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每天的愛心LINE(已讀安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Day 13) 2022 05/25
上次說到我們黃家的源流,今天想跟你們說說阿嬤家的一些故事。 阿嬤說她們本來住在員山鄉湖東村一個叫「過港」的地方,每年我們去明光寺祭拜的時候都會經過那附近。 我的外祖父叫陳來順, 外婆叫李筍,我有四個舅舅, 大舅叫陳阿牛, 二舅陳朝金, 三舅陳茂榮, 四舅過繼給阿嬤的舅舅故而改姓李叫李錦益。 阿嬤還有個姊姊叫陳阿合, 阿嬤排行最小, 和我大舅相差19歲。 在阿嬤之上另外還有一個姊姊, 但夭折了。 大概是阿嬤祖父那一輩, 從湖東村搬到宜蘭市區隣近酒廠的武營街, 武營街這名字可能是日據時代才命名的, 因為在那裏, 有一座日軍的軍營。 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 武營街是一條「打鐵街」, 滿街都是鐵匠舖, 打鐵的叮叮噹噹的聲音不絕於耳, 產品大多是犁、鋤、鎌刀等農具, 當然還有菜刀等家用的鐵器。 店家會把自己的產品掛在店門口, 五花八門, 玲瑯滿目, 那時打鐵多是人工, 鐵匠舖熱火朝天,工人掄著大小鐵鎚在鍛打著一塊塊被炭火燒得通的的鐵, 汗流浃背, 非常辛苦,當然隨著時代改变,現在已經沒有打鐵舖了。 我的三舅算是命運比較乖舛的人, 在二戰末期被日本強徵為「軍伕」遠赴南洋, 台灣光復後一年多才返回家中。 阿嬤說當我三舅回到家時, 我外婆哭到無法自已, 當時通訊條件很差, 不知自己的孩子在千山萬水之外是生是死, 現在能看到他活著出現在眼前, 能不激動嗎? 228事件時,宜蘭的情況很嚴峻, 政府查察嚴格, 我三舅因有日本軍伕的背景而差點被牽連, 還是我外婆向當地的「保正」(相當是現在的里長)求情,才沒被關押。 當年如果因政治因素被關押了的話,通常就從人間消失了。 時代的悲劇使我三舅性情大變, 經常酗酒, 而且脾氣狂躁, 我小時候最怕見到他了。 阿嬤是日據時代「高等科」畢業的, 在日據時期, 小學是五年, 小學畢業後, 另外還有個高等科的學制, 要讀兩年,高等科有點像二年制的初中, 但又不是初中, 好像是專為台灣人所設的。 在當時能讀到高等科就如同現在大學生一樣,算是高學歷了。 今天說得太長了,暫時打住,欲知後事如何,請待下回分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5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純青Ka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Day 3) 2022 5/15
(Day 4) 2022 5/16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這兩首風格迥異的詩都出自唐朝大詩人有「詩佛」之稱的王維之手。 📷 5則留言 讚 留言
(Day 3) 2022 5/15
(Day 4) 2022 5/16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這兩首風格迥異的詩都出自唐朝大詩人有「詩佛」之稱的王維之手。 📷 5則留言 讚 留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黃平松   筆者於公元1944年,民國33年12月22日,在偏僻落後貧窮的生毛樹牛磨角出生,當時正是對日抗戰的末期,家母背著我和兩位姨母經常要躲避飛機的空襲,四處逃難。家父是從瓢仔寮的黃家來入贅於牛磨角的陳家,當時因為陳家(外祖父)沒有男孩子,只有六個女兒。家母排行老三,孝順、賢慧,自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東方明珠的客途悲情》 林叔把阿三一家安頓在荃灣(荃灣地處九龍但屬英租界)。當時荃灣完全是鄉下地方,但是阿三一家還是高高興興地暫時住了下來。 阿三媽為了照顧嬰兒無法去打工,老是靠林叔接濟過日子,也不是辦法。於是老大、老二都到當地的火柴工廠去作童工。 阿三雖然年紀太小不能幫忙,但是他也從二哥那學
Thumbnail
"苦螺仔疼尾" ​ 阿公是東石漁民出身,他出生於民國前二年,雖說阿公上一代的歷史,只能從家族目前最高齡的姑姑(現已81歲)談起,只知阿公兩歲就喪父,出生在嘉義縣沿海的東石鄉下,早時漁民是以竹筏出海捕魚、挖螺為生,與潮汐漲退共生息的方式謀生。姑姑說她在三十歲時,認識一位長她二十多歲的高中老師,阿公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三   父親于民國17年農曆11月17日(西元1928年12月28日)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羅東鎮高塘村許厝西高墘厝,為家中幼子。上有三位兄長大哥黃種和(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成器(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振作(五女黃玉琴招贅鄭石泉傳祀)是吾祖父黃禝財(諡華亭)長室潘勤娟所生。次有兩位姐姐黃參治(適後洋坑柄
Thumbnail
頂個月(1/9)看著我的大漢小弟line:「屘姑仔往生了。」   阮叫伊「屘姑仔」,是阮阿媽上細漢的查某囝,自小漢予阿媽的妹妹,阮的姨婆做查某囝。阿媽生4个查埔,4个查某囝。   我這幾仔年想著,當初阿媽是佇想啥物?共家己的查某囝予無翁婿,閣愛拜3个姓,抱3个查某囡仔來姓3个姓的妹妹。雖然家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黃平松   筆者於公元1944年,民國33年12月22日,在偏僻落後貧窮的生毛樹牛磨角出生,當時正是對日抗戰的末期,家母背著我和兩位姨母經常要躲避飛機的空襲,四處逃難。家父是從瓢仔寮的黃家來入贅於牛磨角的陳家,當時因為陳家(外祖父)沒有男孩子,只有六個女兒。家母排行老三,孝順、賢慧,自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母親頓日愁煩  教了五年書,有意再升學,申請保送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母親卻頓日愁煩 隔壁家正在蓋房子正搭了鷹架,我從自己家裡後陽台爬過去,翩翩然下到樓下來,穿著外出服自外走入自家門。有一群人,和一個媒婆正在聊天,最近這種情形特別頻繁。雖然媽媽無意早早把我嫁出去,可是正值芳年20的卻像是一朵盛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東方明珠的客途悲情》 林叔把阿三一家安頓在荃灣(荃灣地處九龍但屬英租界)。當時荃灣完全是鄉下地方,但是阿三一家還是高高興興地暫時住了下來。 阿三媽為了照顧嬰兒無法去打工,老是靠林叔接濟過日子,也不是辦法。於是老大、老二都到當地的火柴工廠去作童工。 阿三雖然年紀太小不能幫忙,但是他也從二哥那學
Thumbnail
"苦螺仔疼尾" ​ 阿公是東石漁民出身,他出生於民國前二年,雖說阿公上一代的歷史,只能從家族目前最高齡的姑姑(現已81歲)談起,只知阿公兩歲就喪父,出生在嘉義縣沿海的東石鄉下,早時漁民是以竹筏出海捕魚、挖螺為生,與潮汐漲退共生息的方式謀生。姑姑說她在三十歲時,認識一位長她二十多歲的高中老師,阿公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三   父親于民國17年農曆11月17日(西元1928年12月28日)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羅東鎮高塘村許厝西高墘厝,為家中幼子。上有三位兄長大哥黃種和(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成器(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振作(五女黃玉琴招贅鄭石泉傳祀)是吾祖父黃禝財(諡華亭)長室潘勤娟所生。次有兩位姐姐黃參治(適後洋坑柄
Thumbnail
頂個月(1/9)看著我的大漢小弟line:「屘姑仔往生了。」   阮叫伊「屘姑仔」,是阮阿媽上細漢的查某囝,自小漢予阿媽的妹妹,阮的姨婆做查某囝。阿媽生4个查埔,4个查某囝。   我這幾仔年想著,當初阿媽是佇想啥物?共家己的查某囝予無翁婿,閣愛拜3个姓,抱3个查某囡仔來姓3个姓的妹妹。雖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