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CACHINA瓦卡其納-NAZCA納茲卡線
這段行程的安排比較緊繃,為了留給第二大城多一天時間,選擇在車上睡早晨到的時段。(不用擔心只有自己睡車上不安心,其實這樣安排的人也算多數)
從HUACACHINA往NAZCA的路上,先安排了祕魯國酒PISCO SOUR的酒莊,了解皮斯可酒是怎麼製作,以及不免俗的用當地人的方式試飲不同口味的皮斯可酒,有點類似觀光工廠被帶來買些伴手禮紀念品的概念。下午約四點到達觀看納斯卡線觀望塔,近八點到餐廳用餐,接著一路睡到第二大城。
對古文明、考古學、外星人、天文學感興趣的人,對於納斯卡線應該與麥田圈一樣充滿好奇與期待,人都來到了祕魯更不要錯過納斯卡鎮。最佳的選擇建議兩天一夜在納斯卡鎮上逛逛並安排搭乘小飛機俯瞰納斯卡線。有許多旅遊公司提供線路飛行(線路綿延約80公里)。雖然沒有留兩天一夜的時間,也可以透過PERU HOP 的行程到納斯卡線觀望塔(Torre Mirador de Las Lines de Nasca)上觀看三個納斯卡線條。
PERU HOP提供納斯卡線飛行的資訊
飛行導覽時間長約30分鐘,費用約為80美元,S/. 30機場稅抵達時給付
超過95公斤重量限制的乘客將必須支付額外的座位費用。
需帶護照,不建議嚴重暈機的人乘坐。
AERONASCA(PERU HOP推薦的航空公司)
1939年由美國考古學家科索克(Kosok) 發現,科索克在秘魯進行了實地研究,重建了哥倫佈時期以前種植的最大面積,並評估了灌溉與定居方式的關係。他意識到納斯卡線太淺,無法作為灌溉系統的一部分。在他們上空飛行時,科索克意識到一個圖案代表一隻鳥。他還注意到,有些線條在南半球冬至的那一天收斂。這激發了他研究這些線以評估它們是否與天文學有關的知識,因為他知道古代農業社會在種植週期中緊隨太陽事件。
學者認為納斯卡線是納斯卡文明於400年至650年由納斯卡文化的人們所創造。它們由數百個單獨的人物組成,包括幾何形狀,動物形態的設計(例如魚類、螺旋形、藻類物、
兀鷲、
蜘蛛、花、
鬣蜥、鷺、手、樹木、
蜂鳥、
猴子)以及擬人的和植物狀的人物。多年來,考古學家,民族學家和人類學家已經研究並提出了許多有關線條功能的理論,但最常見的是將其確定為具有某種天文功能。
關於納斯卡線的都市傳說,天文學家羅賓·埃德加(Robin Edgar)為了“上帝之眼”建的,因為在納斯卡線期與當時在秘魯南部地區發生了大量日食。類似於俯視下方人群的瞳孔和虹膜,因此,人們認為這些線條是為了讓天空中的眼睛觀看納斯卡線條而創建的。埃里希·馮·丹尼肯(Erich Von Daniken)的《神的戰車》一書中認為設計過於複雜且覆蓋了很長的距離,由於線條的尺寸,缺少工具以及無法從空中查看線條,人類無法創建這些設計,是由外星人創造並用作起落跑道。
Maria Reiche協會
除了發現者科索克博士,還有更重要的守護者瑪麗亞·里奇(Maria Reiche)。瑪麗亞·里奇(Maria Reiche)在首都利馬一家咖啡館裡幫了她的朋友,許多外國人,教授,學生和商人在這里相遇。在這家咖啡館,她遇到了美國古代灌溉系統專家Paul Kosok博士。他正在尋找可以將他的英語文章翻譯成西班牙語的人。1941年12月,瑪麗亞第一次前往納斯卡。科索克博士請她看一下沙漠中線條。起初他以為這些是灌溉溝渠,但後來他懷疑這是天文日曆裝置。到了6月22日,他注意到冬至,他所站立的那條線一直直奔太陽下山的地步。
1946年,她在納斯卡(Nasca)開始了她的研究工作,1949年Kosok離開秘魯後,Reiche繼續研究納斯卡線,很快又繪製了18個數字。她一生都在努力保存納斯卡線,直到他們於1998年在秘魯去世後才得到承認。1994年,他們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這座是掛有Maria Reiche名字的觀望塔,望眼過去也就只有一個觀望塔,上去另付S/.10,一次約十個人,邊爬上塔就開始張望著三個納斯卡線條在哪邊,廣闊無邊的藍天沙地加上夕陽,映入眼簾的是樹(THE TREE)和手(THE HAND),此景難怪也多虧了Maria Reiche這樣恪守一生。
沒過多久,開始有硬幣敲打塔的聲音,這是提醒你大概是五分鐘到了,該下來了,後面很多人等著。另一邊正在興建更穩固的觀望塔,下次你們的到訪也許兩邊都開放或只剩下新建的塔,希望你們不會錯過這神秘納斯卡線。
觀望塔有一些編織手鍊小物可購買,下觀望塔後再慢慢挑選,挑了有納斯卡線的皮雕零錢包。在買紀念品時,切記考慮自己的負重,覺得商品夠獨特再來問價格,決定要買的數量,再稍做殺價,兩個零錢包以S/.15購入。
同車的美國人帶了空拍機飛,沒過多久被阻止,PERU HOP隨車導遊快速的與穿著軍服的持槍警察化解這個狀況,提醒想帶著空拍機來空拍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