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

含有「殖民」共 17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著有《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今日四月十二日,於法〈世界報〉(Le Monde)之專欄中,提出其對川普關稅政策之最新見解,在此摘要解讀,以對抗民粹。
Thumbnail
一部典型的奉氏電影,無誤。幽閉場域,蝕骨等級的黑色幽默,浮沉階級底層的主人翁,打勾打勾再打勾。《米奇17號》,架空於後地球時代,以交錯的時序鋪陳殖民星艦「消耗工」米奇遭遇的一連串荒謬事件,把領導者馬歇爾夫婦的冷血、體制的殘酷,毫無掩飾地攤開在觀者面前。但我想問,五年十年後,我們還會記得誰?
Thumbnail
2/5米奇17號
作者 : 史明 內容 : 最近因為開始對政治的關心,而在政黨彼此互相對立中,時在理不出什麼頭緒,而萌生出需要好好認識我所屬國家歷史,以更有脈絡的看待不同立場人所持的觀點,以及所做行為的想法,所以開始閱讀了有關我們台灣人歷史的書籍,繼上本閱讀完《少年台灣史》後,接續看台獨份子史明所著的《台灣人四
Thumbnail
台灣最早的「現代選舉」,不是總統直選,而是一場發生在殖民統治下、少數人能參與的地方議會投票。這段歷史,你一定沒聽過。
Thumbnail
《臺灣漫遊錄》以1938年日本作家青山千鶴子遊歷臺灣為背景,探討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小說以美食串起旅程,卻也藉由細膩情感及權力結構的刻劃,引人反思殖民者與被殖民者間的互動,以及有權者如何看待弱勢。推薦序更點明此書為反思殖民的告白信與反省文,提醒讀者需察覺書中權力結構的運作。
Thumbnail
4/5臺灣漫遊錄
時光-avatar-img
6 天前
這篇真不好寫呢。我這樣說是因為讀著文覺得裡面有很強的推演邏輯 (咦,我是在講推理懸疑故事嗎?),或說以我目前糨糊腦袋無法如此條理分明的寫。不過我沒讀過此書,也許讀過後會好一點。我烤箱沒讀完,沒打算讀這個。今天去誠品有發現比較吸引我的新書。順帶,烤箱在誠品榜上從上次看到的第十跑到第七囉~~(我這是在聊天嗎?慢慢走開 .....)
Claydee-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時光 謝謝大朋友,不過很可能是我寫成這樣的——分享給朋友,她說:「哇,畫的重點都跟我差別大到懷疑我們讀的是同一本書嗎XDD」——所以有興趣的話還是推薦翻翻書,哈哈。這本小說多是對話,不是滿版篇幅,對眼力的負擔稍小。我好一陣子沒逛書店了都還在消化之前的書單。聊天很棒呀!最近真的很多人烤箱,住國外的朋友也在用電子書烤箱^^
或許,在開始本文之前,得先來點中立理性客觀科學務實的起手式,像是其實我政治光譜也是左派啦,只是吼現在吧啦吧啦吧啦一類的自我澄清。 這本書說真的比想像中還硬,畢竟中翻是這樣的書名,本來想說會各種嬉笑怒罵嘲諷,然後談一下左膠演進歷史。但我錯了,會用這樣的書名,應該是因為內容認真到不行的關係。
5/5《左膠是如何練成的》
日本賺錢之神邱永漢,他的文學夢,以及尋求臺灣獨立之路。本文探討邱永漢的著作《我的青春臺灣 我的青春香港》,內容涵蓋其在日本求學、參與臺灣獨立運動和在香港經商的經歷,並藉由邱永漢的個人經歷反思當時臺灣人在殖民地、戰後以及流亡時期的處境與心境。
Thumbnail
5/5我的青春臺灣 我的青春香港
Alfreda-avatar-img
2025/03/25
「我們已經很勇敢了……事實上就是我們沒有勇氣」 我喜歡這句夠坦白的話
Clayde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6
Alfreda 我也喜歡。很真誠、細緻而直率,其實回頭(這本書是1990年代的專欄集結而成)能這樣說出來,也是一種勇敢的表現。
「大神在造人的時候,使他們有了不同的膚色,。。。有的人長得比笨狗熊還要黑。大神要這些人當奴隸,要他們一輩子幹活,就像河狸那樣。起南風的時候,你們也許還聽到過他們的哼叫,那聲音比野牛的叫聲還要響。那些在鹽湖上駛過的大船,像運牲口那樣,把他們成批地運來運去。有些人,大神讓他們的臉長得比樹林裡的銀鼠還要白
Thumbnail
昨天晚上,我開始閱讀岩波新書精選 09 渡邊靖《逆說美國的民主》(新星出版社,2019)14.7萬字,努力讀了大半。今天,依然接讀下去,白天台北氣溫22度很宜人,但待我讀完的時候,晚間氣溫已經下降到了15度。我兩隻光腳垂在地板上,總覺得寒氣四處流竄,若不趕緊穿上襪子,或喝上幾口溫開水暖胃,恐怕就要被
付費限定
…然而,無視於當前的死亡率,民族的傳記從布勞岱爾那冷酷地持續累積的墓園之中攫取了堪為典範的自殺,令人悲痛的殉難、暗殺、處決、戰爭,以及大屠殺。只是,為了要配合敘述的目的,這些激烈的死亡必須被記憶/遺忘成「我們自己的」。〈記憶與遺忘〉
Thumbnail
David Tai-avatar-img
2025/03/23
猶太人的聖經裡面,巴別塔事件讓上帝出手,分化了人類,各操不同的語言, 因此上帝的心意是有心將人類分成萬族的。又上帝是不喜猶太人立王, 因此既沒有愛王教育,亦沒有愛國教育,但他們亡國二千年卻神跡地復國, 依據這些歷史事實,民族主義只是低級的民族意識而已。國之興亡不在乎人的意志, 卻在於上帝的心意。很多帝國在歷史的洪流中不留痕跡。
David Tai 從十五世紀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一直到二十世紀鄂圖曼土耳其滅國期間,猶太人一直處於不利的處境,猶太教徒就算改信基督教,連不吃豬肉都被認為是瀆神的行為。這樣來自基督教徒的歧視,終於在二戰期間由納粹的大屠殺升到最高峰。戰後因為國際間的同情,以及猶太族群的自立自強,終於在故土建國,但是這樣的成就,是建立在猶太人自身的努力上,因為長年來猶太人重視教育、在國際商界、學術界皆有地位。只說是上帝的心意,未免太輕視猶太人自身的努力。 只是以色列的建國,是建立在巴勒斯坦人的痛苦之上,大英帝國的一地三賣,讓中東陷入無窮的戰火中。說這樣的局勢是上帝的心意,不夠厚道。 民族主義絕對不是低級的民族意識,「想像的共同體」講述了這些民族想像的可能性,宗教也是其中的一種可能性,由宗教產生的想像,與由血緣或語言產生的想像,都可能讓一個民族為善或為惡,並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