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棄嬰箱」嗎?
最近因為要交稿的關係,上網讀了些資料,意外發現一本好書。看完後頗有感觸,迫不及待發文與你分享。
這本書的書名是:《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
要介紹這本書,得先從「棄嬰箱」這三個字說起。
什麼是「棄嬰箱」?
「棄嬰箱」這個詞,對於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可能有些陌生。
簡單來說,它是一個可以讓人「合法棄嬰」的地方。
任何人,不論因為任何理由,只要沒有能力或意願撫養剛生下的孩子,都可以將他送到這;而且,完全匿名,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許多地方——美國、韓國、日本、歐洲各國,甚至中國——都有這樣的設計。它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名稱。在中國,它叫「嬰兒安全島」;在德國,它叫「嬰兒之門」;在日本,它叫「送子鳥搖籃」(嬰兒信箱)。
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棄嬰箱」
來源: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6987129
日本的「送子鳥搖籃」(嬰兒信箱)
來源:https://bunshun.jp/articles/-/39839
棄嬰箱的位置,通常設在醫院、教堂或社福單位的附近。它的空間不大,恰好能容納剛出生的小嬰兒。裡面裝設有精密的溫控設備,能讓嬰兒在冬天時,不至於因寒風而著涼;在夏天時,不至於因炙熱而中暑。只要感應器偵測到有嬰兒被放進來,便會立刻通知相關單位,派人來將被遺棄的嬰兒救走。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這本書,是NHK採訪團隊,針對全日本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棄嬰箱,設立十週年的專題報導。
採訪團隊透過長期追蹤訪談,對象包括:棄養家長、養父母、婦產科醫師、政府官員,還有——被拋棄的孩子。從不同人的視角,盡可能客觀的向世人呈現,棄嬰箱的優點與缺失,以及棄嬰問題背後的複雜因素。
團隊也希望能藉由這次的專訪,回答一道大家可能都想知道的問題:
棄嬰箱的設計,真的有達成「拯救」孩子、讓孩子「過得更好」的使命嗎?還是變相「助長」了棄嬰的風氣?
這本書,可以說是日本設立棄嬰箱十年的「成果報告」。
各種「奇特」的棄嬰理由
書中有部分拋棄孩子的受訪家長,態度和理由讓人難以接受。
其中一個案例,是兩名各有家庭的教師外遇生子,煩惱該如何處置孩子,「教師會」建議把孩子送到棄嬰箱,兩人也真的就照做了……
也有案例是因為女方未婚生子,讓家族覺得蒙羞,面子上掛不住,就決定把孩子送到棄嬰箱。
這不禁讓人反思,這樣的設計,是否降低了棄嬰的門檻,讓某些人可以肆無忌憚、毫無悔恨的拋棄親生骨肉。
當然,書中也有令人極為動容的部分,就是受訪少年「田中翼」的一段話。
田中翼在6歲時,遭親生父母拋棄,放置在棄嬰箱中。經社福人員安排,順利找到了願意接納他的家庭。在這,他遇見了將他視如己出、全心愛他的養父母。
他在16歲接受採訪時說:
「如果我不是被送到嬰兒信箱,就不會遇到現在的爸媽,也不會來到這個家生活。所以好險我不是被丟在路上,而是被放進嬰兒信箱。」「因為當年被送進嬰兒信箱才有現在的我,我想向對方說聲謝謝。」
「意料之外,情理之內」的發現:棄嬰箱與墮胎的深層關係
書的部分介紹到這邊。接下來想和你分享,我在爬梳相關資訊的過程,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內」的發現。
(關於棄嬰箱的正、反方論辯,以及我自己對此議題的看法,不是這篇文章想聊的,有興趣的話,可以期待我另一篇拙文:〈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這個發現,可以從這道問題開始:
你覺得,在「墮胎」議題上越保守(反對墮胎)的人,在立場上,是支持還是反對棄嬰箱呢?為什麼?
給你十秒鐘想一想。
時間到,有想法了嗎?
答案是:在墮胎議題上越保守的人,越傾向「支持」棄嬰箱。
簡單來說,就是「反對墮胎,同意棄嬰」。
這個現象乍看之下,似乎有點違反直覺,「保守的人,怎麼會接受棄嬰呢?」但細思後可以發現,其實它非常合乎情理。
試想,持有何種價值觀的人,會反對墮胎?
就是認為「嬰兒生命權」是至高無上的,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將殺掉一條小生命的行為合理化(有些比較極端的,甚至認為遭強暴懷孕,仍必須生下孩子)。
人家不想生,國家又不讓墮胎,逼迫人家生下來,那自然會產生一個問題:「如果有人真的沒辦法養,或不願意養,該怎麼辦?」
反墮胎陣營,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發明了「棄嬰箱」這樣的東西。所以,可以說棄嬰箱的存在,是反墮胎陣營在守護其核心價值觀——保護生命——的前提下,針對棄嬰問題的「配套措施」。
這也讓我想到了,有「貧民窟的聖人」之稱的德雷莎修女。
德雷莎修女
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utter_Teresa_von_Kalkutta.jpg
德雷莎修女在墮胎的議題上,立場是「極端」反對派,甚至保守到連「避孕」也不允許。
她在美國某場反墮胎演講中(這場演講柯林頓和希拉蕊,也坐在台下),遇到強烈抗議的女權團體,她們高舉抗議標語,大聲呼喊著口號:「支持墮胎!還給女性身體自主權!」
抗議聲量之大,讓德雷莎修女不得不停止演講去回應她們。
如果你是她,你會怎麼回呢?
德蕾莎修女的回應是這樣的:
「我完全可以理解你們的感受。如果你們真的不想養這些孩子……」
「全都交給我養吧!」
接著張開雙手,像是迎接這群將被母親殺掉的孩子們,奔向她的懷裡。
「他們都是上帝的孩子,你們不願意愛他,讓我來愛他吧!」
語畢,在場反對者都說不出話來。
所以,在看似霸道、侵犯身體自主權的背後,有的是對生命的無條件包容——「全部交給我養吧!你們不願意愛他,讓我來愛他。」
反之,對於墮胎越開放的國家,在民情上,對棄嬰箱的「反彈」似乎也較大。簡單來說,就是「支持墮胎,反對棄嬰」。
這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呢?
因為國家都允許墮胎了,給了你墮胎的「選擇權」,如果真的不想養,大可以不要生下他;而如果你選擇生下來,那就必須好好養他。
所以,在看似自由、尊重身體自主權的背後,有的是對義務的嚴格要求——有墮胎的「權利」,就要承擔撫養的「義務」。
這層「意料之外,情理之內」的發現和思考,也讓我對墮胎、棄嬰的正反雙方,有了更深刻的同理。
不管是「反對墮胎,同意棄嬰」,還是「支持墮胎,反對棄嬰」,支撐這兩種選擇背後的價值信念,都是合乎情理,邏輯自洽的。
沒有一方是壞人、是笨蛋,大家是都希望社會朝良善前進的——「好人」。
你支持,還是反對「棄嬰箱」的設計呢?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