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分享|裸辭離職:是我在轉職路上的刻意留白。

只要改變,就是好的開始;只要開始,就是好的結果。
許多人告訴你沒找到工作之前不能離職嗎?過去的經驗告訴你裸辭找工作壓力非常大嗎?不敢離職的你擔心的是沒有錢還是害怕自己沒有能力呢?
回顧成長過程,我們習慣被比較,而害怕選擇停留;我們拼命地努力爭取,卻不知道該怎麼放手;我們活在快速變化的節奏裡,幾乎忘了生活自主權還握在手中。這樣想改變但始終一成不變的生活,是不是跟你的很像呢?
這篇會分享裸辭離職的決定,我是怎麼從極其忙碌的緊繃,到真正放慢步調去追尋,最終一步步找回自己。想對那些需要休息卻不敢停下來的人說:能作出離職這個決定,已是勇氣可嘉;而在離職時選擇裸辭,也很值得被鼓勵。
這一次,跳脫工作狂的庸庸碌碌,拼湊著支離破碎的靈魂,一起在慢動作的停格中把自己找回來。

花了許多時間往前走,必須用一些力氣才能停下來。

跨出舒適圈的那一步,雖然沒有很沉重,但肩上給自己的責任壓得蠻重的,總覺得沒有闖蕩出什麼,怎麼能給自己一個交代?幾度想放棄的時候,也是在遇見幾個貴人的意外之下堅持下來了。
可能帶有不能回頭的使命感吧,所以總是拼命往前跑,跌倒了再站起來、走累了就放慢走,無論如何就是沒有真正停下腳步。
想起曾經帶領我的主管,在我工作表現取得還不錯的績效時,我以為他的評價會像是:學以致用的行銷企劃、徹夜不歸準備資料的努力、拿捏得宜的應對進退…等,結果都不是,他總結新人時期的種種功績,竟是來自於我的「自律」。
成也自律,敗也自律。當你用了多少時間學會自律,也代表你需要多少時間來適應不必自律。當別人探討怎麼開始,我學著如何才能停留。
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壞掉了的機器人,只會往前卻不知道怎麼停下來,也很遺憾在體檢報告中看見新出現的紅字。才知道,對於一個習慣當工作狂的人來說,自律其實是一個多麼難放下的責任,而暫停又是多麼奢侈的生活。

離職後留白的 Gap Year,真正放慢腳步的三階段:

# 1 果斷離開:不讓忙碌成為不能離職的藉口。

離職時候最刺耳的一句話應該是:「你之後要去哪裡?」,也就是問你下一步的打算,可是我離職時真的沒有什麼打算,也不懂為什麼一定要找到下一份工作才有資格提離職。
如果用感情的世界來比喻,我們都知道這樣騎驢找馬的模式,其實是技術性的沒劈腿,但在關係結束之前,你心裡已經很清楚自己根本不愛對方了。我想工作也是一樣的。
你明知道自己已經不想要待在既有環境,但在還沒找到下一份工作前卻不敢離職。可惜現實情況是,停不下來的忙碌讓你想作的決定一延再延,你甚至沒有時間去想未來的下一步,你根本沒空看職缺、沒空寫履歷、沒空準備面試,最終,陷入了更深的惡性循環。
所以我很瀟灑的離開了。

# 2 刻意留白:不為趕時間而塞行程,不因怕孤單而找人陪。

不可諱言地說,瀟灑離開確實會迎來巨大的壓力。
沒有打卡上班的約束,睡到自然醒也不會怎麼樣;沒有工作進度的壓力,熬夜晚睡也不必擔心。但你就是一個人,多了很多自己的時間,對比別人都在努力上班,你在放空和自律的抗衡下,罪惡感和孤獨感是同步增加。
你開始懷疑自己有沒有資格休息,也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找到下一份工作,想抓緊時間積極和朋友們碰面,但到了社交場合才發現,沒有具體規劃的未來似乎也端不上檯面去說,內心隱約出現怕被人發現的不自信。
那些果斷帶來的焦慮,是難以忘記也難以避免的,說是休息,好像也沒辦法真正的休息。
但該面對的未來,還是得面對,該處理的內心戲,是怎麼也無法逃避。回到離開的初衷,是為了放慢腳步傾聽自己,練習慢活與獨處的能力,不排滿滿的行事曆去跟時間賽跑,也不到處聚會找人陪伴。好好休息、好好生活、好好自處,好好問問自己,你的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 3 放過自己:還不能為理想工作,那就先為生存努力。

失業的壓力,大多來自於我們得為錢工作,再多的存款也有花完的一天,累積的被動收入還不夠支撐想要過的生活。最諷刺的是,當你有了可以賺錢的機會,發現那也不是你的首選。
時不予我,是當時最深刻的感受。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但想去的公司也沒有釋出相關職缺;你知道自己能力也不差,但陌生的領域裡誰會知道你的能耐。你努力準備做出嘗試,但幸運之神似乎也沒怎麼眷顧。
在還不能為理想而工作的時候,那就先為生存而努力吧!
比起進行選擇,更重要的是取捨,工作沒有完美的絕對值,只有你能接受的比較值。在一次次失敗之後,我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暫時放寬工作條件,也算是放下對自己的一些執念。放過自己,也只有靠你自己。

轉職也須斷捨離,暫時的放棄是為了得到更多。

目前三份正職,中間兩次轉職都是選擇裸辭。或許在別人眼裡,這是一個極其任性的決定;但對我來說,這不過是一次請求暫停的爭取。
但當我知道自己需要休息,就想要跳脫原有的環境,只是為了暫停而離開,並不是有了更好的發展才決定。而當我開始對未來產生迷惘,就只是想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番,只是為了釐清思緒而放空,而非貪戀空窗期的悠哉才待業。
或許保守一點是,等到另一個更好的機會,再來取代原本擁有的一切。但我很慶幸兩次給自己放的長假,讓我能更專注思考自己要什麼,也有更充裕的時間與心力來準備接下來的計劃。
撇開大家都過得很好的社群假象,以及日子還是得過的財富不自由,這兩項壓力所帶來的焦慮,我確信,裸辭不一定是個好決定,但可以是離職時候的另一個選擇。

也許慢下來是個恆久課題,而這件事也沒有辦法快。

一直以來都很急,走路很快、說話很快,想要很快把事情做完,想要很快就達成目標。想著怎麼越來越快,卻連一點慢都無法等待。
這幾年為了慢下來,學習瑜珈,接觸心理學;看山看海,親近大自然;記錄生活,和自己對話。直到和一位久違朋友聯繫,說我變了很多,語速慢了下來,我才發現,真正學會放慢步調,也不過這半年的事。
過程中被啟發思考的是:快一點跟慢一點做完差在哪?預計 30 歲完成的事,如果 40 歲再完成可以嗎?
都說花多少時間習慣,就要花多少時間改變。也許慢下來是個恆久課題,而這件事也沒有辦法快。
只要改變,就是好的開始;只要開始,就能有好的結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娜塔莉,30+北漂女子,行銷經理/職涯講師/專欄作家,亦是Podcast「娜要下班了嗎?」主持。創作專欄「娜塔莉說故事」逾15萬字累積30萬次瀏覽、5萬不重複到訪人次,近年深耕西洋占星與心理學,致力解開人生謎團,相信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應該活出各自不同人生。natstoryteller.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