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之二:新城天主教會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冬日寒風刺骨,即使早早就見到路牌上標示「新城鄉」三個大字,我們還是騎了約莫半小時的機車,才終於抵達厚雲堆積下的新城村。

女友想去練習曲書店看看,店內的書籍只借不賣,而她也有朋友時常在店裡擔任課後輔導的老師,我們把車停靠在店旁大樹下,大樹的告示牌標題寫著「瓊崖海棠」,說彌勒佛在龍華樹下說法三會,那龍華樹有一說是胡桐科鐵力木屬的鐵力木,另一說就是瓊崖海棠。可轉過彎之後,卻是全然不同價值體系的新城天主教會。

和既定印象中的教會裝設不同,入口處神明鳥居上方中空部分以水泥填滿鑲上「天主教會」,原神社的石燈籠仍然佇立在參道兩側,只不過點燃燭火的位置用反差甚大的橘色塑膠片封了起來,再往後走是代表「阿」與「哞」的兩隻狛犬,象徵宇宙終始的意味仍在,但連接其後的是已改為聖母園的小小神域。

raw-image

當百年前日本夾帶著「文明進步」的現代性進到花東地區時,即便太魯閣族人遲遲未臣服,日本政府仍選擇新城作為進入太魯閣「理番」的前哨站,試圖攏絡漢人通事李阿隆,希望能透過他拉近與太魯閣族的距離,可李阿隆時常裝病推辭與日本政府的各級組織會面,加上日軍偷拔當地太魯閣族人芋頭,以及姦淫太魯閣族婦女,導致太魯閣族各社聯合突擊日軍的新城分遣隊監視哨,殺害官兵十三人,史稱「新城事件」。

後續的發展就如同所有帝國擴張時的殖民套路一般,設立慰靈弔念處,然後聯合已降伏的當地人,佐以各種文明機械,強行以武力逼迫其他族群臣服,持著「大義」師出有名,民族主義煽動報復情緒,人命的逝去早就不再單純,更多的慰靈碑與紀念碑矗立,政治目的成為不刻意說破的首要目的。

當所有在地居民被收編進帝國論述後,日本戰敗,國民政府來台,大規模清除那些與日本有關係的人事物,各地神社拆毀改建,許多原位於山頂的神社改為孔廟,新城地區於昭和12年(1937)以鋼筋混凝土所建的神社也遭到大量破壞,對新的外來者來說,所有被日本統治過的都是「被奴化」的人,因此必須接受另一套教育和價值觀,才有資格與海峽另一側的人平起平坐。

這似乎耳熟能詳,國民政府這麼做,日本政府這麼做,清帝國這麼做,鄭成功這麼做,荷蘭人也這麼做,不斷地刮除、刮除、再刮除,我們所剩下的只有斷垣殘壁,時至今日搭配新興科技媒體,「這些景點大家只會在意能不能打卡吧?」女友如是說。

不僅是包裹著進步主義的殖民現代性,更多更多來自於對於過去的遺忘和不了解,「袂記得過去的民族,會一再犯著過去的錯誤。」政治受難者蔡寬裕是這樣說的,這肯定也是我們這一代必須面臨的課題之一吧。

接手神社遺址的是來自瑞士的大聖伯納修會傳教士,他們於1952年因時政不穩撤出中國雲南後,便轉來台灣以花蓮秀林、新城兩處為主要傳教地區,並於民國45年(1956)於原神社西側建立了幼稚園,民國53年(1964)以伯多祿的船(或有一說是「諾亞方舟」)為原型興建禮拜堂,之後更建立了天主教醫院,至民國87年(1998)才結束營運。

raw-image

同樣夾帶著宗教因素,傳教士和日軍的行為與結果卻是截然不同,這樣比較確實有失公允,必須考量的各種因素太多,目的、族群、政治、文化、歷史脈絡都須納入參照,只是,如果有那麼一點可能,網路打卡的景點也可以不再只是單純「拍起來好看」、「可以放到社群媒體上炫耀」這樣膚淺的存在。

這是有可能的事情嗎?

raw-image

爬滿綠藤的禮拜堂並未在星期日下午開放,我們經過被噴漆塗上「敗類」兩字的石燈籠,沒見到那塊「殉難將士瘞骨碑」,幾隻親人的貓近身討摸,其中一隻白貓甚至翹起屁股要女友雙手併用拍打,我們和貓咪們玩鬧了好一陣才再次起身,穿過另外兩隻小狛犬鎮守的入口,聖母像立在園中央,腳下蠟燭火光微弱卻在風中持續燃燒不已。

raw-image

「聖母的視野真好,後面還有木瓜樹跟香蕉。」女友說道。

「對啊!」

「而且,這附近有海對不對,我一直聽到海的聲音。」

「海在那裡,要去海邊嗎?」我問。

「那就去看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建佐 Chazel
25會員
47內容數
還在試圖成為小說家的路上,目標是將民俗、科幻與自然環境議題融合在一起。
陳建佐 Chazel的其他內容
2022/12/20
或許這一篇應該用台語白話字(Pe̍h-ōe-jī或POJ)來書寫才對味。 台南青年路上的臺灣教會公報社正好就在育樂街底部的路沖位置上,五六層高的大樓頂部安了閣樓和八角屋頂,屋頂上紅色十字醒目,站在路口對角的巴克禮公園裡抬頭望去,視野幾乎全被建物整體給佔據⋯⋯
Thumbnail
2022/12/20
或許這一篇應該用台語白話字(Pe̍h-ōe-jī或POJ)來書寫才對味。 台南青年路上的臺灣教會公報社正好就在育樂街底部的路沖位置上,五六層高的大樓頂部安了閣樓和八角屋頂,屋頂上紅色十字醒目,站在路口對角的巴克禮公園裡抬頭望去,視野幾乎全被建物整體給佔據⋯⋯
Thumbnail
2022/03/08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2022/03/08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2022/01/24
  似乎被安排進包團遊覽的行程之中,早上九點剛過,慶修院外圍停車場便塞了兩台四十人座的大遊覽車,我沒有細看大得嚇人的外側車身到底印著哪一家旅行社名稱,身下二輪持續轉動,經過馬告香腸攤位後的左手邊是魚貫走進老人活動中心的在地鄉親們⋯⋯
Thumbnail
2022/01/24
  似乎被安排進包團遊覽的行程之中,早上九點剛過,慶修院外圍停車場便塞了兩台四十人座的大遊覽車,我沒有細看大得嚇人的外側車身到底印著哪一家旅行社名稱,身下二輪持續轉動,經過馬告香腸攤位後的左手邊是魚貫走進老人活動中心的在地鄉親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灣過去有很多神社,但不是所有的都那麼「正統」。在台北,就有一個可謂「標新立異」的神社,它的存在,可說是一個時代思潮的見證。雖然如今已非作為神社用途,但卻繼續特異的,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Thumbnail
台灣過去有很多神社,但不是所有的都那麼「正統」。在台北,就有一個可謂「標新立異」的神社,它的存在,可說是一個時代思潮的見證。雖然如今已非作為神社用途,但卻繼續特異的,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Thumbnail
承包商在逐利的動機之下,用心加以妝點,一會兒鯉魚旗,一會兒燈籠;又擺上文創商品攤位,賣著食物、小飾品或者日本風的衣服、文物;再請來年輕街頭藝人駐唱;還販售祈願木片,讓遊客掛在風鈴下。由於這樣的遊玩模式很對臺灣人的胃口,配合上媒體宣傳,登時火紅起來。每到假日,遊客爆量,改成收費的停車場立馬不夠車位,車
Thumbnail
承包商在逐利的動機之下,用心加以妝點,一會兒鯉魚旗,一會兒燈籠;又擺上文創商品攤位,賣著食物、小飾品或者日本風的衣服、文物;再請來年輕街頭藝人駐唱;還販售祈願木片,讓遊客掛在風鈴下。由於這樣的遊玩模式很對臺灣人的胃口,配合上媒體宣傳,登時火紅起來。每到假日,遊客爆量,改成收費的停車場立馬不夠車位,車
Thumbnail
桃園神社以往做為宗教殖民建築重新啟用是重新回到殖民嗎(我的個人省思) 這個問題可能依據每個人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回答,我認為每一輩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在這個標題之下,你又如何去看待這次事件呢?
Thumbnail
桃園神社以往做為宗教殖民建築重新啟用是重新回到殖民嗎(我的個人省思) 這個問題可能依據每個人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回答,我認為每一輩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在這個標題之下,你又如何去看待這次事件呢?
Thumbnail
參觀過花蓮新城天主堂的遊客,會發現教堂門口有日式神社常見的鳥居牌樓,這不是天主教會為吸引喜愛日本文化的民眾而設立,那你猜猜看是什麼原因,讓鳥居成了天主教堂的地標建築?
Thumbnail
參觀過花蓮新城天主堂的遊客,會發現教堂門口有日式神社常見的鳥居牌樓,這不是天主教會為吸引喜愛日本文化的民眾而設立,那你猜猜看是什麼原因,讓鳥居成了天主教堂的地標建築?
Thumbnail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冬日寒風刺骨,即使早早就見到路牌上標示「新城鄉」三個大字,我們還是騎了約莫半小時的機車,才終於抵達厚雲堆積下的新城村。 女友想去練習曲書店看看,店內的書籍只借不賣,而她也有朋友時常在店裡擔任課後輔導的老師,我們把車停靠在店旁大樹下⋯⋯
Thumbnail
冬日寒風刺骨,即使早早就見到路牌上標示「新城鄉」三個大字,我們還是騎了約莫半小時的機車,才終於抵達厚雲堆積下的新城村。 女友想去練習曲書店看看,店內的書籍只借不賣,而她也有朋友時常在店裡擔任課後輔導的老師,我們把車停靠在店旁大樹下⋯⋯
Thumbnail
午後悠閒地逛一下古蹟,非常寧靜的教堂,東西合併的 建築內,有一段不曾讓人忘記的歷史,有來到花蓮可以進來看看。 歷史: 戰後,日本人返回日本,神社部分建築遭到破壞,只剩下鋼筋混泥土建造的鳥居、石燈籠及狛犬等大型設施。 景點:新城神社遺址 地址:971花蓮縣新城鄉博愛路64號 詳細照片紀錄 :
Thumbnail
午後悠閒地逛一下古蹟,非常寧靜的教堂,東西合併的 建築內,有一段不曾讓人忘記的歷史,有來到花蓮可以進來看看。 歷史: 戰後,日本人返回日本,神社部分建築遭到破壞,只剩下鋼筋混泥土建造的鳥居、石燈籠及狛犬等大型設施。 景點:新城神社遺址 地址:971花蓮縣新城鄉博愛路64號 詳細照片紀錄 :
Thumbnail
黃沙漫漫中頂著風暴,雙手交疊護住眼睛,僧人模樣的旅人在取經路上,步步艱辛,沙塵抹平了他曾經努力的痕跡,歷史只會記載『西天取經歷時幾年。』不會有人注意數十年風霜哪怕是走一步都不容易,過程辛苦艱難,但總有路,也還有腳,就繼續走吧。老屋保存亦如是。
Thumbnail
黃沙漫漫中頂著風暴,雙手交疊護住眼睛,僧人模樣的旅人在取經路上,步步艱辛,沙塵抹平了他曾經努力的痕跡,歷史只會記載『西天取經歷時幾年。』不會有人注意數十年風霜哪怕是走一步都不容易,過程辛苦艱難,但總有路,也還有腳,就繼續走吧。老屋保存亦如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