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眾都應該了解的音樂史 (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週到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看了《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原以為只是一個單純的展覽,卻在這個展裡看到了未來科技策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這個展清楚地表現了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

raw-image

展覽內容分為12個展區,由14位引言人陪著你看展,還有111 首歌曲帶你沉浸在音樂的世界,1326件展品,每一件都代表著時代的痕跡,不管你是一般民眾還是相關領域研究者或從業人員,只要你是台灣人──

這個展絕對不會讓人覺得深奧難解,因為你我的生活裡本就有音樂。

入場前工作人員會給你一副耳機與導覽機,還有一個配有RFID的手環,可以用手環進行「展品尋寶」,在回家後透過手環的編號,連上app查看展品的詳細資訊,而你如果覺得導覽機是各大博物館都會有的那種播放機,那你就錯了,北流的導覽機本身會自動感應你所在的場域,給予正確的場域導覽,也就是說,你不需要手動切換內容,只需要用耳朵慢慢聆聽,聲音內容與其說是導覽,不如說是許多音樂人陪你逛展,親切的口吻搭配生動的描述,還有歌曲當作逛展的背景音樂,這一個半小時你絕對不會捨得把耳機拿下來。

展覽內容在一開始,我們必須了解到──

台灣的流行音樂史與社會變遷是密不可分的,音樂是紀錄創作當下社會景況的文化活化石,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歌曲。

1932年,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伴著同名電影誕生了,該曲由詹天馬作詞,由當時的流行歌手純純演唱,每句七字,一段四句,共十段的工整歌詞,以四句聯式的反覆旋律唱出。

raw-image

至此開始,台灣的流行音樂史開始書寫,在展覽裡,帶大家回顧從〈桃花泣血記〉以降,1930-1960年代,耳熟能詳的音樂工作者如鄧雨賢、許石、記露霞等人的作品,也是台灣早期流行歌曲的樣貌,包括鄧雨賢的〈雨夜花〉、〈望春風〉;許石的〈南都之夜〉、〈鑼聲若響〉、〈安平追想曲〉等,這些歌曲最大的特色在於,歌曲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民間歌謠採集或是具有民謠曲式,歌詞反映出當時平民的生活景況和內心的哀愁。

而音樂載體也從原本日治時期開始有的「歌仔本」,到「曲盤」,包括早期(1957年前)只能單面錄製4分鐘的「78轉蟲膠唱片」到1957年,「33轉10吋塑膠唱片」誕生,也就是目前廣泛稱的黑膠唱片(但不一定都是黑色),這時的塑膠唱片一面可以錄17分鐘,兩面加起來可以錄製34分鐘,以一首歌4分鐘來計算,兩面大約可以錄製8首歌,也訂定最早一張專輯含有8首歌的規格,而在1967年後,因音樂產業發展迅速,更大的12吋塑膠唱片引進台灣,也成為市面上最多的塑膠黑膠唱片。


raw-image

再來便從電影歌曲的流行切入1960年代後的音樂歌曲,如〈梅花〉(1976)、〈搭錯車〉(1983)、〈七匹狼〉(1989)等,當中參與的音樂人包括劉家昌、侯德健、李壽全、蘇芮等,電影和流行歌成了密不可分的好兄弟。穿過電影歌曲展區,來到一節區間號火車的車廂內,座位是傳統的靠窗對坐座位(面對面坐著的那種),這時耳機裡傳來羅大佑的聲音,訴說著1980、1990年代年輕人離開家鄉到都市打拼的榮景,當時的歌曲包括羅大佑的〈火車〉、林強的〈向前走〉等都唱出了遊子離家的心境。

raw-image

於此同時,1970年代開始,民歌運動也悄悄的開始醞釀、成形,而民歌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許石在1940年代就開始進行「民歌採集」,在1964年,史惟亮和許常惠發起「民歌採集運動」,如同周朝的「采風」、漢代的「樂府」一般,這些當時音樂界的菁英份子走進鄉間尋找民謠,最為人所知的如恆春陳達的〈思想起〉、〈草螟弄雞公〉等,被視為民歌運動的養分。

而當時在中國廣播公司主持節目的主持人陶曉清(馬世芳之母),更被譽為民歌的推手,根據1980年12月27日《晶報》,陶曉清1975年左右因為聽了楊弦的創作與演唱,認為民歌是需要被大眾聽見的音樂,也在那之後,她每天會以一個小時在廣播節目裡播放民歌(民謠),也跑遍許多酒吧、西餐廳,這也才發掘了如吳楚楚、朱介英等民歌手。同時在1970年代,台灣正面臨中美斷交的低迷氛圍,藉此,歌手們紛紛組成小團體要「唱自己的歌」,這句話則是1977年由楊弦、林雙澤陸續喊出,正式宣布民歌時期的到來。

(待續)

raw-image

※本文章內圖片皆為作者實際走訪拍攝,皆遵守展覽拍攝使用規則,不做商業使用,若轉用請註明展覽資訊,若侵權請來信告知。

2021/12/08 陳子寧
推薦收聽Podcast:【O-Lan's Talk】|EP.17 台灣是華語金曲帝國?─屬於90後的金曲年代(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rownshale-avatar-img
2021/12/08
台灣民歌之母應該是陶曉「清」女士沒錯吧?
子寧專欄-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08
是的,有筆誤地方已更正,感謝您!
avatar-img
子寧專欄的沙龍
7會員
11內容數
本專題是子寧就讀大學及研究所時,修習與臺灣流行音樂史相關及個人體驗相關文章,以個人觀點談論臺灣流行音樂史。
子寧專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8
從〈夕陽之歌〉、〈千千闕歌〉和〈風中的承諾〉到夕陽無限好,近20年的夕陽和風沒有隨著時間退散或改變,更多的是經典與風景。無論是哪個版本,歌曲給人的感受總是千變萬化。
Thumbnail
2023/01/08
從〈夕陽之歌〉、〈千千闕歌〉和〈風中的承諾〉到夕陽無限好,近20年的夕陽和風沒有隨著時間退散或改變,更多的是經典與風景。無論是哪個版本,歌曲給人的感受總是千變萬化。
Thumbnail
2022/01/04
本文為作者在觀賞完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結合自身在流行音樂領域所學之臺灣流行音樂史,所作之短篇文章。  
Thumbnail
2022/01/04
本文為作者在觀賞完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結合自身在流行音樂領域所學之臺灣流行音樂史,所作之短篇文章。  
Thumbnail
2021/12/10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開展,實際走訪發現這是台灣難得的流行音樂展,無論在展區設計、展品規模、科技結合皆有上等的品質。此文章與大家分享展覽資訊,以及台灣流行音樂史的概覽。
Thumbnail
2021/12/10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開展,實際走訪發現這是台灣難得的流行音樂展,無論在展區設計、展品規模、科技結合皆有上等的品質。此文章與大家分享展覽資訊,以及台灣流行音樂史的概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台灣的音樂圈裡,流行音樂一直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不僅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更將台灣的音樂才華傳遞至世界各地。從早期的金曲歌王到現代的跨界音樂製作,台灣的流行音樂始終不斷創新與演進。本文將深入探討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特色,並透過精心挑選的關鍵字,將這一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展現給讀者。
Thumbnail
在台灣的音樂圈裡,流行音樂一直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不僅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更將台灣的音樂才華傳遞至世界各地。從早期的金曲歌王到現代的跨界音樂製作,台灣的流行音樂始終不斷創新與演進。本文將深入探討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特色,並透過精心挑選的關鍵字,將這一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展現給讀者。
Thumbnail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MUSIC, ISLAND, STORIES: Pop Music in Taiwan 充滿了困惑,為什麼我會到現在才來?​
Thumbnail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MUSIC, ISLAND, STORIES: Pop Music in Taiwan 充滿了困惑,為什麼我會到現在才來?​
Thumbnail
本文為作者在觀賞完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結合自身在流行音樂領域所學之臺灣流行音樂史,所作之短篇文章。  
Thumbnail
本文為作者在觀賞完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結合自身在流行音樂領域所學之臺灣流行音樂史,所作之短篇文章。  
Thumbnail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開展,實際走訪發現這是台灣難得的流行音樂展,無論在展區設計、展品規模、科技結合皆有上等的品質。此文章與大家分享展覽資訊,以及台灣流行音樂史的概覽。
Thumbnail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開展,實際走訪發現這是台灣難得的流行音樂展,無論在展區設計、展品規模、科技結合皆有上等的品質。此文章與大家分享展覽資訊,以及台灣流行音樂史的概覽。
Thumbnail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開展,實際走訪發現這是台灣難得的流行音樂展,無論在展區設計、展品規模、科技結合皆有上等的品質。此文章與大家分享展覽資訊,以及台灣流行音樂史的概覽。
Thumbnail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開展,實際走訪發現這是台灣難得的流行音樂展,無論在展區設計、展品規模、科技結合皆有上等的品質。此文章與大家分享展覽資訊,以及台灣流行音樂史的概覽。
Thumbnail
平日午後,特意請半天假,到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參觀「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Thumbnail
平日午後,特意請半天假,到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參觀「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Thumbnail
    唱片只是一種模式,現在它可能已經沒落了,但是它的內涵、智慧、精神才是永存的,不論是那一種方式傳遞出來,其中只有一個目標,我們要用音樂傳達:情感、回憶、愛和快樂,讓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因為音樂會越來越接近」[1]—引用自第27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獎人黃鶯鶯女士得獎感言。         
Thumbnail
    唱片只是一種模式,現在它可能已經沒落了,但是它的內涵、智慧、精神才是永存的,不論是那一種方式傳遞出來,其中只有一個目標,我們要用音樂傳達:情感、回憶、愛和快樂,讓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因為音樂會越來越接近」[1]—引用自第27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獎人黃鶯鶯女士得獎感言。         
Thumbnail
​ 台灣的流行音樂曾經是亞洲流行音樂的指標,尤其是西元一九八零至二零零零年之間,當時候欣欣向榮一片榮景的流行音樂的歌手,如宇宙中浩瀚繁星那麼多。對比現在鬼比人多慘澹的情況;一對比如十萬八千里之遠。流行音樂長久以來缺乏大型演出場地困擾的專業場地,歷經十七年規劃與施工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即將於九月五日落成
Thumbnail
​ 台灣的流行音樂曾經是亞洲流行音樂的指標,尤其是西元一九八零至二零零零年之間,當時候欣欣向榮一片榮景的流行音樂的歌手,如宇宙中浩瀚繁星那麼多。對比現在鬼比人多慘澹的情況;一對比如十萬八千里之遠。流行音樂長久以來缺乏大型演出場地困擾的專業場地,歷經十七年規劃與施工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即將於九月五日落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