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依舊,能化為可適應的“新常態”否?—美國槍枝疫情之無了期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至作者下筆為止,今年美國的大型槍擊案已超過200宗,避免冗長,本文不錄入年以來同日發生6起以下的案子。2022年1月1日元旦即分別在8州發生、4月16日發生在7州、4月17日分別在6州爆發7起、5月10日發生6起,分布在4州。5月24日德州猶瓦爾迪的22死18傷尤使人震撼,死者除了兇手和兩名老師之外,盡為小學生。

raw-image

這宗慘案似乎發揮了社會心理學的“暗示-模仿”作用,5月29日又爆發7宗,分布在6州,包括德州,接著6月從1日至5日(昨日)有變本加厲趨勢,每天都發生,有集中在6月4日的傾向,遍及7州,德州又入了圍。我寫到這段,因為有時差,美國6月5日還沒過完,我數至9起,至完筆時是台灣時間1月6日,已升至13起(即5日13案)。

根據不同的“大規模槍擊事件”的定義,必須有3或4人死傷才被登錄,因此,5月15日加州的台灣人長老會槍擊案只死1人,“不入流”。此外,“大規模槍擊事件”排除幫會械鬥和搶劫案,必須是無挑臖無差別掃射才上得了冊。即使如此框範也幾乎每天發生,最長的寧靜期頂多4天—也就只有那麼一段。把那些“不入流”的全填上去的話,會是天天發生,而且是同日甚或是同地數起甚或十數起。

5月31日,拜登在白宮接待新西蘭總理,似乎是特邀她來助陣,他表揚了該國在2019年清真寺大屠殺(死51、傷40)後,一月之內即緊急立法的成就: 通過禁止民間擁有半自動步槍以及戰場上用的攻擊性武器。拜登許願對本國的國會努力,但透露將有困難。5月24日德州猶瓦爾迪小學慘案後,拜登夫婦曾親自訪問了該地,以表哀悼。

raw-image

然而,佛羅里達州長朗納·迪尚特(Ron DeSanctis)卻作出反向表態,他否決了州議會通過的預算中撥給坦帕灣光芒隊(Tampa Bay Rays)用來蓋春季少年訓練設施的31億,以懲戒該隊把猶瓦爾迪小學射擊事件“政治化”: 他們在事件後發了公告,呼龥終止這類慘案。迪尚特正暖身競選連任,也有意爭取共和黨提名參選下屆總統。

raw-image

簡直是麻木不仁,全國步槍協會因疫情停辦了2年的年會卻在5月27-29舉辦了,地點偏偏在德州休士頓。29號該天休士頓郊區偏偏又發生了槍擊案,4人中槍,其中一名駕車狂奔醫院急救室時撞死了一名等待綠燈的摩托車騎士。拜登夫婦也正好在29日當天前往德州猶瓦爾迪小學慘案肇事地點弔唁。這是在上演荒誕劇否?

在全國步槍協會年會上,前總統川普作了標題性演說,將猶瓦爾迪慘案如此運用: “世上有邪惡的存在,並不構成將守法公民解除武裝的理由。”足可媲美俄國妖僧拉斯普丁的除罪術(casuistry): “人必須先墮落才能得救,否則救世主耶穌無事可幹(失業了)!” 川普帶離了議題: 問題在如何防止“不守法”的公民輕易購買槍枝,且無需執照像樂器一般攜帶上路,導致“守法”的良民淪為受害者。犯案者該是心理有病,而不是甚麼“邪惡”,把這類病人妖魔化,反而有助加強信眾武裝的必要,這樣一來,真正的邪惡反而不在放任槍枝疫情的蔓延。

raw-image

反對槍枝管制是呼籲“勿因噎廢食”否? 駕駛汽車會有車禍,乘坐飛機也會有空難,怕火災就不要用瓦斯,甚至怕摔交就不要走扶梯。這連“間接傷害”都說不上,而是一些統計學上的必然現象。如果這樣,該去適應它,以“常態”之心待之,猶如與病毒共存。但美國的擁槍派卻不用這類中性的辯詞,而是在佔道德的制高點: 擁槍是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是憲法保障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這和美國在世界各地搧風點火,製造戰端,還自詡“民主的軍械庫”乃同一思路。

美國那些震驚世界的大屠殺案,因為成了驚爆新聞,予人“新鮮”感。那些不見報的則只是“常態”。在美國貧民窟,槍擊乃家常便飯,無“新”“舊”可言,居民早就適應了。換而言之,連每一則驚爆新聞後,引起一輪熱議、甚至國際關注,然後復歸平靜的循環都不會出現。黑人佔美國人比例13%,死於槍擊者卻佔全體55%,一份2017年的統計指出15-34年齡群的黑人乃最大受害群。其次受害率偏高的是西班牙裔。

今年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王者理查》是傳記片,描述名人理查·威廉士如何將兩名女兒訓練成世界級網球冠軍。在他未將她們躋登名師的豪華訓練場之前,是在環境惡劣的黑人區網球場練球的,屢遭場外的一群不良少年調戲。威廉士走過去,客氣地說女兒未成年,請他們收斂,卻遭一頓拳打腳踢,打翻在地。他回家後待到晚上,取了一把手槍去找他們算帳,他躲在陰暗角落裡,等待這群人從店家走出來,但舉槍還來不及瞄準,其中一名惡少卻被一位路過者近身地槍擊了,似乎被另一位尋仇者捷足先登。

raw-image

在治安敗壞區,尋仇和睚眥必報常導致大規模槍擊:全家都在前陽台上乘涼,一輛車駛過,一輪槍擊,就將他們撂倒了。這似乎不算隨機的無差別射殺,不似學校、教堂、大賣場、酒吧、夜店和音樂節這類大舞台上的殺戮遊戲,其新聞價值低得多,其地點也是當局早已放棄管理的“紅番區”,是一個“讓子彈飛”的場域,不論是尋仇或者是朝空亂射發洩,都易讓無辜者誤中流彈。一名受訪問的黑人女子說:她們全家都不敢坐在桌旁或沙發上,而是靠牆坐在低於窗沿的地板上。

然而,在貧民窟裡,發洩殺戮慾的渠道固然較多,難道會減少無差別的隨機殺人嗎?附圖是在芝加哥某貧民區裡的一塊告示牌:“不要射擊在玩耍的孩子們。”平淡如告誡勿當街小便一般,連“必將送官”都不提—這是居民必須承受的生活環境!

raw-image

美國的文化生態似乎有一個趨勢: 罵人是“X老母者”(motherfucker)、吸毒、家庭瓦解都是先在黑人貧民窟中發酵,然而傳染全社會,看來槍枝疫情亦蕭規曹隨。黑人文化對美國社會自然也有很大的貢獻,例如已取代古典音樂主流地位的當代世界音樂。

美國這個“內部第三世界”是與惡的距離近地突顯了: 貧窮地帶的日常生活,到了富裕社會就成了天塌下來。與惡距離遠則突顯在國際舞台上: 俄烏的殺戮戰場是位於福山認為已達“歷史的終結”的歐洲,因此轟動全球。但美國的“朋友”以色列在殺戮巴勒斯坦人則只見於報屁股,也不是因為它只是發生在一兩日之衝突,以色列蠶食巴勒斯坦可回溯至大半個世紀以前,遠早於俄國蠶食烏克蘭的領土,但既然大眾患歷史失憶症,眼前的小衝突確實不足掛齒。美國夥同另一位“朋友”沙烏地於2015年武裝介入葉門的內戰,把它拖延至今,已造成15萬人傷亡,則似乎沒有新聞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孫隆基的沙龍
28會員
89內容數
孫隆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我從詢問DeepSeek有關一部耆那教經典的中譯名稱,打開了比較印度古代宗教的話匣子:耆那教與佛教一般不相信天啟,但耆那教的經集“阿笈摩”在佛教裡只是“阿含經”即最古老的層次。耆那教典籍的地位反類似印度教的天典“吠陀”。佛教與印度教都有次級經典,耆那教沒有,雖然佛教與印度教極端不同。
Thumbnail
2025/04/27
我從詢問DeepSeek有關一部耆那教經典的中譯名稱,打開了比較印度古代宗教的話匣子:耆那教與佛教一般不相信天啟,但耆那教的經集“阿笈摩”在佛教裡只是“阿含經”即最古老的層次。耆那教典籍的地位反類似印度教的天典“吠陀”。佛教與印度教都有次級經典,耆那教沒有,雖然佛教與印度教極端不同。
Thumbnail
2025/04/20
該文無一字提及台灣。境外一位猶太友人認為諷喻以色列在製造國際人球。與該文發布時日吻合的陸委會刁難“陸配”事件亦有製造人球的潛能。如為了”防諜“,民進黨內核亦出共諜案,用反滲透法即可。陸委會卻是將人口的一部分“敵體化”,是與本地人婚配的,無“配”在不在被歧視之列,故似納粹德國的紐倫堡法。
Thumbnail
2025/04/20
該文無一字提及台灣。境外一位猶太友人認為諷喻以色列在製造國際人球。與該文發布時日吻合的陸委會刁難“陸配”事件亦有製造人球的潛能。如為了”防諜“,民進黨內核亦出共諜案,用反滲透法即可。陸委會卻是將人口的一部分“敵體化”,是與本地人婚配的,無“配”在不在被歧視之列,故似納粹德國的紐倫堡法。
Thumbnail
2025/04/19
拿破崙在1812進攻俄國,為何捨俄京聖彼得堡,而直奔深入內陸的莫斯科?與兩種AI程式對談的結果是:俄軍的主力在莫斯科方向,乃法軍消滅的對象;聖彼得堡是沼澤地帶,不利行軍。本來,沿波羅的海北上聖彼得堡,補給較便利。但法國在波羅的海沒制海權,聖彼得堡反而是俄海軍的母港。
Thumbnail
2025/04/19
拿破崙在1812進攻俄國,為何捨俄京聖彼得堡,而直奔深入內陸的莫斯科?與兩種AI程式對談的結果是:俄軍的主力在莫斯科方向,乃法軍消滅的對象;聖彼得堡是沼澤地帶,不利行軍。本來,沿波羅的海北上聖彼得堡,補給較便利。但法國在波羅的海沒制海權,聖彼得堡反而是俄海軍的母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2023年,美國約有三億多的人口,四億多的私有槍枝。全世界除了軍隊之外,個人能夠擁有私槍的國家裡,美國人擁有的私槍總數,佔了世界上所有私槍總數中的三分之一(美國人口約為世界上的5%)。美國因槍枝死亡的人口比例,也是全世界最高的。美國因槍枝造成的死亡率,是其它高收入國家的25.2倍。
Thumbnail
2023年,美國約有三億多的人口,四億多的私有槍枝。全世界除了軍隊之外,個人能夠擁有私槍的國家裡,美國人擁有的私槍總數,佔了世界上所有私槍總數中的三分之一(美國人口約為世界上的5%)。美國因槍枝死亡的人口比例,也是全世界最高的。美國因槍枝造成的死亡率,是其它高收入國家的25.2倍。
Thumbnail
星期六在德克薩斯州一家奧特萊斯購物中心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幾個小時內,一些推特用戶分享了來自犯罪現場的血腥屍體的可怕照片。至少一張圖片似乎是一個孩子。
Thumbnail
星期六在德克薩斯州一家奧特萊斯購物中心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幾個小時內,一些推特用戶分享了來自犯罪現場的血腥屍體的可怕照片。至少一張圖片似乎是一個孩子。
Thumbnail
據美國倡議組織「槍枝暴力檔案」統計,光是2022年5月底,美國就發生231起大規模槍擊事件(至少有3人死亡的事件)。截至6月在美國已有1.93萬人命喪槍口。 但在槍枝管制極嚴的日本,竟也發生日本前首相一槍斃命的事件。這兩起引發全球譁然的國際槍枝事件,裏頭究竟潛藏何種共同的「維安漏洞」?
Thumbnail
據美國倡議組織「槍枝暴力檔案」統計,光是2022年5月底,美國就發生231起大規模槍擊事件(至少有3人死亡的事件)。截至6月在美國已有1.93萬人命喪槍口。 但在槍枝管制極嚴的日本,竟也發生日本前首相一槍斃命的事件。這兩起引發全球譁然的國際槍枝事件,裏頭究竟潛藏何種共同的「維安漏洞」?
Thumbnail
不是我今天想写的东西。7 月 4 日这个周末又发生了一次可怕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我忍不住了。 我敢肯定,我们中的许多美国人已经厌倦了这种困扰我们社会的日益严重的流行病,这种流行病严重需要得到解决。是时候把政治放在一边了。 约翰·肯尼迪 枪支怎么可能成为罪犯? 这是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 从自然的角度。
Thumbnail
不是我今天想写的东西。7 月 4 日这个周末又发生了一次可怕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我忍不住了。 我敢肯定,我们中的许多美国人已经厌倦了这种困扰我们社会的日益严重的流行病,这种流行病严重需要得到解决。是时候把政治放在一边了。 约翰·肯尼迪 枪支怎么可能成为罪犯? 这是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 从自然的角度。
Thumbnail
爾灣長老會教堂槍擊案既然並非“中國人”仇殺“台灣人”,沒法羅織成“種族仇殺”,遂被定性為“政治仇殺”。美國較近期的一次“政治仇殺”是2017年美國一批眾議員在維吉尼亞州為慈善募捐打棒球賽作預習,被鐵線網外的一名仇視共和黨的搶手連環射擊,可能有特勤人員在場,只有5人受傷,包括共和黨在眾院的黨鞭。
Thumbnail
爾灣長老會教堂槍擊案既然並非“中國人”仇殺“台灣人”,沒法羅織成“種族仇殺”,遂被定性為“政治仇殺”。美國較近期的一次“政治仇殺”是2017年美國一批眾議員在維吉尼亞州為慈善募捐打棒球賽作預習,被鐵線網外的一名仇視共和黨的搶手連環射擊,可能有特勤人員在場,只有5人受傷,包括共和黨在眾院的黨鞭。
Thumbnail
今年美國的大型槍擊案已超過200宗。5月24日德州猶瓦爾迪的22死18傷尤使人震撼,死者除了兇手和兩名老師之外,盡為小學生。美國社會"震驚世界"的大型槍擊案,其實是貧民窟裡的不被報導的常態外溢到富裕社會而已。同樣道理,俄烏戰爭爆發在已達"歷史終結"的歐洲,故轟動全球,在第三世界更大的殺戮則不上新聞。
Thumbnail
今年美國的大型槍擊案已超過200宗。5月24日德州猶瓦爾迪的22死18傷尤使人震撼,死者除了兇手和兩名老師之外,盡為小學生。美國社會"震驚世界"的大型槍擊案,其實是貧民窟裡的不被報導的常態外溢到富裕社會而已。同樣道理,俄烏戰爭爆發在已達"歷史終結"的歐洲,故轟動全球,在第三世界更大的殺戮則不上新聞。
Thumbnail
今天焦點─美國的槍枝文化  1997年 美國最高法院以5:4票裁定,美國國會於1993年通過的槍械管制法中,規定任何人在槍店購買槍枝後,地方警長得在5天內調查買主的背景,了解是否有犯罪、精神病和濫用藥物等紀錄才能完成買賣的條文,違反憲法也超越國會的權限。  這項裁定是堅持從嚴管制槍枝的美國第42任總
Thumbnail
今天焦點─美國的槍枝文化  1997年 美國最高法院以5:4票裁定,美國國會於1993年通過的槍械管制法中,規定任何人在槍店購買槍枝後,地方警長得在5天內調查買主的背景,了解是否有犯罪、精神病和濫用藥物等紀錄才能完成買賣的條文,違反憲法也超越國會的權限。  這項裁定是堅持從嚴管制槍枝的美國第42任總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槍械暴力真正原因是人民擁槍保衛身家性命,而造成槍枝氾濫,使安全問題更為惡化,所以,治本之道是加強社會治安。拜登總統的6項槍枝管制行政命令及長久被呼籲的全面禁槍修憲,都是捨本逐末之議。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槍械暴力真正原因是人民擁槍保衛身家性命,而造成槍枝氾濫,使安全問題更為惡化,所以,治本之道是加強社會治安。拜登總統的6項槍枝管制行政命令及長久被呼籲的全面禁槍修憲,都是捨本逐末之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