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脹中的巨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撰稿:楊竣喬
審稿:林宗緯
秉持著「協助我們的客戶讓世界更健康、更乾淨和更安全。(to enable our customers to make the world healthier, cleaner and safer)」的理念,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作為Serving Science(科學服務)的領頭羊,藉由整合跨界公司、 Razor and Razorblade 的商業模式和實用流程改善系統 (Practical process Improvement; PPI)的執行,建立起巨大的產業鍊,不管在生技製藥、學界、臨床、政府研究機關都有他們的蹤跡 [1]。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以下稱ThermoFisher)品牌由過去的分析儀器供應商Thermo Electron和實驗室耗材供應商Fisher Scientific於2006年合併而成,並由Fisher Scientific持有當時約61%的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股權 [2, 3]。現今的ThermoFisher是提供各項研究相關的試劑、儀器設備和材料的巨擎,旗下產品可分為四大部門,分別為:Life Sciences Solutions、Analytical Instruments、Specialty Diagnostics以及Laboratory Products and Services。在過去三年,Laboratory Products and Services,也就是各式實驗室設備、研究耗材為其主力項目,佔了近四成的營收。即使已居業界領導地位,ThermoFisher仍不忘持續創新。單在2020年便砸下12億美元持續各式儀器和生物製劑的研發,其中涵蓋新一代的Orbitrap氣相層析質譜儀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和低溫電子顯微鏡 (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這些研發成果已於2021年上市,其充分展現ThermoFisher 的研發能量。Analytical Instruments雖為唯一2020年營收下降的部門 [4],其在2021年的成長仍令人期待。
Thermo Fisher積極且強力的併購手腕是其強盛的關鍵原因。過去十年,在執行長Marc Casper的帶領下,除了保有Thermo Scientific與Fisher Scientific的核心業務,2014年以136億美元收購旗下擁有Invitrogen、Applied Biosystems等知名生技品牌的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在當時可視為僅次於Illumina的基因定序公司,那次併購讓Thermo Fisher有機會提升在個人化醫療和基因定序市場上的競爭力。專家評估此次交易可帶來多達170億的營收,並有機會在食物安全領域和中國市場迅速發展 [5]。在疫情籠罩下,ThermoFisher也同樣積極,雖然2020年與Qiagen的併購案在Qiagen最大的股東Davidson Kempner的公開挑戰下失敗作收 [7,8,9],依舊成功將Phitonex [10]、Mesa Biotech [11] 和Novasep的Viral Vector Manufacturing Business [12] 收為旗下。
觀察ThermoFisher的併購動作可以體會他們藉著併購拓展事業版圖的脈絡。今年4月以174億美元收購PPD美國著名的受託研究機構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 CRO) [13] (延伸閱讀:ThermoFisher 併購受託研究機構 PPD)即是個很好的例子。在PPD被收購之前,ThermoFisher 在2017年就已經展現要跨足臨床的企圖,當時以72億美元買下受託藥物研發及製造機構 (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CDMO) Patheon,並將其併入Laboratory Products and Services的部門,提供其大小分子藥物研發生產的能力,強化與製藥和生技研發客戶之間的關係;同時,Patheon也能從Thermo Fisher的資助和既有的廣大客戶群中獲得擴展 [14, 15]。在這幾波操作下,ThermoFisher不僅擴張藥物研發,也同時大步跨向並加強在臨床試驗的影響力。
ThermoFisher 自創立以來,每年營收都穩定成長。近四年每年營收皆超過200億美元。2020年在COVID-19疫情下,快速反應研究和檢驗需求 [16], 擴張Life Sciences Solutions部門生產能量,提供大量新冠病毒的檢驗試劑,從中得到了不可思議的成長。在公司整體營收比2019年成長80億美元中,50億元皆來該部門的營收成長,也使得Life Sciences Solutions部門營收比重在2020年從10%提升至35% [4],營收也直接突破300億美元。截至2021年第一季為止,又更勝2020年同期營收,而Life Sciences Solutions部門的表現依舊最為亮眼。此外,ThermoFisher在中國蘇州設置的工廠也投入最新的Single-use bioproduction技術生產操作容器,以及杭州建立生物製藥的研發生產中心,並同時於中國和南韓設立新的商業中心,以即時支援中國與亞洲的需求 [4, 17]。不僅如此,在2020年與全球大型的生技公司—CSL策略合作,提升生物藥物成分的產能外,也共同在瑞士倫瑙 (Lengnau, Switzerland)建立尖端生物製劑生產中心,預計於2021年中旬完工 [18],ThermoFisher又將更進一步地壯大,未來的發展相當值得關注。
Reference:
[1]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web
[2] Fisher Scientific, Thermo Electron to Merge in $10.6B Deal
[3] Merger Of 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 And Fisher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Inc. Completed, Forming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4]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nnual report 2020
[5] Thermo Fisher to buy Life Tech for $13.6 billion
[6] Thermo Fisher annual report 2014
[7]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to Acquire QIAGEN N.V.
[8] Davidson Kempner Letter to Qiagen NV
[9] Thermo Fisher-Qiagen deal falls apart after failing to secure shareholder support
[10]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cquires Programmable Dye Platform Pioneer Phitonex
[11]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completes acquisition of Mesa Biotech
[12]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cquires Viral Vector Manufacturing Business from Novasep
[13] Healthcare & Pharmaceuticals
Thermo Fisher expands pharma service business with $17.4 bln PPD acquisition
[14]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Completes Acquisition of Patheon
[15] Thermo Fisher services biz up 28% as Patheon enters the mix
[16]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CEO: Shipping Coronavirus Tests | Mad Money | CNBC
[17]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Reports First Quarter 2021 Results
[18]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nd CSL Enter Strategic Partnership
avatar-img
6會員
16內容數
這是一個專注分享全球生技醫藥產業發展趨勢及分析公司經營策略的專題,由全球的台灣生技研究人才及產業人士共筆,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元觀點,讓華語世界有更專業多元的生技產業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解鎖生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失智症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佔比約60-70%[1]。隨著醫療衛生體系發展,包含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已然轉型成高齡化的社會結構,可怕的是,好發率隨著年齡增長而提昇的阿茲海默氏症也因而成為嚴重的醫療問題
Guardant Health (NASDAQ: GH) 是美國的一家精準癌症檢測公司,致力於利用液體活檢 (liquid biopsy)  的方法找出最適合病患的療程。該公司成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加州紅木城 (Redwood City)。
在生醫領域的人對 CRISPR-Cas9 這個技術應該都不陌生,CRISPR 的全名是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palindromic repeats,是古生菌 (archaea) 基因體中重複的 DNA 片段,由一名西班牙研究生
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除了幾個大藥廠的抗體外,有好幾個研究團隊紛紛發表以 nanobodies 治療 COVID-19 的研究,最近有究竟 nanobodies 是什麼呢?和一般常見的的 IgG 抗體藥物有何不同?
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失智症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佔比約60-70%[1]。隨著醫療衛生體系發展,包含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已然轉型成高齡化的社會結構,可怕的是,好發率隨著年齡增長而提昇的阿茲海默氏症也因而成為嚴重的醫療問題
Guardant Health (NASDAQ: GH) 是美國的一家精準癌症檢測公司,致力於利用液體活檢 (liquid biopsy)  的方法找出最適合病患的療程。該公司成立於 2012 年,總部位於加州紅木城 (Redwood City)。
在生醫領域的人對 CRISPR-Cas9 這個技術應該都不陌生,CRISPR 的全名是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palindromic repeats,是古生菌 (archaea) 基因體中重複的 DNA 片段,由一名西班牙研究生
自新冠疫情開始以來,除了幾個大藥廠的抗體外,有好幾個研究團隊紛紛發表以 nanobodies 治療 COVID-19 的研究,最近有究竟 nanobodies 是什麼呢?和一般常見的的 IgG 抗體藥物有何不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研發 有沒有想過,琳瑯滿目的開架保養品,每一家都有研發中心嗎?每一位都是生化博士嗎?每個人都是專家? 這就像小孩子拿著針頭和聽診器對你說:「你生病了,要打針。」一樣好笑。 我並不是要質疑這些產品,而是希望各位能夠思考其真偽。 盲目追隨和輕信,就像加入一個教派一樣,蒙蔽了雙眼
Thumbnail
親力親為,富宸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Auto和Chris,分享如何在金融風暴中挺過危機,並在當中找到公司的願景。在開發的iFISH產品陸續獲得各國專利之後,富宸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將大展其長,用AIOT技術,幫社會和產業解決各種難題。
Thumbnail
結論: APH 為高品質的連接器和感測器公司,在過去幾年中業績表現強勁成長,由於該公司產品及業務範圍廣泛,所以部分業務的成長抵消其他市場疲,該公司受到產業的週期性波動較小,公司長期透過併購產生強勁的收入和節省成本策略產生的粽效,可為長期股東帶來長期價值增長,是一家長期投資的好公司。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依照各機構去研究的醫療產業領域 規劃投資者幾乎都是往精準醫療或數位醫療相關 精準醫療、遠距醫療跟醫療檢測是比較可以合作的,因為這些可以運用到科技業的專業領域 達成1+1大於2的產業商機才是現在很多AI結合生技醫療的重點 近期看到很多科技公司進軍生技的原因就是"多角化經營需求是占比最高
Thumbnail
瞭解生物科技公司的創辦人、CEO以及董事長的專業背景與核心能力對於投資至關重要。透過挖掘公司核心人員的背景與成就,可以更有信心識別出真正具備持續領先優勢的生物技術企業。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保瑞藥業斥資2.1億美元收購美國藥廠,持續在CDMO領域屹立不搖。以前瞻的「創新研發技術」角度來看,其反而缺少這方面的優勢。生技產業方方面面均離不開「營運產生績效」及「技術打造未來」兩大主軸,開發新藥才是傳統製藥業望塵莫及的生技前景利器。晟德、輝景全力扶植子公司暨新藥創新研發潛力更值得關注及持有。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在台上巿櫃公司有94家,概可區分為製藥(新藥研發及學名藥)、生技應用、智慧健康照護及醫療器械和材料。最令投資巿場有想像空間的應該就是新藥研發及AI智慧醫療,而這二類也正是現在有夢想,而獲利在遠方的企業。
Thumbnail
#### 研發 有沒有想過,琳瑯滿目的開架保養品,每一家都有研發中心嗎?每一位都是生化博士嗎?每個人都是專家? 這就像小孩子拿著針頭和聽診器對你說:「你生病了,要打針。」一樣好笑。 我並不是要質疑這些產品,而是希望各位能夠思考其真偽。 盲目追隨和輕信,就像加入一個教派一樣,蒙蔽了雙眼
Thumbnail
親力親為,富宸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Auto和Chris,分享如何在金融風暴中挺過危機,並在當中找到公司的願景。在開發的iFISH產品陸續獲得各國專利之後,富宸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將大展其長,用AIOT技術,幫社會和產業解決各種難題。
Thumbnail
結論: APH 為高品質的連接器和感測器公司,在過去幾年中業績表現強勁成長,由於該公司產品及業務範圍廣泛,所以部分業務的成長抵消其他市場疲,該公司受到產業的週期性波動較小,公司長期透過併購產生強勁的收入和節省成本策略產生的粽效,可為長期股東帶來長期價值增長,是一家長期投資的好公司。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依照各機構去研究的醫療產業領域 規劃投資者幾乎都是往精準醫療或數位醫療相關 精準醫療、遠距醫療跟醫療檢測是比較可以合作的,因為這些可以運用到科技業的專業領域 達成1+1大於2的產業商機才是現在很多AI結合生技醫療的重點 近期看到很多科技公司進軍生技的原因就是"多角化經營需求是占比最高
Thumbnail
瞭解生物科技公司的創辦人、CEO以及董事長的專業背景與核心能力對於投資至關重要。透過挖掘公司核心人員的背景與成就,可以更有信心識別出真正具備持續領先優勢的生物技術企業。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保瑞藥業斥資2.1億美元收購美國藥廠,持續在CDMO領域屹立不搖。以前瞻的「創新研發技術」角度來看,其反而缺少這方面的優勢。生技產業方方面面均離不開「營運產生績效」及「技術打造未來」兩大主軸,開發新藥才是傳統製藥業望塵莫及的生技前景利器。晟德、輝景全力扶植子公司暨新藥創新研發潛力更值得關注及持有。
Thumbnail
生技醫療產業在台上巿櫃公司有94家,概可區分為製藥(新藥研發及學名藥)、生技應用、智慧健康照護及醫療器械和材料。最令投資巿場有想像空間的應該就是新藥研發及AI智慧醫療,而這二類也正是現在有夢想,而獲利在遠方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