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咖啡店 學習課堂以外的事

2021/12/0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繼2017年首度拜訪宮之森咖啡後,2018年的這一次是第三次拜訪宮之森咖啡館了。今天來參加宮之森咖啡最有趣的活動:Kid’s Cafe。
每個月一次的Kid’s Cafe,邀請宮之森咖啡的小朋友們一起來當一日咖啡店員,從想菜單、準備食材開始,到現場招呼、做菜、點餐、送餐、收拾,每一樣都需要小朋友參與討論與現場實作。當日工作結束,還有薪水可以拿,小朋友聽得眼睛都亮了。台灣隊代表之一的媽媽蕙君就說,兒子過去對幫忙做菜興致缺缺,但聽到有薪水拿,就變得很積極的參與討論。

台灣代表隊今天有2個家庭、4位小朋友,兩個家庭早已在台灣討論要用滷肉飯與珍珠奶茶來征服日本人的胃;而日本的孩子們今天要專注在外場接待。
早上10:00來到宮之森咖啡,兩國孩子們先是彼此自我介紹,接著戴上家長準備的頭巾與圍裙,從打掃店面開始,到進廚房準備食材、實際炒菜煮飯,都是孩子來完成,大人則在一旁協助。雖然有點忙亂,台灣孩子們努力炒絞肉,那邊加水、煮粉圓,而最終成果的滷肉飯與珍奶沒有漏氣,可確信的是,小孩的料理征服了我們這些親友的胃。

而日本的孩子也很努力,太郎一點也不怕生,走到台灣的爸爸身旁,詢問要點些什麼。針對其他到訪客人的提問,如full set包括什麼?太郎可以馬上細數出滷肉飯、沙拉、飲料、甜點。
▲太郎正在為大家點餐。

Kid’s Cafe參加者沒有任何限制,名額最多8名,每名孩子參加活動需報名費2000日幣,但14:00結束中餐後,就可以領到300圓的薪水。加藤女士宣布發薪水時,孩子們嘩得大家蜂擁而上,還有孩子帶著自己的撲滿,當場放進去。
來參加Kid’s Cafe的孩子不少是小凹凸。宮之森咖啡服務許多特殊需求的孩子,他們被水野女士暱稱為「凹凸不平的孩子」,意指孩子某些部分沒有問題,甚至表現也很好,但有些部分較不擅長。這樣的暱稱,也讓更多的大人們(或所謂的正常人)意識到,每個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地方,大家都沒有什麼不同。
這個課程沒有規定任何料理、招待的標準,更尊重每個孩子當下的自主權。比如,有孩子突然一下子看到這麼大陣仗、還有一群陌生臉孔說著聽不懂的話感到緊張,就到一旁孩子的遊戲區休息或隔壁加藤小姐的家休息、喘口氣,準備好了再來服務大家。

水野女士說,在日本,不管是一般學校,甚至是特殊教育的機構,料理課、家政課多半規定好該做的步驟。而在學校,通常是比較聰明的孩子會主導流程先做好,而小凹凸們幾乎沒有嘗試的機會。在學校的時間也很緊迫,希望藉由固定的課程與時間,來建立孩子的時間感,但有時安排太緊迫或太長,孩子反而容易緊張、發脾氣。孩子甚至想停下來喘口氣,還會被老師或其他孩子指責。而宮之森咖啡,給他們時間與空間。來到宮之森咖啡這個體制外的庇護空間,即使耗盡力氣了,這裡只要跟老師說,就可以隨時休息。

當然也有很多小意外。在人多的地方端著餐盤,連大人都吃力了,孩子還掌握不好,一不小心就撞到別人,湯汁、飲料灑出來更是家常便飯;也曾發生孩子才剛喝了番茄汁,下一秒就吐出來,隔壁媽媽還可以面不改色繼續邀約下次見面的時間。

因為不光是小凹凸,只要是孩子的生活中,一定有意外,父母司空見慣,擦一擦就好了,但這樣的「沒有責備、不大驚小怪」的空間在社會中很少見,卻可以讓孩子更放鬆的嘗試自己的可能。

宮之森咖啡宛如魔法屋,來到店裡的孩子們似乎也更勇敢面對自己的害怕,小凹凸們可以用他們的步調來體驗與感受周圍的人事物。 本來討厭陌生人,不敢與家人以外的人互動的孩子,來到宮之森咖啡後,漸漸的願意在這個空間接觸陌生人。因為是這個空間帶給小凹凸安全感,也知道來這個空間的人,都是加藤老師、水野老師信任的人,小凹凸們也願意相信他們。
小凹凸們在宮之森咖啡信任彼此,能合作、互相幫忙,一同完成一日店員的活動。大家很自然地互補著,比較重的東西,就交給大孩子或大人、不認識的叔叔阿姨來了,那就交給比較勇敢的孩子來招呼。東西打翻了也沒關係,擦一擦就好;孩子突然受了刺激發作了也沒關係,大家都見怪不怪,給他空間慢慢的緩和下自己的情緒。 其實,當家長放手後,反而更能看到孩子平常看不到的那一面。「我們以為孩子沒有生活經驗,但其實他在家庭與社會上,用眼睛觀察、耳朵聽到的更多,孩子比我們預期會得更多。」水野老師說。

曾有過自閉症的孩子五官敏感,參加Kid’s Cafe時,不敢到廚房幫忙,只幫忙打掃。過了一年,當他14歲時,日本學校中有個「14歲的挑戰」文化,學生需要自己宣告要體驗的工作,而孩子選擇的體驗的工作是宮之森咖啡的店員。
▲當小店員的孩子,從想菜單、備餐、招呼到端菜上桌都自己來。

而學習的不只小孩,還有父母。水野女士說,通常第一次參加的父母,都會急著在廚房裡幫忙。果然,台灣媽媽活動一開始就鑽進廚房,在廚房裡協助孩子炒絞肉、煮粉圓。而日本的孩子太郎,則是一個人熟練地扶著平底鍋炒櫛瓜,媽媽則優雅地坐在吧台,保持著適當的距離,眼睛盯著孩子,跟一旁的媽媽聊天,等到孩子真的需要協助,再過來幫忙。Kid’s Cafe想帶出:不只是孩子的學習,還有父母該如何保持適當的距離,陪伴孩子成長。
▲台灣的媽媽們在廚房幫忙,不過學習保持距離讓孩子嘗試,也是Kid’s Cafe想帶給父母、孩子一堂重要的課。

雖然料理課、一日店員的活動,看起來一點也不特別,甚至,現在台灣還流行各種職業體驗遊戲,也有許多親子烘焙課。但是同行友人Yukiko提醒,在這些地方,孩子互動的對象只有爸爸媽媽,做料理是為了給爸爸媽媽吃。而在宮之森咖啡這樣的課程中,孩子學習到的是與各式各樣的人互動,並且去觀察、體貼每個人的需求:何時需要水、哪桌等好久還沒上菜、哪桌吃完了要趕快收拾。而這點,或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與他人共生在這個社會上最重要的技能。
芸芸眾聲
芸芸眾聲
長期關注醫藥、長照議題的前醫藥記者,後投入在宅醫療倡議。目前最喜歡的角色是媽媽,幸福又無奈地享受著與一幼兒、一隻貓的瑣碎日常。喜歡看見人們超脫疾病、找回自己的身份與笑容,希望每個凹凹凸凸的人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居場所,平等自在地活著直到最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