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看暗黑版【仙履奇緣】啦
導演:肯尼斯布萊納 Kenneth Branagh
演員:莉莉詹姆斯、理察麥登、凱特布蘭琪、海倫娜波漢卡特
灰姑娘:「為什麼你們非得嚇那頭鹿不可呢?」
王子:「因為打獵就是這個樣子。」
灰姑娘:「大家都這麼做,並不代表那就是對的。」
自從2010年的【魔鏡夢遊】後,迪士尼似乎挖到一座金礦,以一年一部的速度來毀童年,不見得都叫好,但每一部都叫座的狀況下,經典童話電影真人版就像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無窮無盡地在自我繁殖,成為這個世代奇特的觀影經驗。
關於灰姑娘的故事,已經不需要贅述。從古裝到現代、甚至是未來外太空的改編版本,跟「灰姑娘」有關的版本不勝繁數,每個版本都想要在這個故事裡挖掘出一點新意;2015年迪士尼的真人版【仙履奇緣】,改編的是他們在1950年拍攝的動畫版本-這版本已經和原來收錄在1697年的法國「鵝媽媽的故事」,或1812年德國「柏林童話」版本有所不同;當年動畫版在二次大戰剛結束的年代推出,自然有其時空背景,一個擁有夢想的女孩,在被欺侮的生活,遇上魔法、碰到王子、共舞一夜,等著王子拿著玻璃鞋來找她,很能替當年的苦悶生活解套。
「告訴你一個秘密,善良和勇氣,能夠幫你面對所有的挑戰。」
在經過「睡美人」大幅改變視角成【黑魔女:沈睡魔咒】後,2015年我在看【仙履奇緣】時是抱著期待心態,只是沒想到導演肯尼斯布萊納採取了穩紮穩打的改編,雖說從【史瑞克】後,就好像沒有好好看部沒有亂入情節的純粹童話電影了,但這部片找來了凱特布蘭琪飾演後母壓陣、海倫娜波漢卡特飾演神仙教母客串,怎麼可以單純如斯?導演編劇根本沒有想要刻意解釋這個故事背後的次文本,或延伸劇情。和1950年的動畫版相比, 2015年真人版【仙履奇緣】電影想要挖掘的新意是什麼?有可能因為肯尼斯布萊納的莎翁劇團背景,以及來自「唐頓莊園」的演員群們,整部片多了分文學味,他把每場戲拍得有如油畫的高貴典雅,特別是凱特布蘭琪飾演的後母一角,很有莎士比亞的精神在。
一個女人一生要追求的是什麼?當後母為了經濟因素嫁到這個家,發現自己永遠贏不過另外一個女人,在丈夫心中勝不過灰姑娘,在灰姑娘心中,比不過灰姑娘的過世母親,她沒有被當成一個母親、一個妻子來對待,不甘與寂寞,得不到幸福的怨氣,不停地怨天尤人,逐漸發霉的發洩到一個孤女身上,尤其是對照自小就受到父母呵護的灰姑娘。。。可恨之人越是可悲,當她手持著玻璃鞋,威脅灰姑娘說:「讓我們一起去皇宮吧!就說妳是那個女孩,但以後國家讓我掌權。」凱特布蘭琪瞬息變換的演技與抑揚頓挫的口氣,讓這個原來反派的角色,增添人性的厚度。只可惜劇本沒有足夠空間,讓凱特布蘭琪如黑魔女安潔莉娜裘莉那樣地傲然獨立出來。
在莎士比亞的劇本裡,人物的善惡並存一直都是設定之一,人性從來就無法黑白分明界定,這到了莎翁晚期作品,就延伸出寬恕與和解的主題。【仙履奇緣】在電影一開始就利用灰姑娘母親的死,告訴「善良」與「勇氣」的堅持,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但一昧的善良只是淪落女傭、等人欺凌的下場;在經過一番波折後,電影最末,當灰姑娘和王子準備攜手離去,她告訴了後母(凱特布蘭琪 飾)一句話:「我原諒你!」這是句非常唐突的台詞,但這句「暴風雨」的台詞,傳遞了和解的必要及困難。回到莎翁的文學脈絡裡,就可以理解肯尼斯布萊納為什麼要接拍【仙履奇緣】的用意。
另一個我覺得有趣的角色,是理察麥登飾演的王子一角。在過去童話故事裡,王子通常都是比較慘白的部份,只負責提供讓女主角或公主登場的功能;【仙履奇緣】的王子,初相遇為了隱瞞自己身份,說自己是學徒基頓,從小就接受菁英教育,卻不想按步就班接受政治婚姻,期待自己也能擁有父親遇到母親般的完美邂逅-對比灰姑娘的平面(有可能只是莉莉詹姆斯演技太平淡),就像那座秘密花園裡藏著母親溫柔的心,他任性的邀請全國女孩參加舞會,或是假扮侍衛找尋灰姑娘,「大家都這麼做,並不代表那就是對的。」當這句台詞第二次出現時,王子這個角色反而是承襲迪士尼一貫的女性角色的自覺與成長光環。
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場,到「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結尾,像這樣有感的部份還是吉光片羽,少了點突破與創意,全特效呈現的華麗畫面,大部份的時間【仙履奇緣】還是很童話,就像三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Sandy Powell設計的一套套華美的戲服(配上派屈克道爾的音樂真的很絕配),「沒有魔法、沒有馬車、沒有父母也沒有嫁妝,你願意接受這個真實的我嗎?」別傻了,親愛的灰姑娘!你的這個故事從來就沒有真實過啊!!話說回來,我還蠻想看一部以後母視角為主的暗黑版本【仙履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