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本土的嘉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 / 民視新聞

嘉玲的出現大家自然開心,但我要說的是更奇怪的事情。


每天大家都在看著兩點衛服部開開心心公告本土加零的事情,但卻沒有人去定義本土的定義,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境外與本土的邏輯
境外移入的定義為在國外受到感染然後進入國內,即便進行隔離後進入國內或回到家中也是算成境外,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的境外移入確診案件16859來說,是30多歲女性,在進行隔離14天後回宜蘭家中,但卻在自行篩檢後確診,CT值12,就這每天播報加零但一堆境外的人過十四天就能到處在台灣行動,那到底有多少黑數沒被捅破,還在說要放寬我覺得就如同3+11那樣的愚蠢傲慢沒錯。

一堆案例用舊案帶過
圖/TVBS資料畫面
今日新增1例本土病例(案16882),為80多歲本國籍女性,已接種2劑AZ疫苗,今年12月15日因腹痛、發燒等症狀就醫並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9.9),血清檢驗N蛋白抗體陽性,研判為舊案。
所以他肯定會有所謂的Ct值低的時候,也就是感染力最強的時候,在那個階段又是否有傳染給別人進而傳播出去,但政府通常都會到此停止,這是舊案無須擔心,沒有想知道是否傳播出去甚至漠不關心,要人民不要恐慌就不能隱藏真相。

確診數少到全世界只有台灣有,卻沒想過那些所謂的舊案雖然沒有重症,但肺部的傷害我不相信沒有,就在政府要皇城一片祥和的時候,那些犧牲的人又要找誰來援救,有多少人現在是帶原者而不自知,這樣放任難道就不害怕台灣自己進化出一隻變種,因為政府只是悶不吭聲地在等待群體免疫,反而造成大量突破性感染的悲劇沒錯。

誰說輕症就不用治療

最好的方法還是大家都自己篩檢確認自己是否安全,公司、機關都自動普篩起來,早點發現治療也會減少不可回復的損傷機會,不是打了疫苗就不會確診、只是不會重症,但如果打完疫苗政府還是漫不經心不把關好的話,病毒適應了極端環境進化之後,那就是變種的突破性感染的開始。

遇到事情只想推鍋都是別人的錯,政府乃至民進黨都不會有錯。
圖/中研院提供
如果我沒記錯,中研院是直屬於總統府的單位,那這件事情總統為何沒有發表意見,可能是還在忙四個不同意,鞏固自己的歷史定位,繼續拿中國大陸來恐嚇台灣人民,對於疫情只有高端才能讓他有行動證明這東西沒問題,其餘的事情或許沒有利益也沒有需要在意的理由,就不太理會。

再來的春節放寬大量境外,
又有多少已經隔離完在台灣到處拜年之後又離開飛去國外,
會不會爆發我們拭目以待。


一直說謊的人並不會覺得自己打臉自己很丟臉的。
MeetSu 2021.12.17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549內容數
太多不同的意見,光怪陸離的事件, 卻不能視而不見,理解討論便了解, 繼續找尋著真理空間進入不同淵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 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公投在即,先不管同意或不同意, 要看的是這段期間政治人物的言行。
這禮拜就要公投了,大家會去投票嗎 ?
人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在尋找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夥。
歷史始終都是由勝利者撰寫,失敗者通常都是暴政必亡,這才顯得我的推翻正當。
台灣選舉就選舉,為甚麼要逼神明表態呢 ?
世界將重新定義核能為綠能。
公投在即,先不管同意或不同意, 要看的是這段期間政治人物的言行。
這禮拜就要公投了,大家會去投票嗎 ?
人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在尋找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夥。
歷史始終都是由勝利者撰寫,失敗者通常都是暴政必亡,這才顯得我的推翻正當。
台灣選舉就選舉,為甚麼要逼神明表態呢 ?
世界將重新定義核能為綠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截至2024年3月,該年度持有在台有效居留證(不含大陸港澳)的人數達到85.2萬人次,其中有5.4萬人是未歸化的外籍配偶,而自76年至112年的資料,外籍配偶(含大陸港澳及已歸化者)人數更達到59萬人。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過去科學說: 身體自製的流氓抗體是新冠重症原因之一; 現在,《自然》在2024年的6月13日說: 流氓抗體可能導致長新冠。台灣此刻又進入新冠夏季波,感染新冠後產生的自身抗體,還會耍流氓,不僅可能造成重症,也可能長期的胡攪蠻纏的糾纏3年以上,要嘛糊里糊涂的長新冠腦霧,要嘛。。。
Thumbnail
  這是我近兩年的心得,近期更是有感而發。   以前我三不五時就會聽到,有很多人明明在國外生活,每次看病都會特地坐飛機回來台灣之類的事情。因為健保制度只有台灣才有,在大家都在讚頌「健保」這個政策的時候,我都沒有多大的感覺。   直到最近家裡的人生病,很常跑大醫院,某次我偶然看了一下付費單,才驚覺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不是找到肺癌就是成功 經由 LDCT篩檢找到的肺癌,有部分是過去罕見很早期的,它們不見得會快速 長大致病,已知有5分之1屬過度診斷。篩檢是否成功,不是看找到多少肺 癌,而是要證明這些人因篩檢而能延年益壽,一定要與對照組比較死亡率,顯著減少,功過相抵後仍很好才算成功
Thumbnail
光疫情最嚴重的期間放下立委身份到醫院去幫忙就值得尊敬了! 反觀那個擋捷運還有對新竹棒球場不聞不問的副院長喔... 翻轉海線就靠這一次 拜託台中中一選區的選民了 #蔡壁如 #中一選區選1號
Thumbnail
#國防升級 這八年來與美國的關係穩定發展,除了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中美勢力的搏奕,另外還有 #蕭美琴 擔任外交人員的居中協調,台灣買到了許多以前買不到的武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能優先獲得疫苗的援助。另外就是2023年的9月台灣有自己製造的潛艦 #海鯤艦。跟自行研發的疫苗一樣,都是重要的國防力量,能夠避免
Thumbnail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截至2024年3月,該年度持有在台有效居留證(不含大陸港澳)的人數達到85.2萬人次,其中有5.4萬人是未歸化的外籍配偶,而自76年至112年的資料,外籍配偶(含大陸港澳及已歸化者)人數更達到59萬人。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過去科學說: 身體自製的流氓抗體是新冠重症原因之一; 現在,《自然》在2024年的6月13日說: 流氓抗體可能導致長新冠。台灣此刻又進入新冠夏季波,感染新冠後產生的自身抗體,還會耍流氓,不僅可能造成重症,也可能長期的胡攪蠻纏的糾纏3年以上,要嘛糊里糊涂的長新冠腦霧,要嘛。。。
Thumbnail
  這是我近兩年的心得,近期更是有感而發。   以前我三不五時就會聽到,有很多人明明在國外生活,每次看病都會特地坐飛機回來台灣之類的事情。因為健保制度只有台灣才有,在大家都在讚頌「健保」這個政策的時候,我都沒有多大的感覺。   直到最近家裡的人生病,很常跑大醫院,某次我偶然看了一下付費單,才驚覺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不是找到肺癌就是成功 經由 LDCT篩檢找到的肺癌,有部分是過去罕見很早期的,它們不見得會快速 長大致病,已知有5分之1屬過度診斷。篩檢是否成功,不是看找到多少肺 癌,而是要證明這些人因篩檢而能延年益壽,一定要與對照組比較死亡率,顯著減少,功過相抵後仍很好才算成功
Thumbnail
光疫情最嚴重的期間放下立委身份到醫院去幫忙就值得尊敬了! 反觀那個擋捷運還有對新竹棒球場不聞不問的副院長喔... 翻轉海線就靠這一次 拜託台中中一選區的選民了 #蔡壁如 #中一選區選1號
Thumbnail
#國防升級 這八年來與美國的關係穩定發展,除了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中美勢力的搏奕,另外還有 #蕭美琴 擔任外交人員的居中協調,台灣買到了許多以前買不到的武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能優先獲得疫苗的援助。另外就是2023年的9月台灣有自己製造的潛艦 #海鯤艦。跟自行研發的疫苗一樣,都是重要的國防力量,能夠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