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日常的中斷:人類學家眼中的災後報告書》書摘及小感(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三部「海嘯過後」,將讀者目光帶到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這是1970年代開始使用「地震矩」(Earthquake Glossary) 規模以來,從未出現過達到九的地震。
這場因為蘇門答臘外海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撞擊波在沒有阻力的深海,以每小時八百公里的行進速度,沿著地震帶往北,七個小時內巨浪撞擊印度洋周邊的國家,舉凡泰國、印度、斯里蘭卡及非洲海岸。由於欠缺對海嘯的警覺性,許多人喪失了逃跑的寶貴時間。除了一位當時跟父母在普吉島度假的十歲英國女孩Tilly Smith,注意到了海灘上起了很多泡泡,警覺到是地理課學過的「海嘯」,警告眾人撤離,也才使得這處海灘成為普吉島海岸線上唯一沒有死傷的地點。
這個章節聚焦在亞齊災後發生的故事,但也回顧了亞齊獨立運動的前世今生。亞齊在印尼脫離荷蘭獨立之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是獨立於印尼之外的,擁有獨立的亞齊蘇丹國和虔誠的伊斯蘭信仰。1873年到1903年之間,為了抵抗荷蘭人的入侵,和荷軍進行了30年的抗荷戰爭。最後因為境內傳統貴族對荷蘭的支持,才亡國被納入殖民統治當中。太平洋戰爭之後,荷蘭勢力重回印尼,唯有亞齊地區沒有再度被荷蘭勢力所控制,因此尋求印尼獨立的人士便以亞齊為根據地和財源,持續進行著反抗荷蘭殖民統治的抗爭,直到1949年荷蘭勢力完全退出印尼。
原本亞齊尋求在印尼獨立後建立聯邦制共和國,亞齊享有完全自治,並且可以在其境內施行伊斯蘭法律。可是在蘇卡諾的主導之下,獨立後的印尼成為一個中央統一制的世俗國家,並將亞齊於1950年劃歸到北蘇門答臘省當中,進而產生了而後長久的衝突紛爭。
2004年因為南海大海嘯災情的慘重促使「自由亞齊運動」中片面要求恢復與政府間的和談,政府也在24小時後回應將由前芬蘭總統阿提沙利(Marti Ahtisaari)所主持的「危機管理倡議」(Crisis Management Initiative,CMI)組織為中介進行和談,簽成了《赫爾辛基協議》。亞齊基本上獲得了外交、國防和貨幣以外所有公共事務的自主權。但從書中作者對當地人的採訪,可以看出即使爭取到了自治與和平,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仍然存在。
有關亞齊華裔採訪的家族史中,彷彿見證了海外華人認同流動的縮影,既有對「祖國」中華文化的嚮往,卻也感到並非自己人的隔閡。1949年後中國一分為二,冷戰的暴力切割了印尼社會,也切分了華人社群。華人文化在此並非主流,年輕的一代漸漸丟失上一代的語言文化。「什麼國什麼族,在這個時候,有什麼分別呢?」
最終章「記憶與遺忘」是讓我感到格外動容的篇章。這個章節除了記錄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二十年後的人們,也對災難與復原做了更深的反省。
作者認為:這世界上大多數人是災難的閱聽者,在報導中感受悲劇、體驗生死、表達憐憫、轉發訊息、捐點物資捐點錢,關閉視窗或收起手機後,就再與自己無關。災難從各方面而言可說是有時限的,但對於承受災難的人則不同,從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起,他們的人生岔了出去,生活如同撞擊過的板塊那樣,發生位移、錯動,生命掉落在斷層處。重建對他們的意義,不僅僅是追求安全的家而已,還是回到日常的路途。
重建不意味著「復原」,而是重新打造有別於過往的環境空間,承載新的生命與記憶。災難造成的斷裂,是不可逆的,不論多大的毀滅、多嚴重的打擊,都將在平凡普通日復一日中,將所有痛苦與傷害,拋到流逝的歲月裡。
書本的末尾以阪神大地震的長者的話做結:「不能一直想著地震,一直想的話,沒辦法生活的」。
最後這段文字是將驟然失去的傷痛描繪地如此真實,難以名狀的情緒在心裡迴盪,關注與情緒或許會隨時間逐漸淡去,但人生劇變的影響卻是難以抹滅的,然而卻又不能永遠止步在這重大的失落,如同這位日本的長者所言, 「什麼都沒辦法做,就也只能面對當下」。我們要記得某些事,也須要遺忘放下某些事,才能回到那似乎並非理所當然的日常。
參考資料:
日常的中斷:人類學家眼中的災後報告書
亞齊獨立運動的抉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鈍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月華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阿基拉》小感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夜空中最亮的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靈性日常》生命中的每個相遇,都是獨一無二的腳本一切的相遇都不是巧合,當我們遇見一個人,總會引發出一些情緒反應事件,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是你或者為什麼非得是這個人嗎? Trevor Noah:「當你遇見不同的人,你給他們不同部分的你,每一個人都擁有不同部分的你,但沒有一個人擁有一模一樣部分的你,有些雖然相似,但不會是一樣的。」
    Thumbnail
    avatar
    Intern Human
    2024-05-22
    艾莉絲・孟若|人人都該讀的諾貝爾文學家的作品|細膩的女性日常,發現平凡中的非凡艾莉絲孟若辭世,享耆壽92歲。幾天沒上臉書,看到消息很震驚。雖然一直知道她很老了,遲早會離開。前幾年金庸走時我恍惚了好幾天。希望更多人能知道她,這麼偉大的作家。好希望所愛的人都能沒有病痛、長長久久。謝謝您給世界留下這麼美麗的作品。
    Thumbnail
    avatar
    海柔小姐
    2024-05-16
    改編宅女小紅真實人生 《何百芮的地獄毒白》從你我的日常中找尋看淡困境的勇氣在社群平台興起之前,在部落格寫長文分享生活的「部落客」是許多人日常追蹤的焦點,他們透過生動有趣的文筆吸引眾多死忠的讀者。在幾位知名部落客當中,「宅女小紅」這四個字一亮出來基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用現在的話來說大概就是無論追蹤數或發跡史都走得很前面的「元祖級網紅」。而她的故事,在HBO亞洲原創製的最新
    Thumbnail
    avatar
    時尚編輯的真心話
    2024-02-24
    avatar
    CV教養生活
    2023-11-25
    |閱讀日常|不要讓時間成為你運動的障礙 北京這兩天的天氣不太穩定,前幾天突然出現的零下溫度跟這幾天又突然回溫到舒適的零上6度,有時候不知道這到底算是秋天還是冬天,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對我來說這都是極為舒適,每天早上都會帶著點兒在樓下社區裡的小公園小跑步幾圈之後,再開始散步。 點兒從小就跟著老吳出門跑步,已經習慣的乖乖地跟在身邊,
    Thumbnail
    avatar
    台灣太太在北京
    2023-11-22
    閱讀筆記《食忌101:必懂的日常飲食密碼,補品跟毒藥只有一口的距離》★東方飲食的精細、博大、深廣、美觀為世界所矚目。不僅如此,中醫理論認為,藥食同源,食物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食用欲望,更是祛病養生的保健佳品。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12-21
    閱讀筆記《有點廢但是很有趣!日常中的科學二三事》★科學是什麼?是教科書裡面一條一條羅列的嚴謹知識?是實驗室中研究人員小心翼翼操作的精密設備?還是科學家們腦海中的天馬行空?其實,這些都只是科學的一種面相而已。事實上,科學就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看你有沒有發現而已。
    Thumbnail
    avatar
    偶希都理
    2022-12-02
    日劇 | 《我的姊姊》— 日常中的毒舌吐槽、無厘頭妄想、簡單的安慰,都是生活上的絕佳治癒劑如果有個人在你失意時給予建議、鼓舞,那麼今天過的再辛苦,明天也能面對現實了吧。日劇《我的姊姊》改編日本雜誌anan的人氣同名漫畫,由黑木華與衫野遙亮演出白井姊弟。描寫了姊弟倆短暫的居住生活,讓講話一針見血的毒舌姊姊,開導剛進社會的弟弟。《我的姊姊》藉由極微平淡的日常事件、情景,深刻描寫了屬於姊弟平日
    Thumbnail
    avatar
    Akari
    2022-10-20
    《分享閱讀22056》持續成功:上行者的日常書名:持續成功 作者: 蔡壘磊 節錄重點和評論 P.042 一個人的成長, 上行,歸根究柢是一個透過提升自己的客觀條件,豐富自我的精神世界,進而讓生命自由度不斷提升的過程. 💡 富翁與漁夫的反思, 最大的差異度在 自由度. P.52 最有性價比的努力:有時搞懂一個問題的本質,做對一項決策,所得甚
    Thumbnail
    avatar
    Marco B
    202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