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

含有「殖民」共 17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高度開發國家掠奪低度開發國家資源的現象,通常與殖民主義歷史、全球經濟體系以及不平等的貿易結構有關。 這是一個深層的問題,涉及權力、資本流動、以及地緣政治等多方面的互動。以下是這一現象的主要分析角度: 歷史:殖民主義與資源掠奪 殖民帝國與資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資源#開發#殖民
沒有人可以了解我們印度人需要多少的慈悲,甚至我們自己也不了解。。。仁慈,仁慈,更多的仁慈,我可以跟你確定那是唯一的希望。
Thumbnail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Avatar 阿凡達 2009 日記,真的是一個可怕的東西。當你每天都要寫點什麼時,要確保它不會落入不正當的人手中。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故事中,傑克不小心在自己的視頻日記中吐糟…
5/5阿凡達
付費限定
在這個終戰八十年的2025年,隨著世界史的進展所開創的新視野,二戰帶給現代世界的意義,不再只是正義的同盟國戰勝邪惡的軸心國這種單純的軍事對抗敘事,而是更複雜的全方面衝突…
Thumbnail
David Tai-avatar-img
2025/04/28
銳利的觀察角度
David Tai 這本書寫得既詳盡又條理分明,值得用心閱讀
蕉賴的共和聯邦戰爭公墓所安葬的烈士裏,在為數不少的廓爾喀兵墓群之中,其實也混雜著其他在馬來亞緊急狀態時期,於戰鬥或任務中捐殉的非洲籍英軍。只是所能觀察到的墓碑數,數量不甚多,大多是在馬來亞作戰時陣亡的非洲土著和白人將士。
Thumbnail
「懶惰原住民」(the Lazy Native)的迷思並非自然形成,而是殖民當局帶著明確的意識形態意圖精心打造的。
Thumbnail
Joker-avatar-img
2025/04/22
唉呀~讀完這篇文章讓我反省了一下 因為我過去也常常不自覺地用「效率」、「生產力」這樣的標準 來評判或批評他人的工作方式 彷彿只要不符合現代社會對「高效能」的期待 就是「不夠努力」或「懶惰」... 文章提到的殖民者觀點~ 意外地與現代職場文化有很多很像的地方 我會想說~我們是否也像殖民者一樣,用單一的價值標準來否定其他人的生活節奏與工作方式? 有點醒我 所謂的「效率」和「生產力」 都是特定文化和時代下的產物 不該成為評判他人的唯一標準。 每個人或群體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步調和價值觀~ 這些差異應該被理解和尊重~ 而不該只是被標籤化~ Thank you for your share~
鋼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3
Joker 感謝你的共鳴~ 生產力跟效率幾乎是現在「進步」社會的運作邏輯 但這種追求績效的觀念其實也不過是近兩百年才有的 綜觀整個人類歷史 大部分時間的社會運作都是隨自然時節而走 過得頗逍遙、自在,也不會有(被)追趕的壓力
本書得到2024美國國家圖書獎,加上國家文化預算被立院杯葛的風波,推力與拉力讓我想閱讀此書,拉力是榮譽,推力是未來再看到類似故事不知是何時。我覺得非常好看,除去前述外在原因,幾個故事內主要因素是角色討喜,小有名氣的作家青山千鶴子豪爽愛吃的個性鮮活可愛,搭配其臺灣通譯王千鶴優雅靈巧的陪伴讓這個漫遊錄。
Thumbnail
5/5臺灣漫遊錄
YJ-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9
著有《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今日四月十二日,於法〈世界報〉(Le Monde)之專欄中,提出其對川普關稅政策之最新見解,在此摘要解讀,以對抗民粹。
Thumbnail
一部典型的奉氏電影,無誤。幽閉場域,蝕骨等級的黑色幽默,浮沉階級底層的主人翁,打勾打勾再打勾。《米奇17號》,架空於後地球時代,以交錯的時序鋪陳殖民星艦「消耗工」米奇遭遇的一連串荒謬事件,把領導者馬歇爾夫婦的冷血、體制的殘酷,毫無掩飾地攤開在觀者面前。但我想問,五年十年後,我們還會記得誰?
Thumbnail
2/5米奇17號
荒野獵人-avatar-img
2025/04/18
謝謝分享,上映時沒去觀看有點可惜
藝術北飄者-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9
荒野獵人 現在好像還有少數幾家電影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