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開庭為什麼不直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先說結論:輿論對於審判未必都是負面影響。要避免未審先判,可以用視訊代替直播。視訊旁聽是補足人民參與審判的最後一塊拼圖。

錄音?錄影?直播?

法院組織法第90條第2項:「法庭開庭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予錄音。必要時,得予錄影。」
平時開庭時,法院的庭務員都會啟動錄音系統,將開庭程序全程錄音。至於錄影,目前較罕見,但法規上是允許法院於必要的時候進行錄影的。而針對直播部分,法院組織法目前並未有明確的規範。然而依據法庭旁聽規則第6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論有無旁聽證,均禁止旁聽:... 三、未經審判長許可而攜帶攝影、錄影、錄音器材。」實質上禁止民眾自行直播

部分法院開庭其實有直播

法院雖然禁止民眾自行直播,但你知道嗎?法院其實有自己開直播的前例。近年來無論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庭,或是大法官會議的言詞辯論,均開始以直播的方式公開給不特定的民眾自行收看。即將於民國111年1月4日生效施行的憲法訴訟法第27條亦明確規範憲法法庭的言詞辯論,應公開播送(=直播)。
然而對於我國法律制度有些許了解的人可能會發現,上面提到直播開庭的法院,都是「法律審」的法院,也就是我國的最高法院和大法官。至於一、二審的「事實審」法院,目前沒有直播開庭的紀錄

為什麼要直播?

支持法院開庭直播的人,大多是以「公開審理原則」作為依據,透過直播能讓更多不克親自跑一趟法院旁聽的民眾能夠「線上旁聽」,使原本就公開的法庭「更公開」。而這個「更公開」的目標,不應該區分「法律審」或「事實審」。

所以事實審法院開庭到底該不該直播?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美國的一段視訊開庭錄影 (有翻譯字幕)。
https://youtu.be/1-uXygKA5zc
這是美國密西根州聖約瑟夫縣地方法院法官 Jeffrey C. Middleton 上傳至YouTube 的影片 (原影片已撤下)。看完是否有令人熱血沸騰、大快人心的感覺?
這或許是反對直播者最不想見到的狀況。
比起錄音,直播或錄影等影像畫面更能激發一般大眾的興趣。尤其是重大矚目的社會案件,以往大眾僅能被動等待媒體記者報導開庭進度 (鮮少有人能親自去法院旁聽;即使有時間也可能要抽籤,因為旁聽位置不夠坐),如果直播開庭,一般大眾就能即時得知開庭狀況,進而評論。想像一下,如果法院直播開庭時,也有即時留言區,或甚至彈幕,當民眾一面倒批評某個被告或法官時,那個壓力是多麼的巨大。即便沒有即時留言,輿論也會很快的形成,恐怕造成未審先判。這是反對法院開庭直播的人最擔心的狀況。
此外,也有反對的人認為直播可能造成無法自由陳述的狀況。舉例而言,大哥強迫小弟A頂罪,法院傳喚小弟B出庭作證,結果大哥派人旁聽「盯場」,小弟B自然不敢誠實作證。然而,影響證人或被告自由陳述的因素何其多,無論現場旁聽或直播,都有可能造成參與的人員無法自由陳述。以上面的例子而言,法院可以在確認盯場人身分後請他離庭;如果是直播,法院也同樣可對收看直播的人做基本的身分查核,避免「遠端盯場」。況且,目前也有秘密證人的制度,以及證人保護法等相關規範,無法自由陳述似乎不是反對直播的最有力理由。
另外也有人認為,直播有侵害隱私權的疑慮。但現今科技發達,已經可以做到即時變聲、即時濾鏡,足以辨識身分的聲音、長相等個人資訊,已經能夠有效的去除,應該不構成反對直播的理由。
因此,事實審法院開庭到底該不該直播,還是必須回到是否會造成輿論未審先判的問題。

遠距旁聽,讓輿論成為理性討論

所謂的輿論或風向,其實代表著整個社會多數人的看法,對於司法而言並不一定都是負面影響。套用法律術語,只要審判結果不違反法律規定,在合法的範圍內,社會輿論其實就是一般社會通念,法官將一般社會通念納入審判考量,其實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反對直播的人所擔心的負面輿論,往往是憑藉著網路的匿名性而出現。
收看直播的觀眾無疑仍具有相當的匿名性,可能使得某些不理性的民眾恣意謾罵、甚至做出肉搜等脫序行為。因此,如果支持開庭直播的目的在於使得法庭「更公開」,同時要避免某些民眾不理性行為,或許不一定要使用直播,而可以改用匿名性較低的「視訊」
拜 Covid-19 疫情所賜,司法院通令各地法院以「U會議」軟體進行全面遠距開庭。雖然各地法院並未大量使用遠距開庭制度,然而也已經累積了一些經驗。即使未來不再全面遠距開庭,法院仍然可以借用這段時間遠距開庭的經驗,進行「遠距旁聽」。
觀看直播具有較高匿名性,可能導致不理性行為;遠距旁聽以視訊的方式,佐以帳號註冊、開啟視訊鏡頭等方式,降低匿名性,使的參與遠距旁聽的人能夠謹言慎行,真正聚焦於案件本身的理性討論。

遠距旁聽制度是人民參與審判的最後一塊拼圖

我認為,解決了反對者擔憂的負面輿論問題,遠距旁聽應該是利大於弊,而且可以有效提升人民對於司法的信賴程度。
近年來,司法院針對「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賴度」可說是下足了功夫。即將在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國民法官制度,就是藉由讓人民參與司法審判的方式,達到提升司法信賴的目的。但依據國民法官法規定,國民法官僅參與最輕本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重罪)故意犯罪因而發生死亡結果(故意害死人)的案件審判,其餘案件基於資源有限的考量,無法通通都找國民法官來審判。
然而,提升司法信賴不能只靠特定案件,人民參與審判也不應該區分案件類型。現實上雖然無法讓國民法官參與所有案件的審判,但仍然可以透過旁聽制度補足其他案件的人民參與
最後,身為司法體制內的一員,我也能夠理解法官、書記官甚至律師對於開放更多一般民眾旁聽、參與審判的不安。但換個角度想,遠距旁聽應該能夠大幅降低濫訴的狀況。當濫訴者知道自己的行為將受到社會公評,或許就會收手,對於在司法體制內的大家何嘗不是件好事呢?
唯有人民參與司法審判,司法的信賴度才有可能提升。
avatar-img
38會員
52內容數
正在就讀法律系的你,一定耳聞過司律考試,甚至已經下場考過。我有幸從考海中上岸,希望透過我的經驗,幫助正在迷惘、焦急、或是洩氣的你/妳。專題內容包含是否要參加考試、如何準備考試、面授與函授的優缺點比較等等,幫助你/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YB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U會議作為視訊會議軟體表現不俗,對於遠距開庭仍有可改善之處。但對於司法數位轉型無疑仍是一大助益。
因應Covid-19疫情而全面適用的遠距開庭制度,已經漸漸消失,並可能在兩年後正式走入歷史。司法的數位轉型,應從保留遠距開庭開始。
U會議作為視訊會議軟體表現不俗,對於遠距開庭仍有可改善之處。但對於司法數位轉型無疑仍是一大助益。
因應Covid-19疫情而全面適用的遠距開庭制度,已經漸漸消失,並可能在兩年後正式走入歷史。司法的數位轉型,應從保留遠距開庭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法院或地檢署的開庭通知標明日期和時間,但通常不會準時開庭,除非是第一件。這是因為案件安排動態變化,無法預料當事人陳述和證據,且基於尊重不會打斷發言。在現今社會氛圍下,遲到開庭成為必然結果。
Thumbnail
當你收到法院傳票時,心中充滿了不安和疑惑。無論是否被誣告,都應依法處理。對於傳單所要求,應該配合到庭接受調查,並且可以請專業律師協助應對。若需去外縣市開庭,可以申請移轉管轄至居住所地的法院。需更多資訊,請免費諮詢。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糾紛和爭端,有些可能是小型的私人糾紛,有些則可能涉及更為複雜的刑事案件。然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許多人會陷入猶豫不決的情況中。特別是在考慮是否報警或提起訴訟時,許多人可能會感到迷茫和不安。
Thumbnail
2024年5月17日臺灣立法院爆發肢體衝突,引發爭議,眾多社會輿論關注此議題並透過直播行動效益及影響。文章分析了立法當事人、院會內外立委、議場外公民運動、網紅自媒體新聞媒體對立法爭議的直播行動及其效益,並提出直播中洩密、攻擊對手、負面情緒傳達等負面效果以及對於誤導觀眾等問題,帶來潛在的社會風險。
Thumbnail
想要實際了解法庭如何運作嗎?你可以自行前往法院旁聽開庭!​法庭旁聽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這則懶人包告訴你!
兩位大法官都認為本件應受理,但對於是否已「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和系爭書函是否為「確定終局裁判」的看法有所不同。呂太郎大法官認為本件自始非憲訴法第59條規定範圍,不須要求此要件,而尤伯祥大法官則認為應類推適用,將上級警察機關決定視為確定終局裁判。
Thumbnail
在中國最高法院主導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將於2024年1月上線,僅供法院人士在內部專網檢索裁判文書,不對外公開。此舉引發擔憂,中國實施10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恐將因此轉向。這樣的制度,對於實際在中國大陸執業的律師會有什麼影響嗎?
Thumbnail
本文討論證人應該出庭的情形,以及遠距開庭的概念。此外,文章也提出了拒絕證言的情形,讓讀者更瞭解自己的權益。這樣可以幫助讀者更瞭解相關的法律程序。
Thumbnail
在2023年年底,在中國最高法院主導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將於1月上線,僅供法院人士在內部專網檢索裁判文書,不對外公開。此舉引發擔憂,中國實施10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恐將因此轉向。 許律師將在節目後半小時【兩岸法律熱點追蹤】檢視臺灣與中國的法制,討論判決書是否應該公開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黎二海在台北地院等開庭,時間為台北時間早上8: 45分,在此時,還沒開庭,卻先開盤,數字一直在跳,討海的人,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釣到魚,還是花錢在油錢上虛耗時間,連拍個短視頻形容他交易的下午5小時放在抖音都沒有人看。黎二海的另一個嗜好是旁聽法庭的開庭,他說自己是旁聽員。旁聽員不是公務員,但執達員是公務員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法院或地檢署的開庭通知標明日期和時間,但通常不會準時開庭,除非是第一件。這是因為案件安排動態變化,無法預料當事人陳述和證據,且基於尊重不會打斷發言。在現今社會氛圍下,遲到開庭成為必然結果。
Thumbnail
當你收到法院傳票時,心中充滿了不安和疑惑。無論是否被誣告,都應依法處理。對於傳單所要求,應該配合到庭接受調查,並且可以請專業律師協助應對。若需去外縣市開庭,可以申請移轉管轄至居住所地的法院。需更多資訊,請免費諮詢。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糾紛和爭端,有些可能是小型的私人糾紛,有些則可能涉及更為複雜的刑事案件。然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許多人會陷入猶豫不決的情況中。特別是在考慮是否報警或提起訴訟時,許多人可能會感到迷茫和不安。
Thumbnail
2024年5月17日臺灣立法院爆發肢體衝突,引發爭議,眾多社會輿論關注此議題並透過直播行動效益及影響。文章分析了立法當事人、院會內外立委、議場外公民運動、網紅自媒體新聞媒體對立法爭議的直播行動及其效益,並提出直播中洩密、攻擊對手、負面情緒傳達等負面效果以及對於誤導觀眾等問題,帶來潛在的社會風險。
Thumbnail
想要實際了解法庭如何運作嗎?你可以自行前往法院旁聽開庭!​法庭旁聽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這則懶人包告訴你!
兩位大法官都認為本件應受理,但對於是否已「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和系爭書函是否為「確定終局裁判」的看法有所不同。呂太郎大法官認為本件自始非憲訴法第59條規定範圍,不須要求此要件,而尤伯祥大法官則認為應類推適用,將上級警察機關決定視為確定終局裁判。
Thumbnail
在中國最高法院主導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將於2024年1月上線,僅供法院人士在內部專網檢索裁判文書,不對外公開。此舉引發擔憂,中國實施10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恐將因此轉向。這樣的制度,對於實際在中國大陸執業的律師會有什麼影響嗎?
Thumbnail
本文討論證人應該出庭的情形,以及遠距開庭的概念。此外,文章也提出了拒絕證言的情形,讓讀者更瞭解自己的權益。這樣可以幫助讀者更瞭解相關的法律程序。
Thumbnail
在2023年年底,在中國最高法院主導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將於1月上線,僅供法院人士在內部專網檢索裁判文書,不對外公開。此舉引發擔憂,中國實施10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恐將因此轉向。 許律師將在節目後半小時【兩岸法律熱點追蹤】檢視臺灣與中國的法制,討論判決書是否應該公開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黎二海在台北地院等開庭,時間為台北時間早上8: 45分,在此時,還沒開庭,卻先開盤,數字一直在跳,討海的人,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釣到魚,還是花錢在油錢上虛耗時間,連拍個短視頻形容他交易的下午5小時放在抖音都沒有人看。黎二海的另一個嗜好是旁聽法庭的開庭,他說自己是旁聽員。旁聽員不是公務員,但執達員是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