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似是故人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一個耽溺舊情懷的人來說,張國榮與梅豔芳的辭世,彷彿隱喻一個美好年代遠離,即便我在台灣,他們在香港。
我對香港的印象,從兒時閱讀「老夫子」「兒童樂園」啟蒙,以卲氏電影銜接,近來由王家衛、關錦鵬、許鞍華的作品接棒。胭脂扣、阮玲玉、花樣年華、阿飛正傳、重慶森林、男人四十……我對香港,居然產生心境距離上的鄉愁。
對「胭脂扣」向來入迷,頻頻跟香港朋友打探倚紅樓舊址的石塘嘴所在,得知那地方已經變了樣,竟有些悵然。「胭脂扣」裡的十二少與如花姑娘,普通話配音顯然僵直,廣東原音才夠味,而拍出梅豔芳最具風情韻味的戲,要算「男人四十」。
幾年前,接了李嘉誠基金會的案子,短暫投宿香港北角海悅酒店,總是工作至深夜,搭最晚的地鐵回鰂魚涌。晚春多霧的季節,港島特殊的濕度,昔日看港劇「大時代」的記憶瞬間滿了上來,總覺得貌似方展博或丁蟹的男人,就在轉角大排檔吃魚蛋米粉。
然我入戲太深了,滿街擁擠的街屋與港人倉促的步伐,雙層巴士疾駛而過,我便想起胭脂扣裡的癡情如花,如何穿越生死,前來尋覓十二少的淒美情節。但鰂魚涌並非石塘嘴啊,站立街頭的我,也不免莞爾。
直到第三天夜裡,我才發現海悅酒店對街,正是香港殯儀館。
基金會的人告訴我,香港首富李嘉誠幼時在那附近賣花,發跡之後第一次買地,正是海悅酒店現址。聽及這段舊事,覺得溫暖,只覺得這老先生挺有意思。接下來幾天,依然是深夜過街買公仔麵或是波蘿油,不覺陰森,只是平常。
過了一年,張國榮自殺,梅豔芳病逝。新聞鏡頭相繼出現他們驅車告別人世的身影,就在那條街道。香港人秩序井然圍繞殯儀館街邊,臉上掛著茫然。
同樣的街道,雙層巴士電車頻頻穿梭。我曾經站在信號燈下方等待過街,拎著宵夜的公仔麵或是波蘿油,電影中的張國榮與梅豔芳詮釋的香港人儼然上身。
跟香港朋友說,好似那年不該站在對街沈思入定,惹得觸景傷情不勝欷噓。他卻說,時序輪迴早就注定,不會因為我曾經站在街角凝望就能改變一切。看來他收拾偶像驟逝的情緒,比我還俐落。
終究有些惋惜,卻仍是欣慰,他們都活在最美麗的時刻,永遠的四十代,不會再老了。
avatar-img
1.6K會員
193內容數
完全不想走上勵志人生的光明大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米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0年8月,對,就是8月,很熱的8月,決定進行一項名為人生整理的斷捨離。
那些記憶裡的大樹,除了色澤與形體,所在位置與天空或周邊環境共同描繪出來的景色之外,我最記得的竟然是味道。未必熟記那些樹名,卻陷入嗅覺的糾纏,說那是糾纏也沒什麼不甘願,反而覺得被那樣糾纏著長大變老,才夠格寫成甜美的回憶。
少子化與高齡化來勢洶洶,單身或即使結婚又因為離婚或伴侶離世之後又回到單身,甚至無法與兒孫晚輩同住的狀況會越來越普遍。
第56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得主鍾欣凌在得獎致詞的最後,說她要感謝喜歡看電視的人。  我是喜歡看電視的人,尤其是戲劇類,不只是單元劇或短集數或長集數的電視劇,還有電影跟舞台劇。 這世間有所謂的爛劇嗎?當然有,但是爛劇的標準是什麼?這很難。
那一路走著,用路邊拾到的樹枝刮著兩旁住家的磚牆,跟玩伴大聲喊著「陳萬」「林萬」「李萬」「王萬」……比較調皮的人會去偷按電鈴,那些從陳萬林萬李萬王萬走出來的大人氣急敗壞開罵時,我們就穿著夾腳拖鞋在巷子裡狂奔。
看日劇「四重奏」的時候,看到一段台詞,覺得很有意思。  「有辦法一邊哭一邊吃飯的人,一定可以生存下去。」 
2020年8月,對,就是8月,很熱的8月,決定進行一項名為人生整理的斷捨離。
那些記憶裡的大樹,除了色澤與形體,所在位置與天空或周邊環境共同描繪出來的景色之外,我最記得的竟然是味道。未必熟記那些樹名,卻陷入嗅覺的糾纏,說那是糾纏也沒什麼不甘願,反而覺得被那樣糾纏著長大變老,才夠格寫成甜美的回憶。
少子化與高齡化來勢洶洶,單身或即使結婚又因為離婚或伴侶離世之後又回到單身,甚至無法與兒孫晚輩同住的狀況會越來越普遍。
第56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得主鍾欣凌在得獎致詞的最後,說她要感謝喜歡看電視的人。  我是喜歡看電視的人,尤其是戲劇類,不只是單元劇或短集數或長集數的電視劇,還有電影跟舞台劇。 這世間有所謂的爛劇嗎?當然有,但是爛劇的標準是什麼?這很難。
那一路走著,用路邊拾到的樹枝刮著兩旁住家的磚牆,跟玩伴大聲喊著「陳萬」「林萬」「李萬」「王萬」……比較調皮的人會去偷按電鈴,那些從陳萬林萬李萬王萬走出來的大人氣急敗壞開罵時,我們就穿著夾腳拖鞋在巷子裡狂奔。
看日劇「四重奏」的時候,看到一段台詞,覺得很有意思。  「有辦法一邊哭一邊吃飯的人,一定可以生存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Thumbnail
猶記我看過哥哥的第一部電影《胭脂扣》,劇情描述了富家公子和青樓名妓的一段孽緣,結局卻是殉情不成,一死一活做收場。 如花選擇死在了愛情最美的時候,她決絕的,不容許兩人之間走到相看兩相厭。而十二少卻選擇苟活,近一甲子,有魂無體,故作風趣的殘喘於世。 這部電影之後,便打開了我對哥哥的敬佩和熱愛,他的瀟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胭脂扣》是1987年關錦鵬執導的香港劇情片,由梅艷芳及張國榮主演,本片獲得三項金馬獎,包括梅艷芳所飾演的如花,奪得最佳女主角。
Thumbnail
2024 年 6 月 2 日,張學友 60+ 巡迴演唱會 從新竹駕車前往台北,在漢普頓酒店 Hamp Court Palace 下榻, 我的丈夫是香港人,已經是 60+ 的年齡層,對這場演唱會充滿了期待。 演唱會中的許多曲目,像是《Ooh La La》(粵語)、《情不禁》(粵語)、《三天兩
Thumbnail
現實裡,我們都是哥哥了,早超越張國榮離開的年紀。人生風霜,早沒有童話,所以更喜歡《縱橫四海》和《金玉滿堂》。越想念那個「哥哥」,其實是懷念生命裡想當而沒有當,該是而終究不是的老么,以及那點終究失去了的天真。
Thumbnail
錯過了哥哥風華絕代的那些年,錯過了曾經說過不變的香港,我才真正走上與 Leslie 道別、卻也與他同行的日子──當年情常在心,紅塵夢醒無憾──是每一次看見星河、憶起往事,都能想起當年的哥哥的臉,縱使我們從來都不曾共同歌唱過。
Thumbnail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最近收拾房間時,翻找出二十多張三年前《芳華絕代》張國榮和梅豔芳電影展的戲票。現在想起,其實我大半都沒有去戲院看。只因那時候完全沒有精力的我,連每天的活著也只是在苦苦支撐著。連最喜愛偶像的電影,也難以讓我離開床褥半步。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Thumbnail
猶記我看過哥哥的第一部電影《胭脂扣》,劇情描述了富家公子和青樓名妓的一段孽緣,結局卻是殉情不成,一死一活做收場。 如花選擇死在了愛情最美的時候,她決絕的,不容許兩人之間走到相看兩相厭。而十二少卻選擇苟活,近一甲子,有魂無體,故作風趣的殘喘於世。 這部電影之後,便打開了我對哥哥的敬佩和熱愛,他的瀟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胭脂扣》是1987年關錦鵬執導的香港劇情片,由梅艷芳及張國榮主演,本片獲得三項金馬獎,包括梅艷芳所飾演的如花,奪得最佳女主角。
Thumbnail
2024 年 6 月 2 日,張學友 60+ 巡迴演唱會 從新竹駕車前往台北,在漢普頓酒店 Hamp Court Palace 下榻, 我的丈夫是香港人,已經是 60+ 的年齡層,對這場演唱會充滿了期待。 演唱會中的許多曲目,像是《Ooh La La》(粵語)、《情不禁》(粵語)、《三天兩
Thumbnail
現實裡,我們都是哥哥了,早超越張國榮離開的年紀。人生風霜,早沒有童話,所以更喜歡《縱橫四海》和《金玉滿堂》。越想念那個「哥哥」,其實是懷念生命裡想當而沒有當,該是而終究不是的老么,以及那點終究失去了的天真。
Thumbnail
錯過了哥哥風華絕代的那些年,錯過了曾經說過不變的香港,我才真正走上與 Leslie 道別、卻也與他同行的日子──當年情常在心,紅塵夢醒無憾──是每一次看見星河、憶起往事,都能想起當年的哥哥的臉,縱使我們從來都不曾共同歌唱過。
Thumbnail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最近收拾房間時,翻找出二十多張三年前《芳華絕代》張國榮和梅豔芳電影展的戲票。現在想起,其實我大半都沒有去戲院看。只因那時候完全沒有精力的我,連每天的活著也只是在苦苦支撐著。連最喜愛偶像的電影,也難以讓我離開床褥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