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大作戰 (二):第二波疫情大爆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十月中的瑞士,劇情急轉直下,感染率不是超英趕美,而是完勝美英法西。此時的蘇黎世如何回應疫情挑戰?

抗疫作戰系列上一篇:抗疫大作戰(一):蘇黎世的第一手觀察

蘇黎世市政府在人潮洶湧之處放上告示牌,「拜託」大家「每一個人」都要戴上口罩。十一月底的週六早上攝於中央車站旁百貨商場林立的Löwenplatz。圖中人煙的確稀少,不過…

蘇黎世市政府在人潮洶湧之處放上告示牌,「拜託」大家「每一個人」都要戴上口罩。十一月底的週六早上攝於中央車站旁百貨商場林立的Löwenplatz。圖中人煙的確稀少,不過…

大家晚上都出動啦!這是中央車站的站前大街Bahnhofstrasse十二月初週末夜晚的景象,整條街上美麗的聖誕燈飾真的很吸引人!不過前後望一望:唉呀好多人!從此之後,我就不敢再輕易靠近這裡了…

大家晚上都出動啦!這是中央車站的站前大街Bahnhofstrasse十二月初週末夜晚的景象,整條街上美麗的聖誕燈飾真的很吸引人!不過前後望一望:唉呀好多人!從此之後,我就不敢再輕易靠近這裡了…

疫情狂飆

上一集我提到了瑞士的入境檢疫政策。他們設定了所謂「高風險區域」的標準(14天累計確診數達到每十萬人60例以上的國家),從這些區域入境瑞士都要強制檢疫。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就在9月15日,瑞士超越瑞士,自家人的確診數超過了這門檻!依照這標準,咱們每天出門回家都要自己關十天呀 😆。說巧不巧,這天還是我第一天到校上課。

十月初,瑞士單日病例數破千。雖然死亡率仍然維持在1%左右的低點徘徊,但是一旦病例數爆增,死亡人數不但會衝高,醫療資源是否能夠繼續維持正常運作,更是必須打上大大的問號。然而,整個蘇黎世看上去,就跟台北沒什麼兩樣。

在這光輝的十月,瑞士疫情從線性暴增為指數成長,單日病例數在10月16日突破3000例。這不僅僅老早就超越第一波疫情時的數字,也千萬別忘記瑞士只是一個857萬人口的國家。以受到大家較多關注的法國為例,10月16日的確診數是25345,但是當我們意識到法國人口有6699萬之時,其實就推敲的出來瑞士和法國的感染率已經旗鼓相當。當媒體大篇幅報導英法西義德等大國的疫情時,事實上瑞士、比利時、荷蘭、捷克等國的疫情都已經嚴重失控。瑞士聯邦政府於10月19日宣布升級防疫措施

1. 室內公共空間、大眾運輸的月台及站體全數強制佩戴口罩。

之前只有規定大眾運輸工具上才須要配戴口罩,現在擴及所有室內公共空間。

2. 盡量避免私人聚會,如舉行也請遵守防疫社交規範。16人以上聚會,參加者只能坐著飲食,離開座位務必戴上口罩。

第一句話根本不是規定,是已經講到爛掉的宣導。第二句話讓我愣超久:坐著?在此之前從沒聽過如此神奇的政策,後來發現坐著飲食被廣傳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例如同學聚會時,強調有遵守防疫規則的一個理由是有「坐著飲食」。這原意應該是為了防止大家將病毒傳播給不特定人士,也就是在防止俗稱的超級傳播者。可是大家還是常常跟一大群不特定人士坐著聚會呀 😂。

3. 禁止公共空間15人以上的臨時聚會。
4. 餐廳、酒吧的室內和室外座位區只能坐著飲食。

同上,避免傳播鏈擴及陌生人。

5. 建議遠距上班。

柔性勸導總是遠多於強制規範。

這種防疫政策,恐怕是有做跟沒做一樣。

10月25日星期日晚餐時間,某瑞士餐廳的熱鬧景象。隊伍中戴口罩的人未達三分之二,人潮熙來攘往。

10月25日星期日晚餐時間,某瑞士餐廳的熱鬧景象。隊伍中戴口罩的人未達三分之二,人潮熙來攘往。

新措施才開始兩週,病例數不斷刷新紀錄,甚至趕在十月底以前達成日感染率千分之一的里程碑,荒謬至極。鄰國各個拉警報,宣布程度不一的封鎖措施,瑞士卻特立獨行地在10月28日宣布新的防疫措施,例如:

raw-image
1. 私人聚會限十人以下。
2. 禁止50人以上公開活動,國會、示威活動及公投連署例外。

所有規定最有趣的總是那些例外。想知道瑞士國會有多優秀?那一定要看這支12月1日國會的慶生影片,跟著他們一起歡唱 😮,順便數數看有幾個人沒戴口罩。

3. 餐廳及酒吧仍開放內用,但僅限四人共桌。23:00至06:00不得營業。
4. 高等教育機構禁止實體授課。

天啊,這樣也可以防疫嗎?看看鄰國,到底為什麼瑞士決定採取看似不合時宜的措施?瑞士政府立意良善,期待每個公民做好本分,否則無止盡的封城解封根本無法解決問題。說的真好,問題是這個期待是不是會成真,或者當醫療資源先崩潰,或者其實說了這麼多,瑞士政府只是怕經濟垮了?

最有趣的莫過於當天宣布的另一個政策,那就是修正早在9月15日就被自己超越的高風險區域標準。他們表示,由於瑞士的感染率早已遠遠超過當初設定的標準(14天內每十萬人超過60例),因此政府沒有理由要求從別國入境的旅客進行居家檢疫。從今日起,標準改為14天內,該國每十萬人感染數比瑞士每十萬人感染數多60例以上,才會列在高風險區域名單中。

小等一下(修但幾勒)…我該說瑞士政府很有禮貌,還是他們棄守邊境?雖然這政策在歐洲邊境開放政策的背景下檢視,並不奇怪,但是看起來總是有些感傷,尤其當我拿起計算機,算了一下當下的感染率,發現「一天內」的感染率還高於每十萬人60例的時候…

11月4日,瑞士一日病例數突破一萬大關。這個數據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想像這個國家,你每遇到857個人,其中有一個會是11月4日的確診者。別忘了,剩下的856個人裡面,還會有一個是11月5日的確診者,以此類推。一點都不唬爛,請自行想像今年瑞士的冬天會多難熬。12月之後的疫情數字似乎收斂在5000上下,不再下降,堪憂啊!

這時你可能會問,那死亡率呢?醫療沒有崩潰前,一切安好。但是看看政府的每週疫情報告(以12月9日的週報為例,連結檔案會每週更新),不僅高齡確診者比例穩定成長,住院人數也不斷增加。這樣的趨勢並不指向任何樂觀的結果。最後一道防線 — — 醫療資源,一定要守住。

醫護人員的吶喊

10月27日,負責協調醫療資源的官方代表在記者會上表示,若政策保持不變,15天內瑞士的加護病房就會滿載。第一波疫情中,瑞士的醫療資源並沒有像鄰國義大利一樣崩潰,導致各地慘重的死亡案例。當初,瑞士甚至協助治療法國的病患。如今醫療資源吃緊告急,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更是壓力倍增。原本工作環境就不甚理想的護理師,在歷經長時間的身心折磨,決定站上街頭抗議,要求加薪、疫情期間特殊加給、提升勞動權及勞動參與等。沒想到百名反口罩民眾竟然刻意選在此時上街,施放鞭炮擾亂遊行。雖然反口罩遊行在鄰國的規模都動輒萬人,瑞士此前頂多千人的規模,但是看到這樣的新聞仍然令人憤怒。之後的文章(完成後會貼上連結),我會問問幾個瑞士人如何看待這件事,也會詢問他們,基於他們對於自己國家主觀的認識,瑞士國民覺得應該如何解決醫護人員在疫情中的困境。

蘇黎世主要醫院之一Triemli Spital。蘇黎世市的主要醫院包括蘇黎世大學附屬醫院(Universität Spital Zürich)及兩間市立醫院Triemli和Waid。題外話:大學醫院和大學主校區一樣在山丘上、照片中的Triemli在小山坡上、Waid在靠近Käferberg的山上XD。

蘇黎世主要醫院之一Triemli Spital。蘇黎世市的主要醫院包括蘇黎世大學附屬醫院(Universität Spital Zürich)及兩間市立醫院Triemli和Waid。題外話:大學醫院和大學主校區一樣在山丘上、照片中的Triemli在小山坡上、Waid在靠近Käferberg的山上XD。

雖然日內瓦州開全瑞士第一槍,在11月1日宣布部分封鎖至少一個月,但是為時已晚。很快的,11月6日,法語區的洛桑、日內瓦大學醫院病床數量告急,為保險起見必須開始將病患轉移至狀況稍好的德語區。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雙方的爭執,而聯邦制的瑞士接下來只會出現越來越多挑戰。

12月的今日情況則大幅逆轉:法語區經歷封鎖疫情稍緩,德語區情況轉趨嚴峻。雖然上述十月底所謂加護病床15天內滿載的情況並沒有出現,但是近期卻不太樂觀,例如蘇黎世大學附屬醫院(USZ)於12月13日表示,全院加護病房只剩三張空床。全瑞士五家大學附屬醫院於同日發表公開信,要求聯邦衛生部加強防疫措施,強調醫療體系已經用盡全力推遲非必要手術,藉此騰出空間給新冠肺炎患者。再無積極防疫措施的瑞士,不僅僅是對其他患者不公平、不道德的問題,更危及的是聖誕假期後可預見的醫療崩潰就將來臨。

無罩乘客,大談口罩無用論

急遽飆升的疫情中,我還是在十一月初的電車上看到了瞠目結舌的畫面:一名乘客C與友人D面對面坐,相談甚歡,突然C脫下口罩,指著自己的嘴巴,以不怎麼流暢的英語說著「口罩?為什麼?…」。接著C就滔滔不絕地評論疫情和口罩政策,但因為他堅持不戴口罩,所以我不敢靠近仔細聽。

電車沒過幾分鐘到了下一站,看起來年過六十的乘客E上車,沒戴口罩。我注意到他上車後詫異的臉,接著循著他的視線看到了C。E找了個C附近的座位坐下。他瞥了一眼C,右手在口袋裡摸找著口罩。他在想什麼?

終於抽出口罩的E,手裡拿著口罩,猶豫不決。他環顧四周,再看看C。原來啊,他也不想戴口罩…他可能心裡很佩服C吧。他最終還是決定把口罩戴起來,但是沒忘記要讓自己的鼻子呼吸新鮮空氣,把口罩拉到鼻子以下。事情還沒結束,C在E旁繼續高談闊論,E不斷轉頭看著C,左手不安分的游移到耳帶上,把耳帶抓著,又打消念頭。他可能想還是算了,雙手伸進口罩裡抹抹嘴巴,乖乖地坐好,直到下車。真是滑稽。

每個國家都有離群值,所以這倒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最令我驚訝地,就是整車沒有人出面糾正C!在台灣,誰敢在大眾運輸上脫下口罩高談闊論,誰就等著被全車的眼神伺候。可是在瑞士,大部分的人都會守自己的本分,卻不會以出聲、使眼神,或移動自己的座位,對少數違反規則的人表示抗議。這點尚待觀察,但是有趣的是不只口罩這檔事,這似乎是普遍現象。未來有機會再寫一篇關於「不干涉原則」完整的文章。

自我責任與聖誕假期

十一月中蘇黎世肉舖前的排隊隊伍。由於限制店內人數,人們在街上排隊等待。部分的人已經戴上口罩,還沒戴上的,我非常不專業地用小畫家幫他戴上,順便保護當事人隱私。縱使地上沒有畫上間距兩公尺的排隊線,他們還是與陌生人隔開了彼此的距離。

十一月中蘇黎世肉舖前的排隊隊伍。由於限制店內人數,人們在街上排隊等待。部分的人已經戴上口罩,還沒戴上的,我非常不專業地用小畫家幫他戴上,順便保護當事人隱私。縱使地上沒有畫上間距兩公尺的排隊線,他們還是與陌生人隔開了彼此的距離。

歷經一日萬人確診的高峰之後,瑞士的確診數稍稍下降,但仍未脫離險境。瑞士政府最近極力呼籲民眾負起每個人防疫的自我責任。平心而論,近期街頭上人們整體上更加注重防疫措施,也相信大多數的瑞士人都願意配合政府的規範。但是,相當於台灣過年、家庭團圓的聖誕節假期即將到來,瑞士是否能成功度過這個挑戰呢?我聽說一些人最近開始自主隔離,以防自己將病毒帶到聖誕節的家庭聚會上。姑且不論多少人這麼做,在超大病毒窟之中,我必須很悲觀地說,不只是瑞士,西方國家恐將面臨一年來最大挑戰… 😢

Youtube廣告

看完了蘇黎世街頭的第一手觀察後,最後向大家介紹疫情期間瑞士的Youtube廣告。來到瑞士後,Youtube上再也看不到eToro教我投資理財,取而代之的是當地的超市、痠痛貼布、休旅車、旅遊廣告,一切都看似正常。直到十月的某天,我看到這個:

Kreuzfahrt!? 十一月的現在不是疫情大爆發嗎…

Kreuzfahrt!? 十一月的現在不是疫情大爆發嗎…

我二話不說,把游標從「略過廣告」的按鈕上移開。是郵輪!是郵輪!是郵輪!全球數一數二大的地中海航運旗下郵輪公司在廣告自己的郵輪防疫!我去了他們官網,仔細的把他們的完整版影片看完,不可否認很用心,例如每日量體溫、公共場所全面強制佩戴口罩、確診者隔離病房、呼吸器及擴編的醫療小組等等,也可以理解旅遊業受到疫情的巨大衝擊。雖然覺得這種時候搭郵輪還是很毋通(母湯),畢竟一旦有破口,船上準備再多隔離病房都是枉然,但是以歐洲現行的防疫政策來看,還真有種船上比地面還安全的錯覺…

總而言之,在疫情盛行當下的歐洲看到郵輪廣告,真有種時空錯置的荒謬感。

仍然滿腹疑惑?續集預告!

直擊校園防疫

校園內的防疫措施完善嗎?與台灣的校園差別在哪呢?

與瑞士人、學生們的實地訪談

瑞士人、歐洲人和來自各國的ETH學生,如何看待疫情和防疫政策呢?到底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集體防疫疲勞,還是防疫宣導不利,導致防疫觀念極度不足?聊天過程中意外發現:台灣防疫成果,其實無人知曉?

留學生觀點

在防疫責任與認識同學、體驗文化的初衷之間取捨,留學生該如何自處?大多數瑞士人守規矩,那到底問題出在哪?瑞士防疫政策又該何去何從?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提問回饋及指正補充唷!😃 謝謝大家,我們下次見!Danke vielmals und bis bald!

麻糬看瑞士系列|麻糬的異鄉日記所有文章


探路客留言

元小科:以人口數這麼少的國家出現破萬人的確診數確實很恐怖,不過這樣也不會醫療崩壞很厲害👍
麻糬:那時候真的覺得快昏倒,但是久而久之就習慣了... 瑞士的醫療體系的確是很堅強,有一陣子還幫忙收治鄰國病患 但也曾幾度瀕臨崩潰邊緣,算是捏把冷汗QQ
元小科:羨慕!在收治新冠病人方面,東京實質上已經崩潰了,很多確診患者沒有醫院肯收,只能在家自己扛著⋯⋯😵‍💫
麻糬:哦不好慘...日本加油QQQ (真心覺得日本這十幾二十年命運多舛...什麼衰事都會找上日本唉
元小科:真的,自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30多年了,只有小反復,基本上是越來越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麻糬的沙龍
17會員
24內容數
ETH物理/瑞士日常/歐洲旅行/心情札記
麻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11
租屋平台、房東、合約與主觀經驗分享
Thumbnail
2021/12/11
租屋平台、房東、合約與主觀經驗分享
Thumbnail
2021/12/03
但它既不是公園,也不是森林…
Thumbnail
2021/12/03
但它既不是公園,也不是森林…
Thumbnail
2021/11/26
瑞士的公投舉世聞名,但它是如何運作的?又是如何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你能想像不唱票、不亮票,全民卻都無比信任的開票方法嗎?
Thumbnail
2021/11/26
瑞士的公投舉世聞名,但它是如何運作的?又是如何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你能想像不唱票、不亮票,全民卻都無比信任的開票方法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去年跟親人到瑞士旅遊 這趟旅行我們以經規劃了三年,其實是疫情讓時間往後延 終於解封還有一點瑞士人口少加上我們要去的地方都是瑞士四大山峰 我想著應可避開傳染的風險! 經過在杜拜轉機也看到杜拜這幾年的經濟茁壯光是機場就可停數百台飛機 來到瑞士的土地低口氣就是乾淨的空氣跟宜人的溫度 雖然恰臨初
Thumbnail
去年跟親人到瑞士旅遊 這趟旅行我們以經規劃了三年,其實是疫情讓時間往後延 終於解封還有一點瑞士人口少加上我們要去的地方都是瑞士四大山峰 我想著應可避開傳染的風險! 經過在杜拜轉機也看到杜拜這幾年的經濟茁壯光是機場就可停數百台飛機 來到瑞士的土地低口氣就是乾淨的空氣跟宜人的溫度 雖然恰臨初
Thumbnail
Day3 (2) 出門前就規劃在瑞士的日子,只要是城市移動需要坐火車的時候,原則上都坐一等車廂,因為擔心行李會沒地方放,因為擔心行李會不見,因為擔心普通車廂會有很多的扒手........ 總之,就是很多的擔心 畢竟,從網路上得知的訊息是疫情後的瑞士已經不再是一個安全旅遊的國家了。 尤其,茵特
Thumbnail
Day3 (2) 出門前就規劃在瑞士的日子,只要是城市移動需要坐火車的時候,原則上都坐一等車廂,因為擔心行李會沒地方放,因為擔心行李會不見,因為擔心普通車廂會有很多的扒手........ 總之,就是很多的擔心 畢竟,從網路上得知的訊息是疫情後的瑞士已經不再是一個安全旅遊的國家了。 尤其,茵特
Thumbnail
今天 Danielson 沒有要來報告丹麥的日確診數字 不夠最近的一個統計圖表 讓人看了心皇皇 才一個夏天 就讓歐洲的疫情又開始日趨嚴重了 似乎又看到了去年夏日解封的畫面出現 這個統計是7 月20 號的結果 不需太多的解釋 大家應該就可以從地圖上的顏色分布看出哪裡疫情最嚴重
Thumbnail
今天 Danielson 沒有要來報告丹麥的日確診數字 不夠最近的一個統計圖表 讓人看了心皇皇 才一個夏天 就讓歐洲的疫情又開始日趨嚴重了 似乎又看到了去年夏日解封的畫面出現 這個統計是7 月20 號的結果 不需太多的解釋 大家應該就可以從地圖上的顏色分布看出哪裡疫情最嚴重
Thumbnail
2020 因為 Corona Virus 的侵襲下,導致全世界人們的生活完全變了調,各國的 lockdown 和防疫措施施行下,大家都在家裡閉關修鍊悶慌了。 歐洲原本的防疫資優生是如何走到今天再次封城的地步呢?
Thumbnail
2020 因為 Corona Virus 的侵襲下,導致全世界人們的生活完全變了調,各國的 lockdown 和防疫措施施行下,大家都在家裡閉關修鍊悶慌了。 歐洲原本的防疫資優生是如何走到今天再次封城的地步呢?
Thumbnail
十月中的瑞士,劇情急轉直下,感染率不是超英趕美,而是完勝美英法西。此時的蘇黎世如何回應疫情挑戰?
Thumbnail
十月中的瑞士,劇情急轉直下,感染率不是超英趕美,而是完勝美英法西。此時的蘇黎世如何回應疫情挑戰?
Thumbnail
歐洲疫情快速升溫,不過台灣媒體很少提及瑞士…現在瑞士的日常生活長什麼樣呢?疫情嚴重嗎?
Thumbnail
歐洲疫情快速升溫,不過台灣媒體很少提及瑞士…現在瑞士的日常生活長什麼樣呢?疫情嚴重嗎?
Thumbnail
空城不好嗎?有人恐慌、有人不屑、有人無感、有人被迫、有人自律。我們覺得“空城”景色的華沙很美。那是來自人們的自律和基本道德觀念,無需如有些國家政府般因人們不理警告導致數據直線上升而得實施重罰後人民才開始不得不遵守。
Thumbnail
空城不好嗎?有人恐慌、有人不屑、有人無感、有人被迫、有人自律。我們覺得“空城”景色的華沙很美。那是來自人們的自律和基本道德觀念,無需如有些國家政府般因人們不理警告導致數據直線上升而得實施重罰後人民才開始不得不遵守。
Thumbnail
(圖表取自 Businessinsider) 瑞士4/1的武漢肺炎確診人數為16,605例,死亡人數433人。確診人數為世界第九,少於中國、義大利、美國、西班牙、德國、伊朗、法國、英國等國家。但是按照肺炎的人均感染率計算,瑞士是武漢肺炎確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於3月份瑞士的確診感染率是每百萬人中1,
Thumbnail
(圖表取自 Businessinsider) 瑞士4/1的武漢肺炎確診人數為16,605例,死亡人數433人。確診人數為世界第九,少於中國、義大利、美國、西班牙、德國、伊朗、法國、英國等國家。但是按照肺炎的人均感染率計算,瑞士是武漢肺炎確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於3月份瑞士的確診感染率是每百萬人中1,
Thumbnail
今年三月可以說是歐洲天翻地覆的一個月,原本輕鬆看待新冠病毒的各國,像是突然間發現怎麼火燒眉頭了,在一個禮拜內防疫政策急起直追!原本早在八個月前就預定三月初帶寶寶回台灣度假的我們,因為擔心當時台灣疫情正處於緊張狀態加上評估長途飛機帶給寶寶的風險......
Thumbnail
今年三月可以說是歐洲天翻地覆的一個月,原本輕鬆看待新冠病毒的各國,像是突然間發現怎麼火燒眉頭了,在一個禮拜內防疫政策急起直追!原本早在八個月前就預定三月初帶寶寶回台灣度假的我們,因為擔心當時台灣疫情正處於緊張狀態加上評估長途飛機帶給寶寶的風險......
Thumbnail
法國政府在3月14日週五晚間宣佈,全法國進入疫情第三階段,接著法國與歐盟成員達成共識,從3月17日星期二中午開始,關閉所有歐盟以及申根國家邊境30天,法國封城15天,法國人外出需持證明…
Thumbnail
法國政府在3月14日週五晚間宣佈,全法國進入疫情第三階段,接著法國與歐盟成員達成共識,從3月17日星期二中午開始,關閉所有歐盟以及申根國家邊境30天,法國封城15天,法國人外出需持證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