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歷史|長崎原爆的祕密(上)|九州夏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對長崎的印象,除了蜂蜜蛋糕,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二戰時美軍投下的第二顆原子彈了。學生時期的我,從不曾認真鑽研過這段歷史,直到自己推廣閱讀,大量涉獵人權與二戰主題相關書籍,才漸漸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

✏️長崎原爆資料館參訪筆記

raw-image

這是丹家大推必訪的一個展館,裡頭展示了當年原爆遺留下來的物品、照片、倖存者珍貴的影音資料,以及輻射線與核武器所帶來的危害,鉅細靡遺地呈現了原爆的所有經過,而且每個看板幾乎都附上中文解說,知識濃度高再搭配圖片與實物的震撼,比閱讀歷史教科書還讓人印象深刻。重點是,大人門票只要200日圓,花台幣六十元就能一次搞懂二次大戰的原爆歷史,你說值不值得?

raw-image

一走進原爆資料館,就看到一串又一串的紙鶴。千紙鶴代表著對罹難者的追悼與祈求世界和平。

raw-image

下圖是位於爆炸中心地約800公尺的山王神社附近一家民宅的掛鐘,因為爆炸的衝擊而損壞,剛好停在11:02原子彈爆炸的時間

raw-image

㊙️ 浦上天主堂的歷史背景

「浦上天主堂」是長崎原爆著名的景點,一走進資料館,除了可以看到這座教堂當年被轟炸後的樣貌,還能了解日本天主教徒的流亡史。從館內的導覽看板得知,從十六世紀後半期開始,浦上地區就成了天主教的傳教之地。然而,由於十九世紀時期的日本天主教徒拒絕採用佛教葬禮而遭受迫害,好幾千名天主教徒被流放,直到1873年,才得以回到家鄉,並在1914年(大正3年)成功建造了浦上天主堂。而後,在1925年又完成雙塔的建設,成了東洋首屈一指雄偉的天主教堂。只可惜,好景不常,1945年,一顆原子彈正好落在天主堂的正前方,戰爭的無情導致當時正在做彌撒的神父和教徒無一倖免,全數犧牲,而在浦上地區一萬兩千名信徒中,約有八千五百人在原爆災難中喪生

參觀浦上天主堂被轟炸後的樣貌

參觀浦上天主堂被轟炸後的樣貌

原爆資料館鉅細靡遺地呈現了當年原爆的所有經過,每個看板幾乎都附上中文解說。

原爆資料館鉅細靡遺地呈現了當年原爆的所有經過,每個看板幾乎都附上中文解說。

㊙️ 小倉的運氣


在參觀資料館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歷史沒學到的祕密:原來長崎最初因地形結構不利空襲,根本不是美軍原子彈攻擊的首要目標。相較之下,廣島和小倉地勢平緩,而且具有工業區和都會區等重要的戰略目標(小倉有重要的兵工廠~當時日本陸軍的絕大多數武器都是由東京炮兵工廠及小倉兵工廠供應的),投下原子彈,更能造成有效的傷害。那麼美軍為何最後放棄小倉呢?答案是,當時小倉籠罩在雲霧之中,無法確認投彈目標,指揮官才倉促決定改為轟炸長崎。只能說,小倉真的非常幸運!後來我上網查還發現,原來古色古香的京都當時也是美軍投彈的目標之一,卻因為美國擔心在歷史悠久的古都投彈會在日本遺臭萬年才因此作罷。

真相在此

真相在此

㊙️ 小胖子原子彈


整個展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美軍投在長崎的那顆原子彈,俗稱「小胖子」,它是一枚鈈原子彈,爆炸能量相當於21000噸TNT炸藥,是廣島那顆鈾原子彈(「小男孩」)的1.5倍不過,儘管投落在長崎的原子彈威力更強大,卻因地形因素—位於兩座河谷之間,傷亡人數反而較少,約60000到80000人死亡(廣島原爆死亡人數超過長崎的兩倍以上)。

小胖子原子彈

小胖子原子彈

raw-image

⬆️左圖:距爆炸中心地約1.2公里受害身亡的作業員勞動服,直接遭受熱線輻射的部分燒焦了。

⬆️右圖:由於高溫,裝在鐵盒便當裡的米飯全部碳化,瓶子上面的部分也都融化在一起了。

raw-image

(兒童不宜❌)
⬆️這張照片讓我佇立良久~~~一位茫然不知所措的少女呆立在燒焦的屍體旁邊。

僅僅數秒間的熱線就會將高溫輻射在人體的皮膚上,尤其在爆炸中心地附近,因極度高溫使身體在一瞬間炭化,連內臟的水分也被蒸發掉。
raw-image

⬆️原子彈爆炸死亡證明書~~由於要在短期內發行大量的死亡證明書,只能使用其他文件的背面手寫。

raw-image

⬆️下圖中間是一對忍受痛苦等待接受治療的母子,出生後四個月的嬰兒連吃奶的力氣都沒有,約十天後死亡了…

㊙️ 韓國原爆受害者的悲歌

raw-image

資料館也統計出當時遭受原爆襲擊身亡的外國人總人數,其中以韓國人最多,因為朝鮮半島當時隸屬日本殖民地,許多韓國人遭日軍徵召或被強迫做苦工而在日本居住生活。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裡面提到包括廣島和長崎的兩次原爆造成逾22萬人死亡,無數人受傷,其中竟高達四分之一是韓國人!2016年5月27日,歐巴馬總統訪問廣島,此舉引發韓國原爆被害者的不滿,他們認為自己沒有發動戰爭卻遭到原子彈無情轟炸,美國和日本欠他們一個道歉。而韓國政府亦長年忽略被爆的韓國人(韓美盟友關係),直到2016年才正式調查當年的受害者,並於2017年創立全國首間原子彈紀念館。

raw-image

⬆️2016年,歐巴馬成為二戰之後第一個訪問廣島的現任美國總統,但長崎並不在他的訪問行程當中。

(資料來源⬇️BBC News)

🔎關於日韓美在二戰時期的恩怨情仇,可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從長崎走向世界和平


這次走訪原爆資料館,內心無比沉重,看著展館的說明,腦海中不斷想像著戰爭的殘酷與無情而淚流不止…其中,長崎醫科大學副教授—永井隆博士的故事引發我許多反省。爆炸當天他身負重傷,趕回家時,已不見太太的身影,最後在一片廢墟之中找到了遺骨和太太的念珠。他在爆炸前就患有白血病,之後日益惡化,卻仍獻身於救護工作、在病床上執筆堅持實踐祈禱和平的活動、致力研究原子彈爆炸的疾病、努力推展和平,並為自己的家取了「如己堂」這個名字(意思是「愛人如己」)。

永井隆博士

永井隆博士

永井隆博士在原子彈爆炸後僅存活了六年,在飽受病痛折磨之中,用四年半的時間寫了十七本著作,是長崎和平鐘聲的代言人。他的反戰思想及為世界和平所做的努力令人動容,也是長崎身為核爆受害地,致力呼籲世界和平、祈禱廢止核武器的重要推手。

永井隆博士在飽受病痛折磨之中,用四年半的時間寫了十七本著作,是長崎和平鐘聲的代言人。

永井隆博士在飽受病痛折磨之中,用四年半的時間寫了十七本著作,是長崎和平鐘聲的代言人。

🉐 二戰的反省


仔細觀察,會發現館方對中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的反省著墨不多,這讓我想起同樣身為戰敗國,德國的政府和人民卻對自己在二戰中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有著清楚的認識,他們沒有抹殺那段歷史,而是不斷以曾是加害者的身分,向遭受迫害的猶太人和全世界表達最誠摯的歉意透過檔案解密與深入調查,他們逐漸還原歷史真相,更能勇敢承擔一切責任,主動反省過錯,擔負起國家賠償等重要的國際義務並落實人權教育。反觀日本政府卻試圖淡化這段歷史,一直強調他們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和傷害,想盡辦法去迴避作為加害者對亞洲許多國家造成的創傷與長年的痛苦。如果長崎原爆資料館能從最根本去完整還原美日開戰的起因,引導日本人從歷史的傷痕中學會深刻反省,或許更能體現永井隆博士的反戰理想吧!

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才珀筆-avatar-img
2021/11/05
有了這些留念,了解真正的戰爭會帶來什麼OuQ
真實目睹歷史場景往往比書本還震撼啊~~非常值得的一場親子旅行。(不過在資料館內看到很多高中生坐在"小胖子原子彈"旁邊滑手機還真是令人感嘆!😅)
末冰-avatar-img
2021/11/05
原來妳昨天有發文?! 我竟然沒follow到......看來只要不小心錯過連撈都沒得撈,尤其大家集中在發文的時候😂 我還記得這一篇,長崎算是比較冷門的景點,但的確別具歷史意義啊~
真的很快就被洗掉了!如果沒辦法馬上回覆留言,我都得截圖下來,否則很可能就miss掉了!😅 我喜歡這種人文行旅啊!幸好當時有把長崎排進去!
掛鐘被原子彈炸停在11:02的那一刻,不知為何,心情覺得好震撼!
這掛鐘就被展示在資料館的入口處,真的非常震撼~~
往年紀事-avatar-img
2021/11/04
好喜歡這篇~~也喜歡你的結論!!! 我也一直認為日本政府太避重就輕,而且因為戰後的冷戰局勢導致戰爭究責比起德國也比較隨便(這是我個人一直很詬病美國的地方)。 因為去過德國,深深地知道是什麼樣的誠意跟責任感,讓德國還得以在世界中立足,柏林本身紀念猶太人跟二戰的紀念碑/博物館就已經很多了。直到現在,他們還在為二戰復出他們認為應該付出的代價,這是我很佩服的,勇於面對歷史,面對自己先祖的錯誤,甚至也擔當起所謂大國的道義責任。
其實我在台灣的教學現場同樣有觀察到類似的問題,之前推薦一些教育界的朋友為學生導讀白色恐怖相關書籍,內容是完全沒有說教意味的繪本,也沒有任何血腥或明示,但有些老師就覺得太沉重,也認為國小的學生無法明白那些歷史.....但事實是,我的每屆孩子,無論中或高年級,最後都能讀懂。 其實我的目的就只是希望他們能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理解何謂人權..何謂民主自由與尊重,如此而已。
平凡女子-avatar-img
2021/11/04
「小胖子」原子彈,殺傷力這麼大,名字卻這麼逗趣,有點諷刺😅
是啊!外型也挺可愛的-_-"~~有夠諷刺!廣島那顆還叫"小男孩"呢!!!
avatar-img
林格倫生活實踐Lindgrenfan的沙龍
134會員
89內容數
分享一位城市累人在夾縫中閱讀的心得&喜歡的書摘。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歷史上有兩次原子彈的投下,第一次是廣島,第二次是長崎。隨著廣島的原爆紀念館設計者丹下健三為人所知,在長崎的原爆受害情形,反而很少人知道。長崎的原爆資料館的位置在浦上天主堂旁邊,距離原爆中心點並不遠。
Thumbnail
歷史上有兩次原子彈的投下,第一次是廣島,第二次是長崎。隨著廣島的原爆紀念館設計者丹下健三為人所知,在長崎的原爆受害情形,反而很少人知道。長崎的原爆資料館的位置在浦上天主堂旁邊,距離原爆中心點並不遠。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Thumbnail
我對原爆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說《一千隻紙鶴》跟歷史課本。實際踏上廣島這片土地,處處都是原爆留下的痕跡。有幸走訪這座充滿歷史傷痛的城市,在原爆發生近80年後,原爆遺址與平和記念公園仍吸引世界各地的人,隨處可見「平和」(平和)標語,提醒世人戰爭的可怕,世間太平彌足珍貴。
Thumbnail
我對原爆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說《一千隻紙鶴》跟歷史課本。實際踏上廣島這片土地,處處都是原爆留下的痕跡。有幸走訪這座充滿歷史傷痛的城市,在原爆發生近80年後,原爆遺址與平和記念公園仍吸引世界各地的人,隨處可見「平和」(平和)標語,提醒世人戰爭的可怕,世間太平彌足珍貴。
Thumbnail
1945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軍在長崎與廣島投下震撼性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啟動核武,情況慘烈,16萬人不幸喪命,在廣島原爆館公園,看到當年被炸毀的遺址,一群外國觀光客聽著導遊講解,眉頭深鎖,70年過去了,依稀能感受戰爭帶給人類的傷害,走過廣島原爆遺址,沉重感依舊。 同樣位在廣島縣境內的尾道
Thumbnail
1945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軍在長崎與廣島投下震撼性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啟動核武,情況慘烈,16萬人不幸喪命,在廣島原爆館公園,看到當年被炸毀的遺址,一群外國觀光客聽著導遊講解,眉頭深鎖,70年過去了,依稀能感受戰爭帶給人類的傷害,走過廣島原爆遺址,沉重感依舊。 同樣位在廣島縣境內的尾道
Thumbnail
廣島是個美麗又繁華的城市,但...你知道它的過去嗎?曾經是一片被毀滅的荒蕪地帶,是如何改變的呢?廣島有暖暖的陽光,涼涼的空氣,藍天白雲,中能說這不好嗎? 今天就又來和大家分享2023年2月去日本的我,所經歷、感受到的!去日本時,廣島是個大好景點唷~ No.1 嚴島神社 嚴島神社實在令我驚豔、大開眼界
Thumbnail
廣島是個美麗又繁華的城市,但...你知道它的過去嗎?曾經是一片被毀滅的荒蕪地帶,是如何改變的呢?廣島有暖暖的陽光,涼涼的空氣,藍天白雲,中能說這不好嗎? 今天就又來和大家分享2023年2月去日本的我,所經歷、感受到的!去日本時,廣島是個大好景點唷~ No.1 嚴島神社 嚴島神社實在令我驚豔、大開眼界
Thumbnail
10:15的班機,8:00搭計程車就綽綽有餘。所以早起的我們,還有最後的機會來個清晨散步。 海灘旁的斷崖上矗立著「波上宮」,是著名的琉球八社之首「沖繩總鎮守」,更是八社中唯一臨海的。
Thumbnail
10:15的班機,8:00搭計程車就綽綽有餘。所以早起的我們,還有最後的機會來個清晨散步。 海灘旁的斷崖上矗立著「波上宮」,是著名的琉球八社之首「沖繩總鎮守」,更是八社中唯一臨海的。
Thumbnail
✏️長崎原爆資料館參訪筆記 這是丹家大推必訪的一個展館,裡頭展示了當年原爆遺留下來的物品、照片、倖存者珍貴的影音資料,以及輻射線與核武器所帶來的危害,鉅細靡遺地呈現了原爆的所有經過,而且每個看板幾乎都附上中文解說,知識濃度高再搭配圖片與實物的震撼,比閱讀歷史教科書還讓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長崎原爆資料館參訪筆記 這是丹家大推必訪的一個展館,裡頭展示了當年原爆遺留下來的物品、照片、倖存者珍貴的影音資料,以及輻射線與核武器所帶來的危害,鉅細靡遺地呈現了原爆的所有經過,而且每個看板幾乎都附上中文解說,知識濃度高再搭配圖片與實物的震撼,比閱讀歷史教科書還讓人印象深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