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微針與藻針的特色與使用提醒

2022/03/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次討論到「微針」內容,就有不少網友問及「藻針」的部分,這兩者乍看有點類似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目前來說,微針產品種類比較多樣而且定位從化妝品到醫療器材甚至之後在藥品以及疫苗都有角色;但藻針主要只有當作化妝品原料與美容用途,但藻針在市場上常有被誇大醫療宣稱的狀況,消費者還是要多注意多判斷。

「藻針」也稱為海綿微針

主要是將「針海綿(Spongilla)」乾燥磨碎後的矽質針狀骨骼,成品為粉狀物質,放大來看多數為具有針狀結構的細刺。相關產品在市場上有不同的純度與規格,比較安全的藻針長度是在 0.2mm 以下、寬度是 0.02mm 以下,長度越短越細緻,對於皮膚的刺激性也越低。藻針美容跟大家熟知的微晶煥膚其實是有類似機轉,主要是利用晶體顆粒物或微細針刺物摩擦與刺激皮膚,產生去角質以及加速皮膚代謝的效果。

Spongilla spicule From Spongilla Lacustris
理論上美容用藻針屬於美容器材,但由於目前衛生單位還沒有針對藻針制定品管規範,相關執行細節與產品搭配都是由廠商各自說明,市場上也曾經發生過幾起爭議事件。消費者在使用前還是要先了解是否適合自己膚質,如果皮膚有狀況還是先建議把皮膚治療好再進行會比較安全。
由於藻針是天然來源的物質,製造過程中去除雜質與純化很重要,尤其是殘留的重金屬、細菌與黴菌都是重點監控指標。此外,操作後有時候微針沒被清除乾淨殘留在皮膚內,也要注意是否會造成皮膚刺激或發炎狀況。

不可溶型「微針滾輪(器具)」

金屬不鏽鋼材質的尖針針體是最常見的,由於長度在 0.3~0.5mm 以上,就有可能刺入真皮層,於是針長越長越粗也就越可能造成流血,所以一定要在醫療院所內操作,使用時也要注意衛生安全,並於術後給予正確的皮膚護理促進修復以避免感染。此外滾輪器具如果不是一次性拋棄式使用,之後確實殺菌消毒是必要的,而且不建議多人混用微針器具的狀況,這樣衛生風險太大。此外執行前也要注意是否有明顯皮膚病(如濕疹、乾癬、扁平苔癬、皰疹、尋常疣、扁平疣與毛囊炎…等),如果有的話就不建議執行。
筆型微針器材

水溶型「微針貼片」

在貼片上有密佈許多細小的針狀結構,所以貼敷在臉上會產生非常微小的孔洞。但由於深度不會穿透表皮,所以敷起來可能會覺得有點刺感,但還不至於疼痛。由於皮膚底層的細胞含水量比較高,當微針穿透角質層到達表皮比較深的位置,置放時間足夠的話,表皮細胞中的水分就會讓針體慢慢溶解,其中的保養成分也會逐漸釋出發揮效果。像是小分子水溶性的保養成分,如維他命 B3、傳明酸以及小分子玻尿酸,就很適合這樣的傳輸機轉。由於黑色素細胞位於表皮深層,微針效益剛好可以達到這層次,於是也就衍生出美白貼的概念。

微針形狀
由於針體是可溶性的,所以當皮膚含水量高時,溶解速度會更快更好。於是可以在洗完臉後角質層含水高的時候使用;或是可以先使用精華液增加皮膚保濕度後再使用。此外,貼敷時間建議初期在 10~15 分鐘左右,這樣微針才有足夠的時間溶解。如果使用後皮膚沒有不適感時,後續可逐步延長至30分鐘。目前微針貼片有設計成眼膜型,主要針對眼下皮膚使用;也有設計成單片型,可以在黑斑處、痘疤處或是細紋處局部使用。
以產品定位來說「微針貼片」比較適合局部加強型保養目的,可以輔助一般保養品的效果,也可以視為面膜的一種變形。在以前就有廠商設計出針對局部使用的的可溶性美白敷膜,現在更進一步設計成「微針貼片」,讓成分穿透更為快速。總結來說,無論是「藻針」或是「微針貼片」都是很有意思的設計,之後的發展也很值得大家關注。然而目前衛生單位無論對於美容器材的藻針或是醫療器材的微針器具都還沒有明確規範,希望能早日有完整的管理細節不但可以保護消費者權益與安全,更可以讓相關醫療應用更完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在「邱品齊醫師的幸福美肌學院」付費訂閱專題中,我將持續發表有關肌膚養護、疾病治療、化妝保養品評測、新聞剖析以及熱門話題等精彩文章。加入專題訂閱會員,不僅可暢讀所有付費限定文章,更可享加購付費提問諮詢等,各種額外福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