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復存在的田園牧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五年前我們推薦過一本很特別的書,叫《山牧之愛》。圖畫美景式的田園情調是觀光客專屬,牧羊人寫出來的「山牧之愛」,是見證了山野現實、自然的殘酷與饋贈之愛。瑞班克斯的祖父、父親在英格蘭湖區經營農場半世紀,詹姆士.瑞班克斯成年之後,這個山區的小型農牧已經逐漸凋零、沒落,他在《山牧之愛》裡,寫下做為第三代他的出走、逃離與回返,山區生活、小型農牧人的甘與苦。不過,在這本一鳴驚人的處女作裡,對英國人而言最重要的訊息或許是:通過瑞班克斯的呼籲與作為,英國湖區特有種賀德威克綿羊的瀕危狀態,再度被注目(尤其,這個綿羊的執意育種、保護者之一,是鼎鼎大名的波特小姐)。

經過五年,English Pastoral: An Inheritance,直譯的話為「英國牧歌:遺產」,從牧羊人到牧歌,瑞班克斯以他個人的經歷,更細緻地梳理了英國牧業的歷史。

書分成三部:懷舊、進步,以及烏托邦,簡單易懂。「懷舊」,會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種「與時不具進」的情懷,一種已經消失的事物,而你不抱理性地懷念它,我們稱之為懷舊。從他的祖父與他的父親所管理的兩座小農場,到全球農業的「革新」浪潮,最終,瑞班克斯得出了何種結論?有許多事我們很早就清楚了,諸如,「古老的農村地景以及生活其中的野生動植物幾乎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事工業化的耕作方式,其規模、速度和威力與之前的任何事物都相當不同。」」(頁四五),而這樣的耕作方式,對生態帶來的破壞直至災難程度,雖被揭露,但仍遭遇極大的改變組伉力。

談懷舊除了是一種情懷、召喚之外,還能有什麼功能嗎?你可以說在百年以後,也許這會成為已經消逝的湖區地景的詳實紀錄;但你也可以說,如果我們理解,在我們生命之中的許多生活方式,其實未必是最好的,並且有所選擇的話,那麼,「懷舊」的梳理,或許能夠給予我們一些圖像與靈感。

尤其,當我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實則是攸關生死之事時。

比方說,瑞班克斯提到土地改以單一作物耕種、施肥的問題。人類從過往的單一種植模式裡發現了這件事,所以改為輪作——然而,大型農場現在能夠施以單一作物耕種方式,實則必須輔以化學肥料。除草劑、化肥,可以說是現代農業的兩面刃,提高生產效率以及生產力的同時,犧牲的土地上的多樣性物種,以及——經常在這個現代、新型的農業浪潮裡被提起,但往往被視為「個案」的,成本之提高。

意即,選擇集約化、大型、現代化新型農業,實際上可見的投入成本會持續增加——更多更新型的機械、農藥、管理成本,不可見的隱性成本,則是土壤持續劣化、舊有的生產技術斷裂、土地上既有的物種持續消失......等等。

懷舊,看來要付出覺醒的代價。

《明日家園》的原名為《英國牧歌》,看似反諷的背後,瑞班克斯的筆觸是反思與憂傷。田園牧歌早已不再,取以代之的,是在湖區,甚至是英國地表上,為數不少退出農務、甚至破產的農場蒼涼的景象。令我震撼的,或許來自這樣的數據:「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地球上仍有二十億人務農,但絕大多數是不採用高科技方法的小型農戶,對機械的仰賴甚少。這些小農仍為地球上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提供食物,他們的作物和牲口對於維繫未來農業(無論是超級企業化的還是其他性質的)之永續經營至關重要。」(頁二一七)。

英國跟臺灣一樣都是島國,在瑞班克斯的描述裡,英國仍是地表上農業相當富多樣性的地區,還保有許多小型、老式的農場——但瑞班克斯並非要放棄技術變革,只是,在永續與效率之間,需要尋找新的平衡點,而非非此即彼。而面對這項任務,他的挑戰來自於商業系統、官方、學校所創造的主流意見:在商言商、利潤、變革與創新(尤其是破壞性強的顛覆性創新),認為永續不可能獲利的想法。

然而,沒有永續的土地,沒有健康的土壤,人類就不可能持續地生產出可以餵養自己的作物。

English Pastoral: An Inheritance榮獲了二〇二一年英國溫萊特自然寫作獎(Wainwright Prize for UK Nature Writing),入選翁達傑獎決選,Rathbones Folio獎及歐威爾獎政治寫作(Orwell Prize for Political Writing)初選,在多個獎項加持下,期望這個議題能夠引起更多的注意與反思。

同場加映|
山牧之愛:現代牧人的四季日常,還有他的羊/詹姆斯‧瑞班克斯/網路與書


延伸連結:
牧羊生活不簡單 英攝影師拍下絕美湖區景象
https://dq.yam.com/post.php?id=337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沙貓貓的貓與書與貓
101會員
218內容數
每月,小小會精選一定量的選書,直送到選書成員的信箱裡。有不好朋友好奇,除此之外,要如何可以讀得到這些選書呢?除了選書之外,有時沙貓貓也會想要跟大家聊聊關於選書、閱讀的種種。在網路時代,是否你感覺到自己的閱讀其實變得越來越侷限呢?由書店老闆親選每月各類不同新書,一舉突破閱讀同溫層吧!
2022/10/30
他的最後遺作《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是延續《真實烏托邦》持續與各地的民間團體對話交流之後的大眾的簡明版。不過,相隔將近十年的兩本作品,Wright的思路已有進一步的發展,並且更側重於推進實際運作的非資本主義方案,因此,書裡以直白的文字告訴讀者:資本主義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反對、反對資本主義的
Thumbnail
2022/10/30
他的最後遺作《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是延續《真實烏托邦》持續與各地的民間團體對話交流之後的大眾的簡明版。不過,相隔將近十年的兩本作品,Wright的思路已有進一步的發展,並且更側重於推進實際運作的非資本主義方案,因此,書裡以直白的文字告訴讀者:資本主義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反對、反對資本主義的
Thumbnail
2022/10/27
什麼是mansplaining?這詞是從網路世界中被激發、創造出來的詞彙,由於經常被誤認為是索尼特所創,她在後記裡大略地講述了該詞出現的歷程——臺灣多半翻譯成「男性說教」、「男言之癮」。相當貼切。因為,「他們」就是停不下來。
Thumbnail
2022/10/27
什麼是mansplaining?這詞是從網路世界中被激發、創造出來的詞彙,由於經常被誤認為是索尼特所創,她在後記裡大略地講述了該詞出現的歷程——臺灣多半翻譯成「男性說教」、「男言之癮」。相當貼切。因為,「他們」就是停不下來。
Thumbnail
2022/06/12
我很習慣從某條陌生巷弄走進之後,竄出發現新天地的那種驚奇感;也很熟悉隱藏在巷弄裡的小店、生活的氣息交雜的建築形式。
Thumbnail
2022/06/12
我很習慣從某條陌生巷弄走進之後,竄出發現新天地的那種驚奇感;也很熟悉隱藏在巷弄裡的小店、生活的氣息交雜的建築形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農業的發明宛如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自此人類再也回不去昨日世界。自此人類文化的變遷快速超越了幾百萬年的自然演化。我們已然創造出一個新世界,不過我們的身體還停留在昨日世界,我們的身體仍以石器時代演化出的機制對應這個新世界,尤其是飲食。身為雜食者,我們幾乎甚麼都吃,而我們的身體對於於高能量食物的深情偏好,
Thumbnail
農業的發明宛如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自此人類再也回不去昨日世界。自此人類文化的變遷快速超越了幾百萬年的自然演化。我們已然創造出一個新世界,不過我們的身體還停留在昨日世界,我們的身體仍以石器時代演化出的機制對應這個新世界,尤其是飲食。身為雜食者,我們幾乎甚麼都吃,而我們的身體對於於高能量食物的深情偏好,
Thumbnail
「山中藏有無數祕密,在我和它之間暗自湧動。空間與心靈能彼此滲透,直到雙方的性質皆因而改變。我無法言傳這樣的交會,只能一再重返。」 《山之生》作為英國自然寫作的經典,寫於二戰末期,但因當時被出版社委婉拒絕,遂雪藏了三十多年,到1977年才終於出版。 作者雪柏德一生中攀登了無數次故鄉的凱恩戈姆山脈
Thumbnail
「山中藏有無數祕密,在我和它之間暗自湧動。空間與心靈能彼此滲透,直到雙方的性質皆因而改變。我無法言傳這樣的交會,只能一再重返。」 《山之生》作為英國自然寫作的經典,寫於二戰末期,但因當時被出版社委婉拒絕,遂雪藏了三十多年,到1977年才終於出版。 作者雪柏德一生中攀登了無數次故鄉的凱恩戈姆山脈
Thumbnail
這是一項成功保育並且推動農業改革的案例,長腳秧雞被成功塑造成旗艦物種,並且聯合了不同的社群,凝聚保育意識,翻轉政治生態與經濟實踐。其中數學模型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它是科學假說的證明,可以用來經營管理,同時,它也具有展演性(performativity),作為一個維持新秩序、展示科學力量、生態可以
Thumbnail
這是一項成功保育並且推動農業改革的案例,長腳秧雞被成功塑造成旗艦物種,並且聯合了不同的社群,凝聚保育意識,翻轉政治生態與經濟實踐。其中數學模型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它是科學假說的證明,可以用來經營管理,同時,它也具有展演性(performativity),作為一個維持新秩序、展示科學力量、生態可以
Thumbnail
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去閱讀這系列書籍,能夠更多人投入創建祖傳家園的行列,很多人在社會文化風氣下,一直奉行著有土斯有財,還有追求房子的理想,而更多的富豪是靠著炒作房地產致富,很多人一輩子買不起房子,如果能夠喚起大家建立祖傳家園,甚至改變法律讓人人都有立足之地,這個世界會改變的。
Thumbnail
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去閱讀這系列書籍,能夠更多人投入創建祖傳家園的行列,很多人在社會文化風氣下,一直奉行著有土斯有財,還有追求房子的理想,而更多的富豪是靠著炒作房地產致富,很多人一輩子買不起房子,如果能夠喚起大家建立祖傳家園,甚至改變法律讓人人都有立足之地,這個世界會改變的。
Thumbnail
《明日家園》的原名為《英國牧歌》,看似反諷的背後,瑞班克斯的筆觸是反思與憂傷。田園牧歌早已不再,取以代之的,是在湖區,甚至是英國地表上,為數不少退出農務、甚至破產的農場蒼涼的景象。令我震撼的,或許來自這樣的數據:「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地球上仍有二十億人務農,但絕大多數是不採用高科技方法的小型農戶
Thumbnail
《明日家園》的原名為《英國牧歌》,看似反諷的背後,瑞班克斯的筆觸是反思與憂傷。田園牧歌早已不再,取以代之的,是在湖區,甚至是英國地表上,為數不少退出農務、甚至破產的農場蒼涼的景象。令我震撼的,或許來自這樣的數據:「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地球上仍有二十億人務農,但絕大多數是不採用高科技方法的小型農戶
Thumbnail
☆2019美國「鸚鵡螺圖書獎」獲獎書籍☆ ☆普立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伊麗莎白‧寇伯特激賞之書☆ ☆亞馬遜書店逾兩百則評價,讀者平均四點六顆星好評推薦☆ ➢➢嚴峻的氣候與環境挑戰當前,全球糧食危機迫在眉睫, 想要繼續餵飽全世界,就得在傳統與與創新間找出「第三條路」!
Thumbnail
☆2019美國「鸚鵡螺圖書獎」獲獎書籍☆ ☆普立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伊麗莎白‧寇伯特激賞之書☆ ☆亞馬遜書店逾兩百則評價,讀者平均四點六顆星好評推薦☆ ➢➢嚴峻的氣候與環境挑戰當前,全球糧食危機迫在眉睫, 想要繼續餵飽全世界,就得在傳統與與創新間找出「第三條路」!
Thumbnail
最近看了王明珂老師寫的 慢慢打一些感想
Thumbnail
最近看了王明珂老師寫的 慢慢打一些感想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資本主義社會讓人這麼不安?是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廉價劣質產品嗎?還是為了工業化社會誔生的各種制式勞工,不論白領或藍領?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資本主義社會讓人這麼不安?是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廉價劣質產品嗎?還是為了工業化社會誔生的各種制式勞工,不論白領或藍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