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不敢自稱讀書人嗎?我讀《讀癮者的告解》

2022/07/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書是參加Chin的盲選書活動拿到的。
我一向喜歡各種小小的隨機性(不能是大的,以免驚喜變成驚嚇),用這種方法和書本相遇,對我而言有種命運使然的浪漫感。
當時一拆開包裹,看到包裝上寫著「讀了很多書卻沒讀過經典著作的人」,就直接笑出來了,這不就是在說我嗎?而拆開包裝,書封上的小字寫道:「文學巨著幾乎沒看過;沒給期限,一本書也看不完;有本書買了十年才翻開⋯⋯怎樣?我就是正宗的讀癮患者」。看到這段文字,我笑得更開心了,怎麼可以這麼中肯?
作者身為一個愛書人,在這本書裡面寫滿了各種她與書籍的互動,同為愛書人,在讀的時候難免會有種「對對對就是這樣!」的興奮感,藉由這本書,知道很多自己的小習慣並不孤單,真的會興起一種同伴惺惺相惜的感覺。
例如從一本命定的書開始,墜入深深的愛書深淵、不知道讀什麼時,漫無目的地在書店或圖書館隨意亂逛,等到那本書(有時候會不只一本)自己出現、看書看到廢寢忘食,怎麼樣都無法闔上手上那本、借一堆書,但不一定全部讀完就超過還書期限、待讀清單越來越長,長到自己忘記上面有什麼書⋯⋯等。
但即使有這麼多共鳴點,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同樣愛書成痴,我們仍有許多不同。其中有些段落,在看到作者描述得跟自己不一樣時,就會想像在自己身上是怎麼樣的情況。
有個章節講到書櫃,她擁有大量的書籍,時不時會依照自己的喜好編排書籍擺放順序,書櫃裝滿了,就組裝新的書櫃,而搬新家時,裝潢也是以書櫃為主。這在寸土寸金的台灣(尤其我居住的雙北)根本不可能達成,作者說她喜歡紙本書,我也喜歡紙本書,但缺乏空間的現實狀況讓我不得不成為電子書讀者。
自從入手的電子閱讀器之後,沒有了空間問題,買書時要考慮的點消失,讓我手上有越來越多「買了很久但遲遲未翻開」的書,真是甜蜜的負荷啊。
這本書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書滿滿的愛,在讀她與書籍互動的過程中,也會回想自己是怎麼愛上讀書的。
跟作者一樣,我一開始閱讀的初衷是要逃離現實世界。她想逃離身為中產階級女兒的平庸人生,而我想逃離的則是充滿壓迫的原生家庭,對我們而言,書就是一個打開全新世界的大門,儘管肉體仍然受困於無法改變的環境,但藉由文字,可以肆意想像,想像自己身處於另一個時空,與故事的主人翁一同冒險。
一開始只是要逃避現實,但是那些冒險故事實在是太有趣了,或許是因為現實真的太無趣,我就像成癮一樣一個故事一個故事看下去,小學時是學校圖書館中的各國神話,稍微長大後則是掉入了奇幻小說的世界,從此出不來。
和作者不同,我只能看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而她可以廣泛地看各種書籍,從小說、詩集、散文等文學類,到科學應用、商業談判技巧等比較「實用」的書都能接受。我很羨慕像她這樣,能看各種書籍的人,無奈小說的世界太美好(即使有些是悲劇),儘管有在練習,但目前對我而言最易讀的還是小說。
另一個想拿出來講的是,作者提到讀書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在真正體驗到一些事物前,在書中世界預習。例如我們不用真正經歷失戀的痛苦,就可以藉由角色的失戀來揣摩那個心境。(不過說真的,當失戀真正臨到自己身上時,比在書中讀到的痛多了)
不只是人生經驗,也可以是故事中的場景,作者在看到蝴蝶飛進車廂後,想到了她讀的小說中也有類似場景,在那一刻她心中產生巨大的喜悅,如果不是她曾在書中讀過類似場景,可能仍然會很開心,但就少了那種場景化為現實的驚喜了。
類似的情境也發生在我身上。一段時間前讀了鹿野忠雄的《山、雲與番人》,是一本日人在台灣攀登各種高峰的手札,那本書對我而言稍顯無趣,最後沒有讀完,但後來有天和親友爬山時,看到路邊的箭竹叢,突然間書中的場景幅現在我面前,如果不是讀過《山、雲與番人》,我只會覺得那是路邊的一堆茂密植物,而在我意識到那就是書中多次提到,讓他登山時進退兩難的箭竹後,瞬間有種「啊!原來如此!」的感覺。
即使是我覺得稍顯無趣的書,在與現實生活連結時仍然產生巨大的喜悅,更何況是喜歡的書呢?
最後,作者提到她會記錄自己讀過的書,以免忘記。我也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當時是用anobii書櫃,只要打開網路書櫃,看到滿滿的書就會有種成就感。雖然有點幼稚,但這也算是某種蒐集癖。
但隨著anobii越來越不穩、生活越來越忙,就漸漸忘記這回事了。讀了這本書之後,燃起了我再次記錄的心情,稍微查了一下,目前最好用的平台似乎是goodreads,不知道這次能撐多久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會員
63內容數
這裡是放我的作品的地方,身為一個起步不久的插畫學徒,雖然還不厲害,但是想記錄自己的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