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學習開車的經驗呢?阿蒙覺得,駕駛和投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還沒學會開車的時候,可能很多人會告誡你,開車很危險、養車很貴,市區的交通很亂、車很多,所以搭乘大眾運輸比較好。然而,隨著年齡漸長,你身邊有些朋友開始考上駕照,晉升「有車階級」,享受不必風吹雨淋的生活,不免讓你在欣羨之餘,也開始思考:「開車可能沒有那麼危險,或許我也可以考張駕照」。
這是不是有點像我們從小到大,都被長輩耳提面命:「投資的風險很高,要腳踏實地工作,不要玩股票」?然而,當我們努力讀書,進入社會後拼命工作,然後把賺來的錢都存到銀行裡,過了幾年,卻發現存款數字增加得好慢,許多的人生夢想,比方買房、退休,都離自己好遠好遠;另一方面,網路、媒體,或是身旁的同事朋友、卻又不斷放送著各種投資成功的案例,於是,你也開始轉念,「或許我也應該進行投資?」
再回到開車,當你好不容易通過考試,取得駕照,做為一個新手駕駛,真正上路的時候卻往往還是手忙腳亂。畢竟,儀表板上有好多數字、開關要注意;腦子裡光是想著什麼時候要踩離合器、什麼時後要換檔,就已經CPU滿載,所以方向燈忘了打、導航來不及看都是常有的事;如果上了高速公路,那更是要將感官、神經繃到最緊,小心翼翼地觀察四面八方,再三確認所有車都離得很遠之後,才敢變換車道...
這就有點像我們剛開始做投資的時候,總是緊張兮兮,有時怕自己手滑下錯單,有時擔心著自己買的股票,明明還沒有到達進出場的條件,卻還是不停的盯盤,心情隨著股票漲跌起起伏伏,提心吊膽,一下子後悔自己沒買,一下子又後悔想賣?
然後,當你開車一段時間,累積了更多的些駕駛經驗,你慢慢就會覺得,原本要不斷提醒自己的步驟,漸漸變成直覺反應,然後你不知不覺就多了一些餘裕,能夠去處理一些原本無暇兼顧的細節,比方和其他乘客聊天,或是思考塞車時的替代道路。到了這個時候,每個人就會開始顯露出一些差異:個性保守的人可能會選擇開慢一點,照著自己習慣的路線慢慢開,反正終究會到達終點;有些人選擇交給導航,幫助自己規畫最省時的路徑;當然也有些人藝高人膽大,喜歡鑽一些內行人才會走的捷徑、小巷。
這是不是就像我們在做投資的時候,嘗試過一些不同方法,歷經了一些成功和失敗之後,就會比較了解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以及侷限在哪裡?然後自然就會根據自己的個性、成長背景,去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那麼,如果身為一個「投資小白」、或是「新手駕駛」,你覺得最好的做法是什麼呢?阿蒙覺得,如果不想冒險把自己的本金輸光,或是把車子撞壞,遵循教練教的、書本上寫的SOP去做,可能是最理性的做法。比方說,「阿甘投資法」、「懶人投資術」這種「買進、持有大盤」的簡單操作,就好比安全駕駛,雖然速度不快,但穩穩的賺,遇到修正時,就當作遇到塞車,堅持、忍耐一下,長期下來還是可以讓自己有很不錯的投資收益(抵達終點)。
然而,當投資經過一段時間,有了更多經驗,一部分的人就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比方時間、專業知識更多、對交易更能掌握的朋友可能會比較偏向主動投資,就像一個人如果不斷精進自己開車的技術,最後搞不好會成為職業駕駛,甚至是賽車手;而對於比較無法忍受波動,想要犧牲一些潛在報酬來降低風險的朋友可能就會選擇股債配置,這就好比選一台小一點、輕一點自排車,雖然速度不快,但開起來卻會比較輕鬆;而如果是在總體經濟有花點心思的朋友,能將景氣循環正確地納入投資的考量,那就好比是開著一輛手排車在山路隨著上坡、下坡、過彎聰明的換檔,雖然操作上沒有那麼「傻瓜」,可是駕駛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會上升不少,即便不是個賽車手,卻也能夠享受更多駕駛的樂趣!
上一次的文章,我介紹了愛榭克《景氣循環投資》一書中,將景氣循環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復甦期」、「成長期」、「榮景期」,和「衰退期」。每個階段的劃分應該根據那些經濟指標去做觀察,在書中都有詳細的說明,我在此就不著墨太多。不過,我想利用之前介紹
股債配置時的三個情境來說明一下「景氣循環投資」的實際操作,幾個不同投資方式互相比較、印證一下,景氣循環投資的好處可能就會更明顯一些。
階段一:1991~2000「金髮女孩時期」
我們採用的條件和之前一樣,假設在1991年初,有個投資人準備在10年後退休,於是用手上的100,000美元進行投資,我們來看看這十萬美元運用在不同的投資組合中會有什麼樣的成果?
大家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在90年代美股的黃金時期,股市的表現相對於債市好非常多,因此原本的三個投資組合當中,100%投資股市的報酬率最高,100%債市最差,而股債各半的報酬率介於兩者之間,雖然報酬率不及股市,但相對的波動(風險)也比較低。
然而,如果我們將景氣循環納入股債配置的考量又會如何呢?
我們所採取的策略是,在復甦期和成長期經濟合理成長的階段,100%持有股票,等到進入榮景期,經濟和股市出現過熱跡象的時候,再逐年轉股入債(第一年股債比降為70/30,第二年降為50/50,第三年降為30/70),之後就維持最低30%的持股比例,直到確認衰退期已過、進入復甦期,再轉債入股,回到原先的100%持股。
根據這樣的策略,1999年的股債比會降為70/30,2000年股債比會降為50/50,我們可以發現,躲過了高科技泡沫的第一年,景氣循環投資不但每年都賺錢,績效還是所有投資組合中最好的!
階段二:2000~2008「美股失落的十年」
如果是在2000~2008兩次股災之間,我們可以發現,投資股市的100,000美金,最終不但沒有賺錢,反而還倒賠,而景氣循環投資法幫助我們躲掉了股市在金融海嘯大部分的跌幅(投資價值只下跌了8%),最終報酬不但勝過股票,也勝過較保守的股債配置和公債!
階段三:2009~2020 「後金融海嘯時代」
在後金融海嘯時代的2009~2020年,景氣循環投資仍然優於100%公債,以及50/50的股債配置,但是,由於2017年進入榮景期後,景氣循環投資便開始逐步減碼股市,而這波循環的榮景期又拉得很長,因此,景氣循環投資的最終報酬率看起來似乎落後100%股市的投資組合許多。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我上面的計算為了方便,是假設每年到了期末才去調整自己的股債配比,因此自然會有一些時間落差。比方說,2020年疫情股災發生在2、3月間,但到了4月美國景氣就已經走出衰退、進入復甦期,這段時間採用景氣循環的投資人,應該已經靠著30/70的保守股債配比躲過股災、並且將70%的公債獲利了結、轉債入股,而他們2020年的報酬率實際上將近30%(比上面計算的13%好上許多),在後金融海嘯時代的投資績效其實和100%股市相近。
有所不同是,在股災發生時,100%股市的投資組合將讓你承受高達34%的跌幅,而景氣循環投資股債比30/70的投資組合在這段時間卻只下跌了6.7%,這絕對會讓投資人的心理好過很多,晚上也比較睡得著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