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籬下的辛酸歲月

更新於 2024/09/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黃平松

 

raw-image


筆者於公元1944年,民國33年12月22日,在偏僻落後貧窮的生毛樹牛磨角出生,當時正是對日抗戰的末期,家母背著我和兩位姨母經常要躲避飛機的空襲,四處逃難。家父是從瓢仔寮的黃家來入贅於牛磨角的陳家,當時因為陳家(外祖父)沒有男孩子,只有六個女兒。家母排行老三,孝順、賢慧,自古以來就有第三女兒(吃命)的傳承,當時由瓢仔寮的姑婆當媒人,家母招贅了家父(年僅二十歲)。陳氏家族歷來之知識水平比較高,這對姻緣的結合成為當時一大美談。家父入贅之後就要負起一切家計,舉凡耕田、開創事業賺錢等等。


家父很孝順外祖父和外祖母,是家母60年來對家父鍾情、感念、逆來順受的主因。我是在這種環境中來到人間。三歲以前喜歡吃肥肉,胖得手肘和大小腿有好幾圈的夾縫,三歲以後才稍有後來的記憶,當四歲時,家人僱了遠地的師傅前來造紙,師傅們常揉繩仔吊簾床,我也學會了揉大大小小的繩索塞在口袋裡,在小小的心靈裡學會團結才有力量的真理。

 

公元1949年,民國38年,我6歲,父母見我長得太矮小,如果要每天去瑞里讀小學,徒步往返需3小時,可能跟不上村裡的學生,於是將我寄居在嘉義叔公的家,學前好好適應城市的生活習慣。從此開始了前後13年寄人籬下的辛酸歲月。


記得當時是住在蘭井街,靠仁愛路200公尺左右的吳聯發貨運行對面的二層樓房裡。剛到嘉義,不知道水果攤上的水果要用錢買,隨手拿了一個來吃,結果被老闆及嬸婆狠狠罵了一頓。寄居在親戚的家裡,是手無分文的,蘭井街上每天清早有商販賣小玩意,心裡好喜歡,但是沒有錢買,只有乾瞪眼。

 

離鄉背井寄居嘉義叔公家之後,很難見到父母了,父母經年累月在山上,要從事農耕、造紙、造林的工作,也曾到偏僻遙遠的大埔鄉種香茅草,製造香茅油。這些香茅油和生產出來的紙張都運送到叔公的蘭井街店面販賣。


有次把紙張堆得滿客廳,每件有60台斤重,我在玩耍時不小心碰撞到紙張,整排的紙垮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快馬上躲進桌下,左腳來不及縮進去,結果被壓得腳底倒翻上來,痛不欲生,事後嬸婆背著我去求醫,山上的父母後來知情,輾轉到了嘉義,當時我記得問父母親,您們為什麼到現在才出來看我呢?傷心欲絕。

 

小時候沒讀幼稚園,1951年進入大同國小讀一年級,ㄅㄆㄇㄈ都不會,國語聽不懂,腦海ㄧ片空白。1952年因為叔公做木材生意的原因遷回梅山,我又轉學到梅山國小。一直讀到了四年級,成績還是平平,五年級開始,有天我下定決心苦讀,才領悟到讀書的方法,從此有很好的記憶力。當時的老師非常盡職,但嚴厲,幾乎每位同學都被鞭打過,唯獨我沒有,女同學們對我心生羨慕。


小學六年級,學校要舉辦畢業旅行,三夜四天,每人150元,我徵求嬸婆的同意,報了名要參加,繳款時又不給我去,經我再三懇求,才能成行。寄居在親戚的家內,衣褲只有一套,換洗時傷心透了,內褲穿到破破爛爛,鞋子僅有一雙,有次偷穿舅舅(叔公的孩子)的鞋,還挨了頓罵,放學回家還要去挑水,劈柴,我的童年是艱辛無比的。

 

有一天,瓢仔寮的祖父往生,回山上奔喪,路途遙遠,多待了一天,回到梅山竟遭受嬸婆狠狠一頓鞭打,為了求學真是太無奈,只能忍耐含淚度日。

 

我出生在篤信佛教兼道教的家族,我的長輩對於有關祭祀及祖墳的修建頗具用心。小學五年級時,陳氏家族在太平村的圓山上舉行完墳祭祀的大典,嬸婆把祭祀的牲禮祭品準備妥當,叫我搭縣公車往太平祭祀,我把東西帶到了現場,家族中代表只有我是年紀最小的,我有樣學樣,應該放在祖先這邊的就放這邊,放后土那邊的就放那邊,先向后土這邊燒香祭拜祈禱,然後往祖先這邊燒香祭拜祈禱,第一次學會了祭祀的禮儀,領略了飲水思源的道理,當時我年僅十三歲,不從命不行,因此學會了如何和神明及祖先講話。

 

小學六年級後,有次要舉行月考,上學之前,嬸婆居然苛刻地要求我一定要先拿著向姨母的嬰兒賀四個月的禮品到中正路的吳家,離興中路木材行的家僅有五百公尺,也要我一個人推著乳母車送過去才能去上學,好在我在校的成績數一數二難不倒我。

 

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台灣中部一大浩劫,木板需求很大,隔日要第三次月考,我還是通宵達旦,在鼎元木工廠當小工搬運木板,直到早上上學時間到才去上學。如此的艱辛歲月,直到就讀高中,放學回家還要幫叔公計算木材的材積和買方對帳等等,在辛苦當中歷練了心算和筆算是項無形的收穫,撫今追昔,寄人籬下的滋味是辛酸的,但值得回憶。

avatar-img
3會員
34內容數
我的父親,自號無智居士,乃一八十老農,同時也是瑞峰風景區的開創者。 其在千禧年昭告天下,他要出一本書。 話說某日他突地重獲前世的文才,恍惚間即能見景吟詩,每每即興出口成章,這可讓我們這些後生晚輩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其多數為獨特的七句詩,吟詩畫景,心感隨成,不拘格律,乃其一大特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毛樹寶典 的其他內容
作者:黃平松 翁裕公是古代梅山民雄一帶的傳奇人物,他本住於民雄的葉仔寮,乾隆年間為一家財萬貫的大地主,為了錦上添花,富上加富,找了一位地理師尋求更好的地理興建邸宅。尋覓到雲林縣古坑鄉的大湖底,地名叫內館的地方,邸宅落成之後,傳說有隻大烏龜,每晚子時過後,龜背上背著一斗金及一斗銀來給他享用;鄰近有一
這篇文章描述了高山族人在梅山鄉的傳說故事,講述了一次神祕的自然現象如何改變了當地人的命運。卻因懼怕與誤解,高山族人對神聖的石燭與龍案感到不安,導致了一連串的悲劇,最終使他們的族群逐漸消亡。文章探討了文化信仰與自然災害之間的關係,以及當地人對於傳說地點的歷史與遺跡。
本文探討清朝時期生毛樹地區的社會糾紛解決機制,包括保正的角色及洗門風的習俗,還有古代對於偷竊行為的懲罰措施。透過歷史案例,例如偷竊大白鵝的事件,展示了當時社會對於名譽及法律的重視,並回顧了已荒廢的古步道及其歷史意義。文章圖片涵蓋古代文化及司法制度的元素,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的背景認識。
作者:黃平松 話說在140年前,清朝同治年間,公元1864年左右,當時牛磨角有十餘戶人家過著農耕的生活,除了持續開墾梯田之外,村民利用年末農閒之際要多賺一點生活費。深山裡頭盛產珠瑯愛玉、藤類等可以挑到平地去賣,當時珠瑯大的一株約產120台斤以上,是屬於藤類植物,可以當染料用途。 當時牛磨
在九九二一年九月初,一群屏東工人在清水溪進行溢洪道工程時,意外目擊三隻神祕動物,外形猶如電影角色ET,這一經歷引發工人們的恐慌。而隨後的一場風災使得河道遭到破壞,進一步引發人們對該事件的討論。本文記錄了此次奇異遭遇及其背後可能的含義
 永興宮座落於生毛樹,自古以來供奉福德正神。民國四十五年來,瑞峰村各角落所供奉的諸神陸續也都遷到此廟一起供奉,現在主神是福德正神夫婦及三官大帝等諸神,目前的廟宇已是二度重修。 西元1879年間,距現廟100公尺處,位於生毛樹段300號土地,昔有樵夫在此建寮燒炭為生,言一唐姓樵夫以三石為壁,
作者:黃平松 翁裕公是古代梅山民雄一帶的傳奇人物,他本住於民雄的葉仔寮,乾隆年間為一家財萬貫的大地主,為了錦上添花,富上加富,找了一位地理師尋求更好的地理興建邸宅。尋覓到雲林縣古坑鄉的大湖底,地名叫內館的地方,邸宅落成之後,傳說有隻大烏龜,每晚子時過後,龜背上背著一斗金及一斗銀來給他享用;鄰近有一
這篇文章描述了高山族人在梅山鄉的傳說故事,講述了一次神祕的自然現象如何改變了當地人的命運。卻因懼怕與誤解,高山族人對神聖的石燭與龍案感到不安,導致了一連串的悲劇,最終使他們的族群逐漸消亡。文章探討了文化信仰與自然災害之間的關係,以及當地人對於傳說地點的歷史與遺跡。
本文探討清朝時期生毛樹地區的社會糾紛解決機制,包括保正的角色及洗門風的習俗,還有古代對於偷竊行為的懲罰措施。透過歷史案例,例如偷竊大白鵝的事件,展示了當時社會對於名譽及法律的重視,並回顧了已荒廢的古步道及其歷史意義。文章圖片涵蓋古代文化及司法制度的元素,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的背景認識。
作者:黃平松 話說在140年前,清朝同治年間,公元1864年左右,當時牛磨角有十餘戶人家過著農耕的生活,除了持續開墾梯田之外,村民利用年末農閒之際要多賺一點生活費。深山裡頭盛產珠瑯愛玉、藤類等可以挑到平地去賣,當時珠瑯大的一株約產120台斤以上,是屬於藤類植物,可以當染料用途。 當時牛磨
在九九二一年九月初,一群屏東工人在清水溪進行溢洪道工程時,意外目擊三隻神祕動物,外形猶如電影角色ET,這一經歷引發工人們的恐慌。而隨後的一場風災使得河道遭到破壞,進一步引發人們對該事件的討論。本文記錄了此次奇異遭遇及其背後可能的含義
 永興宮座落於生毛樹,自古以來供奉福德正神。民國四十五年來,瑞峰村各角落所供奉的諸神陸續也都遷到此廟一起供奉,現在主神是福德正神夫婦及三官大帝等諸神,目前的廟宇已是二度重修。 西元1879年間,距現廟100公尺處,位於生毛樹段300號土地,昔有樵夫在此建寮燒炭為生,言一唐姓樵夫以三石為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黃顯東現在擁有四家進口建材公司,太太賢淑,三個孩子也很乖巧。黃家雖住的是高級別墅,但客廳的壁櫥裏卻擺了三張照片,其中有兩張已舊得發黃,與其他進口飾品擺在一起,顯得格格不入。許多人勸他把這三張祖先的照片移到樓上掛在牆壁,但黃先生堅持他的「傳家寶」要放在最重要的地方,讓自己........
Thumbnail
無論是在道山村或是隔壁大一點的中硯里,路上看到的都是年邁的長者,大多數人都馱著背,拄著拐杖,每每看著他們行走蹣跚,心裡都會升起不捨跟憂心,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村莊裡,他們是如何自理生活的?他們的家人都在哪兒呢?他們還有多少時間?
Thumbnail
2024/07/22 撰於苗栗通霄鎮   右手撐頰、左臂輕倚膝頭,靜靜地數著外婆手背上的細紋。裹著金箔的午後陽光斜斜探進紗門,蟬聲唧唧、沒有流動的風。忽地感到有點睏倦,打了哈欠後改成趴姿,側過頭。蜷曲於粉色小塑膠椅,如今已顯得太過低矮,像貓弓著背,忽然發現外婆的髮旋被白灰色簇擁、清晰可見………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落魄的退休男精神有些狀況,目前希望到院裡安置 女主的媽媽目前住在院裡,說了一段故事~~~ 我叫黃曉,回首過去的三十年,那是一段浸滿淚水與痛苦的歲月。 曾經,我也像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女孩一樣,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當我遇到他時,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堅信他會為我
Thumbnail
訴說了回媽媽的出生地,家族的記憶與遺失、家族的風雨與堅守、時代的變遷與女性的自覺、記憶的延續與反思。敘述了家族曾經的故事及女性自己的發展。
Thumbnail
我母親出生於高雄林園, 那邊同樣是外省眷村。 家中共有六名兄弟姐妹,而她行大。 我曾聽她說過她幼時被外公帶去給林瞎子摸骨, 什麼是摸骨?
Thumbnail
我的母親,出身於外省家庭。 我外公是福建廈門茶商之子, 外曾祖父是當時的地主階級, 擁有不少土地租給佃農種茶。 外曾祖父膝下有兩男一女, 我外公行大,自幼送去私塾讀書, 通四書五經,習得一手好毛筆字。
Thumbnail
東京隅田川畔,寡居的福江經營著丈夫留下的足袋小店,這裡為街坊鄰里敞開,也歡迎在外的親人隨時歸來。當關係緊張的兒子孫女不約而同回到老家,在這個夏天祖孫三代難得相聚一個屋簷下,試圖在渾沌的生活中重新認識彼此,努力找到迎向明天的勇氣。
Thumbnail
這是我在書上看到的一則故事.... 阿玲是個在農村長大的女孩,在她18歲生日的那天,老農夫夫婦決定告訴阿玲的生世。 「其實,妳並不是我們親生的!」 「當年,妳母親生下妳後就過世了,你父親把妳托付給我們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不過我還記得妳父親的名字。」 當阿玲知道自己的生世後覺得很驚訝,
Thumbnail
回到高坑的家鄉,懷念阿嬤並分享家鄉美好回憶的文章。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黃顯東現在擁有四家進口建材公司,太太賢淑,三個孩子也很乖巧。黃家雖住的是高級別墅,但客廳的壁櫥裏卻擺了三張照片,其中有兩張已舊得發黃,與其他進口飾品擺在一起,顯得格格不入。許多人勸他把這三張祖先的照片移到樓上掛在牆壁,但黃先生堅持他的「傳家寶」要放在最重要的地方,讓自己........
Thumbnail
無論是在道山村或是隔壁大一點的中硯里,路上看到的都是年邁的長者,大多數人都馱著背,拄著拐杖,每每看著他們行走蹣跚,心裡都會升起不捨跟憂心,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村莊裡,他們是如何自理生活的?他們的家人都在哪兒呢?他們還有多少時間?
Thumbnail
2024/07/22 撰於苗栗通霄鎮   右手撐頰、左臂輕倚膝頭,靜靜地數著外婆手背上的細紋。裹著金箔的午後陽光斜斜探進紗門,蟬聲唧唧、沒有流動的風。忽地感到有點睏倦,打了哈欠後改成趴姿,側過頭。蜷曲於粉色小塑膠椅,如今已顯得太過低矮,像貓弓著背,忽然發現外婆的髮旋被白灰色簇擁、清晰可見………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落魄的退休男精神有些狀況,目前希望到院裡安置 女主的媽媽目前住在院裡,說了一段故事~~~ 我叫黃曉,回首過去的三十年,那是一段浸滿淚水與痛苦的歲月。 曾經,我也像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女孩一樣,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當我遇到他時,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堅信他會為我
Thumbnail
訴說了回媽媽的出生地,家族的記憶與遺失、家族的風雨與堅守、時代的變遷與女性的自覺、記憶的延續與反思。敘述了家族曾經的故事及女性自己的發展。
Thumbnail
我母親出生於高雄林園, 那邊同樣是外省眷村。 家中共有六名兄弟姐妹,而她行大。 我曾聽她說過她幼時被外公帶去給林瞎子摸骨, 什麼是摸骨?
Thumbnail
我的母親,出身於外省家庭。 我外公是福建廈門茶商之子, 外曾祖父是當時的地主階級, 擁有不少土地租給佃農種茶。 外曾祖父膝下有兩男一女, 我外公行大,自幼送去私塾讀書, 通四書五經,習得一手好毛筆字。
Thumbnail
東京隅田川畔,寡居的福江經營著丈夫留下的足袋小店,這裡為街坊鄰里敞開,也歡迎在外的親人隨時歸來。當關係緊張的兒子孫女不約而同回到老家,在這個夏天祖孫三代難得相聚一個屋簷下,試圖在渾沌的生活中重新認識彼此,努力找到迎向明天的勇氣。
Thumbnail
這是我在書上看到的一則故事.... 阿玲是個在農村長大的女孩,在她18歲生日的那天,老農夫夫婦決定告訴阿玲的生世。 「其實,妳並不是我們親生的!」 「當年,妳母親生下妳後就過世了,你父親把妳托付給我們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不過我還記得妳父親的名字。」 當阿玲知道自己的生世後覺得很驚訝,
Thumbnail
回到高坑的家鄉,懷念阿嬤並分享家鄉美好回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