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鈔生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印鈔生娃?!

1)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提議用貨幣寬鬆來解決少子化問題,就是每年多印2萬億人民幣,來當作「鼓勵生育基金」,希望10年下來能夠多生5000萬個孩子,把目前預期的每年出生1000萬個孩子增加為1500萬個孩子。

生孩子的話題本來就會贏得男人與女人的共同關注,印鈔票更會吸引大家的興趣,結果印鈔生娃這個話題很快在網路上炸鍋了~

2)任澤平認為少子化有兩個重要原因,一個是生孩子養孩子的成本太高,另一個是房價太高。

3)所以,政府如果要鼓勵生孩子,那就要降低生育養育成本,就是由政府來提供各種生孩子養孩子的補助。不過,這是「財政刺激」,不是「貨幣刺激」。所以起先根本不是直接印鈔票來生孩子,而是給補助來生孩子。

4)財政部完全可以依靠稅收,沒有說一定要發行公債,然後他承認現在因為經濟下行,疫情,還有土地財政收入不夠,所以要發行公債。

5)要發行公債也可以,可找國內與境外的投資人來買,也沒有說一定要由中央銀行出面來買。是中央銀行出面來買財政部發行的公債,才有所謂大印鈔票的問題。

6)所以,任澤平的提議等於在承認中共的財政現在沒辦法,壓力很大,只能靠中央銀行大印鈔票了。

換句話說,任澤平的提議會讓人看破中共的手腳,就是國庫已經嚴重空虛了,只剩印鈔票這一招了。難怪任澤平在微博上的發言已經被禁掉了。

7)不過,這有另外一個效果,就是以對付少子化為理由,來大印鈔票,實際上是掩護因為其他理由而必須大印鈔票!也就是說,解決少子化問題只是表面文章,是一個很好的藉口,中共真正想做的,很可能是國庫空虛到要大印鈔票,即使會引起通貨膨脹也在所不惜。

8)何況,你怎麼知道他每一年只多印2萬億人民幣呢?如果他是多印4萬億還是5萬億人民幣呢?到時候他會告訴你,其中有2萬億是要用來鼓勵生育的,到那時你可能就明白了,原來對付少子化是要給大印鈔票一個正當性。

一旦創下這個例子,那以後只要找好一個有正當性的項目,又可以由中央銀行來大印鈔票了。

9)其實,我認為真正可以做的,可以成立的,不是「鼓勵生育基金」,而是「社會住宅基金」,真正的問題恐怕是房價太高,所以政府應該成立基金,買下房子以後再以超低價來出租給年輕人,租金不夠的部分就正好由「社會住宅基金」來補貼。

10)這樣一方面幫開發商去庫存,降低房地產的債務危機,二方面地方政府會因為房地產市場的活絡而可以恢復土地財政收入,三方面銀行也不用怕有太多的房地產呆帳的積壓,將來形成金融系統風險,這樣不是會更好嗎?然後,還有一個紅利,就是年輕人可以用較低的房租來租到房子,那就敢結婚了,於是可以順便帶來多生孩子的好處。

相信中國經濟學家會比我有創意,還可以把操作細節想得更完整,更具有中國特色,對吧?令人覺得詫異的是,任澤平曾經是恆大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他怎麼不會想到「社會住宅基金」這個點子,來為中央銀行大印鈔票找到一個正當性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嘉隆的沙龍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吳嘉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31
我們看到國外媒體在說,鄧小平的時代結束了,意思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結束了,這一方面是感傷,另一方面也是警惕!從政治路線來講,鄧小平的五個政治遺產都被習近平推翻了,根源在於習近平沒有信心,也沒有能力,去治理一個發展與繁榮的社會,他沒有辦法領導一個改革開放的社會,擔心人民不再依賴政府,不需要共產黨了。
Thumbnail
2022/10/31
我們看到國外媒體在說,鄧小平的時代結束了,意思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結束了,這一方面是感傷,另一方面也是警惕!從政治路線來講,鄧小平的五個政治遺產都被習近平推翻了,根源在於習近平沒有信心,也沒有能力,去治理一個發展與繁榮的社會,他沒有辦法領導一個改革開放的社會,擔心人民不再依賴政府,不需要共產黨了。
Thumbnail
2022/08/06
裴洛西這次來,等於是給蔡英文一個測試,看看她有沒有當總統的能力與架勢,也看看她在大國博弈當中能不能信得過。從這張合照來看,蔡英文應該有順利過關,可以加入美國隊了。左邊掌鏡者是美國在台協會的處長。你看,蔡英文懂得讓自己的頭在三個人當中最低,謙卑但不自卑。
Thumbnail
2022/08/06
裴洛西這次來,等於是給蔡英文一個測試,看看她有沒有當總統的能力與架勢,也看看她在大國博弈當中能不能信得過。從這張合照來看,蔡英文應該有順利過關,可以加入美國隊了。左邊掌鏡者是美國在台協會的處長。你看,蔡英文懂得讓自己的頭在三個人當中最低,謙卑但不自卑。
Thumbnail
2022/07/31
為什麼升息會升過頭?:通膨與升息系列 (2) 現在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聯準會如何解讀通膨的中期趨勢?如何敲定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2022/07/31
為什麼升息會升過頭?:通膨與升息系列 (2) 現在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聯準會如何解讀通膨的中期趨勢?如何敲定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近幾年出生率逐年下降,2022 年全年的出生人數為 13 萬 8,986 人😭,較 2021 年整年度又減少 14,834 人,儼然變成了一個嚴重的國安問題。人口數攸關一國的國力,影響重大,進一步造成人口老化、勞動結構失衡,就是一個很恐怖的結果,🌟🌟🌟必須要盡早從育兒協助、薪資結構、企業整頓
Thumbnail
近幾年出生率逐年下降,2022 年全年的出生人數為 13 萬 8,986 人😭,較 2021 年整年度又減少 14,834 人,儼然變成了一個嚴重的國安問題。人口數攸關一國的國力,影響重大,進一步造成人口老化、勞動結構失衡,就是一個很恐怖的結果,🌟🌟🌟必須要盡早從育兒協助、薪資結構、企業整頓
Thumbnail
近日來,媒體大幅報導,台灣的生育率不斷降低,死亡人數節節升高,因次戲稱在台灣是「生不如死」。
Thumbnail
近日來,媒體大幅報導,台灣的生育率不斷降低,死亡人數節節升高,因次戲稱在台灣是「生不如死」。
Thumbnail
信箱裡塞進了一張政府文宣,聲稱小孩「0到6歲國家跟你一起養」,條列許多津貼、補助的項目。其實此政策去年已開始實施,所不同者,今年自8月起發給更多金額。去年除了見到一兩位民進黨立委藉此題目張掛大幅頭像廣告之外,政府並未發來文宣,莫非今年選舉到了,執政黨要展現手上的糖果,來拉抬選情?
Thumbnail
信箱裡塞進了一張政府文宣,聲稱小孩「0到6歲國家跟你一起養」,條列許多津貼、補助的項目。其實此政策去年已開始實施,所不同者,今年自8月起發給更多金額。去年除了見到一兩位民進黨立委藉此題目張掛大幅頭像廣告之外,政府並未發來文宣,莫非今年選舉到了,執政黨要展現手上的糖果,來拉抬選情?
Thumbnail
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提議用貨幣寬鬆來解決少子化的問題,我的解讀是,這背後其實另有玄機。少子化對人口的影響已經成了國家安全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來動用印鈔機,社會大眾也許可以接受,至於到底印了多少,你真的知道嗎?原來任澤平說溜了嘴,讓人家可以看破中共的手腳,所以他的微博發言被禁了。
Thumbnail
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提議用貨幣寬鬆來解決少子化的問題,我的解讀是,這背後其實另有玄機。少子化對人口的影響已經成了國家安全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來動用印鈔機,社會大眾也許可以接受,至於到底印了多少,你真的知道嗎?原來任澤平說溜了嘴,讓人家可以看破中共的手腳,所以他的微博發言被禁了。
Thumbnail
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提議用貨幣寬鬆來解決少子化的問題,我的解讀是,這背後其實另有玄機。少子化對人口的影響已經成了國家安全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來動用印鈔機,社會大眾也許可以接受,至於到底印了多少,你真的知道嗎?原來任澤平說溜了嘴,讓人家可以看破中共的手腳,所以他的微博發言被禁了。
Thumbnail
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提議用貨幣寬鬆來解決少子化的問題,我的解讀是,這背後其實另有玄機。少子化對人口的影響已經成了國家安全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來動用印鈔機,社會大眾也許可以接受,至於到底印了多少,你真的知道嗎?原來任澤平說溜了嘴,讓人家可以看破中共的手腳,所以他的微博發言被禁了。
Thumbnail
內政部統計,去年全國總出生數為16萬5249人,今年1至11月總出生數13萬9693人,比去年同期減少8009人;死亡數方面,去年1至11月共15萬7948人死亡,今年死亡人數增加1萬45人,今年「生不如死」現象比去年嚴重。
Thumbnail
內政部統計,去年全國總出生數為16萬5249人,今年1至11月總出生數13萬9693人,比去年同期減少8009人;死亡數方面,去年1至11月共15萬7948人死亡,今年死亡人數增加1萬45人,今年「生不如死」現象比去年嚴重。
Thumbnail
對許多臺灣年輕人來說,育兒就是白花錢,使得這幅約基別將嬰兒摩西放水流的故事有了新的意義。
Thumbnail
對許多臺灣年輕人來說,育兒就是白花錢,使得這幅約基別將嬰兒摩西放水流的故事有了新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