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槍枝氾濫到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窺探社會安全網上出現的維安漏洞,與法治公民正當防衛權的錯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2022年5月24日,美國德州尤瓦爾迪小鎮的洛伯小學發生一起大規模槍擊事件,最終導致18名學童、3名成人的死亡悲劇;而在7月8日上午,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競選演講途中,遭中年男子持槍從背後兩度開火射擊身亡,引發世界譁然。

這兩起牽涉到槍枝錯用的國際事件,底下究竟潛藏哪些社會安全網的維安漏洞,而出現漏洞致使各樣槍擊案件頻發的原因,究竟是「槍枝」還是「人為」?

raw-image

-- 本文摘錄自 小達文西雜誌【我抗議】〈不分世代反對核武擴張與槍枝氾濫〉經擴充與延伸



據美國倡議組織「槍枝暴力檔案」統計,光是2022年5月底,美國就發生231起大規模槍擊事件(至少有3人死亡的事件)。截至6月在美國已有1.93萬人(半數死於自殺)命喪槍口。

raw-image

據2017年的統計資料,平均每100個美國人便擁有120支槍。美國人口於當時為3.2億,而平民擁有的槍枝數量則逼近4億支(非註冊在案槍枝高達99.7%),是全球擁槍率國家第一名。

而這如此驚人的擁槍數字,是源自《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公民享有正當防衛的權利的保障,就其簡易歷史源流是第一批乘坐「五月花號」到達北美大陸的歐洲移民,正是依靠槍械等武器才得以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在猛獸與印第安人的包圍中,武器成為每個人安身立命的工具。

後在1787年起草美國憲法,涵蓋現在的〈權利法案〉,「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被被寫入其中。此條是為了限制強勢的專制政府,防止政府權力膨脹進而侵犯公民權力,故賦予公民反抗之武器,是這條法案重要的內在精神,俗謂「槍權天授」


是時代洪流中的「槍權天授」不再合宜? 還是遺忘根本精神的權利錯用?

綜觀美國歷史上的幾起元首暗殺案例,最廣為人知的,林肯總統於劇院觀劇時被槍手約翰•威爾克斯•布斯以子彈擊中頭部身亡,事後兇手躍到臺上高喊:「這就是暴君的下場!

raw-image

以不代入立場的觀點來看,暗殺者布斯執行暗殺的立意或許是以「槍權天授」在實踐內心裡對於強權的反抗。儘管就他暗殺成功後的發言,更類似一場「私刑審判」

但百年後的現代社會,各民主國憲法與律令條文已賦予人民諸多可制衡政府權力擴張的倡議方式,雖改革進程不快,但在緩慢變革過程裡自能更趨平穩完善。不再需要個人英雄式的「私刑審判」來伸張正義。

但在撇除政治立場上相對的各自認定,擁槍的終極目的仍是公民享有「正當防衛」權利的保證。假若每位公民都熟知〈權利法案〉的歷史源流與服膺法治,在人身未受到可涉及生死的侵害前,就算擁有十支槍也可放在角落裡生灰,於社會無礙。

可歷史與今人時事總迭迭重複:「不可高估人性。」如果法律在無槍枝國家是最後的自衛底線,那有了槍後,這條底線會再後延。人性擅於遺忘,在短短數十年間便能將前人曾為個人權利奮鬥,以血和淚鋪成的碩果視作理所應當。只擷取權利條文片面的斷章取義,作為「天賦人權」。

「正當防衛」可以用作長期受家庭或學校同儕、社會職場壓抑下,所發出的致命怒吼。「認為這世道待我不公,所以要為自身權利進行伸張」、「家庭與學校有對象長期對我進行壓抑,故要施以制裁(或反抗)」…

當你賦予人民擁槍的權力,就不要期待他們不舉起來。

但這些歸納在一塊,幾乎都離不開個人「私刑審判」的範疇或心理。而這都將與憲法原先認定的對自由精神的捍衛,及使公權力介入裁定的正當做法漸行漸遠。最終流於互相報復。更遑論各種因利益而起的爭端,間有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簡稱NRA)以美國人權法案《憲法第二修正案》為盾,極力阻撓限槍法的訂立,甚至左右黨派選舉。

而在5月德州的洛伯小學校園槍擊案後,槍枝管制的呼聲再次甚囂塵上。但一名NRA的長期會員Dennis Normoyle卻表示:「槍枝管制並不能解決問題,相反的,所有學校都應該配有槍械,當有惡徒襲擊時才有反制空間。」的立意邏輯更是弔詭與捨本逐末。

raw-image

從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受槍擊的「維安漏洞」,看見社會安全網的「維安破口」

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於7月8日遭受槍擊後,針對各國政治人物隨扈的第一時間應有的防衛應變能力的各項新聞議論紛紛。直到今日討論熱度依然不減。

誠然,若政治人物的眾多隨扈隨時保持高度警覺,安全係數自將大幅提升。但人類人體之潛能就算提到極致,也比不過子彈行進的速度,何況大部分兇嫌多是不達目的不罷休,子彈仍會陸續飛來。

政要的隨扈不夠警覺,與行程安排不夠周密,或可稱之為「維安漏洞」。

但另一種「維安漏洞」,則源自作案者的成長背景。

在8日安倍槍擊案發生後,作案者41歲的山上徹也隨即被捕。在警方盤查下,兇手供稱是以自製的「土製槍械」犯案--犯案武器長約30~40公分,兩根並列的槍管則以黑色膠帶綑綁固定。以外觀來看,第一眼並不會聯想到制式槍械,故也疏於防範。

raw-image

而至於山上徹也為何不採用制式槍械犯案,則是因日本是極其嚴格控管槍枝販賣的國家,也是全球第一個推行槍枝管制法的國家。買槍簡直難如登天,筆試、實測都需過關,還需繳交健康證明與毒品測試,並有警察向親友鄰居進行訪問查核,全部過關後才能取得擁槍執照。但這執照警方依然能視情況隨時撤銷,並沒收槍枝。

而這一切嚴格執行控管的根本原因在於日本政府早認知到「槍枝越少,社會越安全」的道理,對比美國一年便有三萬多人命喪槍口,日本於去年因槍擊案件死亡的人數只有1人,便不難見其道理。故安倍晉三於競選途中受槍擊身亡的事件,才使國際輿論如此震驚。

日本的槍枝管制政策幾乎無可指摘,隨扈的維安漏洞實則也是接近微末的枝節。扣動扳機的手指與背後潛藏的龐大社會人士脫軌後的生存危機,與孩童成長照護隱患,致使成人後的心智偏離正常,才是社會最大的「維安漏洞」。

這邊對於山上徹也的成長背景因各新聞網站已介紹頗多便不全述。山上徹也之所以向安倍發起襲擊,就其本人供稱是因母親沉迷統一教,為捐獻導致傾家蕩產,使家庭分崩離析。並不滿安倍晉三與該教過從甚密,於是下定決心刺殺安倍。

而在山上徹也鄰居的宣稱中,山上是個「悲觀且冷淡」的人。在山上徹也伏擊安倍的前幾天晚上,還能聽見來自山上家發出砰砰砰地聲響,鄰居以為是山上家在施工,實則可能是製造手槍所發出的噪音。

綜上所述,若是並不時常與山上徹也接觸的人,初知曉山上的情況,應該便會下意識產生:「這個人不太Ok吧?」的想法;可若是時常看見山上的親戚或左鄰右舍,則應該會認為:「這傢伙挺不幸的,但他一直都那樣。」而類似的不以為意的想法(又或漠視),則如同擁有巨大孔洞的篩網,錯漏了巨大的「隱患」

這並非為山上徹也所犯之罪開脫,而是社會上似乎在某個極重要卻又巧妙的地方「斷鏈」了。形成周邊的人都看得見(甚至還能偶爾聽到抱怨),可覺得不至於會出大問題,便也不會多問一句的「意識死角」,與預謀作案者的求援孤島。

直到遺憾在某個安靜的策畫謀殺日下引爆,才引起各樣對於枝微末節處的檢討,比如隨扈維安,但實則最大的「維安問題」是潛藏在不同面貌下對於他者的沉默與漠視間。


套一句《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裡的句子:

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

甚而,更荒謬的是,就算早已意識到,與擁有源源不絕的前例(如頻仍的美國校園槍擊案),各人仍會因為各自的利益糾葛(如NRA),以迂迴又弔詭的邏輯對不斷減少的鮮活生命視而不見;而大眾的目光則隨之轉移與分散忽略於槍枝控管呼聲下,實則更急待彌補與承接的社會網絡安全漏洞。

raw-image
raw-image

--全文由 暢談導讀編輯 撰寫

部分新聞事實,與歷史事件描述參照自

維基百科

報導者

地球圖輯隊

小達文西雜誌【我抗議】〈不分世代反對核武擴張與槍枝氾濫〉


Facebook粉絲專頁 :暢談文化

Instagram : ctalk_internationa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暢談文化的沙龍
17會員
37內容數
藉由繪本裡生動的語句與圖畫,輔以細緻賞析,時事延伸,與大小讀者共遊於燦爛翩韆的故事殿堂--
暢談文化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08
『在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特質中,我們意識到一個相當普遍存在卻又被長久忽略的事實,亦即「頭家娘」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非常顯著;不只是參與率高,甚至大多數也都在實質的經濟活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許多業主都指出,他們的太太就像工廠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幾乎無人可以替代她們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2024/03/08
『在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特質中,我們意識到一個相當普遍存在卻又被長久忽略的事實,亦即「頭家娘」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非常顯著;不只是參與率高,甚至大多數也都在實質的經濟活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許多業主都指出,他們的太太就像工廠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幾乎無人可以替代她們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2024/02/23
2024臺北國際書展在兒童沙龍舉辦的首場活動,由潘小慧教授主講,探討孩子與父母在選購繪本時的價值觀和興趣,並分享了好繪本的三大要點。潘教授以兒童哲學教育者的立場,強調繪本的解讀與學習開放性,並推薦了三本充滿藝術性的繪本。 也邀請大家前來暢談文化 攤位A316 走走逛逛 !
Thumbnail
2024/02/23
2024臺北國際書展在兒童沙龍舉辦的首場活動,由潘小慧教授主講,探討孩子與父母在選購繪本時的價值觀和興趣,並分享了好繪本的三大要點。潘教授以兒童哲學教育者的立場,強調繪本的解讀與學習開放性,並推薦了三本充滿藝術性的繪本。 也邀請大家前來暢談文化 攤位A316 走走逛逛 !
Thumbnail
2024/01/26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
Thumbnail
2024/01/26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3年,美國約有三億多的人口,四億多的私有槍枝。全世界除了軍隊之外,個人能夠擁有私槍的國家裡,美國人擁有的私槍總數,佔了世界上所有私槍總數中的三分之一(美國人口約為世界上的5%)。美國因槍枝死亡的人口比例,也是全世界最高的。美國因槍枝造成的死亡率,是其它高收入國家的25.2倍。
Thumbnail
2023年,美國約有三億多的人口,四億多的私有槍枝。全世界除了軍隊之外,個人能夠擁有私槍的國家裡,美國人擁有的私槍總數,佔了世界上所有私槍總數中的三分之一(美國人口約為世界上的5%)。美國因槍枝死亡的人口比例,也是全世界最高的。美國因槍枝造成的死亡率,是其它高收入國家的25.2倍。
Thumbnail
據美國倡議組織「槍枝暴力檔案」統計,光是2022年5月底,美國就發生231起大規模槍擊事件(至少有3人死亡的事件)。截至6月在美國已有1.93萬人命喪槍口。 但在槍枝管制極嚴的日本,竟也發生日本前首相一槍斃命的事件。這兩起引發全球譁然的國際槍枝事件,裏頭究竟潛藏何種共同的「維安漏洞」?
Thumbnail
據美國倡議組織「槍枝暴力檔案」統計,光是2022年5月底,美國就發生231起大規模槍擊事件(至少有3人死亡的事件)。截至6月在美國已有1.93萬人命喪槍口。 但在槍枝管制極嚴的日本,竟也發生日本前首相一槍斃命的事件。這兩起引發全球譁然的國際槍枝事件,裏頭究竟潛藏何種共同的「維安漏洞」?
Thumbnail
不是我今天想写的东西。7 月 4 日这个周末又发生了一次可怕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我忍不住了。 我敢肯定,我们中的许多美国人已经厌倦了这种困扰我们社会的日益严重的流行病,这种流行病严重需要得到解决。是时候把政治放在一边了。 约翰·肯尼迪 枪支怎么可能成为罪犯? 这是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 从自然的角度。
Thumbnail
不是我今天想写的东西。7 月 4 日这个周末又发生了一次可怕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我忍不住了。 我敢肯定,我们中的许多美国人已经厌倦了这种困扰我们社会的日益严重的流行病,这种流行病严重需要得到解决。是时候把政治放在一边了。 约翰·肯尼迪 枪支怎么可能成为罪犯? 这是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 从自然的角度。
Thumbnail
爾灣長老會教堂槍擊案既然並非“中國人”仇殺“台灣人”,沒法羅織成“種族仇殺”,遂被定性為“政治仇殺”。美國較近期的一次“政治仇殺”是2017年美國一批眾議員在維吉尼亞州為慈善募捐打棒球賽作預習,被鐵線網外的一名仇視共和黨的搶手連環射擊,可能有特勤人員在場,只有5人受傷,包括共和黨在眾院的黨鞭。
Thumbnail
爾灣長老會教堂槍擊案既然並非“中國人”仇殺“台灣人”,沒法羅織成“種族仇殺”,遂被定性為“政治仇殺”。美國較近期的一次“政治仇殺”是2017年美國一批眾議員在維吉尼亞州為慈善募捐打棒球賽作預習,被鐵線網外的一名仇視共和黨的搶手連環射擊,可能有特勤人員在場,只有5人受傷,包括共和黨在眾院的黨鞭。
Thumbnail
今年美國的大型槍擊案已超過200宗。5月24日德州猶瓦爾迪的22死18傷尤使人震撼,死者除了兇手和兩名老師之外,盡為小學生。美國社會"震驚世界"的大型槍擊案,其實是貧民窟裡的不被報導的常態外溢到富裕社會而已。同樣道理,俄烏戰爭爆發在已達"歷史終結"的歐洲,故轟動全球,在第三世界更大的殺戮則不上新聞。
Thumbnail
今年美國的大型槍擊案已超過200宗。5月24日德州猶瓦爾迪的22死18傷尤使人震撼,死者除了兇手和兩名老師之外,盡為小學生。美國社會"震驚世界"的大型槍擊案,其實是貧民窟裡的不被報導的常態外溢到富裕社會而已。同樣道理,俄烏戰爭爆發在已達"歷史終結"的歐洲,故轟動全球,在第三世界更大的殺戮則不上新聞。
Thumbnail
今天焦點─美國的槍枝文化  1997年 美國最高法院以5:4票裁定,美國國會於1993年通過的槍械管制法中,規定任何人在槍店購買槍枝後,地方警長得在5天內調查買主的背景,了解是否有犯罪、精神病和濫用藥物等紀錄才能完成買賣的條文,違反憲法也超越國會的權限。  這項裁定是堅持從嚴管制槍枝的美國第42任總
Thumbnail
今天焦點─美國的槍枝文化  1997年 美國最高法院以5:4票裁定,美國國會於1993年通過的槍械管制法中,規定任何人在槍店購買槍枝後,地方警長得在5天內調查買主的背景,了解是否有犯罪、精神病和濫用藥物等紀錄才能完成買賣的條文,違反憲法也超越國會的權限。  這項裁定是堅持從嚴管制槍枝的美國第42任總
Thumbnail
今天焦點─暗殺美國總統 
Thumbnail
今天焦點─暗殺美國總統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槍械暴力真正原因是人民擁槍保衛身家性命,而造成槍枝氾濫,使安全問題更為惡化,所以,治本之道是加強社會治安。拜登總統的6項槍枝管制行政命令及長久被呼籲的全面禁槍修憲,都是捨本逐末之議。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槍械暴力真正原因是人民擁槍保衛身家性命,而造成槍枝氾濫,使安全問題更為惡化,所以,治本之道是加強社會治安。拜登總統的6項槍枝管制行政命令及長久被呼籲的全面禁槍修憲,都是捨本逐末之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