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之家》當有形的家消失了,無形的家又該如何寄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關於一對姊弟被母親遺棄、父親過世、被繼母轟出家門的故事。有形的家和無形的家,對他們而言都不存在。
  故事從繼母出現開始,通篇是一個很樸素的故事,情節如同生老病死一樣自然。時空背景看似是在越戰前後,故事時間軸屬於前後穿插地進行,約莫五十年,直到這對姊弟老去。文字不過份悲情,時有調侃對話,看得出作者很克制情感,想要溫柔地說這個故事。
  故事以弟弟丹尼第一人稱敘述,不同於姊姊梅芙,他對母親的印象等同零,梅芙對於母親的樣貌還很鮮明,家人甚至懷疑她突然罹糖尿病是因為母親離開而造成的。丹尼和爸爸比較常相處,周末常帶著他去收房租,丹尼還小不懂經營房地產的概念,只當作和爸爸四處兜風。爸爸在他高中的時候意外過世了,不久安德莉亞就把這對姊弟轟出家門。
  梅芙犧牲自己的生活當起照顧者的腳色,丹尼負責對梅芙忠誠,這是凝聚姊弟之情的唯一方法,甚至連丹尼最後選擇醫學院都是聽從梅芙,其實他想做房地產買賣。令人感慨的是,姊弟倆時常重回到童年的家門口,這個習慣直到梅芙老去和丹尼結婚之後都如此,彷彿是在重溫童年也在哀悼童年。愛和恨都在那間房子裏面,卻又不得而入,觸摸不到的家就像上了鎖的回憶。
「我也不想浪費這僅有的時間,坐在這棟該死的房子前面,但我們最後卻還是來到這裡:像燕子,像鮭魚,我們是受制於自己遷徙慣性的無助俘虜。我們假裝自己失去的是這幢大宅,而不是我們媽媽,我們爸爸。我們假裝我們所失去的,是被如今還住在大宅裡的某人奪走的。」
  一開始我以為梅芙會比較怨恨母親,畢竟母親離家出走時她已經十歲,中間還經歷好幾次母親離開,而丹尼才三歲。直到梅芙五十多歲糖尿病情惡化住院,老母親突然出現了。梅芙竟開心的不得了,整日和母親閒話家常,也能侃侃而談當時離家出走的原因,這讓丹尼有被遺棄的感受,對母親有一肚子的憤怒。這點轉變倒是令我意外。
  老母親當時拋下家庭是因為她想要去行善(沒錯,就是去幫助窮人)。因為她受到宗教的束縛:財富有罪、貧窮是美德。她受不了丈夫買下的豪宅,一切的物質生活令她感到難受,決定逃到印度。書裡對這位母親的矛盾和糾結描述得並不多,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身為一個母親的心境應該是很多可以著墨,但是作者決定把重點放在姊弟之情。
  最後作者給我一個強而有力答案,梅芙對丹尼說:「男人!佛陀離開,奧德賽離開,誰在乎他們的小孩啦,他們啟程展開偉大的旅程,去做他們想做的事,幾千年之後我們還歌頌他們。我們媽媽離開,去做她想做的事,然後回來,而我們平安無事。我們不喜歡,但我們熬了過來。你不愛她或不喜歡,我都不在乎,但你必須好好待她....這是你欠我的。」
  梅芙終於等到被人照顧,她渴望了五十年。
  結局圓滿。老母親要求一起回去向安德莉亞打招呼,沒想到安德莉亞已經有老人痴呆,體態蹣跚又失魂,是一頭沒了牙齒的野獸,但這個家如同童年一樣閃亮,彷彿不曾老去。梅芙過世後,老母親決定留下來照顧安德莉亞。丹尼的怒火逐漸熄滅,看著家人來來去去,愛和恨也是,現在輪到愛來了。
高帽子喜餅真好吃~~
avatar-img
90會員
138內容數
一道光、一抹笑、一頓飯、一本書、一部劇.....都可以好好聊下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菁選日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裡頭有七篇短篇小說,讀短篇小說是一種爽快感、沒有壓力的,雖然心得寫下來會比較零碎,但讀起來就像享用一份三層英式下午茶,有鹹有甜、各自分離卻又有一體感。 如同書名,我認為這七篇村上是寫給男性的療癒故事。愛情悵然地消失,但又無法大悲大哭。每一篇的男主角都失去了女主角。
我去過金閣寺,那個美是說不上來的,她既非精巧細緻也非無懈可擊,但是在售票口處就開始心跳加速,畢竟金閣寺的美已經聞名世界。如同書裡說的:金閣處處皆是,而在現實裡卻也看不見。三島由紀夫將這樁灰燼化作永恆的藝術,無疑是對死亡美學的崇敬,如同三島晚年決定切腹結束自己生命一樣。
前情提要谷崎潤一郎這位作家,文章以耽美優雅聞名,在看完陰翳禮讚之後,非常佩服他善於感官的描繪,對美的觀察總能滲透其中,且一點也不嚴肅,常有幽默和調侃。(如果你是和風擁護者必讀)。美並不存在於物體,而在物體與物體間的陰翳與明暗。<陰翳禮讚>
剃刀邊緣無比鋒利,欲通過者無不艱辛,世故智者常言,救贖之道難行。──《迦塔奧義書》  這個故事是毛姆在七十歲時候寫的,正是世界最動盪的經濟蕭條時代。據他本人說書中沒有任何虛構,主角多半是美國人,故事遊走英國、法國、美國。毛姆寫下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極度對照的故事,也是我們內心拉扯的兩道力量。  
自上回看完我是貓之後,念念不忘夏目漱石。   「少爺」這個書名翻譯,我認為非常到位,是作者夏目漱石的自傳體小說,偏偏他家道中落,爹娘不疼,兄弟不睦,唯一疼愛他的是家裡的女傭阿清。明明已經沒有少爺日子可過,骨子裡還有少爺的直率和坦蕩。 從小我這來自父母的魯莽性子,真害自己吃足了苦頭。   
久聞大名,終於入手吳明益的複眼人,又是一部相見恨晚的好小說。   複眼人是奇幻和寫實同時存在的故事,在作者妙筆的虛實交錯之下,內涵層面相當廣泛:山海天與人、文字與語言、台灣與世界、科技與未知....種種,讓人讀起來很像打通任督二脈。   從瓦憂瓦憂島講起,是一個充滿神話沒有文字的島嶼,同時敬天畏神。
裡頭有七篇短篇小說,讀短篇小說是一種爽快感、沒有壓力的,雖然心得寫下來會比較零碎,但讀起來就像享用一份三層英式下午茶,有鹹有甜、各自分離卻又有一體感。 如同書名,我認為這七篇村上是寫給男性的療癒故事。愛情悵然地消失,但又無法大悲大哭。每一篇的男主角都失去了女主角。
我去過金閣寺,那個美是說不上來的,她既非精巧細緻也非無懈可擊,但是在售票口處就開始心跳加速,畢竟金閣寺的美已經聞名世界。如同書裡說的:金閣處處皆是,而在現實裡卻也看不見。三島由紀夫將這樁灰燼化作永恆的藝術,無疑是對死亡美學的崇敬,如同三島晚年決定切腹結束自己生命一樣。
前情提要谷崎潤一郎這位作家,文章以耽美優雅聞名,在看完陰翳禮讚之後,非常佩服他善於感官的描繪,對美的觀察總能滲透其中,且一點也不嚴肅,常有幽默和調侃。(如果你是和風擁護者必讀)。美並不存在於物體,而在物體與物體間的陰翳與明暗。<陰翳禮讚>
剃刀邊緣無比鋒利,欲通過者無不艱辛,世故智者常言,救贖之道難行。──《迦塔奧義書》  這個故事是毛姆在七十歲時候寫的,正是世界最動盪的經濟蕭條時代。據他本人說書中沒有任何虛構,主角多半是美國人,故事遊走英國、法國、美國。毛姆寫下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極度對照的故事,也是我們內心拉扯的兩道力量。  
自上回看完我是貓之後,念念不忘夏目漱石。   「少爺」這個書名翻譯,我認為非常到位,是作者夏目漱石的自傳體小說,偏偏他家道中落,爹娘不疼,兄弟不睦,唯一疼愛他的是家裡的女傭阿清。明明已經沒有少爺日子可過,骨子裡還有少爺的直率和坦蕩。 從小我這來自父母的魯莽性子,真害自己吃足了苦頭。   
久聞大名,終於入手吳明益的複眼人,又是一部相見恨晚的好小說。   複眼人是奇幻和寫實同時存在的故事,在作者妙筆的虛實交錯之下,內涵層面相當廣泛:山海天與人、文字與語言、台灣與世界、科技與未知....種種,讓人讀起來很像打通任督二脈。   從瓦憂瓦憂島講起,是一個充滿神話沒有文字的島嶼,同時敬天畏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我第一次見到這位老媽媽時,心中滿是酸澀。她住在那破舊鐵皮屋加蓋的頂樓,周圍的環境雜亂而破敗。   我輕輕敲了敲門,走進那間屋子,裡面堆滿了她兒子的衣物,仿佛每一件都承載著她無盡的思念。她就那樣靜靜地守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執著和迷茫。   我輕聲對她說:“阿姨,您別太難過了,您也要照顧好自己呀
Thumbnail
「她已被港鎮遠遠拋棄:她不知曉道路的變化,店家的改換,也不知親屬鄰人死滅了幾人」 作者鋪墊下小說從聲音到畫面呈現出一位不能移動的老人,所經歷的一些小事件。前往藝術村的女孩、販賣靈骨塔的業務、到這位男孩。並沒有敘說出所謂何事?只是把回憶勾出來寫著,如滄海桑田般被困在籠中的老鳥,紅瓦老牆僅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靜:分財產中種事情真的如果兄弟姐妹不合,真的是會弄得家庭雞犬不寧。   嗯,家母是沒啥錢分,她是我們兄弟供養的。妻子梅安大器把媽媽給她的房子讓給她二姐,她大姐家又是豪級,根本不在乎媽媽那點遺產,所以,我們家兩邊都順利下莊。 靜:有時候我真覺得:父母留財產給孩子,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Thumbnail
偶然聽到朋友芳宜述說她家境貧苦的源由,才知道原來有一段故事。 30年前她爺爺突然去世,爺爺喪禮後一段時間,突然有很多人上門討債,家中抽屜一塊錢也沒有,於是她爸爸就抱著她去躲在隔壁人家的豬寮,家人那時才知道爺爺在外面欠了很多債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我第一次見到這位老媽媽時,心中滿是酸澀。她住在那破舊鐵皮屋加蓋的頂樓,周圍的環境雜亂而破敗。   我輕輕敲了敲門,走進那間屋子,裡面堆滿了她兒子的衣物,仿佛每一件都承載著她無盡的思念。她就那樣靜靜地守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執著和迷茫。   我輕聲對她說:“阿姨,您別太難過了,您也要照顧好自己呀
Thumbnail
「她已被港鎮遠遠拋棄:她不知曉道路的變化,店家的改換,也不知親屬鄰人死滅了幾人」 作者鋪墊下小說從聲音到畫面呈現出一位不能移動的老人,所經歷的一些小事件。前往藝術村的女孩、販賣靈骨塔的業務、到這位男孩。並沒有敘說出所謂何事?只是把回憶勾出來寫著,如滄海桑田般被困在籠中的老鳥,紅瓦老牆僅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靜:分財產中種事情真的如果兄弟姐妹不合,真的是會弄得家庭雞犬不寧。   嗯,家母是沒啥錢分,她是我們兄弟供養的。妻子梅安大器把媽媽給她的房子讓給她二姐,她大姐家又是豪級,根本不在乎媽媽那點遺產,所以,我們家兩邊都順利下莊。 靜:有時候我真覺得:父母留財產給孩子,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Thumbnail
偶然聽到朋友芳宜述說她家境貧苦的源由,才知道原來有一段故事。 30年前她爺爺突然去世,爺爺喪禮後一段時間,突然有很多人上門討債,家中抽屜一塊錢也沒有,於是她爸爸就抱著她去躲在隔壁人家的豬寮,家人那時才知道爺爺在外面欠了很多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