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我打算以本宅宅的觀點談品牌,班門弄斧也好,關公面前耍大刀也好,總之是這幾年來本小編對於品牌養成領域的自我的體會與實踐總結。
品牌(branding)與活動(campaign)做為行銷的兩大支柱,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操作思維,活動往往有檔期的概念,追求的是短期的業績,而品牌經營像是耕耘,追求的是形象的營造、客群的累積,這是一條必須長久經營的路,然而就像所有的領域一樣,都追求無限上綱,行銷人認為行銷應該提升到企業總體經營的最高端,以行銷意識貫穿全場,但工程人、品質人、會計人也都很湊巧地被教育了無限上綱的觀念,最後往往得依靠有智慧的領導人來平衡各方觀點,或者運氣差一點的,讓公司的政策、商業模式完全由某方面主導,走向衰敗。
在這裡,我們不扮高深,談談我們怎麼看品牌這件事。
什麼是品牌
說到品牌,你會想到什麼?可口可樂?蘋果?Tiffany 藍?還是「以卵擊石」、「源自於對修車的熱愛」、「買的精彩、修的痛快?!」?這些是我們都認識的全球品牌,但他們的高知名度對中小企業主來說卻形成了只有大企業才經營品牌的觀念,中小企業的品牌被弱化成單純的 logo 美不美這件事,當然更談不上所謂的品牌經營了。
個人認為這部分的誤解來自語言的差異,華文「品牌」同時對應到英文的 brand 與 branding,其中的 branding 雖然也是名詞,但它的涵義應該是指「品牌形象」、「品牌經營」、「品牌塑造」這些面向的事務,而非過於窄化的 logo 設計。
為什麼要做品牌
為什麼要經營品牌形象?這也是中小企業主心中的疑問-花人(錢)下去做,卻感受不到實質的收穫?我的回答會是經營品牌形象是為了替你的企業「大規模的賺取形象及機會」。
許多老派的企業主,依循著老祖宗的
愚公移山大法,一步一腳印的開發客戶,對於其他潛在客戶,則是抱著「
客戶主動發現我的好」的奇怪期待(和宅男想著「總有天妹子會發現我的好」有八成像),這種佛係打法意味著把公司的潛在成長機會被動的交給命運。
品牌形象的經營,意味著主動向外宣達你的好,你的專業/服務/產品這麼棒,為什麼這麼羞於告人?
在過往,品牌經營的確是大企業才玩得起的遊戲,當時的媒體通路僅有報章雜誌、電視廣播、海報看板等,傳播力有限並且所費不貲,但網路的來臨打破了這道高牆,不僅管道更豐富、成本更低、數據更精準,更棒的是與你的潛在客戶的接觸更直接,這也帶來商業模式的轉變-從過往的「找客戶」變成「養客群」,不論是像 Mobile01 自帶 3C、汽機車、室內設計等屬性(形象)來吸引客群,或是像連千毅自帶網紅和爭議屬性,和需要話題的報章媒體互蒙其利,互相拉抬帶來更多的流量,這些都是吸收流量的手法,流量意味著潛在客群,而人潮帶來錢潮這個恆久的商業原則依然有效,只不過發生在網路上罷了,這意味著效率更高的業務模式,當然也意味著所謂的「指數化、規模化成長」的可能性。
把「大規模的賺取形象及機會」的觀念往下延伸,品牌形象帶給我們的是對企業附加價值的提升,連帶帶來的是產品溢價的可能性,一直以來我都是這樣舉例的:「你買卡西歐計算機是因為你需要一台計算機;而你買卡西歐 G-SHOCK 是因為你愛 G-SHOCK」。卡西歐對 G-SHOCK 投注了更多資源在品牌經營上,讓 G-SHOCK 營造出潮流、堅固的形象,並且這樣的形象也反映在產品的設計上,因為這樣,你兒子只會吵著要買 G-SHOCK 而不會吵著要買 JAGA(JAGA 是軍中名錶,也是很棒的,只是你兒子不愛它而已)。
對企業來說,經營形象的方式有許多,品牌形象只是其中一環,對外洽談的業務及老闆參加各式飯局時表現出的的態度、專業度也都是整體企業形象的一部分,但關鍵的不同是,業務、老闆的形象是以「人」為基礎建構出來的,並不直接與企業本身畫上等號,並且透過人力始終有接觸量過小的問題,而品牌經營剛好可以彌補上述的不足,讓企業的 logo、產品、網站、社群自己表現出專業、可信任等的特質,如此構建出來的形象是與企業本身直接相關的,並且更有機會讓企業的商業模式從「找客戶」轉換到「養客群」的模式。
關於養客與找客,也可以聽聽裘凱宇老師的觀點:
結語
品牌經營是一場耐力賽,絕對不是設計 logo、印名片、開網站、開臉書專頁這些一輪做過就結束的事,成功的品牌營造,能為我們帶來的是大規模的形象及商業機會,以及透過品牌,讓我們的產品、服務有溢價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面,品牌形象與公司的實際做為也必須要有程度相當的關連,否則只會帶給客戶滿腹的疑惑與失望,這部分的反面教材可以回顧 htc 的歷史,並引以為鑒。
最後,希望本文的觀點對您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