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野營🏳️‍🌈環島約P

2021/11/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四季如春聞名的恆春鎮,是台灣最南端的行政區,由於尚未有鐵路和機場的快交通,至今仍保留著偏鄉純樸的慢生活。雖然此地屬熱帶季風氣候,但每逢秋冬季節,來自西伯利亞的季風順著高聳的中央山脈向南吹,到了恆春半島時由於山脈陡降,季風順著地形加速吹向海洋,就會形成風勢強勁如颱的「落山風」,對單車旅遊或戶外活動,造成相當大的困擾,真的是有一好、沒兩好。
恆春市區半大不小、新舊並陳,處處可見藍天白雲、周圍青山,幾乎沒有「煞風景」的高樓大廈。別名「恆春古城」取自清光緒元年留存至今,以護城牆串連的東、西、南、北四座古城門,各有不同風味,正好可讓人在老街品嚐美食之餘,沿著步道環鎮一圈。
從老街的南端開始,塔樓造型最完整的南門,是觀光客最多、最熱門的打卡點。這裏因為是熱鬧的十字路口、交通圓環地標,因此只供遠觀、不可登城。南門圓環旁,沿著人行綠色廊道或保留完善的紅磚古道,可漫步到東門城牆。除了可以登上城牆瞭望,親身體會百年古蹟的韻味,它還結合著一段夜間會亮起燈光秀的「漂浮城牆」。
大約一公里之後的北門,是殘存城牆之中最長的一個。城牆上漫步,一邊感受古城寂靜之美,一邊遙望鎮外的虎頭山,隨著清風綠意,視野十分美麗。
繞回老街北端入口的西門,城內廣大的的西門廣場,是老街居民日常的交流處,也是民俗廟會和「恆春民謠音樂節」等的藝文活動舉辦的地方。夕陽時分,登上面積最大的西城門,看見美麗的金色夕照古城,不禁讓人想要當夜在此露宿,親身體會難得的守城豪情。只是城裏華燈初上、夜色未濃,平日夜遊的人雖不多,搭營最好還是等到打烊時間。
西門廣場旁有一座猴洞山公園,因曾有猴群在奇岩怪石中居住而得名,在清治時期是恆春八景之一。如今和石牌公園、阿嘉的家、地方老廟連成了老街散步景點,正好當作「古城夜營」之前的到此一遊。隨著蜿蜒小巧的步道,穿梭在礁岩和蓊蓊小樹之中,原本應該要在海底的珊瑚礁石被抬升到了陸地,經過長時間風化與堆砌,成為台灣唯一的市區珊瑚礁公園,夜遊之中別有一番南洋探險風味。
平日晚間的老街,由於遊人稀少,大部分攤位早早打烊,日治時期留存的老屋、郵局、警察局和恆春文化創意產業市集館,也都只剩下了門面可看,不到十分鐘即可走完。
直到老街南端的恆春轉運站,才開始人來車往。原來,這裡不但是國境之南的客運交通樞紐,也是恆春半島之行政、商業中心。原建築為恆春公會堂的轉運站內,燈火通明、車來人往,還有不少的旅客正在等待前往熱門的墾丁,或是往車城、滿州的地區公車。
特別是在轉運站對面,有一塊夾在新舊街之間的無名小廣場,有本地居民在這納涼玩耍、遛狗擼貓,也有外地遊客閒晃逗留、等車候友,非常具有南國渡假的悠閒氣氛。置身其中、無所是事,除了找個位置吃吃喝喝、看看街景,免不了要打開交友軟體,試試交一個恆春朋友。
沒想到,交友頁面的附近人選,都在走路的範圍之內,密度之高令人驚艷。抬頭仔細一看,轉運站周圍滿是背包客棧、民宿和旅店,許多尚有空房,有的平日特價,有的續住半價,甚至可短租長住...... 不禁令人回想起多年前的台灣電影《海角七號》,片中除了有滿滿的配角、滿滿的捨不得,也有滿滿的國境之南風光。一舉成名之後,不只帶動了本地的觀光產業,還有一股「南漂」或「墾漂」的移居現象。不少厭棄城市快生活的年青人,紛紛地南下至恆春半島來找慢生活。如今看來,鎮上不少的特色餐館、市場攤販和個人小店,都帶著知青的文創色彩和手工線條;不免令人好奇其中的老板、創業者們,會不會就是當年歷經交通不便、秋冬淡季和強烈落山風,最後還能留下來的勇者們....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2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環島約P🏳️‍🌈國境之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43會員
113內容數
本專題透過單車環島的簡約方式,一邊自助旅行、一邊當地交友約P,探索旅行、身心、性愛、移居的自由。本專以恆春半島為主,範圍包含緣起、墾丁、恆春和四重溪溫泉鄉等地的體驗,精選30篇+記錄性的圖文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