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美國總統大選(11/3)選後,已超過一週以上的時間,儘管已有許多美國媒體報導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已贏得超過270張以上的選舉人票,視同已經當選新一任第46屆美國總統,但川普陣營對於選舉結果依舊不認帳,川普個人不僅於11/9下午於Twitter上發文表示,預告即將證明民主黨選舉舞弊,呼籲支持者關注,此外川普陣營同時在賓州提出法律訴訟,企圖阻止賓州宣布拜登贏得該州的20張選舉人票。此外,美國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更於11/9授權聯邦檢察官,對於選舉違規事件展開調查。
就一般正常情況來說,美國總務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通常會在選舉結果明朗時,公開宣布由那位候選人贏得選舉,以利交接團隊可以展開作業。但儘管美國電視與新聞網均已紛紛報導,拜登已取得足夠選舉人票贏得總統職位,但總務署至今卻仍未公開宣布拜登勝選,由於選舉結果一直未能底定,引發11/14在華府數萬名川粉與300多名拜登支持者雙方爆發激烈肢體衝撞,數人掛彩,全美瀰漫著一股衝突一觸即發的危機感。
對於這種高度緊張的選舉氣氛,身處在台灣的民眾,應該並不陌生。
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前一天的「兩顆子彈」,算是超級重磅型的選前大驚奇了吧!投票當天所有人心中最大的疑問應該是,這兩顆子彈改變了多少的投票態度?
根據聯合報投票日當晚所做的立即調查發現,全體受訪選民中,雖有94.4%的人表示槍擊事件並未動搖他們的投票意願,但也有5.0%的人因此做了改變,其中4.2%由不投票轉為投票,0.8%由投轉為不投。若以全國80.28%的投票率計算,估計槍擊事件發生,讓這次大選的投票率提高了約1.5個百分點,除了拉高投票率之外,對於藍綠雙方的得票數也產生了些微的轉變,投票選民中有2.2%(約有28萬4000票)改投陳呂配,1.3%(約有16萬7000票)改投連宋配,兩相消長了近12萬票。
對於當時的開票結果,國親聯盟的正副總統候選人連戰、宋楚瑜兩人隨即提起了選舉無效以及當選無效之訴訟,隨後連夜率領民眾前往總統府前抗議。
從事件反觀歷史,當時連宋所提起的兩件官司,最終皆為敗訴。儘管對於槍擊疑雲至今仍眾說紛紜,但當時陳水扁仍如期順利的續任了第十一任總統,台灣並未因此事件而脫序動盪,台灣人民反而是在藍綠長期衝突對立的政治氛圍中,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醜聞風暴中,學會了看誰在搖擺!適時的衝撞!何時該妥協!然後讓台灣再一次地蛻變成長,在民主的道路上,再跨步邁進。
美國這場選舉衝突何時能夠落幕,如何落幕,沒人有確切答案?
但可以確信的是,隨著時間沈澱的效應,最終美國人民一定可以等到民主的果實。正如同《時代雜誌》以新聞標題「勿將延遲的結果視為可疑的」(Don’t Assume Delayed Results Are Suspect)文中所述:「我們即將看到的是一個世紀以來美國民主的水平,即使要花一點時間才能得到結果,但這並不意味著民主已經破裂。」亦正如同拜登所說: 「民主,有時是需要一點耐心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