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桿規格的雜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球桿規格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塊,有些球友甚至不知道什麼是球桿規格。你會嚴選桿身、桿頭和握把。打破沙鍋問到底,那款款最優,掛在網上找最殺的價格,不辭辛勞去面交。但你在意有了這些夢中情人後,桿子要怎麼裝?裝多長、多重?如何讓你拿起來、揮起來、龍飛鳳舞?這就是球桿的核心!
買很簡單,但買了要怎麼用才是關鍵。說起來簡單,但如何買適合你用的桿子就是本文的一些建議。一些識途老馬的球友們,買前會思考;買了要怎麼裝或先諮詢熟的技師,他適合什麼的產品和他想買什麼桿子,再給技師去調整。買前要注意什麼,比如規格,重量、硬度、材質等。這都是重點,不是我愛哪個牌子、外型和顏色就買來爽,但用起來就烙賽!
沒經驗或單行道的思考,喜歡就敗下去。裝起來,打的歪七扭八、還苦撐、硬撐說;找到自己的屠龍刀。看過太多業餘球友這類慘狀。如果你想打的談笑風生,好好去把手邊桿子規格給重新設定適合你動作,才是王道。
有時候和一般球友打球,看了他們球袋裡的組合,那可是龍蛇混集、五花八門。一下重量落差太大、要不就是長度不對稱。打起來直說;沒事!這桿子好,把我的潛力發揮淋漓盡致。見鬼了、那些slice、hook都是阿飄打的阿。還是你的第二人格重現江湖?
我以前也和幾個部落客打球。對球具測試文說得風起雲湧、嘴角起泡。實際拿手打伸卡球,從沒看到球飛過250碼樁。武器都是狠角色!價格也是高檔的那種。拜託,可不可以實際一點?把桿子搞得合理、好打一點。這很難嗎?
很難!因為多數球友根本無視或不懂。最常見的就是照一般市售球桿的規格做。比如木桿就做45.5“。鐵桿完全無言,讓技師決定。那你買這些稀有動物或頻臨絕種的桿身、桿頭幹嘛?你知道這些桿頭、桿身八字/特性和你合嗎?
沒有去對八字,就硬上,結果就是草草了事。所以桿子的規格設定比你買什麼屌到爆桿身或桿頭來得重要。我可以用很平淡無奇的桿頭和桿身,讓你打得虎虎生風。就是規格對,才能讓你把你的身體優勢發揮出來。
不要去把一些沒意義的數據掛在嘴邊。這不會讓我覺得你比較懂或專業。很實際的去設定合理的使用規格;友善的桿子重量和適當的長度。這才是發揮球桿最核心的關鍵。你的動作做不好一部分是自己身體問題,另外就是球桿規格不對盤。所以市售桿子規格就不會適合你發揮嘛!
你既沒有選手那種先天優勢,也沒有後天努力,就把規格重新調整吧。不是說規格調整就是去換桿身、桿頭或握把。而是對於桿子的重量、長度、軟硬、握把尺寸等,重新去設定。讓你拿在手上就覺得好揮、輕鬆、容易。這樣才能去把身體的爆發力給發揮出來。
在過去的10多年間,我不知道嘗試設定多少規格組合,所以瞭解規格需要讓大家更重視。同樣桿頭,設定不同桿身、不同長度、不同重量,從而去瞭解對使用者的操控,和身體動作發揮的影響。同時不同種類的桿子的規格落差可以多少?設置很多的規格去比較和觀察結果。只有一個結論:“夭壽重要!”
每一支桿子的規格都至關重要,而且要和前後的桿子規格有相關連結。不要讓你的身體每次都要挑戰不可能任務。一下要超水準發揮、一下要打職業版或女子版的桿子。怎麼能不走莖。
拜託你給工坊技師一點挑戰好嗎?他們不是只是黏球桿,設定你要的規格。要他們設定適合你打的桿子很難嗎?做不到就是坑蒙拐騙之徒。不是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就是專業。專業需要靠你用的結果來回應。好好去要求適合你打的規格吧!不然你的桿子只能當擋煞避邪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2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多數的球場,第一洞開始都是讓球友建立信心的開始。不會給你一個震撼教育。這是高爾夫的標準邏輯,不是以要考倒你,而是讓你逐步去享受高爾夫的挑戰和樂趣。這是在亞洲和美國打球很大不同。美國大多的球場都是比較for fun,但在亞洲的球場,如果沒有讓你打到髒話連篇,就很難讓球友印象深刻。
這雙鞋的重量是612g。一個是306g。就我使用不少鞋款的經驗,這樣的重量稱不上輕量化。輕量化的鞋子重量要在300g以內。所以可以說它輕,但不是算是輕量化鞋款。因為編織外層應該可以減少不少重量,但似乎重量也沒有太顯著的減低。就看看實際穿起來的感覺,和效果能否把這雙有科技化的鞋款提升使用效果?
夏天是讓大家又愛又怕的一個季節,天氣也不錯,但最麻煩的在於它的溫度。基本上在夏天打球對大家都是一個折磨。臺灣就別說了,哪邊都一樣熱。現在不同於50年前,還可以到北部去避暑。北京、紐約都一樣熱。這樣導致夏天打球就是對身體和大腦的一個考驗。
今天天氣陰天多雲,溫度在10幾度,有點涼。下午5、6點會開始下雨,2點開球,應該可以趕在下雨前結束。到球場真的有冷,本來穿短褲,回去車上換長褲,夾克也穿起來,前2洞身體熱起來後,就脫外套打了。開車到球場要40分鐘,不遠,進去球場就像進到森林裡。一到停車場,一堆車,看來如果週末打會更可怕。
現在動作也穩定,球桿的設定也著眼在,讓身體可以更容易去產生爆發力和運行動作。只要能達到這些要求,桿子就會變得異常好打,效果一點也不會打折。我逐步去跳脫現有的球桿規格框架,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效果。這也是我不斷去嘗試不同於現有球桿框架下的原因。你會發掘到很多完全想不到的結果。
先在練習場打,瞭解2個桿頭特性和回饋。比較容易去感受桿頭和擊球在桿面不同位置的回饋。如果第一次測試球桿不在練習場,基本很難可以清楚抓到桿頭的回饋與非甜蜜點的擊球感受。2支木桿都是先打6~10球。然後換另一支。打3輪來瞭解桿頭的特性、手感、飛行效果。這樣就可以瞭解桿頭的特性與如果下場可以如何去打。
美國多數的球場,第一洞開始都是讓球友建立信心的開始。不會給你一個震撼教育。這是高爾夫的標準邏輯,不是以要考倒你,而是讓你逐步去享受高爾夫的挑戰和樂趣。這是在亞洲和美國打球很大不同。美國大多的球場都是比較for fun,但在亞洲的球場,如果沒有讓你打到髒話連篇,就很難讓球友印象深刻。
這雙鞋的重量是612g。一個是306g。就我使用不少鞋款的經驗,這樣的重量稱不上輕量化。輕量化的鞋子重量要在300g以內。所以可以說它輕,但不是算是輕量化鞋款。因為編織外層應該可以減少不少重量,但似乎重量也沒有太顯著的減低。就看看實際穿起來的感覺,和效果能否把這雙有科技化的鞋款提升使用效果?
夏天是讓大家又愛又怕的一個季節,天氣也不錯,但最麻煩的在於它的溫度。基本上在夏天打球對大家都是一個折磨。臺灣就別說了,哪邊都一樣熱。現在不同於50年前,還可以到北部去避暑。北京、紐約都一樣熱。這樣導致夏天打球就是對身體和大腦的一個考驗。
今天天氣陰天多雲,溫度在10幾度,有點涼。下午5、6點會開始下雨,2點開球,應該可以趕在下雨前結束。到球場真的有冷,本來穿短褲,回去車上換長褲,夾克也穿起來,前2洞身體熱起來後,就脫外套打了。開車到球場要40分鐘,不遠,進去球場就像進到森林裡。一到停車場,一堆車,看來如果週末打會更可怕。
現在動作也穩定,球桿的設定也著眼在,讓身體可以更容易去產生爆發力和運行動作。只要能達到這些要求,桿子就會變得異常好打,效果一點也不會打折。我逐步去跳脫現有的球桿規格框架,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效果。這也是我不斷去嘗試不同於現有球桿框架下的原因。你會發掘到很多完全想不到的結果。
先在練習場打,瞭解2個桿頭特性和回饋。比較容易去感受桿頭和擊球在桿面不同位置的回饋。如果第一次測試球桿不在練習場,基本很難可以清楚抓到桿頭的回饋與非甜蜜點的擊球感受。2支木桿都是先打6~10球。然後換另一支。打3輪來瞭解桿頭的特性、手感、飛行效果。這樣就可以瞭解桿頭的特性與如果下場可以如何去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鐵桿擊球 無論是凹槽鐵桿、切擊鐵桿、中鐵桿還是木桿,瞄球和揮桿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揮桿並非擊球動作,揮桿是穿越擊球動作的過程——包括劈擊和推桿。揮桿的後擺與跟隨動作的長度應相同。今天,由於球桿的桿頭設計有不同的仰角,高爾夫已經成為一種機械化的運動。專家打高爾夫時僅需為每個距離選擇合適的球桿,直到到達果
Thumbnail
你好,我是查理。 高級球員和專業人士揮桿時會感受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高爾夫球桿重量的感覺。 如果您能正確感覺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桿頭速度將會增加,距離加長。 這可以透過在球前面擊球或左曲球來糾正。 這次我要講的是正確的手感球桿重量的方法,很多人可能都有誤解。 "有些人將高爾
Thumbnail
任務結束 這套球桿415000日幣換算比在台灣買便宜3萬左右 日本球桿選擇多 優惠也多,還可以再扣10%消費稅 台灣市場相對小很多,所以球具選擇很少也沒有多特別的季節優惠 現在來日本買任何高單價商品都是划算 就算買機票來吃喝玩樂都值得
Thumbnail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讓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
  我一直覺得棒球是一種很奇妙的運動。作為一種球類運動,棒球的得分規則特別不直覺。它既不是像籃球、足球、手球那樣是把球送進指定位置來得分;也不是像網球、排球、羽球、桌球那樣,要確保球不要在自己的一方掉落。甚至連保齡球、槌球、撞球這些不符合上述兩類典型的球類,與棒球相比,得分方式都顯得相當清晰單純。
Thumbnail
這通常是常見的情況。 在過渡時,球桿不會傾斜。 並且早期釋放,你在揮桿過程中你的手太早離開。 球桿很快就會出現甩桿。 我認為這些是你擔心的原因。 那麼在過渡時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態呢? 球桿像專業人士一樣傾斜。 是否有可能保持姿勢,讓球桿不會延遲? 我想給你一個關於這方面的課程。 首先,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2023名古屋AOK講習會筆記·四 弓具的狀況對射箭的影響非常大,每次使用前和後都應該妥善檢查。
Thumbnail
切滾球: 飛少滾多 12法則: 飛滾比 7號桿>1:5(7+5=12) 9號桿>1:3(9+3=12) P桿> 1:2 54°Wedge>1:1 越長桿桿面角度越小,越穩定 掌握桿把,左手低右肩高,肘貼胸肋, 桿身垂直地面(桿頭跟部離地),桿身握短。 像推桿一樣對準方向控制大小
在談論創業的時候,我們會說要專注,專注在特定領域、特定功能、特定客戶。但這件事情其實意外的難,除了有許多其他機會外,是否有專注在最重要的東西上也是個考驗。專注就像是棒球遊戲裡的強振,打擊面比較小,但如果要打出全壘打,這是必要的選擇。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高爾夫的人 都會在練習場上教練課,然後在練習場練習每一支桿的熟悉度 等到真正開始上場 1.常常姿勢100打擊0(因為大多都是上過專業教練課) 2.因為開球命中低或姿勢偏移常常掉球或找不到球 3.頻繁找球開始導致體力下滑跟精神力下滑 4.心靈受創開始影響後續桿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鐵桿擊球 無論是凹槽鐵桿、切擊鐵桿、中鐵桿還是木桿,瞄球和揮桿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揮桿並非擊球動作,揮桿是穿越擊球動作的過程——包括劈擊和推桿。揮桿的後擺與跟隨動作的長度應相同。今天,由於球桿的桿頭設計有不同的仰角,高爾夫已經成為一種機械化的運動。專家打高爾夫時僅需為每個距離選擇合適的球桿,直到到達果
Thumbnail
你好,我是查理。 高級球員和專業人士揮桿時會感受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高爾夫球桿重量的感覺。 如果您能正確感覺到高爾夫球桿的重量,桿頭速度將會增加,距離加長。 這可以透過在球前面擊球或左曲球來糾正。 這次我要講的是正確的手感球桿重量的方法,很多人可能都有誤解。 "有些人將高爾
Thumbnail
任務結束 這套球桿415000日幣換算比在台灣買便宜3萬左右 日本球桿選擇多 優惠也多,還可以再扣10%消費稅 台灣市場相對小很多,所以球具選擇很少也沒有多特別的季節優惠 現在來日本買任何高單價商品都是划算 就算買機票來吃喝玩樂都值得
Thumbnail
肆、我編菜單的考慮重點與目的 讓投球涉及的部位能平衡發展,是最關鍵的點。 因為投球對於不同部位的刺激不同,而不同部位的強度與發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如果額外訓練,可能能降低弱勢部位的受傷風險,並給予強勢部位更充足的刺激,盡可能提升體能與表現並降低風險。 然後這個菜單我盡可能精簡,所以你們有喜歡的動作或。
  我一直覺得棒球是一種很奇妙的運動。作為一種球類運動,棒球的得分規則特別不直覺。它既不是像籃球、足球、手球那樣是把球送進指定位置來得分;也不是像網球、排球、羽球、桌球那樣,要確保球不要在自己的一方掉落。甚至連保齡球、槌球、撞球這些不符合上述兩類典型的球類,與棒球相比,得分方式都顯得相當清晰單純。
Thumbnail
這通常是常見的情況。 在過渡時,球桿不會傾斜。 並且早期釋放,你在揮桿過程中你的手太早離開。 球桿很快就會出現甩桿。 我認為這些是你擔心的原因。 那麼在過渡時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態呢? 球桿像專業人士一樣傾斜。 是否有可能保持姿勢,讓球桿不會延遲? 我想給你一個關於這方面的課程。 首先,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2023名古屋AOK講習會筆記·四 弓具的狀況對射箭的影響非常大,每次使用前和後都應該妥善檢查。
Thumbnail
切滾球: 飛少滾多 12法則: 飛滾比 7號桿>1:5(7+5=12) 9號桿>1:3(9+3=12) P桿> 1:2 54°Wedge>1:1 越長桿桿面角度越小,越穩定 掌握桿把,左手低右肩高,肘貼胸肋, 桿身垂直地面(桿頭跟部離地),桿身握短。 像推桿一樣對準方向控制大小
在談論創業的時候,我們會說要專注,專注在特定領域、特定功能、特定客戶。但這件事情其實意外的難,除了有許多其他機會外,是否有專注在最重要的東西上也是個考驗。專注就像是棒球遊戲裡的強振,打擊面比較小,但如果要打出全壘打,這是必要的選擇。
Thumbnail
剛開始接觸高爾夫的人 都會在練習場上教練課,然後在練習場練習每一支桿的熟悉度 等到真正開始上場 1.常常姿勢100打擊0(因為大多都是上過專業教練課) 2.因為開球命中低或姿勢偏移常常掉球或找不到球 3.頻繁找球開始導致體力下滑跟精神力下滑 4.心靈受創開始影響後續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