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週聊到日本長期通貨緊縮扼殺日本社會的生命力,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經濟長期停滯並通縮呢?

泡沫經濟的出現

1985年9月22日,世界民主國家及資本主義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甚至出現美國抗議人士將日本製汽車砸爛的場面,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帳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市場上利率下降,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
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
  1.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因石油危機爆發影響實體投資),於是開始傾向於向無附加產值的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2. 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資金集中在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
由於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準,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放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欲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成長,連高價畫作詐騙術這種荒唐騙術都能迅速致富,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
1985年到1988年期間,隨著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的投機氣氛依然熱烈。1987年,投機活動波及所有產業,當時樂觀的觀點認為只要對土地的需求高漲,那麼經濟就不會衰退,而且市場也鼓勵人們不斷購買股票,聲稱股票從此不會貶值。當時日本媒體為了給這種經濟繁榮狀況命名,還希望募集像岩戶景氣神武景氣類似的名稱。當時也出現了少數反對論點,認為土地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需求,日本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
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土地價格上升,導致租用土地的工廠或辦公樓的企業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購入債券,因此會帶來土地需求下降。根據供需理論,價格終將趨於均衡。但是日本企業普遍實行以帳面價值計算土地資產的做法,因此從表面上看企業的收益率也並無變化,而帳面價值與現實價值的差額就導致了帳面財產增加,從而刺激日本企業追求總資產規模而非收益率。
而毫無收益可能的偏遠鄉村土地也作為休閒旅遊資源被炒作到高價。從土地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被用來購買股票、債券、高爾夫球場會員權,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動產;1989年10月,日本泡沫經濟達到頂點的這一年,三菱地所以8.46億美元(以當時的匯率,約合1100多億日圓)的價格購買了洛克菲勒中心的擁有者洛克菲勒集團51%的股,從而取得了洛克菲勒中心的控制權,成為日本當年海外投資的經典案例。此後,三菱地所又分批購買了洛克菲勒集團剩下的所有股權。當時這種資金被稱為「日本錢」(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經濟的關注和商家的追捧。當時隨著股票價格上升,日本國內購買法拉利、勞斯萊斯、日產CIMA等高檔轎車的消費熱潮也不斷高漲。當時有一句話形容日本地價誇張的程度,就是一個東京的地價就可以買下全美國。
然而好景不常,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準,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所謂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路。一旦投機者喪失了投機欲望,土地和股票價格將下降,因此反而導致帳面資本虧損,由於許多企業和投機者之前將上升的帳面資本考慮在內而進行了過大的投資,從而帶來大量負債。隨著中央政府金融緩和政策的結束,日本國內資產價格的維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股市泡沫破裂

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指數達到最高38957.44點,此後開始下跌,土地價格也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指數跌破2萬點,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進一步下跌到14000點左右。大量帳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房市泡沫破裂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發布《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對土地金融進行總量控制,這一人為的急剎車導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經濟加速下落,並導致支撐日本經濟核心的長期信用體系陷入崩潰。此後,日本銀行也採取金融緊縮的政策,進一步導致了泡沫的破裂。由於土地價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擔保的貸款也出現了極大風險。當時日本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紛紛曝露,對日本金融造成了嚴重打擊。
總而言之大幅短期衰退的可怕在於各項資本投資標的物都出現了來不及脫身大量「套牢族」,從房屋、土地到股市、融資都有人或公司大量破產。之後產生的恐慌心理使得消費和投資緊縮的加乘效果,不只毀掉泡沫成分也砍傷了實體經濟,且由於土地與股市的套牢金額通常極大,動輒超過一個人一生所能賺取的金額,導致許多家庭悲劇。所以這四年爆起爆落的經濟大洗牌等於轉移了全社會的財富在少數贏家手中,而多數的輸家和高點買屋的一般家庭則成為背債者,對日後長大一代人的日本社會消費萎縮經濟不振種下了因子。
但事實上,在1986至1990年之間台灣也因為與日本類似的原因而出現貨幣供給大增、物價平穩,但資產價格大漲的現象。有人形容,當時股市、房市「漲得一塌糊塗!」
而泡沫,終究會破。1990年2月,台股飆上12682點,從1000點到12682點,只花了3年多的時間,可是到了該年10月,竟跌到2485點,跌掉8成!短短8個月內,跌了8成!
然而主計總處資料卻顯示,1990年,台灣經濟成長(年增率)為5.54%,隔年8.37%,似乎完全不受股市重挫影響。甚至應該說一直到2000年網路泡沫前都是經濟長長的狀態,照理說當年台灣的經濟體質應該不比日本強健,那為什麼台灣沒有受太多影響而日本卻陷入三十多年的經濟停滯呢?下次再來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二三十年來,大部分國家的物價趨勢都是往上的,但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日本。 這二十多年來國際原物料仍持續上漲 看到這裡,相信一些比較聰明的讀者可能就發現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商品售價長期不調漲,但原物料價格一直往上,不就影響到公司利潤了嗎?那總是要有人為此買單吧?
上週我們聊到何謂通膨與通膨之定義,基本上只要是正常經濟擴張所伴隨之物價上漲無需太過擔心,主要是不符經濟規律所引發的異常通膨需要找到其病因並加以解決。 1970年代多國失敗的處理通膨方法 結果就陷入了物價上漲→人民要求調漲薪資→薪資調漲推動物價再上漲→人民再度要求調漲薪資又讓物價更高的怪圈中。
好久沒談到經濟相關的話題了,相信最近大家對物價的上漲應該非常有感,也常常有人抱怨什麼都漲,但薪水就是不漲。然而調漲薪水就能解決問題嗎?本系列文章就要來聊聊通膨的成因與解決方法。 通貨膨脹的定義與類型 而依通膨的特性又可在分為下列幾個類型: 正常通膨 停滯性通膨 慢性通膨 惡性通膨
大質量恆星 對大質量恆星,在氫殼燃燒開始時,核心的質量就已經夠大,在電子簡併壓力能夠取得優勢之前,就已經足以點燃氦融合,在一開始它們就比質量較低的恆星亮許多,因此還是比質量較小的恆星形成的紅巨星明亮。這些恆星不太可能活著成為紅超巨星,取而代之的是它們將摧毀自己成為II型超新星。 超新星 中子星
上篇文章中聊到恆星的能量來源主要為氫原子核經由兩種程序融合成氦的核融合釋放出光與熱,那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當核心中的氫消耗殆盡以後怎麼辦?在這裡先談主序星階段的持續時間。 此處的M和L是恆星的質量和光度,M☉是太陽質量,L☉是太陽光度,是估計的恆星主序帶生命期。 低質量恆星 中等質量恆星 水平分支
之前的文章聊到恆星與行星在分子雲中的形成過程,基本上如何界定恆星是否正是生成?就是當原恆星的核心溫度超過一千萬度時,足以觸發核心的氫原子發生核融合反應而產生光與熱的時候,就判定該恆星正式生成,那什麼是核融合反應呢? 淺談核反應 恆星進入主序帶的核融合
這二三十年來,大部分國家的物價趨勢都是往上的,但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日本。 這二十多年來國際原物料仍持續上漲 看到這裡,相信一些比較聰明的讀者可能就發現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商品售價長期不調漲,但原物料價格一直往上,不就影響到公司利潤了嗎?那總是要有人為此買單吧?
上週我們聊到何謂通膨與通膨之定義,基本上只要是正常經濟擴張所伴隨之物價上漲無需太過擔心,主要是不符經濟規律所引發的異常通膨需要找到其病因並加以解決。 1970年代多國失敗的處理通膨方法 結果就陷入了物價上漲→人民要求調漲薪資→薪資調漲推動物價再上漲→人民再度要求調漲薪資又讓物價更高的怪圈中。
好久沒談到經濟相關的話題了,相信最近大家對物價的上漲應該非常有感,也常常有人抱怨什麼都漲,但薪水就是不漲。然而調漲薪水就能解決問題嗎?本系列文章就要來聊聊通膨的成因與解決方法。 通貨膨脹的定義與類型 而依通膨的特性又可在分為下列幾個類型: 正常通膨 停滯性通膨 慢性通膨 惡性通膨
大質量恆星 對大質量恆星,在氫殼燃燒開始時,核心的質量就已經夠大,在電子簡併壓力能夠取得優勢之前,就已經足以點燃氦融合,在一開始它們就比質量較低的恆星亮許多,因此還是比質量較小的恆星形成的紅巨星明亮。這些恆星不太可能活著成為紅超巨星,取而代之的是它們將摧毀自己成為II型超新星。 超新星 中子星
上篇文章中聊到恆星的能量來源主要為氫原子核經由兩種程序融合成氦的核融合釋放出光與熱,那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當核心中的氫消耗殆盡以後怎麼辦?在這裡先談主序星階段的持續時間。 此處的M和L是恆星的質量和光度,M☉是太陽質量,L☉是太陽光度,是估計的恆星主序帶生命期。 低質量恆星 中等質量恆星 水平分支
之前的文章聊到恆星與行星在分子雲中的形成過程,基本上如何界定恆星是否正是生成?就是當原恆星的核心溫度超過一千萬度時,足以觸發核心的氫原子發生核融合反應而產生光與熱的時候,就判定該恆星正式生成,那什麼是核融合反應呢? 淺談核反應 恆星進入主序帶的核融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全球股市在近幾個交易日的震盪,喚醒大家幾乎已經忘記的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日本的貨幣政策對全球熱錢與股市的影響! 而事實上個人早在2024年初即不斷提醒須特別留意日圓一旦升息後所帶來 "去槓桿化"交易所帶來的後果! 本篇將以總體經濟與貨幣政策作為基礎,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投資人日本升息與日圓升值所帶來
Thumbnail
最近所有人心中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股市見底了嗎?該賣嗎?反而比較少人會問可以做多嗎?而這就是人性的循環、貪婪與恐懼的交替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在探討2007-2008年全球經濟狀況及其對當前市場的影響時,我們需要理解一些重要的名詞和概念。這些概念包括升息、降息、套利交易、利差以及逆回購操作(RRP)。了解這些術語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 #### 名詞解釋 1. **升息**:中央銀行提高基準利率,使借貸成本增加,旨在
Thumbnail
美聯儲的遲遲不降息,率先帶來日本銀行的「崩潰」。作為日本的第五大銀行的日本農林中央金庫(Norinchukin Bank),在近期宣布一則震驚全球金融市場的一項決定,即在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內出售規模超過1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00億元)的美國國債和歐洲債券。
Thumbnail
日本央行早前取消負利率,將政策利率由負值上調到0%至0.1%,為2007年以來首次加息,正當坊間以為日圓會上升時,日圓卻掉頭向下,日圓兌港元更跌穿5.2算。
Thumbnail
日本可能要結束「負利率」帶來了金融市場的動盪,這可能對股市產生影響。文章探討了負利率結束對日圓升值和美元貶值的可能影響,以及歷史上日圓升息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Thumbnail
日本股市近日屢創新高,股神巴菲特也早就布局日本,大舉買入日本多家大型商社的股票,讓外界紛紛看好日本的經濟發展,一掃過去泡沫經濟下,失落的三十年陰影。而在上次泡沫經濟末期,日本股市最高點是在1989年所創下的,在此之後就一路下滑。有意思的是1989年剛好是蘇聯走向解體的開始............
Thumbnail
2024年2月13號,日經指數上漲1066.55點,大漲2.89%,總算是突破了30年前經濟泡沫時期的前高。在經歷長達30年的通貨緊縮,美國的道瓊和標普500都不知道翻了幾倍的現在,日股總算回到了原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全球股市在近幾個交易日的震盪,喚醒大家幾乎已經忘記的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日本的貨幣政策對全球熱錢與股市的影響! 而事實上個人早在2024年初即不斷提醒須特別留意日圓一旦升息後所帶來 "去槓桿化"交易所帶來的後果! 本篇將以總體經濟與貨幣政策作為基礎,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投資人日本升息與日圓升值所帶來
Thumbnail
最近所有人心中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股市見底了嗎?該賣嗎?反而比較少人會問可以做多嗎?而這就是人性的循環、貪婪與恐懼的交替
這篇文章討論了全球股市自7月中旬以來面臨的強力賣壓,主要指數回檔幅度達10%到20%。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和非農數據引發了「景氣衰退」的討論,科技股受到的壓力尤為沉重。市場也開始懷疑日本央行意外升息是否導致「利差交易」瓦解,使市場資金快速被收回。
在探討2007-2008年全球經濟狀況及其對當前市場的影響時,我們需要理解一些重要的名詞和概念。這些概念包括升息、降息、套利交易、利差以及逆回購操作(RRP)。了解這些術語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 #### 名詞解釋 1. **升息**:中央銀行提高基準利率,使借貸成本增加,旨在
Thumbnail
美聯儲的遲遲不降息,率先帶來日本銀行的「崩潰」。作為日本的第五大銀行的日本農林中央金庫(Norinchukin Bank),在近期宣布一則震驚全球金融市場的一項決定,即在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內出售規模超過1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00億元)的美國國債和歐洲債券。
Thumbnail
日本央行早前取消負利率,將政策利率由負值上調到0%至0.1%,為2007年以來首次加息,正當坊間以為日圓會上升時,日圓卻掉頭向下,日圓兌港元更跌穿5.2算。
Thumbnail
日本可能要結束「負利率」帶來了金融市場的動盪,這可能對股市產生影響。文章探討了負利率結束對日圓升值和美元貶值的可能影響,以及歷史上日圓升息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Thumbnail
日本股市近日屢創新高,股神巴菲特也早就布局日本,大舉買入日本多家大型商社的股票,讓外界紛紛看好日本的經濟發展,一掃過去泡沫經濟下,失落的三十年陰影。而在上次泡沫經濟末期,日本股市最高點是在1989年所創下的,在此之後就一路下滑。有意思的是1989年剛好是蘇聯走向解體的開始............
Thumbnail
2024年2月13號,日經指數上漲1066.55點,大漲2.89%,總算是突破了30年前經濟泡沫時期的前高。在經歷長達30年的通貨緊縮,美國的道瓊和標普500都不知道翻了幾倍的現在,日股總算回到了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