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懷舊的霎那「究竟」?

2022/05/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本
懷舊(Nostalgia)是由古希臘文的回家(nóstos)和痛苦(álgos)前後綴字而成意,表述為思念家鄉而發抒痛苦之情懷,此是喚起個人直接經驗的鄉愁記憶,社會學者Baker呼之為真實懷舊(Real Nostalgia)。然則,世人心上,何處合成愁之年事中,又有一種集體懷舊(Collective Nostalgia)歲月之延伸,此有如光影之參差映面,曖昧游移,又借年去歲來之幾度,牽入吾人情感之虛無,使得懷舊的文化語境和世代羈情有著雨洗風吹,自感滄海的歷史回憶。職是之故,懷舊的符碼(code)究實該如何解讀,是藉著類比懷舊中的歷史與社會寓意來批判和超越當下之社會諸象?亦或是經由個人直觀經驗產生的懷舊情緒,可以是興歎今不如昨?亦或是酌舊參新,同時肯定自我存在之價值?
姑不論懷舊幾曲,哉問於真實懷舊?又或是將回念置放於歷史建構中形塑成集體關懷?然都不免有變盡人間,滿懷蕭瑟之感。因此,拈出懷舊之體驗可視為一種彌足珍貴的經驗,正如社會心理學家Constantine Sedikides自述:「懷舊讓我覺得生活有根源與連續性,所以你能以一種強烈的歸屬感來擁抱懷舊體驗。」在這樣的哲學思考下,隨著人們在「回憶時光機」中尋找美好的安慰,懷舊傾向於對「地域、人事物、記憶、夢境的和某些無意識的觀察」相鏈密接,上述這些懷舊元素之記憶咸認是建構社會文化不可或缺之「公共生命」。故是,懷舊在社會科學中的角色扮演是一個媒介相催,人們可藉由試尋懷舊情物,引入舊時生活經驗之共同點,知悉「吾人」之於時空不寐中的角色定位。同時,對於社會中之懷舊文化元素的認同,更讓人們匯聚連營成所謂的一個「世代歷史」,其人可以從懷舊中去擷取、反省、重組、再現歷史變遷所帶來的情感體驗,甚且形成了一個文化資產場域,這即是社會學者Baker所謂之「集體懷舊」的精義所在。
申言之,每個年代的「平生事」,都有其象徵性之人事物,羅織在世代之生活經驗內,人們可藉由對集體懷舊之反省,凝睇歷史變遷,憶錄人生百態,問訊某個時代中之真實風色,為集體記憶之文化屬性定錨,例如《香蕉新樂園》的復古風,體驗台灣民國50年代的風情;另有作為懷舊補償而復甦的磁帶收錄音機和黑膠唱片又再現復古風朝,諸如類似之懷舊符號不勝枚舉,且已日益成為社會文化之建構要素。然則年輕的世代,對于不曾經歷的過去歷史,究竟何以懷舊?尤其善用集體懷舊之主流階級,可將當代社會與懷舊文化之符號相鏈結,而這個符號解碼權則由當權者來詮釋,甚至可轉化為龐大的政治能量,足以改寫現實。故是,集體懷舊之生成,未必是吾人的真實經歷,而是可以依照個人、團體的利益或政治社會現實被建構之,因而影響了社會之真實世界。
承上得知,集體懷舊可以從想像的過去設定當下和未來,是以若將集體懷舊作為重要的政治引擎,主宰著社會話語下之集體敘事,如此吾人對於懷舊導向的社會認同不免於會有蔽於一曲,而闇於一端之失真感。是以遙知懷舊,縱有落葉千聲如織,吾人亦要有真實、自性的教法以明白懷舊的霎那「究竟」之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人間有乘除
    人間有乘除
    人間有乘除,生死有流轉,生命四有次第循環: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是謂無始無終..觸筆何須罣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