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人性】那天起,我盡可能地離開 Meta 旗下的所有產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言

兩星期前意外加入了正在初建立的 Gen-C Club 後,開始駐守在其中,因為隱約感覺到這個項目將會有一番作為。(2022/8:可惜熊市到來,有關項目暫時停止了 NFT 鑄造計劃。)

raw-image


而事實上,Gen-C Club 是由理財名人高培成立的 NFT 項目,其人脈資源本來就充滿先天優勢,再加上他們的藝術家是台灣的 Hung(H.H先生),在此初起步階段中,AMA 已包括 TeaHouse,白單合作包括了極樂藝術家之一的 Jisu 的個人項目,可見他們的知名度及項目方能力有一定的保證。



不過,雖然本熊暫時對於 Gen-C Club 的好評非常高,但不代表本熊認為他們沒有缺點,例如他們的抽獎方式,就正正踩中本熊的弱點:

Facebook 及 Instagram,以下簡稱 FB 及 IG

未來兩周內,本熊預計會寫更多關於 Gen-C Club 的分析,如果你有興趣閱讀,可預先追蹤本熊的帳號及專題

社交媒體推廣與 Web 2.0 的人性習慣

本熊能夠理解,Gen-C Club 的抽獎方式為何會十分重視社交媒體的推廣,一來不認識高培的人們,可以根據他的社交媒體追蹤者人數,而推斷出他是否一個名人,這種跟數學算式一樣直白的理解方法,導致因 Web 2.0 而冒起的名人,都會關注社交媒體的追蹤數、按讚數、分享數及觸及率。

因此,Gen-C Club 提供給群組成員的參加抽獎辦法,亦幾乎必定包括 Twitter 及 Instagram。事實上,方格子有時候亦會在 Facebook 舉行 AMA 及抽獎,借此把項目推廣到來自於不同社交媒體的使用者,以擴大自己的客戶群。然而,對於曾經受社交媒體及政治問題煎熬過的人們來說,這還真是個大問題。

raw-image

數字變成簡單的一個指標,以衡量一個存在是否成功。這個情況,跟檢視一個人擁有多少財產,以衡量對方是否一個已經獲得自由的富豪,或是否一個優秀的交往對象是同理的。但不幸地,前者已經因為 Web 2.0 的運作模式而被習慣,後者還能因為「愛」而被部分人定義為膚淺,可見社會依然持續地,試圖讓「愛」、「財富」及「自由」扯上直接關係。

raw-image

再簡單地舉個例子:若然今天,本熊對外宣傳時是附上一個擁有萬人讚好的專頁,本熊的文字應該會比現在的更有價值,甚至更容易地跟出版社談出一個好的出版合約。

但不幸的是,本熊已經近乎完全退出 Meta(Facebook)旗下的所有產品,相關社交媒體已經停留在「偶爾」更新的狀態好一段時間,因此若然本熊要在世上打出另一片天下,對很多人來說就會是一個難題。


離開的原因

現時,在 Facebook 中本熊只留下兩個專頁,其中一個就是 i-BOOM。本熊的個人帳號在使用了十年後,於 2020 年 6 月 20 日遭本熊親手刪除。同時,Instagram 的資料也在考慮後全部刪除,只留下三個近乎停止使用的帳號,以及亦把 Whatsapp──其中一個香港主流使用的通訊工具──的交流轉移到別的通訊工具上,只留下一些因工作問題而無法轉移的聯絡。

之所以會有上述的行動,其原因十分簡單,就是政治及私隱問題。

事實上,Meta 創辦人的政治立場十分明顯,多次把大量對中共不利的消息刪除及封鎖有關人等的帳號,其次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向多間商業機構出售用戶資料等。這些問題令曾經經歷過 2019 年社運的香港人來說,變成一個十分重要的考量,以判斷是否繼續使用 Meta 旗下產品。

raw-image

有趣的是,經過各種考慮及比較,以及試用 Facebook 的停止帳號功能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了 Facebook 也不是一個大問題。同時間,丹麥公司 Intree Club 正在開發以「重度關注隱私」為主調的社交平台,而近日他們在熊市中完結了他們的公售,儘管表面成績不理想,但他們的工作依然持續,本熊將會在未來兩周內為各位介紹。


刪除 Facebook 所發生的事情

其實很多時候,你以為某些東西或事情對自己很重要,甚至無法取替時,也許都只是當刻的一種強烈感受。而當離別真的發生了,如果你夠勇敢及堅強,總會有能夠撐過去的時候,情況好比與交往多年的伴侶分手,或親人離世等。

不過事實上,Facebook 不是人們的戀人或虛擬情人,所以用戒除煙癮或酒癮來比喻應該更加貼切。以下本熊將會講述自己在停用 Facebook 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又因而獲得了什麼。

raw-image

一、朋友問:為什麼要刪 Facebook 帳號?

停用一個月後回歸 Facebook,在自己的頁面上留下「我接下來要刪 FB」的帖文,然後便陸續收到一些會在 Facebook 上交流的網友私訊。他們的訊息不離開「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要刪 FB」等問題。對於這些問題,不懂惋轉又有點刻薄的本熊直接地回應道:

「我已經停用了一個月,但你沒有發現。
 那我刪了 FB 對你來說應該沒什麼影響。」

也許是被說中了,部分朋友的反應尷尬,最後留下其他聯絡方法後就說了再見,而到了現在,本熊幾乎都沒有跟他們再有交談。到頭來,在 Facebook 上認識的這些網友中,到底有多少人只為了「擴大」圈子而保持表面友好關係呢?一次刪除就能把他們全數找出來了。


二、刪掉 Facebook 並沒有對自己現實的社交圈子造成大問題

要聯絡的朋友本來就可以利用其他平台聯絡,而一些工作認識的朋友則在刪掉的那一天交換其他聯絡資料,所以沒有影響。

如果你跟對方有一絲緣份,那只刪掉 Facebook 其實不會妨礙大家繼續交流,至於斷掉的關係就當作是對過去的洗禮就好。不被社交媒體束縛,確實能夠感受到另一種自由。


三、收到的垃圾資料量減少

沒有了社交媒體後,接收新聞的方法變成由收看新聞節目、訂閱新聞頻道,及在家人、朋友的交流之下獲得,變相多了「思考」和「判斷」空間,同時間能夠用來工作的時間大幅增加,每天的時間不再被 Facebook 偷走


四、思想變得正面

raw-image

以身心靈的角度來看,其實每個平台都擁有不一樣的能量,而這些能量會吸引各式各樣的人。

現實上,2016 年左右開始,本熊意會到 Facebook 的能量開始從適合自己的狀態,慢慢轉變成不適合自己使用的狀態。這種不適合的情況,會導致使用 Facebook 時,自己擁有的能量、精神等都會因而被大量消耗,而且無法從中獲得可以填補被消耗掉的能量。

當然,這個觀點跟敏感體質及身心靈學說有關,所以無法感知的人會難以理解。


總結

說實話,離開 Meta 旗下的產品後,有沒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呢?有,例如與朋友聚會後,想要把合照發上 Facebook 及標註自己時,對方總會因為聽到自己把 Facebook 刪掉了的消息,而露出十分困擾的表情。

除此之外,也許我本身是個邊緣作者,跟其他作者比起來,與粉絲的互動數真的很低,相對地我的粉絲似乎都是忠實低調粉絲,大家閱讀文章的點擊率、到會場購買書籍,以及課金支持等等,都是本熊和拍擋的最好精神糧食。謝謝大家一直以來以行動支持我們,這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及肯定。

未來,我們想逐漸讓自己的工作室都脫離 Facebook。雖然始終一直以來留下的粉絲,幾乎都在 Facebook 上認識,但若然繼續留下,我們還會是他們的其中一個客戶,及成為其中一個支持他們平台的存在。

因此,我們正逐步展開脫離的行動,例如從小地方入手,放棄在一些文章上加入 Facebook 連結,及把社交平台的次序更換掉等等,希望減少所有因為我們而留在 Facebook 的粉絲。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理解到離開 Meta 其實不是一件壞事。


本文章將同時於 MirrorMattersPotato MediaPenana 刊載。
合作活動、文案可電郵聯絡 kumasanki@iboomcreative.com。

Discord 社群TwitterPotato Media插畫排版委託Ko-fiPaypal 打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b3的創作日常交流中心
57會員
199內容數
本專題會以新手角度,不定期發佈與委託、加密貨幣、區塊鏈、NFT等相關知識文章。 本熊不是專業投資顧問,所以更能夠容易地以個人經驗書寫簡單易明的投資知識文章,歡迎各位閱讀交流。
2023/05/01
《W3展報》是一個重視美術及文章可讀性、並以繁體中文報導NFT相關新聞的媒體項目。配合Read2Plant養成遊戲《閱蒔計劃》,《W3展報》一方面為繁體中文使用者搜羅持續耕耘的NFT項目、報導NFT相關動向等,一方面以遊戲方式向讀者、合作夥伴發放回饋,以鼓勵讀者主動分享情報,及閱讀報導、研究論文等。
Thumbnail
2023/05/01
《W3展報》是一個重視美術及文章可讀性、並以繁體中文報導NFT相關新聞的媒體項目。配合Read2Plant養成遊戲《閱蒔計劃》,《W3展報》一方面為繁體中文使用者搜羅持續耕耘的NFT項目、報導NFT相關動向等,一方面以遊戲方式向讀者、合作夥伴發放回饋,以鼓勵讀者主動分享情報,及閱讀報導、研究論文等。
Thumbnail
2023/04/14
NFT 創作給了勇於挑戰的藝術家全新的機會,讓他們能夠運用區塊鏈技術創造及展示自己的數位藝術品。本文將介紹 NFT 創作自 2021 年以來的變化與演進,詳細解釋為何創作者必須認識 NFT 這個新的內容媒介,以及 NFT 創作能帶來的各種好處。
Thumbnail
2023/04/14
NFT 創作給了勇於挑戰的藝術家全新的機會,讓他們能夠運用區塊鏈技術創造及展示自己的數位藝術品。本文將介紹 NFT 創作自 2021 年以來的變化與演進,詳細解釋為何創作者必須認識 NFT 這個新的內容媒介,以及 NFT 創作能帶來的各種好處。
Thumbnail
2023/04/08
你有試過因為更換電腦或創作平台關閉,而導致心愛的文章消息在掌心上的感受嗎?現時的寫作 NFT 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現階段的寫作 NFT 更像是「書籤 NFT」,不管是哪個寫作或創作平台的 NFT,都滿有默契地有著「書籤」的作用。同時,由於它是一種 NFT,也自然起到了協助創作者賺錢或推廣的作用。
Thumbnail
2023/04/08
你有試過因為更換電腦或創作平台關閉,而導致心愛的文章消息在掌心上的感受嗎?現時的寫作 NFT 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現階段的寫作 NFT 更像是「書籤 NFT」,不管是哪個寫作或創作平台的 NFT,都滿有默契地有著「書籤」的作用。同時,由於它是一種 NFT,也自然起到了協助創作者賺錢或推廣的作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雖然媒體的商業模式,一直在轉變,先是【平面雜誌】,後來【痞客邦】和無名興起,對一個品牌廣告企劃和公關而言,其實就是把預算,從【主流媒體】移一部分到【個人部落客】,你無法相信過去老三台的上千萬預算,分到一般素人有多肥!不然也不會人人自媒體,個個開箱買房!不過,對品牌而言,部落客太多,我們多半會委託公關
Thumbnail
雖然媒體的商業模式,一直在轉變,先是【平面雜誌】,後來【痞客邦】和無名興起,對一個品牌廣告企劃和公關而言,其實就是把預算,從【主流媒體】移一部分到【個人部落客】,你無法相信過去老三台的上千萬預算,分到一般素人有多肥!不然也不會人人自媒體,個個開箱買房!不過,對品牌而言,部落客太多,我們多半會委託公關
Thumbnail
本熊用過不少寫作平台,幾乎都知道這些平台的模式和受歡迎的文章特色,例如 Potato Media 適合速食文化、Matters 以社交為重心、Mirror 的中文圈是 Web 3.0 分析文章為主導、Medium 對中文善用者不多友善及以專業人士發表文章為主導。那麼,方格子呢?
Thumbnail
本熊用過不少寫作平台,幾乎都知道這些平台的模式和受歡迎的文章特色,例如 Potato Media 適合速食文化、Matters 以社交為重心、Mirror 的中文圈是 Web 3.0 分析文章為主導、Medium 對中文善用者不多友善及以專業人士發表文章為主導。那麼,方格子呢?
Thumbnail
真的十分感激在這半個月以來,付費訂閱了《熊太投資筆記》的讀者們。但由於本熊尚有其他專題及業務需要推廣,以及因繁忙而很少被更新的其他寫作平台,都是本熊想要繼續或重新經營的項目,因此接下來的日子,《熊太投資筆記》的更新頻率將會由 9 月開始作出更改。
Thumbnail
真的十分感激在這半個月以來,付費訂閱了《熊太投資筆記》的讀者們。但由於本熊尚有其他專題及業務需要推廣,以及因繁忙而很少被更新的其他寫作平台,都是本熊想要繼續或重新經營的項目,因此接下來的日子,《熊太投資筆記》的更新頻率將會由 9 月開始作出更改。
Thumbnail
Teahouse 的 VIP PASS 銷售價格最終定在 0.55 ETH,加上大量的 AMA 及宣傳、講解──特別是購買 NFT 後還需要再投入資金來參與他們提供的投資項目等,這些消息都嚇跑了不少短炒人士,令最終埋單的人數跟群內當時的熱度不成正比。但對社群來說,這卻是一件好事。
Thumbnail
Teahouse 的 VIP PASS 銷售價格最終定在 0.55 ETH,加上大量的 AMA 及宣傳、講解──特別是購買 NFT 後還需要再投入資金來參與他們提供的投資項目等,這些消息都嚇跑了不少短炒人士,令最終埋單的人數跟群內當時的熱度不成正比。但對社群來說,這卻是一件好事。
Thumbnail
期間累積創作177篇文章, 擁有70位粉絲, 約108枚CFO幣...
Thumbnail
期間累積創作177篇文章, 擁有70位粉絲, 約108枚CFO幣...
Thumbnail
無可避免的,人就是群體動物。走到哪裡都是要社交的,逃也逃不了。唯有靜下心來從這些紛擾的人際關係中,堅守自己的信仰,勇敢的拋棄自己不要的,留著可以與自己相伴的,才不用在未來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遺失的自己、一次又一次尋找可以依附的(卻又一次又一次的被拋棄)。
Thumbnail
無可避免的,人就是群體動物。走到哪裡都是要社交的,逃也逃不了。唯有靜下心來從這些紛擾的人際關係中,堅守自己的信仰,勇敢的拋棄自己不要的,留著可以與自己相伴的,才不用在未來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遺失的自己、一次又一次尋找可以依附的(卻又一次又一次的被拋棄)。
Thumbnail
人們會根據一個人的社交媒體追蹤者人數,而推斷出他是否一個名人,讓數字變成簡單的一個指標,以衡量一個存在是否成功。但是,有些人依然堅持離開這些社交媒體,當中的原因,也許只為了一個自由、一個信念,及一個可以安靜創作的時間。
Thumbnail
人們會根據一個人的社交媒體追蹤者人數,而推斷出他是否一個名人,讓數字變成簡單的一個指標,以衡量一個存在是否成功。但是,有些人依然堅持離開這些社交媒體,當中的原因,也許只為了一個自由、一個信念,及一個可以安靜創作的時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