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社交平台
社交平台
含有「社交平台」標籤的內容
全部共 0 篇文章
排序:發佈日期新到舊
【創作人性】那天起,我盡可能地離開 Meta 旗下的所有產品
人們會根據一個人的社交媒體追蹤者人數,而推斷出他是否一個名人,讓數字變成簡單的一個指標,以衡量一個存在是否成功。但是,有些人依然堅持離開這些社交媒體,當中的原因,也許只為了一個自由、一個信念,及一個可以安靜創作的時間。
熊太先森
發佈於
【熊太、人與人類】人性吐糟筆記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22-05-12
11
【紀錄片】 別惹喵皇:肉搜網際殺手|網路之咎?!釀謀殺成名之欲
想要成名是否是多數人外顯或深藏的欲望?粉絲數、按讚數無論是哪個社群平台都成為重要且被追求的指標。有人因此滿足了被廣為人知的欲望;無論是否伴隨著金錢收益,無論這個「知」是好或壞甚至善或惡。為什麼有這樣的需求?太過寂寞?因為代表所謂的成功?因為可能帶來大筆財富(相較於傳統的朝九晚五工作)……
俞伶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2-04-29
6
關於「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的基本概念
為了因應目前資訊時代的爆發,作為執掌機關的NCC終於提出了「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下稱通傳法)的法案草案,並將於後續召開公開的說明會及公聽會,讓社會大眾、業者等回饋相關意見,而預計在明年的6、7月才會送交行政院審議,審議後才會進入立法院。
陳建佑律師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01-01
3
社交平台要「去中心化」?
今日就同大家簡單探討社交媒體「去中心化」的原因︰ 用戶一向十分著重個人私隱問題,而私隱泄露一直是傳統社交媒體的另一詬病。去中心化社交平台會將用戶資料分散儲存在區塊鏈上,平台不會記錄用戶資料,防止資料外泄。 GazeTV 亦會逐步走向去中心化,讓Gazer 社群掌管的社交娛樂平台。
Penny Fatherway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1-12-20
0
疫情讓你染上社群焦慮?情緒不解封,小心悶成焦慮症!
你是不是也這樣?手機滑著滑著,壓力不但沒有得到紓解,反而因為看到大家光鮮亮麗的生活而覺得孤單、焦慮,甚至是忿忿不平。你有可能被社群焦慮纏身了。在了解社群焦慮之前,讓我們先來好好了解自己的焦慮,試著找出並解決自己焦慮的來源吧!
健康010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1-10-27
5
【疫症下的「新媒體素養」教育】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舊媒體」如印刷媒體、廣播、電視等影響力日減,與此同時,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逐漸興起。 疫症期間,網課成為本港學生的新常態。學生在新媒體時代下,究竟有沒有足夠的素養及能力,有效地駕馭新媒體,善用網絡的優點,並盡量減少網絡帶來的隱憂? 與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合作,在農曆
Why Not Education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1-03-12
1
MeWe真的是FB替代品?
利申,我雖然在FB開設粉專多年,但一直佛系放置沒刻意追求人數,並非專業的社交平台網編不懂數據分析,所以這篇會比較近一般用戶的體驗感受。 本著宅宅的虛擬世界拓荒心態,剛剛在MeWe課金開了Page,然後馬上就遇上困難──我相信也會是其他內容生者會遇上的問題。
夜透紫
發佈於
時評:水泥地上的貓腳印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20-12-11
5
《智能社會》觀後反思:科技帶來新的契機還是失控人生,操之在有意識的選擇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Winnie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10-29
4
科技帶來便利 但亦 造成困境局勢
很抱歉,我也不是個「懶人包」達人,沒辦法給你一個「一句話就說清楚的解決之道」。因為這個現象,或說是困局,是一點一滴逐步堆疊搭建而起,且幾乎是全人類社會共同參與形成的,我們不可能因噎廢食般的回到原始時代重新開始一次,只能用更聰明且積極正向的方式來嘗試改變。
Jerome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09-22
3
臉書、Line、youbube、方格子等數位平台的差異與經營之道(修訂版)─科技智慧(4)
作者:陳華夫 我當初在社交平台Line上,與舊識好友「早安」之餘,還貼了些感觸牢騷的文章,偶而也搏得「按讚」,但貼文不能太長,數百字就會「洗版」掉他人的貼文。於是在友人建議下,我以「部落格」連結代替貼文。一來可以寫點長文,二來不必費勁
陳華夫hwafuchen
發佈於
陳華夫專欄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0-07-13
8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 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