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這枚新型空對空飛彈的最大外型特徵,擁有如流星空對空飛彈一樣的進氣口,而眾所皆知,歐洲飛彈公司(MBDA)所研發的流星飛彈,是採用衝壓引擎,因此擁有衝壓引擎獨有的進氣口設計,如同台灣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或日本的ASM-3空射型超音速反艦飛彈。這兩款超音速反艦飛彈,一樣採用衝壓引擎,所以在彈體外側,都擁有類似的進氣口。
流星飛彈的近距離特寫,可見到彈體下方的進氣口,與中科院刊物上曝光的神秘飛彈相似。
不過,流星飛彈是少數仍採用衝壓引擎的空對空飛彈,目前主流的空對空飛彈都是採用火箭引擎。這兩者最大的差異,是火箭引擎自帶氧化劑,因此不需要進氣口進氣,而衝壓引擎沒有氧化劑,要在飛行途中從空氣中取得氧氣,所以一定會有進氣口。若先進一步瞭解這個差異所造成的不同特性,再回過頭來看中科院這款神秘飛彈,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