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廔管保養照護重點,血管外科專家圖文解說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的腎臟負責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電解質與代謝廢物,當腎臟衰竭時,便得利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來替代腎臟的功能。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兼華醫師指出,一般來說洗腎機要達到足夠的透析功能,每分鐘至少要200毫升的血流量才夠用。我們身體只有動脈有辦法提供如此大量的血流,但是動脈通常比較深,扎針的難度較高。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血管外科醫師可以替患者建立洗腎廔管。
洗腎廔管就是把動脈跟靜脈接在一起,讓動脈的血液直接進到靜脈裡面。」張兼華醫師說,「靜脈的位置較表層,而且在動脈血流的衝擊下,靜脈管徑會漸漸擴大,方便扎針進行血液透析。」
洗腎廔管怎麼做?
原本的動脈血液進入微血管後,再流入靜脈,要讓動脈血液直接流入靜脈可以利用「自體血管」或使用「人工血管」。張兼華醫師解釋,「自體洗腎廔管」是將自身的動脈與靜脈嫁接在一起,「人工血管」則是將人工血管的兩端,一端接著動脈、另一端接著靜脈,然後將人工血管放在皮下,未來需要透析的時候,可以直接扎針。
「自體洗腎廔管的問題是有可能經過幾個月後,靜脈管徑一直沒有擴大、成熟,而沒辦法扎針透析。」張兼華醫師分析,「人工血管不用等到靜脈擴大,可以直接扎針進行血液透析,但是人工血管發生阻塞、感染等問題的機會較高。」
血管外科醫師會與患者詳細討論,並綜合評估患者的年紀、需求、血管、健康狀況等,選擇合適的洗腎廔管方式。
洗腎廔管要定期檢查,確保暢通!
當洗腎廔管阻塞時,血液透析治療將被迫中斷,患者也需要接受緊急處置。為了確保洗腎廔管暢通,平日務必定期檢查。
「我們會教導洗腎病友如何自行判斷,例如要經常用手輕輕觸摸洗腎廔管,確定這是震動而不是跳動的感覺。」張兼華醫師解釋,「洗腎廔管與一般血管不同,觸摸的時候會有一種『震顫感』,感覺好像有電流通過,麻麻的感覺。這是因為洗腎廔管的血液是從高壓系統進入低壓系統,所以會產生震顫的狀況。」
另外,也會建議病友買個聽診器放在家,每天聽洗腎廔管,張兼華醫師說聽起來會有「呼!呼!呼!」像風吹過的聲音。
每天自我檢測,用手摸、用聽診器聽,可以提早發現洗腎廔管狹窄或阻塞,不用等到洗腎當天才發現,而影響洗腎治療,打亂生活步調。
除了自我檢測之外,建議每三至六個月回門診做血管超音波檢查,張兼華醫師提醒,有時候聽起來、摸起來都正常,但是更精細的血管超音波能夠提早發現一些問題,及早治療。
洗腎廔管阻塞怎麼辦?
當洗腎廔管狹窄或阻塞時,會較難扎針,而且血流也不順暢,洗腎機經常出現警示訊號,也可能在拔針之後,止血不易。如果出現手臂腫脹、疼痛,也需要立刻就醫檢查。
懷疑洗腎廔管有狀況時,需要先作血管超音波檢查,張兼華醫師說,「血管超音波檢查可以測量洗腎廔管的血流量、看看是否有血塊,並確認洗腎廔管狹窄的位置與嚴重程度,幫助醫師擬定治療計畫。」
為了解決洗腎廔管的問題,目前大多採用微創導管介入治療,張兼華醫師說,「我們會將導管小心穿過洗腎廔管狹窄的位置,然後撐開氣球導管,擴張血管的管徑,讓血流可以順利通過。」
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醫師還會放置血管支架來維持血管的暢通,張兼華醫師解釋,「洗腎廔管較常使用人工血管支架,與心導管使用的支架不同。心臟冠狀動脈使用的是『裸支架』,看起來就是一個網狀金屬支架;至於洗腎廔管較常使用『覆膜支架』,除了金屬骨架外,還包覆一層人工血管薄膜。對洗腎病人來說,人工血管覆膜支架會比裸支架的效果更好。醫師會視狀況決定是否放入人工血管覆膜支架,來保持洗腎廔管的暢通。」
雲嘉南地區血液透析中心的整合照護模式
洗腎廔管的照護需要:患者、洗腎中心、血管外科醫師,三方面的共同配合!張兼華醫師解釋,「過去的狀況是,病友在洗腎廔管出問題時,洗腎中心會請患者到外科醫師做檢查,而在外科醫師檢查之後,就會請病友回洗腎中心。外科醫師與洗腎中心之間往往是透過病友聯繫,但是病友並不知道洗腎機器出現的警示訊息是什麼意思,也不清楚洗腎廔管出了哪些狀況,傳話過程中經常有誤差。」
為了解決這樣的困境,大林慈濟醫院與雲林、嘉義、台南、彰化、南投等地方,大約五十幾家醫療院所、洗腎中心合作,共同建構了洗腎廔管整合照護模式。張兼華醫師說,「只要病友的洗腎廔管有狀況,洗腎中心都可以即時跟血管外科醫師聯繫,說明病友的問題,然後幫病友預約外科醫師的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測。如果洗腎廔管已經阻塞了,外科醫師便會安排急診處置。」
除了即時溝通管道外,還有編制個案管理師負責追蹤病友的情況。張兼華醫師說,目前已追蹤了將近一千個病友。因為洗腎廔管需要每三個月回診檢查,所以會提前一周通知各個洗腎中心,請他們提醒病友。如果病友沒有回診,個案管理師也會持續追蹤、了解原因,盡可能請病友定期檢查,確保洗腎廔管暢通。個案管理師都會教導病友照顧自己的洗腎廔管,並提供一些實用的醫療知識。
「我們也會定期舉辦研討會,讓洗腎中心的醫師、護理人員參加。」張兼華醫師說,「透過雙向溝通平台,大家可以交流洗腎廔管的新知、照護上遭遇的問題,也能共同討論解決辦法,持續提升洗腎廔管的照護品質。」
貼心小提醒
做好洗腎廔管後,病友務必時常注意,保持皮膚清潔,不要戴手鐲、不要穿著會束緊手臂的衣物、不要背太重的包包、睡覺時不可以壓迫手臂等等。洗腎廔管照顧得宜,可以使用十幾、二十年不是問題。張兼華醫師叮嚀,定期追蹤、與醫師密切配合,即使接受血液透析,洗腎病友也能維持正常工作,擁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2會員
6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急診的「洗腎日」文化!禮拜天在我們醫院是急診的「洗腎日」,這是為什麼呢?
Thumbnail
avatar
非典型醫生
2024-05-05
血糖高,恐怕要洗腎根據統計,在台灣因為末期腎臟病而需要洗腎的患者中,有45%是因為糖尿病所引起。糖尿病與洗腎息息相關。長期的高血糖會使腎臟的小血管和腎絲球受損,損壞腎功能,稱為糖尿病腎病變,也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疾病進展,腎臟受損越來越嚴重,可能會出現水腫、蛋白尿、高血
Thumbnail
avatar
林沛勳中醫師
2024-03-15
洗腎的居家照護 關鍵一把抓腎臟位於腹腔後方,其功能為調節體內水份、酸鹼平衡,以及排除體內代謝廢物。若腎功能衰退,甚至喪失時,會導致水份與鹽分無法正常排出,造成水腫。更嚴重的是代謝廢物留於體內,將會導致尿毒症,出現噁心嘔吐、內分泌失調、貧血、神智不清等症狀。
Thumbnail
avatar
優照護
2024-01-10
台灣洗腎人口全球第一未解之謎台灣洗腎人口全球第一未解之謎: 這是網友問的。 ==================== 以下是台灣洗腎人口全球第一未解之謎的感應, 僅供參考,信不信就隨你了。 ==================== 問題: 為何台灣洗腎人數全球第一, 主要是台灣人吃了什麼特別的食物嗎? 這是網友問的。 腎臟不好
Thumbnail
avatar
issutarot
2023-09-06
慢性腎臟病ckd成因與預防方法:掌握關鍵知識,了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及防範策略"|預防腎衰竭與腎移植|洗腎危機前言 腎臟在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每30分鐘就會過濾體內所有的血液,清除廢物、毒素和排出多餘的液體。此外,還有助於控制血壓,刺激紅血球的產生,保持骨骼健康,並調節對生命至關重要的體內磷酸鹽平衡。若罹患慢性腎臟疾病,將不只對患者本身健康造成威脅,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因醫療成本高昂,形成社
Thumbnail
avatar
chia-ling Lu
2023-08-11
如佛地魔般的「洗腎」「不要再告訴小朋友,你不乖會被警察抓去!」 ⠀⠀ 我忘記是在哪裡看到這句話,覺得很有道理,這種恐嚇式的教學,除了效果很短暫之外,還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終身陰影! ⠀⠀ 我到現在看到警察還是會毛毛的。 ⠀⠀ 但是我們醫療人員卻常常恐嚇患者,「你如果怎樣怎麼,你就會洗腎!」 ⠀⠀ ⠀⠀ ⠀⠀ ⠀⠀ ⠀⠀
avatar
三顆腎的物理治療師
2022-06-12
愛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別讓洗腎找上門台灣洗腎人口數是全球第一,截至目前為止,數量高達9萬多人,堪稱是洗腎之島;而且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00萬人罹患腎臟病。為什麼我國腎臟病和洗腎人口會這麼多?大家對腎臟及相關疾病又了解多少?該如何注意飲食、搭配運動,讓自己遠離腎病變,擁有腎利人生呢?
Thumbnail
avatar
小日光
2022-05-23
Vancomycin用在洗腎病人洗腎 | Vancomycin | 劑量 | 濃度
Thumbnail
avatar
小螺絲の薬剤師生活
2022-04-14
可怕真實數據:每10個台人洗腎,就有7人原本血糖高!台灣人的「血糖藥」怎麼了?當初我也不知道,廷岳我去糖尿病衛教協會上課的時候,「洗腎造成原因」的數據,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Thumbnail
avatar
胡廷岳藥師的醫病故事集
2022-03-09
96%人口洗腎不知道!三步驟照護家人,拒絕成為臥床照顧者!洗腎兩個字,不會只是病人本人要擔心的問題。身為照顧者的我們,當聽到家人要開始「洗腎」,一定也是「頭殼抱著燒」。
Thumbnail
avatar
胡廷岳藥師的醫病故事集
202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