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公益行為多可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從去年聽過周世絜分享的「成為更有智慧的捐款人」,我就開始關注公益責信這個單位,甚至包含參與他們提供給NGO的一些財務課程。老實說,作為個人,我雖然長期支持幾個社福團體,但是金額遠遠不夠讓人需要特別重視,去關注NGO的運作,坦白說根本只是多事而已。

但是,即使只是各種小額捐款,我也希望支援這些社工可以接住一些家庭狀況或是人生處遇沒有那麼好的人。這樣說可能不太好,讓人覺得最後捐款也只是自私自利的行為,但是我確實相信:社會的共好、利他,最後絕對會成為利己的行為。


公益責信協會在做什麼?

就我側面觀察,「公益責信協會」的人專長就是財務金融,裡面的核心成員幾乎都有財務、會計、金融背景,所以這個協會的工作,也是致力於協助其他的公益團體,讓他們能提升財務的透明度,以及財務的治理能力。

公益團體本著一片初心想要幫助別人,但是幫助別人需要有方法,也需要導入很多管理與財務技術。過去的時代或許有許多宗教團體吸收了最大金額的資金,但是現在連公益團體的關注議題都「分眾」了!而這些小小的團體,或許每年可運用的資金只有幾百萬,但是還是應該要加以管理。

何況,這一代的捐款人也開始有所不同,越是捐款金額大的捐款人,越會在乎公益團體的財務報告。公益團體顯然在財務及管理上需要用更有效率的方法,也比較能跟捐款人及公部門對話,增進彼此理解的理解。

簡單說,這個協會在幫助其他協會變成更懂會計、財務的單位!


台灣人連捐款的風景都很美

今年的報告,許多協會都引頸期盼,畢竟疫情已經經過一兩年了,國外紛紛傳來不好的消息,包含公益捐款縮水、捐款人大減等等。那台灣呢?

在這份關鍵報告中呈現了不同的風景,首先台灣的韌性支持台灣度過了疫情起伏,雖然中壯年的捐款金額減少了,但是老年的捐款金額竟然增加了,並且主要捐款目標是:「回饋社會」,而不只是「積功德」!不管是企業獲民眾捐款幾乎都穩定維持,也不太會因為重大天災而排擠既有捐款。台灣社會默默地有進行調節!(奇妙了)

只是既然疫情的影響並沒有產生毀滅性的衝擊,情況就有點類似台灣主流社會的問題一樣,缺少衝擊,轉型反而會放慢腳步。


青少年也需要你的幫忙

在捐款上,台灣最主要關注的是兒童及教育、科學,但是只要受助者跨過12歲,這些未滿18歲的青少年,受關注的程度就馬上下降,只剩兒童的1/3。

不過比起18歲以上,這群青少年還好一些⋯⋯18歲以上,明明還是需要被陪伴、關心、照顧的孩子,卻會面臨更嚴峻的處境:法規上他們已經成年,已經不再能夠受到幫助,除了自力更生別無他法。當然婦女的問題也一樣嚴峻,受關注的比例也只剩6.5%(企業)&3.4%(民眾)

但是我就頗關注這些12~18歲,甚至18~30歲的孩子。很多人會覺得,24、27不就是已經大人了嗎?好手好腳,有什麼需要人幫助?但是他們大多處遇不佳、家庭功能喪失。重回到24歲,如果我沒有機會唸書、沒有機會有相對穩定的環境,甚至父親家暴,或是我自己罹患憂鬱症等等,我想不出來自己該怎麼辦。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這本報告中我更感受到青少年、婦女非常需要被協助。如果以民眾捐款來說,他們被關注的程度更低於動物保護——而動物/寵物又是另外一個議題了。這些青少年、青年已經是社會的中堅,只要一點幫忙,讓他們能夠回歸社會,就會成為社會穩定的力量!

你有定期捐款嗎?把捐款分散,進行⻑期、穩定的捐款,對受贈的公益團體會更好哦!

raw-image

公益責信協會官網:https://www.apa-tw.or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莉絲通信
17會員
52內容數
浮光掠影,或有啟發?
艾莉絲通信的其他內容
2025/03/03
箱型時間=待辦清單in行事曆格子裡,但請別把時間都花在「管理時間」 2025年前三年我歷經了人生很多嘗試,有的計劃被無限推遲,有的事情因為趕鴨子上架也得到很多體驗。 重新盤點這些沒做到的、有做到的事情,有時候會覺得很可怕。因為有些事一耽誤,可能不是幾天而是幾年。 接受時間的限制 如果
2025/03/03
箱型時間=待辦清單in行事曆格子裡,但請別把時間都花在「管理時間」 2025年前三年我歷經了人生很多嘗試,有的計劃被無限推遲,有的事情因為趕鴨子上架也得到很多體驗。 重新盤點這些沒做到的、有做到的事情,有時候會覺得很可怕。因為有些事一耽誤,可能不是幾天而是幾年。 接受時間的限制 如果
2025/03/03
長久待在內容產業中,總是會常常聽見誰自律神經失調、誰晚上睡不好、誰壓力太大直接離開這個圈子。 真的很累,不管是編輯、企劃、行銷、品牌經營等,哪個角色都一樣,要關注的事情真的是大大小小、飛天鑽地。 新進的人一進來,如果突然發現自己要升級十幾個方向的技能,那就太震驚了。很多人會因為這樣陣亡。
Thumbnail
2025/03/03
長久待在內容產業中,總是會常常聽見誰自律神經失調、誰晚上睡不好、誰壓力太大直接離開這個圈子。 真的很累,不管是編輯、企劃、行銷、品牌經營等,哪個角色都一樣,要關注的事情真的是大大小小、飛天鑽地。 新進的人一進來,如果突然發現自己要升級十幾個方向的技能,那就太震驚了。很多人會因為這樣陣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做公益,三個字很容易理解,按照字面意思,就是去做對公共大眾與社會有益處的事情。 年紀不大的時候,對「做公益」這個行為是有誤會的,或許是傳媒和一些大大小小的公益團體給的訊息不夠全面?也或許是自己察看的不夠立體?因此對於「做公益」最能聯想的通常是捐款。 心裡落下「做公益」等於「給錢」,工作穩定後我便開啟
Thumbnail
做公益,三個字很容易理解,按照字面意思,就是去做對公共大眾與社會有益處的事情。 年紀不大的時候,對「做公益」這個行為是有誤會的,或許是傳媒和一些大大小小的公益團體給的訊息不夠全面?也或許是自己察看的不夠立體?因此對於「做公益」最能聯想的通常是捐款。 心裡落下「做公益」等於「給錢」,工作穩定後我便開啟
Thumbnail
這世上痛苦需要幫助的人很多,利用別人善心的人也很多,今天為什麼要探討這個題目,因為我希望善心的人們可以真正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讓這樣的愛心一再被利用去斂財。我希望能夠從根本去改變這個世界,改變思想改變行為和行動,可以讓所有人變得幸福!很多機構在勸募,而把錢都匯到海外去,為什麼?我們在台灣的人們
Thumbnail
這世上痛苦需要幫助的人很多,利用別人善心的人也很多,今天為什麼要探討這個題目,因為我希望善心的人們可以真正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讓這樣的愛心一再被利用去斂財。我希望能夠從根本去改變這個世界,改變思想改變行為和行動,可以讓所有人變得幸福!很多機構在勸募,而把錢都匯到海外去,為什麼?我們在台灣的人們
Thumbnail
你捐款嗎?你是有智慧的捐款人嗎?台灣人連捐款的風景都很美!公益責信單位公佈了2022年的公益觀察,發現台灣的韌性真的很驚人。但是也有一些面向比較缺少關注。
Thumbnail
你捐款嗎?你是有智慧的捐款人嗎?台灣人連捐款的風景都很美!公益責信單位公佈了2022年的公益觀察,發現台灣的韌性真的很驚人。但是也有一些面向比較缺少關注。
Thumbnail
壬寅年 丙午月 庚申日 【諸神朝天】 (國)7/6 (足月);(農)6/8(吉祥)
Thumbnail
壬寅年 丙午月 庚申日 【諸神朝天】 (國)7/6 (足月);(農)6/8(吉祥)
Thumbnail
每月只要付出100元就能做愛心,透過定期定額捐助國內外社服機構,我們的愛心就能給予這些需要幫助的人持續的支持,讓這些社福機構協助將我們的愛心轉為實際行動,而且這一點都不麻煩,可以一起來做愛心。
Thumbnail
每月只要付出100元就能做愛心,透過定期定額捐助國內外社服機構,我們的愛心就能給予這些需要幫助的人持續的支持,讓這些社福機構協助將我們的愛心轉為實際行動,而且這一點都不麻煩,可以一起來做愛心。
Thumbnail
連二年疫情雖然對全世界經濟造成影響,但是台灣在國際情勢的因緣際會之下,股市大漲,單以增加的市值來看,數百萬的投資人在過去一年每人平均獲利在百萬元以上。 有些行業因疫情受災慘重,但是也有不少產業年終獎金創歷史新高,但不管或多或少,大部分上班族還是可以拿到年終獎金。
Thumbnail
連二年疫情雖然對全世界經濟造成影響,但是台灣在國際情勢的因緣際會之下,股市大漲,單以增加的市值來看,數百萬的投資人在過去一年每人平均獲利在百萬元以上。 有些行業因疫情受災慘重,但是也有不少產業年終獎金創歷史新高,但不管或多或少,大部分上班族還是可以拿到年終獎金。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 報導】 台灣樂作創益協會日前提出小小捐獻每月100幸福滿滿的活動以協助身心障礙者,海峽畫報及公益粉絲團把愛傳出去、中間力量等也運用百萬人氣把消息全力分享出去。網路公益平台創辦人張成先除了實質人氣推播,並且讚許台灣樂作創益協會一路以來的用心與奉獻。兩岸影像藝術文創協會郭理事長以及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 報導】 台灣樂作創益協會日前提出小小捐獻每月100幸福滿滿的活動以協助身心障礙者,海峽畫報及公益粉絲團把愛傳出去、中間力量等也運用百萬人氣把消息全力分享出去。網路公益平台創辦人張成先除了實質人氣推播,並且讚許台灣樂作創益協會一路以來的用心與奉獻。兩岸影像藝術文創協會郭理事長以及
Thumbnail
【愛希望協會成立的理念】 台灣的社福政策本有許多不足,社福補助因管理及審核便利,讓許多真正需要被照顧的弱勢族群,被排斥在公部門的社福照顧網之外。因為感受到這種「漏網之魚」的遺憾,愛希望團隊的理監事們從贊助者、愛心個體戶、揪團行善,到最後於105年1月3日正式立案為全國性的公益團體,整合自己、親友以及
Thumbnail
【愛希望協會成立的理念】 台灣的社福政策本有許多不足,社福補助因管理及審核便利,讓許多真正需要被照顧的弱勢族群,被排斥在公部門的社福照顧網之外。因為感受到這種「漏網之魚」的遺憾,愛希望團隊的理監事們從贊助者、愛心個體戶、揪團行善,到最後於105年1月3日正式立案為全國性的公益團體,整合自己、親友以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