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比賽中,Jannik Sinner有2個發球局都是在面對2個被破發點的情況下,先救回一個,但接下來卻雙發失誤,奉送發球局給Alexander Zverev,另一局則是連失四分失去發球局,雖然他也馬上破回發球局,但我們來看一個數據就可以知道兩位選手的差別在哪裡:
兩人成功破發的數據:
Sinner:有12個破發機會,成功5次。(42%)
Zverev:有8個破發機會,成功5次。(63%)
這組數據代表Sinner雖然逼出較多的破發點,但成功率卻不高,而Zverev則一出現破發點,就把握住機會破發成功。對破發點的處理是Sinner較弱的一環,他承受比對手更大的壓力。
其實不只是這場比賽,在其他的比賽中,Sinner也有相同的情況,他太容易失去自己的發球局了,常常是第一個被破發點就沒守住,雖然他也有能力破回發球局,但這個弱點在到了比賽最後階段或面對頂尖球員時,就會非常致命。
Sinner的發球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他的發球必須提升到立即解決麻煩的水準。頂尖球員不會每一分都發ace,但當他們面臨破發點時,通常都可以以一記ace或發球直接得分來解決危機。而當他們0-40落後時,能夠穩定陣腳,輸3贏5,完全不給對手任何機會。
Sinner有條件可以訓練出這樣子的發球能力,首先他的身高還不錯(188公分),再者,他也是典型的easy power資質(註),Sinner的身材非常瘦,但擊球的力道卻非常強勁,他靠的不是發達的肌肉,而是一種生理協調性,這種特質與其說是訓練出來的,不如說是天生的條件。
Sinner必須將發球練到速度足夠、落點精準、難以預測,如此才能成為解除危機的護身符。
這場比賽還可以看出兩位選手臨場對比賽解讀和立即應對的能力。
一開賽Sinner立刻進入狀況,第一盤發揮得相當出色,正拍左右兩個角度把場地打開,比賽節奏掌握得相當好。正拍是Sinner的武器,他偏好左右兩側調動對手,把場地打開,為自己製造得分的機會。
這場比賽是傍晚開打,當時還有陽光,無風的日子,場地乾燥,速度較快,非常適合Sinner的打法和戰術。然而太陽下山後,球變重,場地也不再那麼快速了,場地因素不再那麼有利於Sinner。
而Zverev從第二盤開始調整戰術,他的反拍落在Ad court(左)的比例,從第一盤76%、第二盤83%,到第三盤84%,完全鎖定Sinner的反拍,讓Sinner的正拍沒有機會使用,等於是把對手的武器封鎖起來了。
Zverev的反拍均速是123.5kph,球的平均轉速只有1637rpm,也就是說Zverev的反拍是又快又重的平擊球,Sinner完全被釘在反拍位置。
於是到比賽結束之前,再也看不到Sinner用正拍左右兩側攻擊、打開場地,而是兩位選手一再重覆地反拍斜線對抽,Zverev用他的強項反拍來對付Sinner相對來說較不具威脅性的反拍。
老實說,Sinner這場比賽並沒有打不好,但Zverev很快就解讀Sinner的策略和打法,他即時調整,戰術也很簡單,鎖定Sinner的反拍即可。Sinner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只能被動地和Zverev以反拍對抽,正拍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
網球的戰略其實並不複雜,也不需要複雜,臨場迅速偵測出對手和自己的狀況,馬上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才是最重要的。這場比賽的戰略就是最基本的避開對手的強項,攻擊對手的弱點。
2022蒙地卡羅八強 Zverev d. Sinner 57 63 76(5)
比賽精華(註):easy power:絕大部分沿著動力鏈的關節與肌肉的高度協調性。意即所有的關節都是靈活的,且具有大幅度的運動範圍,這種協調性能夠將最大的力量由一個關節傳遞到下一個。
其他easy power的代表球員有Stan Wawrinka、Sebastian Korda等,仔細觀察這些球員,他們的擊球動作都非常輕鬆,但卻能擊出力道強勁的球,原因就在於他們可以用最少的工夫產生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