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津港燈節|疫情與蕭條夾擊,庶民新年怎麼過

2022/02/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而今月津港雖不再承擔疏運功能,古鎮的歷史風華卻依舊鮮明,每年1月至3月間,此處應景舉辦新年與元宵燈節,吸引全台大批人潮湧入小鎮鹽水。「月津港燈節」更是全台眾多燈會中,唯一入圍德國紅點設計獎、榮獲展場設計組紅點獎的燈節品牌。2022年新春夜,《多維新聞》實地走訪燈節現場,紀錄街坊鬧市的庶民百態。此為系列採訪第二篇(共兩篇)。
疫情衝擊庶民生計
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持續8年的月津港燈節被迫停辦一屆,緊接的是5月疫情大蔓延,全台防疫警戒升至三級,各行各業同受打擊,不少公司因此倒閉裁員,小吃攤商則被迫斷炊數月,鹽水自也是重災區。
2022年燈節終於復辦,但過年前夕台灣疫情再起,桃園、高雄門戶洞開,南北台灣同時淪陷,台南雖未爆發嚴重疫情,卻因毗鄰高雄風險不小。但鹽水已難承受再度升級的經濟重挫,台南市長黃偉哲遂於1月24日宣布月津港燈節照常舉辦,「除非疫情急轉之下,或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更加嚴格的防疫措施。」
但儘管市政府大開綠燈,疫情仍在一定程度上澆滅民眾的參與熱情。《多維新聞》實地走訪發現,鹽水的橋南老街遍布小吃攤商,亦無執法人員針對「拿下口罩進食」等違規行為勸導、開罰,卻人潮稀疏不如過往,民眾購買小吃的意願也大幅降低,許多攤商只能坐著滑手機或閉目養神。
但儘管如此,身為庶民經濟代表,不少攤商仍是冒著染疫風險爭取生意。儘管收入不如預期,生計重擔仍驅使其不斷向前,持續拼搏。
蜂炮仍會鳴響
而與燈節同樣馳名的鹽水活動,是名聞全台的「鹽水蜂炮」,其根源恰與疫情息息相關。
清朝初期,急水溪尚未暴漲導致淤塞,鹽水仍是個繁榮港都,居民仰賴通商與近海漁業。然而咸豐年間鹽水爆發瘟疫,在醫療手段難阻疫情的恐慌下,居民湧向當地「關聖帝君」(關公)廟尋求解方,並依請示結果,在元宵節舉辦夜間遶境,由鹽水鎮南宮的「周倉爺」做開路先鋒、「關聖帝君」殿後,沿途燃放大量炮竹。繞境結束後,疫情逐漸消退,民眾認為「燃炮驅疫」起到作用,遂於元宵節年年沿襲,形成今日「鹽水蜂炮」傳統。
細究「蜂炮」製作過程,傳統是以木條釘製大型支架,再將上千支沖天炮排滿全架,使炮心相連組成炮城(或稱炮台),並在外觀黏貼色紙加以裝飾。如今則多了電子引信、LED與雷射等新設備,炮城架構也有鋼、不鏽鋼等新材,並會架上輪子方便移動。遶境開始前,各家便已備好炮城,直到神轎抵達門前才會推出,接著便由主人拉開紅布,撕下炮城上「恭祝 關聖帝君 聖誕千秋 弟子某某某叩謝」等字樣紅紙,於神轎前與金紙共同焚燒祝禱,再正式引燃自家炮城,供遶境神明點收蜂炮。遶境期間,各家燃炮此起彼落,全城鳴響宛如蜂群,故稱「蜂炮」。
而與月津港燈節相同,鹽水蜂炮也是名聞遐邇的觀光活動,吸引不少民眾參加,為當地帶來大筆收入。雖說活動方強烈要求民眾注意防護,必須穿戴安全帽、厚圍巾、防炮外套、長褲束口褲管、包覆鞋款等裝備,卻仍不時發生民眾被炮炸傷的意外。
2021年疫情襲捲全台,台南市政府原本規畫停辦蜂炮,卻在疫情逐漸趨緩後,收到地方強烈「復辦」要求,許多網友紛紛湧入市長黃偉哲臉書,寫下「還我鹽水蜂炮」等留言。最後經市府與鹽水武廟(奉祀關聖帝君)協商,鹽水蜂炮得以復辦,但為兼顧防疫,只能縮小規模,取消原本的遶境活動與主炮城施放,將已組裝完成的民間炮城集中至武廟廟前廣場施放,且不開放民眾入場,2022年亦是延續此規劃。
從月津港燈節市集到蜂炮活動,這次鹽水新年雖不如過往全城戒備,卻同樣提防疫情蔓延。但恰似蜂炮雖禁而鳴,庶民們的求生仍要繼續。

原文發表於2022/2/4《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