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本首相安倍遇刺身亡事件背後的3個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日本首相安倍遇刺身亡事件,我想在台灣也是各媒體瘋狂報導的重點。這篇想聊聊3點,安倍為什麼會輕易就被殺害?兇嫌為什麼選定安倍刺殺?日本媒體的”政治正確”用語及做法?
日本選舉的街頭演講示意圖/日本維新の会

安倍為什麼會輕易就被殺害?

由日本的投票率和投票年齡層偏高也可以看出現在的日本國民對政治相當冷感,與台灣對政治活動的狂熱恰好處於天秤的兩端。在這種大背景下,有心想投入政壇的新人很難引起選民的注意,也不知如何著手投入選戰。此時如果能依靠政黨的組織力量,當選的可能性將大幅增加。政黨最常採用的輔選手法之一,由黨內大佬親自出面公開站台就是常用的手段。別說現在還在疫情期間要避免人群聚集,即使以往的日子也不容易讓日本民眾自願前往聆聽候選人的競選演說。因此各政黨的人氣明星議員都會被派出去幫忙助選,更別說是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下簡稱安倍)這種等級的政壇大佬。而這次的日本參議院議員選舉雖然並不是安倍自身的選舉,為了幫忙黨內同志拉票,他的助選行程比普通參選人更加密集也更加公開。
選舉演講的場所多數是安排在人潮眾多的車站前,尤其是在大都會區,車站前寸土寸金,少有大型合適空地可供使用。一般情況下,候選人與大佬多半站在競選宣傳車上演講,其他助選人員則是在車旁分發傳單,幫忙維持秩序。寒酸一點的候選人,甚至只有自己一個人站在自帶的小高台上,拿著連結擴大機的麥克風面對進進出出車站的旅客獨自演說。
如安倍般的政壇明星為了塑造親民形象,與群眾握手、合照一概來者不拒。更不用說,原本知名度就不高的候選人,有人願意駐足聆聽演講,他們就非常高興。如此情況下,保安工作非常難進行,加上日本社會承平日久,槍支管制嚴格,日本也沒有征兵制,普通日本人一輩子不曾看過真實槍支,更加不曾聽過真實的槍聲所在多有。這也體現在負責安倍人身安全的保安人員身上,即使他們的工作是護衛或警察,只在日本接受訓練的話,他們的專業素質堪憂。
如果有仔細看過現場圍觀群眾拍攝的行兇影片,應該會感歎安倍如果是在美國演講,護衛人員也是真正的專業人士的話,有很大可能性他根本不會死。
影片中,兇嫌開了兩槍,第一槍明顯沒打中,安倍在聽到第一聲巨響後,本能地回頭瞧瞧聲音來源。此時居然沒有任何人將安倍撲倒或推離原本位置,防止兇嫌再度開槍打中安倍。由得兇嫌繼續往前靠近安倍開第二槍,此時雙方距離目測不到5公尺。旁邊手持防彈公事包的護衛終於反應過來,舉著公事包趕緊衝到安倍身後準備阻擋,但是防彈公事包竟然沒有拉開擴張成大型盾牌,而且也晚了一步,第二發槍聲已經響起,安倍應聲倒地不起。
雖說安倍曾經擔任過日本首相,但畢竟已經卸任,公開露面時的保安程度自然比不上任期中。不過這次的槍擊事件也嚴重暴露出日本的保安人員和警察的專業訓練不足。不用跟美國這種槍支氾濫的社會比較,連隔壁的韓國同行保安都比不了。
前韓國總統朴槿惠遭到攻擊,隨扈迅速展開防彈公事包保護/안다TV ANDATV YT
再說一個訓練不到位的例子,據信安倍這場演講,現場至少有6名以上包含奈良當地警方在內的保安人員。2聲槍響之後,兇嫌看到安倍倒地後就沒打算逃走,看到有人衝來逮人他很乾脆地將凶器丟到地上,很快就被一名保安由背後禁錮住,此時頂多再上來一名警察將他拷上手銬就已足夠。其他保安人員不知是怎麼回事,影片中可看到至少還有4名黑衣人全往已被逮捕的兇嫌飛奔而去。如果兇嫌不只一人,還有其他同夥乘隙對安倍再補刀呢?!
近乎所有保安人員全去湊熱鬧/ANN news

兇嫌為什麼選定安倍刺殺?

到今天(7/12)為止,兇嫌的犯案動機大致已明朗。基本上可以排除政治陰謀論,而是他個人自己認為的怨恨。簡單說,兇嫌自小喪父,母親家庭環境富裕但沉迷宗教團體,不停散財給該團體導致家庭破產。原本兇嫌想刺殺該團體的首腦,但苦無辦法接近。後來得知,安倍家族自他外祖父岸信介就與該團體有所牽扯,政治資產傳承到安倍這一輩依然如此,遂將刺殺對象改為容易行刺的安倍,推估去年即已開始行刺準備。
兇嫌本人自小文武雙全,如果沒有遭逢家庭變故,大有可能成為人生勝利組的一員。結果高中畢業後,大學中途休學進入海上自衛隊(破產大概在此時期前後),退役後雖然考到不少證照,卻難覓得正職,屢屢更換工作,刺殺事件之前是在人力派遣公司安排下,在倉庫開推高機。
依照兇嫌他自己的個性及思考邏輯判斷,他自認人生所有的不幸都是該宗教團體和安倍造成。因此他自己可能是懷抱著燕太子丹的心情前往刺殺秦王,丹沒有刺殺的本事只能委託荊軻。而兇嫌本人自身有這個本事,原本想製造爆裂物,發現可能很難成功,改自製散彈槍,並且在行刺前多次練習實彈射擊,熟悉槍性。所有的行動都是有明確目的及計劃性,實地犯案時的冷靜沉穩也不是一般人可比。
兇嫌自製散彈槍射程至少超越20公尺/ANN news

日本媒體的”政治正確”用語及做法

這篇文章一直沒提到兇嫌所說的該宗教團體指誰,這點也是跟“主流媒體”最初的報導方針一致,並不是媒體不知道。事件當天就有八卦雜誌披露了該團體的名稱,直到兩天後,該宗教團體決定召開記者會說明,慢慢地“主流媒體”也開始直接稱宗教團體的名稱。莫名地令我聯想到哈利波特故事中,一開始除主角外大家都不敢直呼伏地魔的名字。
另外,附帶說一下這次事件初期經常可看到這句日語「心肺停止(しんぱいていし)」,雖說是日語用詞,但中文母語者也能依照字面上的意思充分理解為「心臟、肺停止了」。換成台灣常用詞等同「無生命跡象」,中國大陸可能更常使用「无生命体征」。日本主流媒體為什麼要使用這個用語而不是直接使用「死亡」,原因在於「死亡」必須由專業人士的醫師判定,新聞媒體在報導災害時,不可能每次都恰好有醫師在現場能做出判斷。而且心肺停止的人經過急救仍然有機率救活,因此這次的安倍遇刺事件在醫師判定之前,新聞等媒體在報導時基本都是使用「心肺停止」,懂得這層意思的日本人觀眾在電視上聽到這個用語就知道安倍這次凶多吉少。
事發現場據說約有2000名群眾圍觀安倍,期待聽到他的演說。在這人手一機的時代,有不少人拍到整個兇案發生過程,但是“主流媒體”一直在電視重複播放的影片卻是模糊不清,而且沒有安倍中槍倒地的片段。
這點在經歷過擅長播放腥膻色新聞的台灣電視台洗禮的我來說,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為此,找尋了一番才發現日本有他們自定的電視播放規範,太過驚悚恐怖的畫面一直循環播放容易引發某些觀眾的心理不適感,因此會避免採用。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海嘯影片據說就造成有人對海邊有恐懼心理。
模糊不清的影片中隨扈沒打開防彈公事包/ANN news
不只是電視台,日本大部份的行業都有他們自主制定的規範或稱行業規矩,即使是貴如日本皇室也有皇室規範束縛他們的行為。(參考前文:公主與王子結婚後真的會幸福嗎?)此類規範有它的用意也會帶來弊害,在這裡與本文主題關聯不大,就不展開說明了。
細心的朋友應該有注意到我特地在“主流媒體”加上雙引號,因為他們背負的社會責任比較重大,作風行事需要更加留意,限制也就更多。更鮮明清晰的案發現場影片如我這般的小老百姓都能在網路上看到,日本各大電視台不可能不知道網路上流傳什麼,由此也可以得知媒體的報導,取材的角度是有選擇性,有時候他們是不得已,有時候他們是刻意為之。
2022/07/12 posted.
原文連結日本幕後觀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1會員
92內容數
這個世界很大,日本也不小,歡迎來到我的日本觀察筆記,認識更深入的日本。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元小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KDDI(au)日本第二大的電信(電訊)業者發生了什麼狀況?為何召開謝罪記者會?為何記者會結束後,網友反應變正面?謝罪的社長做了什麼事?
日本300元店的現狀及來歷介紹,與百元店有何差異?
6座日本各地最美圖書館,值得為它出發!
為什麼日本政府需要煞費苦心鼓勵民眾脫掉口罩,但是絕大多數日本人仍然不肯脫呢?
指責別人容易,當立場對調換成自己做決定,尤其是替眾人做決定將會是百倍的困難。推己及人,少一點指責多一些寬容,最近看多了台灣關於疫情新聞的小小感想。
KDDI(au)日本第二大的電信(電訊)業者發生了什麼狀況?為何召開謝罪記者會?為何記者會結束後,網友反應變正面?謝罪的社長做了什麼事?
日本300元店的現狀及來歷介紹,與百元店有何差異?
6座日本各地最美圖書館,值得為它出發!
為什麼日本政府需要煞費苦心鼓勵民眾脫掉口罩,但是絕大多數日本人仍然不肯脫呢?
指責別人容易,當立場對調換成自己做決定,尤其是替眾人做決定將會是百倍的困難。推己及人,少一點指責多一些寬容,最近看多了台灣關於疫情新聞的小小感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事情鬧大了,這時只好請師父出手幫忙..
Thumbnail
一名警察在捷運上遇到殺人事件,但這名男子的種種異狀,讓道長再度出手..
Thumbnail
某日,我國的甲總統候選人於造勢舞台上呼籲選民用選票下架執政黨,然而正當甲慷慨激昂地闡述政見時,乙於數公尺外的樓頂開槍射擊甲,然子彈僅造成甲左耳受傷流血,子彈最終係造成台下的支持者丙死亡。(發想自近期川普案) 上述案例即學理上所謂「打擊錯誤」,又稱為行為錯誤(Fehlgehen der Tat),係
Thumbnail
説真的,當我在網路上看到川普7/13日在賓州巴特勒市競選造勢時,遭一名槍手從一百多公尺外屋頂開槍時,我並沒有特別注意,衹覺得會不會是美版的「阿扁槍擊事件」,直到見及大量常看的自媒體博主紛紛談論,各自提出看法時,才覺得這樁事件非同小可。
Thumbnail
當地時間週六下午6點15分,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場競選活動中遭遇槍擊,右耳輕微受傷。刺殺者當場被擊斃,遺體被發現在會場距離200碼的屋頂上,是一名20歲的年輕男性。 槍擊事件成為了所有人討論的焦點,關鍵是幕後黑手是誰?有人說,子彈在
Thumbnail
當地時間7月13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參加競選活動時遇襲,右臉明顯染血,現場更傳出多聲槍響。從結果來看,槍擊不只讓特朗普掛彩,也造成一位民眾身亡、兩位民眾重傷,槍手則被特勤人員當場擊斃。整起事件目前朝著暗殺未遂偵查。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元首遇刺本來就不是一件常見的事,就算是狂熱鐵粉也有可能讓偶像刺死,例如許多知名藝人皆是如此。川普遇刺是頭條新聞了,現在瘋狂報導再加上前陣子才在辯論會上展開80歲以上的老先生在鬥狗嘴。 川普最新聲明證實 他「右耳上部」中彈,畫面有點血腥,請要好心理準備 https://news.cnyes.com
Thumbnail
​1835年1月30日,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迅在國會山參加一位議員的葬禮,一個英國的油漆匠走到總統面前兩米的地方,從容的拿出手槍開火,沒能射出,於是他再次開槍,依然沒能射出,但是軍人出身的安得魯總統急忙拿起手杖自衛,周圍的人才上去“制服”兇手,...
Thumbnail
日本自民黨派系醜聞涉及政治資金、派系糾紛和政治危機。涉及多名自民黨高層和國會議員,引發了政治危機。以首相岸田的決斷為主,探討派系的角色和功能,並針對派系政治資助討論防止再次發生的措施。這次事件引發了在野黨與民眾的強烈反彈和嚴重影響到政府的支持率。
Thumbnail
前市長慘遭謀殺,並成為年度矚目案件,吸引了眾人目光。這篇文章探討了案件的種種細節以及律師、檢察官和證人之間的心理戰,讓人一窺法庭內外的勾心鬥角。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事情鬧大了,這時只好請師父出手幫忙..
Thumbnail
一名警察在捷運上遇到殺人事件,但這名男子的種種異狀,讓道長再度出手..
Thumbnail
某日,我國的甲總統候選人於造勢舞台上呼籲選民用選票下架執政黨,然而正當甲慷慨激昂地闡述政見時,乙於數公尺外的樓頂開槍射擊甲,然子彈僅造成甲左耳受傷流血,子彈最終係造成台下的支持者丙死亡。(發想自近期川普案) 上述案例即學理上所謂「打擊錯誤」,又稱為行為錯誤(Fehlgehen der Tat),係
Thumbnail
説真的,當我在網路上看到川普7/13日在賓州巴特勒市競選造勢時,遭一名槍手從一百多公尺外屋頂開槍時,我並沒有特別注意,衹覺得會不會是美版的「阿扁槍擊事件」,直到見及大量常看的自媒體博主紛紛談論,各自提出看法時,才覺得這樁事件非同小可。
Thumbnail
當地時間週六下午6點15分,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場競選活動中遭遇槍擊,右耳輕微受傷。刺殺者當場被擊斃,遺體被發現在會場距離200碼的屋頂上,是一名20歲的年輕男性。 槍擊事件成為了所有人討論的焦點,關鍵是幕後黑手是誰?有人說,子彈在
Thumbnail
當地時間7月13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參加競選活動時遇襲,右臉明顯染血,現場更傳出多聲槍響。從結果來看,槍擊不只讓特朗普掛彩,也造成一位民眾身亡、兩位民眾重傷,槍手則被特勤人員當場擊斃。整起事件目前朝著暗殺未遂偵查。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元首遇刺本來就不是一件常見的事,就算是狂熱鐵粉也有可能讓偶像刺死,例如許多知名藝人皆是如此。川普遇刺是頭條新聞了,現在瘋狂報導再加上前陣子才在辯論會上展開80歲以上的老先生在鬥狗嘴。 川普最新聲明證實 他「右耳上部」中彈,畫面有點血腥,請要好心理準備 https://news.cnyes.com
Thumbnail
​1835年1月30日,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迅在國會山參加一位議員的葬禮,一個英國的油漆匠走到總統面前兩米的地方,從容的拿出手槍開火,沒能射出,於是他再次開槍,依然沒能射出,但是軍人出身的安得魯總統急忙拿起手杖自衛,周圍的人才上去“制服”兇手,...
Thumbnail
日本自民黨派系醜聞涉及政治資金、派系糾紛和政治危機。涉及多名自民黨高層和國會議員,引發了政治危機。以首相岸田的決斷為主,探討派系的角色和功能,並針對派系政治資助討論防止再次發生的措施。這次事件引發了在野黨與民眾的強烈反彈和嚴重影響到政府的支持率。
Thumbnail
前市長慘遭謀殺,並成為年度矚目案件,吸引了眾人目光。這篇文章探討了案件的種種細節以及律師、檢察官和證人之間的心理戰,讓人一窺法庭內外的勾心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