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說,我們要了解的是「技術指標」本身是「資訊落後」的產物,因為它們的信息來源只有三個地方,「價格」、「交易量」和「時間」,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指標都是從這三點去調整參數而設計的。
其次,「價格變動」的「本質」是一種「群眾心理的表現」,願意購買的人比較多就會漲,希望出售的人比較多就會跌,而所謂的價格支撐和壓力點位就只是多數人相對敏感的價格位置,舉例來說,像是整數關卡30000、40000、50000等等對人們來說「看起來」比較有「大關」的感覺,因此突破或跌破後往往容易讓人認為有象徵性的趨勢出現。
雖然我們所熟知的投顧老師們使用上述資訊判讀市場時,往往會讓我們難免有種事後諸葛的感覺,但並不代表它們毫無用處!
因為這個市場「並非完全效率」,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資訊鴻溝」,每個人得到訊息的速度都不同,導致信息的擴散方向為指數型,先從一小撮人掌握 → 慢慢成為小巷消息 → 最後傳遍大街小巷,因此一旦趨勢出現,在價格圖的表現型態也會不盡相同,說白就是「羊群效應」的極致(尤其在無漲跌幅限制的加密貨幣市場),而「指標」和「技術分析」則是具現化以上情境,讓我們更容易做判斷的「工具」。
既然作為一個工具,不了解其原理和用途時,也就常反而會害了自己,就像是有些人不知道熱油鍋不能直接沖水,最後爆炸毀容後才悔不當初,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其「價值」及「產品週期」,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能去使用,知道在當前的經濟狀態中能用多久。
社會形態不斷再快速地轉變,一招打天下的妄想可以說是天方夜譚,不論對於一個交易員還是價值投資者都是相同。
回到牛熊話題,說實在話,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一手消息的擁有權,即便有,更多的還是在投資對於未來「預期」的一個「押注」,即使想得再多,事實方向也未必如我們意,在這悠長的時間洪流中,多數散戶和機構所做的無非就是不斷地修正自身的預期判斷,增加未來看漲的持倉,減少將來看跌的標的,最後由最先進場的那批人收割還來不及佈局的資金,而機構通常能勝,是因為它們總能在相對低點找到有人拱手讓出籌碼,在相對高點找到有人接棒燙手山芋,最主要原因也在於挑了個勝率相對高的項目(基本面強),然後買在無人問津,賣在人聲鼎沸時。
如果問我判斷牛熊是否重要?我的答案是「重要」。
因為好歹得知道自己到底在人山人海的城市還是無人島吧!不過,若每隔幾週甚至幾天就執著於現在是牛市還是熊市則毫無必要,很明顯,即使得出答案也不會讓我們的資產因此成長數十倍或百倍,那麼就應該著眼於能達到目的的方式,而不是糾結於此。
小總結,以一個價值投資者的角度來觀察(這篇不討論Trading觀念),指標和基礎的阻力點概念確實是有利於我們判讀市況的好工具,不過也僅止於此,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因素實在太多,產業內也存在非常多的可能,我會持續待在加密貨幣市場的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主觀相信」這個市場和美國股市一樣拉開時間軸後是恆定向上,在適當的風險區間內佈局無論主流幣也好,趨勢幣也好,其它的交給時間時間來證明這一切。
▎ZZW 常用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