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歐洲生活小札

更新於 2022/01/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整兩年了。 我還記得2020年1月的那天在辦公室老闆突然來告訴我立刻回家。 之後就是從義大利開始的歐洲各國陸續封城,封國境,取消航班,店鋪閉門,居家辦公。 兩年來在歐洲有的國家疫情的反覆很頻繁,像是英國,法國;有的國家相對沒那麼極端,像是我生活的瑞士。
疫情下的瑞士
關於口罩 –
口罩的使用方式是我從疫情伊始就留心觀察的。 亞洲人本就有戴口罩的習慣,特別像是日本,所以實施的很好就不用說了。 可是在歐美人們對口罩的排斥抵觸和混亂的認知真是令我大跌眼鏡,瞠目結舌。 2020年初的時候瑞士的大街上真是沒人戴,作為華人我自己非常想戴但確實是抹不開面子不想遭冷眼。 但奇怪的是各藥店的口罩此時已經脫銷,哪也買不到。 難道是大家都買了囤著? 所幸有一在國內的友人排除萬難給我從萬里之外寄來一大包口罩,這才救了急。 後來3月的一天終於撇到公車上有一位女子(目測是印度人)帶了口罩,我也立馬從包裡拿出帶上了。 同時在超市裡也零星看到有顧客戴口罩和醫用手套在購物。 3月16日,瑞士政府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全國實施半封鎖,人們也被正式要求出門戴口罩和保持距離。 而此時在美國,白宮的COVID工作組還在簡報中不斷禁止公眾聚會,預測傳播速度等等,但是對公眾戴口罩沒有指示。 直到4月3日CDC才開始建議人們在公眾場合戴口罩,然而卻是「請戴非醫用級別的 口罩,把醫用級別的留給醫護人員"。 而僅僅這一周全美與COVID相關的死亡人數已飆升過萬。 (見下圖。 數據來自CDC網站。 )
數據來自CDC網站
媒體中關於口罩有沒有效果,利弊到底哪個大的爭論亂七八糟,專家政客各執一詞。 我印象最深的是白宮專家組的Deborah Birx女士的所謂戴口罩會給民眾「有安全感的錯覺」所以不應提倡的論調, 令我忍不住大罵其"不是白癡就是陰險" 在我這個小老百姓看來戴口罩跟打噴嚏捂嘴一樣是疫情下基本的公共衛生義務,它很明顯是呼吸系統疫症的最簡單有效的防護措施,哪裡用得著專家來背書? 但是這個小小的口罩卻在政治或利益的考量下遲遲未被恰當使用,多個月後才在歐美國家不情不願的變為日常必需,早已為時晚矣。
關於出行 –
自瑞士2020年3月16日的封鎖以來,歐洲各國都經歷了時緊時松的措施,邊境時開時關。 民眾一般都不出國境,減少外出聚會。 我們也度過了沒有旅遊,沒有逛街,不見同事,不和親朋聚會的一年。 直到2021年下半年,疫苗大量施打之後,手舉著歐洲通用的接種證明,才又小心翼翼地在附近各國轉轉。 但實際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防疫早已因疲憊而鬆懈,大街上人來人往摩肩接踵和疫前無二,該去何處見什麼人都沒什麼大顧忌了。 尤其是少年兒童,口罩和疫苗還都沒有強制到低年齡組,所以孩子們照樣勾肩搭背,扎堆的吃吃玩玩,公車上的嬰兒照樣滿處摸爬。 我注意到交通擁堵反而更嚴重了,因為有車族包括我自己會為了避免接觸而棄用公交,更多的開車出門。 在瑞典,這個著名採取佛系防疫的北歐國家我更是看到人們早已摒棄了口罩和社交距離等措施,該握手握手,該擁抱擁抱,"隨它去"了。
疫情下的瑞典
關於疫苗 –
目前由法國德國領先實施的舉措是,在公眾場所(如餐廳店鋪,影院展館等,甚至公廁)必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否則免入。 類似的嚴防措施也激起了大量反封鎖反疫苗人士的抗議示威,從2021年底開始的反抗浪潮在歐洲各大城市鬧得甚囂塵上。 直至四天前(1月8日)蘇黎士還有上千人上街遊行抗議瑞士最新的限制措施 – 而且抗議者特意的不戴口罩,我去!
蘇黎士反封鎖反疫苗示威
但是畢竟大多數人還是合作的,老老實實打了疫苗。 據我所知,整個2021年疫苗廣泛施打,瑞士的接種率現在達到了84%(按每人兩劑算)。 (參見路透社統計數據https://graphics.reuters.com/world-coronavirus-tracker-and-maps/countries-and-territories/switzerland/。 )
基於此狀況我有兩個感歎。 一是感歎有如此之多的反疫苗者,打著"自由人權"的旗號。 現在是扯自由人權的時候嗎? 在病毒面前人類是個整體,個人對族群整體的義務難道不是更重要嗎? 你不打疫苗就會攜帶傳播給別人,如果你染疫了還不是要消耗公眾醫療資源。 難不成你許諾自我隔離不去傳播病毒,感染了也自生自滅不要社會負責? 二是感歎60%多的接種率(粗略估計世界大部分國家地區)根本沒起什麼作用。 Omicron一來,又是大批的病例。 雖然重症比率因疫苗的防護而走低,但是感染者基數太大,重症和死亡的絕對人數還是很高。
歐美國家是最不缺疫苗的。 除了相對不那麼富裕的東歐國家之外,大多數國家政府都斥資儲備了對於本國民眾綽綽有餘的疫苗劑量。 我回想在疫苗不足的地區比如臺灣,非洲等等,還有那麼多人排隊等一劑疫苗而不得。 真是浪費!
關於身邊的確診者 –
一直到不久以前我的親朋好友還會說"病毒只是在新聞里,紙面上,而親身認識的人裡無人染疫",但是到了今天這個說法不攻自破了。 逐漸的,我的一個在美國的親戚染疫並陷於longCOVID的長期折磨,我父母的一個鄰居染疫入院,在瑞士至少兩個同事無癥狀但PCR檢測陽性,另一個親戚感染了輕症。
結語 –
比較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各種不同嚴格程度,不同風格的防疫手法,好像沒有哪一種是明顯有效的。 清零的(像我華國天朝),佛系的(像瑞典),中庸的(像瑞士),變來變去的(像英國,韓國),猛打疫苗的(像以色列)最後誰也沒比別的國家好多少。 反而因疫情而暴露出來許多體制上的無能和混亂,供應鏈斷裂,濫發現金引起通貨膨脹,上至某些專家下至小老百姓的盲目跟風和不知所雲。 這種種亂象所帶給我的衝擊和失望可比病毒本身大多了。
現今(2022年1月)歐洲大多數國家已經數到第五波疫情了。 怎麼數到的第五波我早已不care了,離終結還是遙遙無期。 疫苗三劑,四劑,到底幾劑才夠,每劑有效期多長我也早不再求告訴了。 只希望當這一切都過去之後,個人和政府都能變得更有防護意識和危機意識;不再享用著全球化的方便而不知其損害,不再將長久的和平和富足視為理所當然。 共勉。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篇旅行遊記介紹了北竿的美食和風景,適合自助旅行的旅客參考。文章中包含了阪裡天后宮、螺蚌山自然步道、芹壁聚落等景點的介紹和遊玩心得。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從新大阪搭新幹線到新神戶只要12分鐘!!!再轉觀光巴士去神戶港也只需要10多分鐘,所以我幾乎每次落腳大阪時都會跑去神戶港。
Thumbnail
近年來,海外實習已成為許多台灣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然而,隨著全球疫情的嚴重影響,海外實習計劃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許多學生原本計劃前往國外實習的計劃不得不被取消或延期。面對這樣的情況,許多學生開始轉向線上工作,以繼續他們的實習計劃。 在進行線上工作之前,一份具有吸引力的英文履歷是非常重要的。英文履歷
Thumbnail
再沒有路肩飆速未來 菜攤老闆堆疊蒼蠅的高度數日子 市場走道不需編列預算卻越變越寬   落山風曾經帶來許多人的盤算 疫情到來所有計劃卻結了霜 口罩都戴了那樣久了 夢想的翅膀已漸漸鈣化   有種被模糊的意識削弱了地心引力 生命於是踐踏在無重力的磁場 從此屋簷下許多人的嘆息儼然 比
台灣學生面對疫情遇到的大概是停課、畢業典禮取消、活動停辦等等。但是香港,視訊上課的先驅,卻是怎樣的生活呢?所以這次我們訪問到了香港的Pierre同學,想問問他如何度過疫情。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1年上半年的精神科門診,新罹患酒癮的病患越來越多。COVID-19疫情不但沒有阻止酒癮者飲酒,反而造成許多人酒精使用量增加,從酒精輕度使用變成了酒癮。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簡單整理了酒癮如何發生與共病憂鬱症的結果,希望在家防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染上酒癮。
Thumbnail
週末參與了Tat Yoga 冥想 流動工作室線上的覺察冥想練習。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在講師的口令引導下,先閉上眼觀察自己的呼吸,包括呼吸的質量,吸氣與呼氣的時間長短,乃至於哪一個鼻孔吸氣比較順暢這樣的感受細節。
Thumbnail
台灣疫情五月中進入三級警戒後,便自主進入半封城的狀態。在家裡面對自我的時間變多了,心中雜念絮叨不休。手機視屏裡滿滿折扣免運,稍微意志不堅就會立刻陷入網路購物的陷阱。那不如來整理家居吧!
生活受到很大的改變,街上的人變少了,也不用到辦公室看到同事與主管,現在這樣的生活很像自由工作者,偶爾遠距討論一下事情,工作時間界線也變得模糊,可以睡到中午,工作到晚上,可以丟中午的垃圾車,時間變得自己掌控,這樣的日子心理的壓力也變小。 因為辦公室是開放型的,所以上班的時候常常會聽到(我做主管前面)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篇旅行遊記介紹了北竿的美食和風景,適合自助旅行的旅客參考。文章中包含了阪裡天后宮、螺蚌山自然步道、芹壁聚落等景點的介紹和遊玩心得。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從新大阪搭新幹線到新神戶只要12分鐘!!!再轉觀光巴士去神戶港也只需要10多分鐘,所以我幾乎每次落腳大阪時都會跑去神戶港。
Thumbnail
近年來,海外實習已成為許多台灣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然而,隨著全球疫情的嚴重影響,海外實習計劃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許多學生原本計劃前往國外實習的計劃不得不被取消或延期。面對這樣的情況,許多學生開始轉向線上工作,以繼續他們的實習計劃。 在進行線上工作之前,一份具有吸引力的英文履歷是非常重要的。英文履歷
Thumbnail
再沒有路肩飆速未來 菜攤老闆堆疊蒼蠅的高度數日子 市場走道不需編列預算卻越變越寬   落山風曾經帶來許多人的盤算 疫情到來所有計劃卻結了霜 口罩都戴了那樣久了 夢想的翅膀已漸漸鈣化   有種被模糊的意識削弱了地心引力 生命於是踐踏在無重力的磁場 從此屋簷下許多人的嘆息儼然 比
台灣學生面對疫情遇到的大概是停課、畢業典禮取消、活動停辦等等。但是香港,視訊上課的先驅,卻是怎樣的生活呢?所以這次我們訪問到了香港的Pierre同學,想問問他如何度過疫情。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1年上半年的精神科門診,新罹患酒癮的病患越來越多。COVID-19疫情不但沒有阻止酒癮者飲酒,反而造成許多人酒精使用量增加,從酒精輕度使用變成了酒癮。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簡單整理了酒癮如何發生與共病憂鬱症的結果,希望在家防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染上酒癮。
Thumbnail
週末參與了Tat Yoga 冥想 流動工作室線上的覺察冥想練習。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在講師的口令引導下,先閉上眼觀察自己的呼吸,包括呼吸的質量,吸氣與呼氣的時間長短,乃至於哪一個鼻孔吸氣比較順暢這樣的感受細節。
Thumbnail
台灣疫情五月中進入三級警戒後,便自主進入半封城的狀態。在家裡面對自我的時間變多了,心中雜念絮叨不休。手機視屏裡滿滿折扣免運,稍微意志不堅就會立刻陷入網路購物的陷阱。那不如來整理家居吧!
生活受到很大的改變,街上的人變少了,也不用到辦公室看到同事與主管,現在這樣的生活很像自由工作者,偶爾遠距討論一下事情,工作時間界線也變得模糊,可以睡到中午,工作到晚上,可以丟中午的垃圾車,時間變得自己掌控,這樣的日子心理的壓力也變小。 因為辦公室是開放型的,所以上班的時候常常會聽到(我做主管前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