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一

閱讀時間約 29 分鐘

白眼

阮籍是魏晉時期的人,他學識淵博,對世俗禮法的規範卻不屑一顧,向來我行我素。

當時治黑暗,阮籍對於那些和自己志趣不和的人,更是毫不保留的表露自己的厭惡。而他的表露方式,最有名的就是「青白眼」了──以青眼面對自己欣賞的人;以白眼面對討厭的人。

當他母親去世時,嵇喜來弔唁,阮籍向來討厭嵇喜,見嵇喜上門,根本不想理睬,索性翻起白眼,不露黑眼珠。嵇喜當然不高興,很快就走了。

不久,嵇喜的弟弟嵇康來了,嵇康是阮籍的好朋友,阮籍看到他,心情大不同,立刻轉換表情,以青眼看他,也就是黑眼珠在眼睛中央,正常看人的眼色。

此後,白眼就被用來表示厭惡或瞧不起的態度。

敗北

項羽和劉備爭奪天下,初期時,項羽的楚軍明顯居於優勢,劉邦的漢軍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但到後期,情勢慢慢逆轉,漢軍日漸強大,積極攻擊楚軍,最後將楚軍圍困在垓下。項羽四面楚歌,只好半夜帶著八百親信衝出重圍。漢軍一路追殺,當項羽逃到東城,身邊只剩二十八人。

項羽深知大勢已去,他將二十八人分成四隊,突圍而出,抵達烏江,最後在江邊自殺身亡。

項羽帶著二十八人從東城圍前,他這樣對部下說:「我自起兵以來,打了七十幾場仗,從不曾戰敗(古文是「敗北」),如今被困在這裡,不是我不會打仗,是老天爺存心要滅我啊!」

「北」不只是指方向,它也有打敗仗的意思。因此後人就把戰敗稱為「敗北」,後來更引申為比賽輸了,也可以說是「敗北」。

閉門羹

史鳳是唐代安徽宣城的一位名妓,她不僅外貌動人,又多才多藝,可想而知,指名找她的客人當然是多得不得了。但是,想見她的客人雖多,卻不是人人都見得到,為什麼呢?因為史鳳是個不折不扣的勢利眼。她把客人分為三種等級,等級不同,待遇也不一樣。

上等的客人,待遇當然是最頂級;中等的客人,儘管待遇不如上等,倒也還不差。至於下等客人,史鳳根本不見,只叫婢女端一碗羹請他吃,意思就是請他吃完走人。客人見到羹,知道自己被拒絕了,只得乖乖告辭。

久而久之,閉門羹就成為關上門,拒絕見客的通用詞了。

破天荒

中國故代實施科舉制度,經由考試來選拔人才。讀書人經年累月苦讀,所巴望的就是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

話說,唐朝年間,荊州地區雖然每年都有人進京城考試,但一連四五十年,卻沒有一個人上榜,人們於是把那地區稱為「天荒」,其實就是嘲笑那裡文化文準低,出不了人才的意思。

好不容易,有一年,一個叫劉蛻的書生終於打破魔咒,中了進士。當地人自然是歡喜萬分,而人們就把這事稱為「破天荒」。

當時荊州的官吏還賞了一筆錢給劉蛻,叫做「破天荒」錢呢!只不過,劉蛻謝絕了。而「破天荒」一詞,後來就被用來比喻首次發生的新鮮事。

馬屁

拍馬屁,意思就是故意說諂媚奉承的話,來討別人歡心。當我們說某人拍馬屁,通當總是帶有瞧不起或不以為然的味道,但是,你知道嗎?它原來的意義可不是這樣的。

在中國古代西北地區的游牧民族裡,馬與人類生活習習相關。既是代步,也是運輸工具。當認識的人騎馬相遇,常會互相拍拍馬屁股,說道:「好馬!好馬!」是一種客氣、友好的表示。

但到後來,有些人為了巴結有權勢的人,只要見到對方的馬,即使那是匹劣馬,也要故意拍拍馬屁股說:「好馬啊!」大人好眼光!養了匹好馬啊!」於是,原本朋友間友好的表示就走了調,變成現在的意思了。

馬虎

當我們說一個人做事草率、不認真時,常用「馬虎」或「馬馬虎虎」來形容,為什麼會和馬、虎扯上關係呢?探究它的起源,其實是一個深具警惕意義的故事:宋朝時,有一個畫家,他作起畫來,總是隨心所欲,有時甚至讓人看得滿頭霧水。

一天,他正在畫老虎,忽然有人上門,請他畫馬。畫家答應了,卻竟然在剛畫好的虎頭後面接上馬身子,便算完成了。

那人見他畫得不倫不類,很不高興,畫也不要了。畫家並不在乎,就把畫掛在自己家裡。

大兒子見了畫,問爸爸那是什麼?畫家隨口答:「是老虎。」小兒子見了畫,也問爸爸,畫家又亂答一通,說:「是馬。」

過一陣子後,有一回,大兒子外出打獵,見到別人家的馬,當成是虎,把牠給射殺了,馬主人氣得上門理論。這還不打緊,更糟的是,小兒子到野外去,看到老虎,當成是馬,想抓來騎,卻被老虎咬死了。結果畫家不但痛失愛子,還得賠錢給馬主人。

這事件讓畫家得到慘痛的教訓,他燒了那幅肇事的畫,又作了首詩,提醒自己記取教訓。

詩是這樣的:「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毛病

「毛病」一詞是來自古人徐咸所著相馬書中的一句:「所謂毛病,最危害者也。」

書中提到,光是由馬毛旋轉的方式,就可藉以判斷那是一匹良駒,還是一匹劣馬。

而「毛病」所指的,就是馬毛的缺點,也就是說,毛有缺點的馬匹,會帶來大禍害。

不過,時日一久,毛病一詞就漸漸被廣泛運用在各方面,不管是人、事物或物品的缺點、瑕疵,都可以稱它為毛病。

除了缺點,毛病也可用來指身體上的疾病。例如:他從小就有頭痛的毛病。

駙馬

駙馬是君主時代的用詞,指公主的丈夫。為什麼公主丈夫叫駙馬呢?其實駙馬本是官名──駙馬都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

皇帝出宮時,當然會有許多隨從的馬車,這馬車叫「副車」,而駙馬都尉的職責,就是管理這此副車。到三國時,魏國的何晏娶公主為妻,後來被封為駙馬都尉,於是魏晉之後,這便成了慣例,只要是公主丈夫,都會被封為駙馬都尉,因此人們將它簡他,稱為駙馬。

腹稿

王勃是唐代有名的文學家,從小聰明過人,才六歲的小小年紀,就已經會寫文章了。又因為他文筆出眾,所以,很年輕就聲名遠播,經常有人請他寫文章。

大多數人寫文章,總要先苦思半天,打好草稿後,還得耗時修改,才算完成。但王勃寫文章的方式,也異於常人。怎麼個異於常人呢?他會先磨好墨汁,接著就痛快的喝個幾壺酒,然後便蒙頭大睡。等一覺醒來,拿起筆,文章就一氣呵成了,連一個字都不用修改。

當時醫學還不發達,人們認為負責思考的器官是心,而且心是在肚子裡,所以大家就說,王勃下筆前,雖然沒有寫草稿,但肚子裡其實已經有人「腹稿」,也就是說,已經先想好了內容。因此後人就把在腦海中先構思好,但尚未寫出的文稿稱為「腹稿」。

打油詩

張打油是唐朝的詩人,不過,他作的詩和李白、王維等詩人作的詩卻不太一樣,他專喜歡作一些通俗、有趣的詩。

有一天,下起了大雪,雪花紛飛,張打油靈感一來,當場就吟出了一首詩:「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意思就是:江面被紛飛的白雪覆蓋住了。在一片銀白世界中,那口孤井看起來就像是個大黑洞。雪地上的黃狗,因為身上飄滿雪,看起來就像白狗;而白狗因為身上飄滿雪,看起來就像身體整個都腫咯!

你說這是一首很高雅的詩嗎?顯然不是,可是卻是容易了解,又十分幽默。因此,後來就把那些通俗易懂,而且又帶有俏皮味道的詩稱為「打油詩」了。

倒楣

科舉制度是古代用來選拔人才的考試制度,可想而知,參加的人當然不少,因為大家都希望能藉由這個途徑出人頭地。但是,考上的人多嗎?當然是不多!那麼,這跟倒楣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明朝時,有這樣的一個習俗,要參加考試的讀書人會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杆,這根旗杆就叫「楣」。等到考試完,放榜了,榜上有名的,杆桿依然高高豎立;榜上無名的,就必須把旗杆撤走,這便叫「倒楣」。

「倒楣」原本只代表考試不順利,有損門第,但到後來,就慢慢被廣泛用來代表不順利的意思了。因此,只要有人運氣不好或做事不順利,動不動就會聽到他這樣說:「我好倒楣喔!」

太上皇

追溯太上皇的由來,最早創立這名稱的,其實是秦始皇,他在當上皇帝後,就追封已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以表示尊敬。

秦朝滅亡後,漢高祖劉邦得到天下,成為皇帝。雖然貴為皇帝,劉邦依然沒有忽略孝道,經常去探望老父親。一日,他如往常般去探望父親,卻見父親恭恭敬敬的站在門口迎接他。

劉邦大吃一驚,三步併作兩步,趕緊上前要攙扶父親,父親卻連連後退,不讓他扶。劉邦急了,一直問是怎麼回事。

老父親說:「您貴為天子,我雖是天子的父親,卻也只是個老百姓,讓天子來探望老百姓,這是大不敬的啊!」

父親的一番話,讓劉邦苦惱極了,不知如何是好。幸虧後來有大臣想到了秦始皇的例子,建議劉邦也這樣做。於是,劉邦高高興興的封父親為太上皇,解決了這棘手的問題。

此後,這就形成一種制度,皇帝即位後,皇帝的父親便被尊為太上皇。

太上皇只是一個尊稱,並沒有實際的權力,一般來說,也不能干涉國家大事。不過,有趣的是,到了近代,太上皇卻有了另一種意義,那就是被用來指在幕後實際掌握權力的人。

桃李

子質是春秋戰國時代魏國的大臣,因為得罪國君而丟了官位,逃到北方去。他在北方愈想愈不甘願,忍不住跟與他談得來的簡主吐苦水:「枉費我當初栽培了那麼多人在朝廷當官,等到我出了事,竟沒有一個人出面幫我!」

簡主聽完,不以為然的說:「重點不在這裡呀!你聽我,如果你在春天種下桃李;到了夏天,就有樹蔭可以乘涼,到了秋天,還有桃子、李子可以吃。但如果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它是蔓生在地上的植物,根本沒有樹蔭可供你在夏天遮蔽豔陽。這還不打緊,到了秋天,當它的果實成熟,你想採收時,還會被果實上的刺扎傷呢!所以重點是在栽培對象的選擇啊!栽培人才就像栽種植物,得先挑選,值得栽培的,才去栽培。照我看來,你之前所栽培的,大概全都是蒺藜之類的植物吧!」

因為簡主的這一番話,自此以後,人們就以「桃李」來比喻學生或是受栽培的人才。

塗鴉

盧仝(ㄊㄨㄥˊ)是唐朝的詩人,很喜歡吟詩、寫文章,儘管家境貧窮,家中的書架卻是擺滿了詩書。

盧仝有個兒子名叫添丁,是個小男孩。添丁見父親整日吟詩寫作,久而久之,也受到了影響,喜歡亂塗亂畫。

一日,盧仝累了,正在睡覺,忽然被添丁的嬉笑聲吵醒。他睜眼一看,寶貝兒子竟爬到書桌上,不但打翻墨汁,還拿著筆,把桌上的書塗得像隻老烏鴉般,黑鴉鴉的一團了。

盧仝哭笑不得,突然靈感一來,便拿起筆,寫下「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的詩句,來描述當時的情形。

後人於是取詩中的「塗鴉」兩字,用來比喻隨便書寫或繪畫。

此外,也可當客氣話,謙稱自己的作品不好。

推敲

賈島是唐朝人,很喜歡吟詩,而且經常為了斟酌詩中字句,陷入渾然忘我的苦思狀態。一日,他騎著驢子在京師的街道上,行進間忽然想出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但是,他隨即又覺得,「敲」字或許該用「推」字比較好。

賈島拿不定主意,左思右想,不知不覺間想得忘我,連前面來了官轎都不知讓路,當場被僕役抓了起來,押到轎前。哪裡知道,轎子裡坐的不是別人,竟是當時的大文學家韓愈。

韓愈問明原因,對賈島作詩嚴謹的態度十分讚許,不但沒有生氣,還建議他,用「敲」字比較適合詩中的情境。

因為這件事,「推敲」一詞便產生了,被用來比喻寫文章時對字句的反覆斟酌。

空城計

「空城計」是三國時代很有名的一個故事。話說,有一次,魏國的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朝向西城的諸葛亮攻來。當時,諸葛亮身邊連一個大將也沒有,只有一些文官和二千五百名士兵。

眼見兵力如此懸殊,大伙兒都嚇壞了。沒想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在此時祭出奇招,他下令將蜀軍的旗子全撤除,四面城門通通大開,再派些士兵扮成老百姓模樣,安詳的打掃街道。他自己則帶著兩個小童子爬上城樓,一派悠閒的彈起琴來。

司馬懿大軍遠遠到來,見狀反倒傻眼。司馬懿心想,諸葛亮向來謹慎,這回敢開城門迎敵,必定是城中設有埋伏啊!於是號令一下,大軍匆匆撤退,蜀軍危機因而解除。此後人們就以「空城計」來比喻實際上毫無實力,只是虛張聲勢,試圖讓對手上當。

孔方兄

秦始皇打敗各國,得到天下後,便開始統一多項制度,其中之一就是錢幣。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在那之前的春秋戰國時代,錢幣形狀是各國不一的。你用你的刀形錢幣,我用我的鐘形錢幣。

秦始皇廢止各國錢幣,規定從此一律採用圓形,並在中央鑿開一個方形的孔。因為當時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錢幣的形狀就是象徵著天圓的地方。

至於為何把錢叫「孔方兄」,則是到了西晉時代,那時政治敗壞,貪官汙吏一大堆,有個叫魯褒的人實在看不過去,就寫了一篇「錢神論」,諷刺人們貪愛錢財,愛得就像錢是自己的親兄長般。因為他在文章中稱錢為「孔方」,所以,在那之後,「孔方兄」就成為錢的代名詞了。

護短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有許多學生。某天,他正要出門,突然淅瀝嘩啦的下起雨來。

孔子身邊沒傘,學生就建議說:「子夏有傘,去向他借吧!」

子夏也是孔子的學生,但孔子卻搖頭反對,他說:「子夏不是個很大方的人,他比較吝惜自己的財物。人與人交往,應該要盡量顯露對方的長處,避開對方的短處,這樣感情才能長久。我們明知子夏的短處是比較小氣,卻還去向他借東西,那不就是故意揭露人家的短處嗎?」

後來,魏晉時期的文人嵇康,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提到這件事。他說:「孔子不向子夏借傘,正是在遮掩他的短處(古文為「護其短」)啊!」因此,後人就用「護短」來比喻掩飾自己或別人的缺點。但到近代,則又常常被用來指一味袒護自己人的過失。

紅娘

「西廂記」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戲劇,它所敘述的愛情故事不僅家喻戶曉,故事中的「紅娘」兩字更因而有了不同的意義。

故事內容是這樣的:崔鶯鶯是唐朝丞相的女兒,在偶然的機會裡,與一個張姓書生相遇,兩人不顧身份、地位的懸殊,很快陷入熱戀。可是,勢利的崔夫人知道後,立刻強力反對,執意拆散兩人,這時,多虧了紅娘這號人物。紅娘是誰呢?她就是崔鶯鶯的婢女,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孩。

紅娘想盡辦法為兩人傳遞消息,還充當軍師獻計,最後終於成就一段美好姻緣。

而也因為這樣,後人遂將「紅娘」兩字與「媒人」畫上等號,成為媒人的代名詞。

聚寶盆

沈萬三是明朝人,非常有錢,關於他如何致富,說法有好幾種,以下就是其中一種。

據說,原本沈萬三是很窮的,有一天,他看見一個漁夫正準備剖殺一整簍的青蛙,心有不忍,就把青蛙給買下來,放生到池裡去。到了夜晚,蛙鳴聲此起彼落,吵得他整晚睡不著。天一亮,他便來到池邊,打算將青蛙趕走。結果卻看到整群青蛙全圍著一個瓦盆。沈萬三覺得很奇怪,但又想不透原因,就乾脆把那瓦盆撿回家,用它來當洗手盆。

一天,沈萬三的妻子不小心掉了個首飾在盆裡,瓦盆竟瞬間堆滿一模一樣的首飾。沈萬三大驚,把錢幣丟進去試,果然立刻錢幣滿盆。就這樣,沈萬三一夕致富,而聚寶盆的故事也跟著流傳千古。後人因此以聚寶盆來比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銀財寶。

犬子

東滿末年,政治敗壞,導致國內動亂不安,各路英雄好漢紛紛趁機招兵買馬,擴充本身勢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劉備、曹操和孫權。

有一次,曹操和孫權兩軍在水面上對立,曹操遠遠望見孫權的船隻排列得井然有序,連兵器也擺放得整整齊齊,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曹操忍不住感嘆道:「生兒子,就要讓他成為孫權那樣的人才,要是像劉表的兒子,那根本是豚犬(指豬、狗)罷了,一點出息也沒有!」

劉表也是當時的群雄之一,因生病較早去世,兒子劉琮接掌職位,當曹操率軍攻來的時候,劉琮連仗都還沒打,就先投降了。

因為曹操的這一番話,後來的人就用犬子、小犬或豚兒來謙稱自己的兒子。

西洋鏡

西洋鏡是電影尚未流行以前,中國民間一種娛樂性的雜技。那是一個方形的木箱子,箱子裡面擺放各種飛禽走獸或風景圖片,箱子前面再鑿開一個圓孔,安上放大鏡。江湖藝人向客人收了錢後,讓客人從圓孔望進去,就可以看到放大的美麗畫面。

這是中國早期的一種街頭娛樂。江湖藝人以它來娛樂大眾並賺錢。

因為當初的圖片大部分都是西洋圖片,所以它就被取名為「西洋鏡」了。

簡單來說,西洋鏡其實是利用放大鏡所製造出來的一種視覺假象,因此,後來的人就以「西洋鏡」來比喻騙局,而一旦騙局被識破,就可以說:「他的西洋鏡被拆穿了。」

知音

俞伯牙是春秋時代著名的音樂家,彈得一手好琴,而且琴藝精湛,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有一回,俞伯牙因公事被派到楚國去,回程中,巧遇一個名叫鍾子期的年輕樵夫。令俞伯牙大為驚異的是,鍾子期不但不是凡夫俗子,而且還是個相當懂音樂的人,他能很準確的從琴音中,聽出俞伯牙想要表達的意思。

素昧平生的兩人一番交談之後,惺惺相惜,立刻結拜為兄弟,並且約定隔年中秋,俞伯牙到鍾子期家拜訪,兩人好好聚一聚。

第二年中秋,俞伯牙依約來到,卻沒有見到想見的人,因為鍾子期已經去世了。

俞伯牙悲痛得難以形容,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彈奏一曲後,仰天長嘆:「我到哪裡再去找知音呢?」說完,舉起琴,用力一摔,將琴砸碎,從此,不再彈琴。而因為這個感人的故事,人們從此就以「知音」來指對音樂方面有研究的人。此外,也用來指知心的朋友。

逐鹿

逐鹿,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追逐鹿的意思。但它卻被用來比喻為爭奪政權或王位。早在周朝,姜太公就曾對文王這樣說:「爭奪天下,就好像是大家同時在追逐一頭鹿(逐鹿)一樣。」

至於比較有名的故事,則是發生在秦漢之時,當時,劉邦和項羽還在為了天下而爭得你死我活。韓信先是歸順項羽,後來轉為投靠劉邦。蒯通是專門替韓信出主意的人,他勸韓信背叛劉邦,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

為什麼呢?因為蒯通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一旦劉邦得到天下,早晚會除掉韓信。但韓信卻不肯聽蒯通的建議,等到劉邦統一天下後,為了防止別人篡奪劉家的皇位,果然開始剷除當初幫著他打天下的功臣。而第一個遭殃的,就是韓信。韓信先是被降級,接著就被皇后殺了。

後來,劉邦得知蒯通曾勸韓信造反,就把他抓來,打算殺了他。蒯通說:「秦末天下大亂,這就好像秦朝失去了他的鹿,於是,各方英雄好漢全都起來追逐這頭鹿。誰能力強,誰就能夠得到牠。那時,韓信是我的主人,我當然是為他效命。想當皇帝的人那麼多,只是能力強弱罷了。難道你要把那些人全殺光嗎?」

劉邦答不出話,只好放了他。

長久以來,逐鹿就被用來比喻爭奪權位。但到近代,也被用來比喻在競賽中爭奪優勝。

逐客令

春秋戰國時代,許多國君都會聘用其他國家有才幹的人來為自己做事。這些被聘來的外國人有一個統稱就叫做「客卿」。

呂不韋是秦始皇時的客卿,原本握有很大的權力,後來,因為得罪秦始皇,就被免除了官職。

呂不韋一垮臺,一些對客卿不滿的秦國貴族們就乘機建議秦始皇把客卿趕走。秦始皇於是頒布了一道「逐客令」,下令將國內所有客卿驅逐出境。

李斯也是客卿之一,他立刻上書給秦始皇,列舉先前客卿對秦國的貢獻,並說,驅逐客卿,就等於是在增強敵國的實力。

秦始皇覺得李斯言之有理,於是,不但取消逐客令,還從此重用李斯。而後人便以「逐客令」來表示驅趕客人的代名詞。

捉刀

曹操是三國時代的人,被封為魏王。雖然他既聰明,能力又強,但他卻對自己的長相不滿意,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不夠威武。有一次,曹操要接見匈奴派來的使者,他擔心匈奴會因此瞧不起他,於是,叫外貌莊嚴的武官崔季珪穿上自己的衣服,假扮成魏王,接見使者。而他自己則裝扮成侍衛,拿著刀(古文為捉刀),站立在崔季珪的坐榻邊。

接見結束後,心機會深的曹操就派人去丁聽匈奴使者對魏王的看法。

使者答道:「魏王自起來的確氣度不凡,但是那個站在坐榻旁的捉刀人,才是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啊!」

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故事,便借用「捉刀」這個詞來比喻代替別人寫文章。

吃醋

吃醋的由來,據說是這樣的:房玄齡是唐太宗時的宰相,學識淵博,頗受太宗器重。有一回,太宗為了獎勵他,便挑了幾個美女,要賜給他為妾。誰知,房玄齡是個很怕老婆的人,想到老婆可能會因此大發雷霆,他哪裡敢接受。

唐太宗弄清楚原因後,便派人送了一壺酒去給房夫人,並且傳話說,那是一壺毒酒。如果房夫人不答應丈夫娶妾,就喝下皇帝所賜的毒酒自殺吧!

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房夫人聽完話,毫不猶豫,立刻端起毒酒,一仰而盡。但是,很奇怪,毒酒下肚,夫人依然好端端的。

原來,那根本不是毒酒,而是醋,太宗不過是藉此試探夫人罷了。現在既然見識到夫人態度的堅決,太宗也就不再堅持了。

而因為這樣,吃醋後來也就成為嫉妒的代名詞。

吹牛皮(吹牛)

皮筏是早期黃河上一帶的交通工具。因為黃河上游水流既急,又有險灘,木頭做的船行駛其間,很容易撞壞。聰明的人類為了解決渡河的問題,便想出了以皮筏渡河的方法。

當時的皮筏是由羊皮袋或牛皮袋所做成,皮袋做好後,充飽氣,再用木板把幾個皮筏串連綁好,皮筏就完成了。

但在那個年代,是沒有什麼現代化充氣設備的,想充氣,只有鼓起腮幫子,月嘴吹。

比較起來,羊皮袋較小,比較好吹,牛皮袋大得多,沒有相當大的力氣,根本休想將它吹得鼓脹。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當地人若聽到有人在說大話,耍嘴皮子,就會回他說:「你還是留住力氣,去吃牛皮吧!」

這種說法愈傳愈廣,後來,人們就以「吹牛皮」或「吹牛」來指說大話了。

殺青

中國古代用竹片、木片來刻字,刻好後,打洞,用繩子串連起來,就成為一冊一冊的書了。因為竹子外板有一層綠綠的竹,竹青含有油水,字不容易刻上去,於是,人們就把竹片先用火烤過,逼出油水。這一來,不僅字好刻得多,竹片也不會被蟲蛀了。而這一道火烤的處理過程,就叫做「殺青」。

隨著文明發展,刀刻也進步成用筆書寫,因為竹青表層十分光滑,要修改很容易,只要一抺就能擦掉,於是,人們就先把草稿寫在竹青上,等修改完成,再削去竹青,將定稿寫在竹白上,這時就不能再改了。而那一道削掉竹青的處理方式,也同樣被稱為「殺青」。

因為殺青就表示文稿已改定,不再變更,所以,後人就用「殺青」來指著作完成或電影拍攝完竣。

殺風景

義山雜纂是唐朝詩人李商隱所編寫的一本書,部分敘述相當生動有趣,而「殺風景」一詞便是在這本書中首度現身。

什麼是「殺風景」呢?意思就是破壞情調,在別人興頭上潑冷水。那什麼樣的情形叫「殺風景」呢?書中列出了好幾項,舉例來說:在花叢美景間,吆喝叫人讓路;在青苔上鋪蓆子;花朵嬌美,卻在花下景褲子;緊靠著山邊,卻面向山蓋起了樓房;花架上,花朵蔓生動人,卻在花架下養起了雞、鴨等。

在市井小民眼中,有些或許都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在追求美感的詩人看來,那可都是令人掃興的事啊!

「殺風景」一詞自此被沿用下來。久而久之,也有人以「煞」取代「殺」,於是,就成為現在大家較常用的「煞風景」了。

座右銘

「銘」是古代刻在石碑或器皿上的一種文體,「座右銘」就是指擺在座位右邊,用來自我警惕或自我勉勵的銘文。

崔瑗是東漢時代的人,因為哥哥崔璋被殺,盛怒之下,也親手殺了對方。闖下大禍,畏罪的崔瑗只好逃亡他鄉。

有家歸不得的日子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後來,遇上朝廷大赦,崔瑗才得以返回故鄉。

想起逃亡期間所吃的苦,崔瑗深深懊悔自己當初的魯莽,於是,他寫了一篇銘文,擺在座位右邊,讓自己能常常看得到,藉此提醒自己記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

後來,「座右銘」就成為一個專有名詞了,而且不限於是擺在座位右側,只要是用來提醒自己或當成自己處事原則的警戒語,都算是座右銘。

搖錢樹

搖錢樹,真的有這種樹嗎?當然沒有!其實它只存在於中國古代的神話中。據說,這種樹上結滿了錢幣,一搖樹幹,閃亮的錢幣就嘩啦啦掉滿地,所以就被稱為「搖錢樹」了。後來,對於那些很會賺錢的人,大家便稱他們為「搖錢樹」,因為他們輕而易舉就能賺進大筆錢財,不就跟掛滿錢幣的搖錢樹一樣嗎?

除此之外,搖錢樹也是過年時象徵吉祥的一種擺飾。人們會在過年時,將松樹枝或柏樹枝插在花瓶中,並在樹枝上掛著古錢、金元寶、石榴花等,而這瓶植物就被稱為搖錢樹,代表它會招來財源,讓你來年賺大錢!

尤物

叔向是春秋時代晉國的臣子,他想娶巫臣的女兒為妻,巫臣的女兒是遠近馳名的大美女,但叔向的母親卻反對兒子娶她。母親說:「絕色的美女(古文為「尤物」)一定會令男人迷惑,甚至因而改變性格,除非是一個有完美品德的人娶了她,否則,一定會招來災禍。有人說,最美麗的地方一定會包含著極醜惡的一面。巫臣的妻子夏姬也是個大美人,因為她的美色,害死了好幾個男人,你若是娶了她的女兒,禍害早晚會上門的啊!」

「尤物」一詞,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因此,後人就以「尤物」來指漂亮的女子。另外,也可用來指超群、特異的人物。不過,一般來說,大多是用來比喻漂亮的女子。

眼中釘

趙在禮是五代時期宋州的大官,可是卻是個大貪官,不但不懂得體恤百姓生活的困苦,還竭盡所能的壓榨百姓,增添自己的財富。當然,百姓對他也就恨之入骨了。

後來,趙在禮奉令調往其他地方,百姓得到消息都樂壞了,紛紛互相道賀:「這種人一走,就好像拔出插在眼中的釘子,真是太棒了啊!」

不幸的是,這話卻傳到了趙在禮耳中。趙在禮老羞成怒,決心報復,竟請求皇帝,准他在宋州多留任一年。皇帝准了,趙在禮於是下令,在他管轄範圍內的所有百姓,每人每年要交出一千錢,而這筆錢就叫「拔釘錢」。

原本慶幸已脫離苦海的可憐百姓們,於是又墜入痛苦的深淵。

後人因此用「眼中釘」來形容痛恨的人或物。

應聲蟲

很早以前,淮西有個叫楊勔的人,他得了一種怪病,每當開口說話,肚子裡就會有聲音重覆一次他的話。起初,那聲音並不大,但隨著幾年過去,聲音也愈變愈大,對楊勔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

這段期間,楊勔不知看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藥,卻一點兒也沒有改善,讓他苦惱萬分。

在某個偶然的機會裡,他遇到了一個道士,道士一見他的症狀,馬上說:「是『應聲蟲』在你肚子裡搗亂啊!你只要依著『本草』這本書上所列的藥草名一一念下去,當念到應聲蟲不敢誦的藥名,那就是剋它的藥了。你去買來吃,保證藥到病除。」

楊勔(ㄇㄧㄢˇ 古同勉)半信半欵,抱著姑且一試的心裡,還是趕緊去找了「本草」來,依著順序開始念。

念啊念的,每念一種,肚子裡的聲音也跟著念一次。可是,當念到「雷丸」時,咦,肚子裡忽然一點兒聲音也沒有。

楊勔大驚,知道那道士的確是高人,連忙去買雷丸來服下,果然,困擾他多年,看過無數大夫卻治不好的怪病,就這樣一下子痊癒了。

後人因此用「應聲蟲」來指那些沒有自我主見,只會附和他人意見的人。

問鼎

春秋時期,雖然周天子在名義上還是諸侯們的共主,但因為周朝王室衰弱,諸侯們對天子的尊敬早就大不如前,甚至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諸侯間更是爭戰不休,人人都想擴充實力。

西元前六O六年,諸侯之一的楚莊王率軍去攻打陸渾的戎族後,就帶兵進入周天子的都城洛陽,而且就在洛陽閱兵,展示他強大的兵力。

周天子嚇到了,趕緊派大夫王孫滿到楚營慰勞楚軍。雙方見了面,一番禮貌性寒暄後,楚莊王突然問起了九鼎的大子和輕重。王孫滿聞言大驚,因為九鼎是傳國之寶,也就是天子政權的象徵,楚莊王問鼎,莫非是有意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王孫滿於是答道:「能否得到天下,其實與是否擁有九鼎無關,而是與品德有關。品德敗壞,鼎再重、再大,還是會被奪走;品德高尚,鼎再輕、再小,任誰也奪不走。現在周朝儘管國力衰弱,但德望還在,大王這時問九鼎的大小輕重,實在不妥啊!」

後人因此以「問鼎」來比喻有意奪取王位,近代則常用來指有意奪取王位,近代則常用來指在體育競賽中有希望奪魁。

安樂窩

邵雍是北宋時期的人,年輕時發憤苦讀,終於成為有名的哲學家。儘管學問有成後的邵雍備受推崇,聲名遠播,他卻淡泊名利,也不願求取高官厚祿,只想過著簡單的生活。他隱居在洛陽,自己耕種田地,只維持著基本的生活需求。

物質生活雖然貧乏,邵雍卻心滿意足,還為自己取了個「安樂先生」的別名,而他住的地方,就題名為「安樂窩」,意思是指安於平淡,與世無爭者的快樂住所。不過,到了近代,意思就慢慢變了,只要是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都可以用「安樂窩」來比喻。

耳邊風

杜荀是唐朝的詩人,出身貧困家庭,全靠苦讀,累積學問根基。不過,雖然杜荀書讀得好,考運卻不好,屢次落榜,直到年近半百,才好不容易考上進士。

在杜荀所寫的一首詩中,有這樣的兩句話:「百歲有涯頭上雪,萬般無染耳邊風。」意思就是,即使你能活到一百歲,這時你也髮白如雪,即將走到人生路的盡頭了。這時候的你,應該已不會再受到塵世干擾。對你而言,任何擾嚷紛爭就像吹過耳邊的風,不再有任何影響了。

「耳邊風」一詞便是由此而來,後人便用它來比喻不把聽到的話放在心上,也就是對聽到的話毫不在意的意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6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使用名言佳句的典故,是一種文化特色展現的方式,經典若能時常留存在我們日常中,將成為未來創作中很好的材料,也是與全球對手產生差異化的最佳利器。
Thumbnail
南宋時,有個人名叫曹詠,因與丞相秦檜關係密切,因此當上了大官。有不少人巴結他,他非常得意。可是他的大舅子,卻不買他的賬。
Thumbnail
「殺人不眨眼」這個典故就是從曹翰與緣德和尚的這段對話中來。
Thumbnail
「為虎作倀」這個成語指的是幫助壞人做壞事,但它的典故除了這層涵義外,還揭示了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為人父母的你,深入了解之後,也許會幫助子女建立健康的情感觀,遠離恐怖情人……
Thumbnail
大年初四、初五是迎接神明回凡間,已經生活作息恢復,不過人們總是希望新的一年可以過得更好,於是在大年初六這一天,也就是就會進行「送窮」儀式。這個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秦漢時期。今天我們來聊聊送窮的方式跟典故吧!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使用名言佳句的典故,是一種文化特色展現的方式,經典若能時常留存在我們日常中,將成為未來創作中很好的材料,也是與全球對手產生差異化的最佳利器。
Thumbnail
南宋時,有個人名叫曹詠,因與丞相秦檜關係密切,因此當上了大官。有不少人巴結他,他非常得意。可是他的大舅子,卻不買他的賬。
Thumbnail
「殺人不眨眼」這個典故就是從曹翰與緣德和尚的這段對話中來。
Thumbnail
「為虎作倀」這個成語指的是幫助壞人做壞事,但它的典故除了這層涵義外,還揭示了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為人父母的你,深入了解之後,也許會幫助子女建立健康的情感觀,遠離恐怖情人……
Thumbnail
大年初四、初五是迎接神明回凡間,已經生活作息恢復,不過人們總是希望新的一年可以過得更好,於是在大年初六這一天,也就是就會進行「送窮」儀式。這個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秦漢時期。今天我們來聊聊送窮的方式跟典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