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皮膚常見的微小房客 — 毛囊螨蟲軼事

2021/11/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兩種毛囊螨蟲
這幾年越來越多人聽過毛囊螨蟲(蠕形蟎)這名稱,有關螨蟲這家族其實有很多成員,像是塵螨、禽螨、疥螨以及恙螨都是。但這些螨蟲個性各有不同,喜歡居住的地方與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跟毛囊螨蟲關係比較密切算是近親的反而是犬螨與貓螨,啊…糟糕了! 這樣有養貓、養狗的朋友們要擔心被傳染嗎? 其實一般並不需要,因為螨蟲本身有相當專一的居住習慣,通常喜歡住在人類皮膚上的毛囊螨蟲並不喜歡住在貓狗皮膚上,反之亦然。

毛囊蟎蟲的種類

在皮膚上生活的毛囊螨蟲有兩種,一種是身形比較細長的毛囊蠕形蟎(Demodex folliculorum);另一種則是身材較短小的皮脂蠕形蟎(Demodex brevis)。前者主要住在毛囊開口與毛囊漏斗部,因為毛囊開口呈現管狀所以它想要在這邊生活就需要把身形變窄變長。至於皮脂蠕形蟎喜歡住在皮脂腺中,由於這邊的空間更受限,所以就變得更短小,才有辦法鑽到更深處在這邊活動。

毛囊螨蟲的生命周期

毛囊螨蟲的生命周期也很有趣,因為毛囊螨蟲但生性怕光,所以像是毛囊蠕形蟎平常主要是以倒栽蔥(頭部朝毛囊根部)的方式躲在毛囊開口處,在深夜的時候才會退行到皮膚上蹓躂,並在適當的時機找對象交配產卵以延續生命。以目前研究發現毛囊螨蟲在皮膚上的生命周期也就只有2到3周,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要從卵(Ova)、幼蟲(Larva)、若蟲(Nymph)到成蟲,想一想它也是挺忙的。

毛囊蟎蟲的蛻皮成長

在毛囊螨蟲的成長過程中,除了身形會變大變長之外型態也會改變,而且中間會經歷蛻皮(Moulting / molting)的階段,而且從幼蟲只有不分節的三對腳到成蟲具有分節的四對腳,這改變也是蠻大的。

毛囊螨蟲習慣在皮膚上低調生活

老實說毛囊螨蟲之所以可以成為皮膚上唯一的共生寄生蟲其實要有些本領才能做到,因為毛囊螨蟲並沒有天敵,不被皮膚發現的方法就是要變小要低調,而且要躲在皮膚免疫細胞找不到的地方。此外在皮膚上生活時更不要打草驚蛇造成皮膚發炎或發癢,這樣才有辦法快樂過一生。於是毛囊螨蟲通常生活蠻低調的(夜行性),數量也不至於太多,體表上還有 Tn 抗原可以躲過免疫細胞的偵查,生活環境主要在毛囊開口附近與皮脂腺中,一般並不會有太多免疫細胞的地方。因此在成人之後,多多少少在臉上都可以找到毛囊螨蟲,但其實多數人並不會發生症狀原因就在這邊。

毛囊蟎蟲主要活動範圍

毛囊螨蟲是會移動的,但移動速度很慢,一小時平均只能移動一公分,而且通常只有在深夜時活動力才會比較強,所以它大多時間其實都在吃東西與休息,因為它的食物是皮膚的皮脂與毛囊角質細胞,所以臉上就成為最適合的居住地。往上跑因為在頭皮毛囊中有較粗的頭髮,螨蟲不太容易鑽進去。往下跑因為皮脂變少很容易營養不良,所以它主要的活動範圍就是臉上(尤其是T字與臉頰)、眼瞼邊、耳周、下頷與下巴。

毛囊蟎蟲是害蟲嗎?

目前比較常見的說法是,毛囊螨蟲在人類皮膚上是對它有好處,有地方住、有東西吃還可以完成生命週期。但對皮膚來講頂多就是有些皮脂與老廢角質會被當作毛囊螨蟲食物而代謝掉,但現代人生活其實每天都會有基本的臉部清潔,老實說並不需要毛囊螨蟲代勞這件事。而且就臨床上觀察,臉上沒有毛囊螨蟲後膚質會變好,甚至還可以預防之後產生毛囊螨蟲增生症與玫瑰斑的發生。所以目前結論是毛囊螨蟲之於人類主要是片利共生的狀況,一旦失衡後造成人類皮膚發炎疾病,就變成是寄生狀態

毛囊螨蟲是否以後會絕跡?

我想這機會應該很低,因為據研究發現毛囊螨蟲在有人類的時候就已經住在皮膚上,甚至很有可能是原本在其他動物身上的螨蟲,因為密切生活接觸後傳到人類皮膚上,之後經過天擇所留下來的特殊物種,而且還是把人類皮膚當作專屬居住地的唯一共生寄生蟲,其實這樣想想也是蠻神奇的。
由於這物種的傳遞主要是藉由肌膚接觸,我們從小到大會跟家人或其他人肌膚接觸的機會實在太多,所以要完全避免傳染實在不容易。真的因此就要全面殲滅也沒必要,因為對多數人來說,即使臉上有這看不到的小鄰居大多也都是不知情的。其實它只是想活下來,而且也是想盡辦法想要活下來,如果它不會造成皮膚明顯傷害或不適感,或許與它和平共處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把皮膚照顧好、營養均衡生活正常、減少皮膚慢性發炎,減少不必要的油性化妝品與保養品、不要亂用藥造成皮膚免疫力下降、不要亂打雷射造成皮膚傷害...等等,都很重要,其實只要皮膚是健康的,萬物之間、天道之下總是會取得平衡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在「邱品齊醫師的幸福美肌學院」付費訂閱專題中,我將持續發表有關肌膚養護、疾病治療、化妝保養品評測、新聞剖析以及熱門話題等精彩文章。加入專題訂閱會員,不僅可暢讀所有付費限定文章,更可享加購付費提問諮詢等,各種額外福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