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庄採蜜柚
今天又要去新竹縣,
走的景點都去過,
但每次都能有新的體驗。
先到九芎湖採果,
客家人將凹地稱之為「湖」,
故九芎湖並不是真正的湖泊。

客家人將凹地稱之為「湖」
跟雄獅的團第三次來這裡,
第一次是到侏羅紀生態觀光果園,
第二次是走步道賞桐花,
遇上今年乾旱難得的下雨天。
那次我們就曾在周家庄休息喝咖啡。

侏羅紀生態觀光果園2020.12

侏羅紀生態觀光果園2020.12

九福步道賞桐花~相當濕滑 步步驚心!!2021.04

周家庄休息喝咖啡2021.04
這次來周家庄採蜜柚,
農場還種了其他水果,
最吸引大家目光的是「鳥梨仔」,
想起小時候吃糖葫蘆,
吃完紅紅甜甜的外衣,
鳥梨仔酸酸甜甜的感覺。
「鳥梨仔」就是仙楂,
仙楂摘下來無法直接食用,
老闆將其製成楂乾、仙楂茶、仙楂冰等。

這回南的好天氣來周家庄採蜜柚

周家庄位處九福步道的終點

周家墾殖這一片山林已逾百年

仙楂生長解說揭示板

通往果園的綠色密道

仙楂有不同的品種~小仙楂

仙楂有不同的品種~大仙楂

一大片仙楂

仙楂製作流程
摘蜜柚只要抓著果實轉幾圈,
蜜柚就會和枝條分離。
團費包括100元採果券,
可以換2斤半的蜜柚。

蜜柚~葡萄柚接枝柳丁而成

摘蜜柚只要抓著果實轉幾圈

摘蜜柚只要抓著果實轉幾圈

秤重中~團費包括100元採果券, 可以換2斤半的蜜柚
旁邊的百年古厝標示「汝南堂」,
是周姓的堂號名。
停車場對面的「劉家燜雞」,
網路上很多人推薦,
四月參加賞桐行程,
就是為了到裡面用餐。
吃合菜就是要找多人,
才能多點幾道菜。
吃燜雞要用手剝才夠味。
我覺得燜雞跟甕缸雞口感差不多,
燜雞用鐵箱悶烤,
甕缸用鐵桶悶烤。

百年古厝堂號「汝南堂」

後面還有「土角厝」

百年古厝+蜜柚戰利品

「劉家燜雞」

燜雞用鐵箱悶烤
竹東無玷聖母堂
中午在竹東市場自行覓食,
從鎮公所前大圓環處下車,
我們把握機會先進竹東天主堂參觀。
當年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許多神父被共產黨驅逐出境而來到台灣。
1952年西班牙籍安徽德神父來到新竹,
當時的竹東是新竹縣第一大鎮,
他在多方奔走下,
向國外募資而建造了此天主堂,
是台灣光復後新竹地區所興建的第一座大教堂。
竹東無玷聖母堂(一般又稱竹東天主堂),
擁有高聳的鐘樓地標,
及歌德式山牆立面等建築特色。

竹東無玷聖母堂照片引自https://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449424113
可惜因周圍攤販雲集,
加上後期增改建,
隱沒於市街當中。
建築本體以洗石子為立面裝飾材,
木構建材均取自在地的竹東林場。
這批上等檜木原本在日治時代,
準備要送往日本的神社使用,
因二戰而暫置於竹東林場,
卻在台灣光復後作為建造天主堂之用。

周圍攤販雲集

竹東無玷聖母堂隱沒於市街當中,看不見鐘樓。

防疫期間教堂的出入口

花磚牆

小小腳印讓幼兒園的小朋友不會迷路

竹東無玷聖母堂

竹東無玷聖母堂

竹東無玷聖母堂

竹東無玷聖母堂

聖壇

聖壇+教友的祖先牌位
聰嫂被狹小的螺旋梯吸引,
原來那是通往鐘塔的路徑。
但沒人導覽不敢擅自闖入。
螺旋梯對側的牆面,
有看到教友的祖先牌位。
在和好室前看到奉獻袋,
覺得天主教已融入在地的民俗。

狹小的螺旋梯

狹小的螺旋梯

可以通往二樓

和好室

奉獻袋牆

固定奉獻袋

融入在地的民俗的奉獻袋
第二次到竹東市場,
好吃的滋味還想再回味,
李記米苔目搬家了,
環境變得比較舒適。
兩人合吃一碗綜合冰,
可以續冰吃得很過癮。
還外帶一斤米苔目,
晚餐加青菜和絞肉熱炒。

竹東市場導覽圖

竹東市場導覽圖

竹東市場~室內區中央市場

竹東市場~室內區中央市場~客家元素風味

竹東市場~室外區中竹東客家市場

竹東市場~室外區中竹東客家市場

李記米苔目原本在室外區

搬家到對面

搬家到攤位對面的店面內

原本要洗的碗

李記米苔目可以續冰~變成免洗碗+溫家炸雞的雞腿
溫家炸雞的雞腿必吃,
發現新商家「雞香飯」,
麻油薑片、雞腿肉和菇,
拌炒吃了不會脹氣的長秈米。
回到天主堂室外的長椅享用。
為了丟掉垃圾,
運動走到竹東車站,
再到林業展示館前庭休息。

溫家炸雞的雞腿必吃

「雞香飯」, 麻油薑片、雞腿肉和菇, 拌炒吃了不會脹氣的長秈米

天主堂室外的長椅享用「雞香飯」

竹東鎮公所與圓環

竹東火車站

竹東火車站

相徵林木的圍牆

竹東林業展示館

館舍原為始建於1943年的植松材木竹東出張所

烈日下休息的好處所~中午閉館休息
馬胎古道
下午要去走步道,
領隊原先預計停留2小時,
帶大家從馬胎古道起點,
走到涼亭、經茄苳樹到單索吊橋,
然後返回接南坪古道到內灣大橋。
聰頭夫妻心念著要走到馬胎終點,
所以一股勁的往前衝,
而且是戴著口罩爬山,
說真的有些累。
只花了50分鐘就從馬胎起點走到終點。

馬胎古道起點地標~義興大橋

登山口回去問領隊何時集合上車~15:00~那麼只剩2小時~衝啊!

走到百年"礙子"大樟樹不到20分鐘

馬不停蹄往單索吊橋前進

遇上拍照家族耽擱了幾分鐘

稍微喘息一下!此時口罩已經全濕囉!

繼續上攻

馬胎古道較南坪古道難度高一些些

聽山友說出了鞍部竹林就是終點了

抵達這道駁坎你的身心立刻得到救贖!終點到了!

真的!終點

可以休息用餐(還有洗手間)

真正的重點~義興國小

終點:耗時50分鐘

終點

聽說這裡有滿山遍野的螢火蟲

義興教堂

義興國小

下山趕路了

沿雞冠花徑
回程途中遇到團員,
得知多數團員也想走全程,
領隊決定集合時間延後30分鐘。
我們放慢速度開始拍照,
又在涼亭休息了一會兒,
還是只花2小時就到集合處。

下山途中遇到團員得知延後30分鐘;終於放下心中的重擔

上山時人聲鼎沸的越嶺涼亭,此時人去樓空只剩光影交錯。
今天健行的路線第一段:
馬胎古道登山口→木棧道
→0.9K情人谷涼亭→百年茄苳樹
→繩索橋>越嶺涼亭→竹林路段
→鵝卵石坡崁→雞婆小吃→
瑪雅山莊→→義興教會
→嘉興國小(義興分校)
→原路折返0.9K情人谷涼亭
這一段屬於馬胎古道,
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義興村,
昔日是泰雅族馬胎部落,
對外唯一的聯繫道路。
原住民亦稱為「八鄰古道」,
因為通往尖石鄉義興村第八鄰。
古道前段鋪設枕木階梯寬大好走,
通往油羅溪支流上游的「情人谷」。
「情人谷」是當地原住民的休閒約會處所,
看著潺潺溪流,
在炎熱的天氣的確很吸引人。
馬胎為泰雅族語,
是「雲霧纏繞」之意。
因為多霧所以潮濕,
沿途自然生態豐富。
古道林相原始自然,
加上溪流乾淨且無光害,
是很理想的賞螢區域。
這次我們匆匆走完全程,
加上疫情不能進入義興分校,
義興分校合唱團的故事很感人,
他日希望再造訪並留宿,
慢慢欣賞和品味這裡的人、事、物。
南坪古道
馬胎古道與南坪古道呈現「Y」字型,
於情人谷的觀景涼亭交會。
從情人谷走南坪古道到內灣,
是屬於下坡路段。
0.9K情人谷涼亭→岩石隘口→水圳隘口
→木棧道→南坪古道登山口
南坪古道又稱「情人谷步道」,
是昔日的灌溉水圳道,
所以泰雅族人都稱南坪水道。

岔路右邊是馬胎古道左邊是南坪古道2020.11

0.9K情人谷涼亭2020.11

岩石隘口

水圳隘口

水圳陳跡

被大雨沖毀的部分木棧道

樹根破石見證自然的生命力

槑(讀作:梅)齋到了終點也不遠了

阿三哥餐廳

南坪古道起點

2個小時完成馬胎+南坪
聰頭夫妻前一次到訪,
是從南坪古道起登。
馬胎古道和南坪古道,
都是義興村到內灣的通行路徑,
關於南坪古道銜接到單索吊橋景觀,
以及順遊內灣景點,
請見以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