於藝術品的項目, 相關藝術品的NFT包裝, 已超越線下所能理解的價值, 而背後邏輯是什麼, 對藝術創作者又有什麼好處, 是炒作還是真的實現了藝術的自由? 經過了解後, NFT的藝
Thumbnail
NFT, 首次看到這個三個字, 完全不知道是什麼, 然後上網搜看一堆文字介紹, 才了解到是關於藝術品的項目, 相關藝術品的NFT包裝, 已超越線下所能理解的價值, 而背後邏輯是什麼, 對藝術創作者又有什麼好處, 是炒作還是真的實現了藝術的自由? 經過了解後, NFT的藝
Thumbnail
10 幾年前區塊鏈、加密貨幣現身時還覺得是遙遠的傳說,到兩個月前 NFT 相關新聞開始攻占全球媒體,一張「獨一無二」的作品圖檔可以抬到超高賣價,大眾對於「僅此一件」、「擁有」、「資產」的結構與態度,似乎又產生了典範轉移代溝式的變化。
Thumbnail
10 幾年前區塊鏈、加密貨幣現身時還覺得是遙遠的傳說,到兩個月前 NFT 相關新聞開始攻占全球媒體,一張「獨一無二」的作品圖檔可以抬到超高賣價,大眾對於「僅此一件」、「擁有」、「資產」的結構與態度,似乎又產生了典範轉移代溝式的變化。
Thumbnail
看清楚這兩點之後,很快速地就可以從現有混亂的 NFT 市場中看清楚不同專案的本質,並且同時看懂為什麼有些專案的成長性會比其他還要更加穩健——一個 NFT 專案背後的長期創作系統,以及社群對於關係的共識,並不是喊話,或是畫幾張圖,就會憑空出現。創作與關係,畢竟都不是一朝一系的事。
Thumbnail
看清楚這兩點之後,很快速地就可以從現有混亂的 NFT 市場中看清楚不同專案的本質,並且同時看懂為什麼有些專案的成長性會比其他還要更加穩健——一個 NFT 專案背後的長期創作系統,以及社群對於關係的共識,並不是喊話,或是畫幾張圖,就會憑空出現。創作與關係,畢竟都不是一朝一系的事。
Thumbnail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Thumbnail
創作者經濟、斜槓等概念興起,越來越多人希望能用興趣來變現過喜歡的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在社群媒體上創造聲量,才能吸引人流、進而獲取金流,但目前平台上吸睛的話題早已被講爛、晚期進入者也難以超越前人聲量,加上抄襲、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能見度、創作被抽成種種已是目前常態,感覺變現之路越來越窄,而此時出現了NFT
Thumbnail
  NFT交易市場,更替這些「藝術」創造了自己的價值。 而NFT是甚麼?怎麼會是藝術家的聖地?遊戲王的前途之路?
Thumbnail
  NFT交易市場,更替這些「藝術」創造了自己的價值。 而NFT是甚麼?怎麼會是藝術家的聖地?遊戲王的前途之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